APP下载

“就矿找矿”在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找矿实践中的启示与作用

2024-02-26彭三国

资源环境与工程 2024年1期
关键词:桐柏沙坪武当

彭三国

(1.中国地质调查局 武汉地质调查中心(中南地质科技创新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2.中国地质调查局 花岗岩成岩成矿地质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205)

“就矿找矿”是指在已开采矿区的深边部及外围,或已发现矿产的地区附近进行矿产勘查的一种找矿途径,是一种找矿方法与指导方针[1-5]。1982年5月,长期从事地质矿产工作的朱训同志通过找矿实践经验总结、成矿地质理论分析和哲学归纳,首次提出了“就矿找矿”理论,并在《地质报》上发表了《论就矿找矿》一文[1],将“就矿找矿”论断从哲学层面提升到理论高度。2014年4月,朱训同志又在“小岩体与找矿突破行动研讨会”上进一步阐述了“就矿找矿”的指导方针、找矿方法、理论依据、实践基础、实践路线、成功案例等重要问题[5-6],使得“就矿找矿”理论更加全面系统,再一次引起地质界的普遍关注。

建国以来的找矿实践,特别是自然资源部(原国土资源部)与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实施的“地质大调查”(“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2020年)以及多年来老矿山、危机矿山找矿所取得的丰硕成果[4,7-10],都充分证明了“就矿找矿”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找矿方法与指导方针,与“新区找矿”、“理论找矿”等并行不悖[5-6,11-13],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理论意义与实践价值,因而该理论获得了2023年度自然资源科技进步奖特别奖。时值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启动实施之际,其重要作用将更为彰显。

2009—2020年笔者主持了第20个国家重点成矿区带——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从设想动议、立项建议、立项论证、规划部署、组织实施、找矿突破到成果集成的全过程工作,研究发现“就矿找矿”思想在该项工作中全过程、全方位地发挥了积极作用,在找矿实践中遵循“就矿找矿”理论指导,对实现找矿目标意义重大。为此,笔者从该成矿带的立项建议、规划部署、组织实施、找矿历程、重要成果等方面,对“就矿找矿”理论发挥的重要作用与意义进行简单论述,以期再次充分理解“就矿找矿”的内涵,继续发挥“就矿找矿”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指导作用。

1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概况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夹持于华北地块和扬子地块之间,大地构造位置属秦岭—大别造山带,可划分为南秦岭、大别和北秦岭等3个次级大地构造单元,是中央造山带重要组成部分(图1)。区内发育太古界以来的地层,跨华北、扬子地层大区,主体分属北秦岭、大巴山—大别地层区,中秦岭、北淮阳、十堰—随州、桐柏—大别地层分区。太古代—古近纪岩浆活动发育,分布广泛,以酸性为主的岩浆岩类型众多。该区经历了多期、多阶段复合造山作用,地质构造极其复杂,变质作用十分强烈,尤其是大别地区发育有世界上出露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超高压变质地体。该区经历了多期构造旋回,成矿建造交织,成矿作用多样,形成了多种成因类型的矿床,尤其是燕山期岩浆作用形成了以斑岩型为主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到目前为止,区内已发现金、银、钼、铜、铅锌、铁、锰、稀土、磷、膏盐、重晶石、萤石等矿床(点)500余处,先后评价了河南破山银矿、银洞坡银金矿、老湾金矿、刘山岩铜锌矿、千鹅冲钼矿,湖北银洞沟银金矿、大阜山金红石矿、黄麦岭磷矿,安徽汞洞冲铅锌矿等一批大中型矿床,特别是实施“地质大调查”以来世界级安徽沙坪沟超大型斑岩型钼矿的发现,进一步证明了该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找矿潜力巨大[14-17]。

图1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大地构造略图[14]Fig.1 Tectonic outline of the Wudang-Tongbai-Dabie metallogenic belt

2012年,经充分论证,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被列为第20个国家重点成矿区带,范围为青峰—襄阳—广济断裂(南界)、确山—合肥断裂(北界)、郯庐断裂(东界)、鄂渝陕省(市)界(西界)之间,行政区跨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地理坐标范围为:东经109°32′00″~117°00′00″,北纬30°00′00″~33°15′00″,面积约12.5×104km2。2013年,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地质矿产调查评价专项中启动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计划项目,使该区地质找矿工作迈入新阶段。项目实施以来,提交了湖北天宝超大型铌矿等一批矿产地,圈定了安徽鲜花岭金钼铅锌等百余处找矿靶区,厘定了大洪山地区新元古代增生造山过程等一系列地质矿产调查与研究成果,引领拉动有关省份地质勘查基金、社会企业等资金及时跟进,在桐柏地区金银(特别是老湾金矿、围山城银金矿的深部与外围)、鄂西北两竹地区铌钽稀土等矿产勘查上取得了重大突破[16]。

2 立项建议源于“就矿找矿”理论的启示

原国土资源部成立前后,“百万地质大军”进行了属地化改革,同时组建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启动了“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开始实施“基础调查计划”和“土地资源监测调查工程、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地质灾害预警工程、数字国土工程、资源调查与利用技术发展工程”,使得公益性地质工作全面走向国民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新一轮国土资源大调查”初期,“矿产资源评价工程”在全国层面仅遴选设立了8个国家重点成矿区带(也是8个计划项目);随着工作的推进与找矿的需要,国家重点成矿区带逐步增加。2007—2010年,中国地质调查局武汉(原宜昌)、天津、西安、成都、南京等5个地质调查中心认为东—南秦岭(扬子北缘)、桐柏—大别、北淮阳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已发现矿床(点)多,有众多大面积的物化探异常未开展查证工作,河南桐柏、湖北两竹等老矿集区不断有新的找矿线索被发现,特别是安徽历经“四下五上”在金寨县银山环状铅锌萤石矿集区的中心地带发现并勘查了世界级的沙坪沟超大型斑岩型钼矿,从而结束了大别山地区无大矿的历史,受“就矿找矿”理论的启示,先后、多次、不约而同地建议在上述地区设立国家重点成矿区带,也分别、多次提交了关于开展东—南秦岭、鄂豫陕、桐柏—大别、扬子北缘等地区地质矿产调查的立项建议书。中国地质调查局审时度势,按照“就矿找矿”、快出成果、统筹协调、便于综合管理的思路,借鉴其他国家重点成矿区带的经验,设立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可以说,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的立项建议就是源于“就矿找矿”理论的启示。

3 规划部署体现“就矿找矿”理论的精髓

中国地质调查局组织武汉(牵头)、南京、天津地质调查中心,联合湖北、安徽、河南三省地质调查院等单位,在全面分析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工作程度、成矿条件和找矿潜力基础上,编制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及地质找矿部署方案》(以下简称《部署方案》),并于2012年7月通过论证委员会的论证。《部署方案》符合《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纲要(2011—2020年)》和地质找矿新机制精神,强调了“统筹部署、基础先行、科技引领、快速突破”原则,深度体现了“就矿找矿”理论的精髓,即在成矿区带划分、典型矿床与成矿规律研究、成矿条件分析的基础上划分找矿远景区,结合矿产资源潜力评价项目成果,逐个分析评价各远景区找矿潜力,再对各远景区进行工作部署。

划分找矿远景区的依据与原则主要有四方面:①大地构造环境、成矿建造特征;②成矿地质条件(地层、构造和岩浆岩);③矿产时空分布规律(特别是矿床集中度和矿种类型,即矿集区、矿床组合)、成矿作用及资源潜力;④区域物探、化探、遥感等找矿信息与线索。依据上述原则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划分为12个找矿远景区(图2)。再依据成矿地质条件优劣(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因素组合、直接和间接矿化异常等),特别是主要矿产的资源潜力、已有地质和矿产资料的丰富程度,以及可能发现矿产的把握程度等,将12个找矿远景区进一步分为A、B、C三级,工作项目优先部署到A级和B级找矿远景区[14]。梳理每个找矿远景区的地质背景、物化遥特征、矿产特征,分析资源潜力与主攻矿种类型,将“就矿找矿”思路与方法(即依照“就矿找矿”的主要方法[5-6])作为最重要的工作部署原则,分别对每个远景区的找矿方向和工作部署作出合理安排。

无论是找矿远景区划分与分级,还是每个远景区的具体项目安排,核心理念、部署原则、技术路线、工作部署的具体做法都与“就矿找矿”思想一脉相承(即与实现“就矿找矿”的主要方法(途径)相一致),这得益于“就矿找矿”理论的启示,同时也体现了“就矿找矿”理论的精髓。

4 组织实施践行“就矿找矿”理论的实质

实现“就矿找矿”的主要方法(途径)有5条:①通过评价已知矿点,检查各类异常或根据其他线索来发现矿床;②在已知找矿远景区或已知具有工业价值的矿床周围寻找同类型的新矿床;③在老矿区追索已知矿体在空间上的延展来扩大资源远景;④在已知矿床范围内找寻新矿体、新含矿层位或新矿化类型;⑤在已知矿床范围内对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益组分进行综合评价和综合勘探来扩大资源远景[5-6,11]。胡魁[18]从找矿实践中归纳了践行“就矿找矿”的10种方式,即:就浅部矿找深部矿、就本部矿找外围矿、就本类型矿找他类型矿、就本种矿找他种矿、就贫矿找富矿、就小富矿找大贫矿、就表外矿找表内矿、就矿物找矿床、就露头矿找盲矿、就找矿标志找矿。

《部署方案》被批复后,组织实施成为关键,具体实施分2个层次,一是计划项目层面,主要是规划部署与工作项目的动态安排与调整、科技创新引领与技术指导;二是工作项目层面,则是落实(即地质找矿)。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工作方法与主要手段为:通过化探(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等)、物探(电磁法等)、遥感等圈定异常,通过1∶5万地质测量发现找矿线索,检查各类异常,评价已知矿点与找矿线索,在老矿区追索已知矿体在空间上的延展,在已知矿床范围内寻找新矿体、新含矿层位和新矿化类型,对共生矿产和伴生有益组分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圈定找矿靶区、提交矿产地,引领地质勘查基金与民营资本跟进勘查,同时科学研究工作贯穿于各项工作始终。

由此可以看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的工作实践(路径)与“就矿找矿”主要方法(途径)也是一脉相承,项目实施正是践行“就矿找矿”理论的实质。

5 找矿历程体现“就矿找矿”理论的价值

无论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设立之前,还是设立以后,每次重大的找矿突破都体现了“就矿找矿”的理论价值与指导作用,下面选取鄂豫皖三省各一个找矿突破案例来佐证与说明。

5.1 安徽金寨县沙坪沟斑岩型钼矿

5.1.1 矿床基本特征

沙坪沟斑岩型钼矿位于安徽金寨县西南部,鄂豫皖三省交界处。大地构造位置为秦岭—大别造山带北淮阳构造带(中段)佛子岭构造亚带和卢镇关构造亚带,六安断裂与磨子潭断裂之间。地层属秦岭—大别地层区北淮阳地层小区,出露新元古界卢镇关岩群变火山—沉积岩(图3)。区内大面积分布燕山晚期中酸性偏碱性岩浆岩,岩石种类有石英(黑云)正长岩、中细粒二长花岗岩,中心出露爆破角砾岩。构造主要表现为浅层次的压性、张扭性断裂,主要有NE、NW向两组[19-20]。

图3 沙坪沟钼矿区地质简图[19]Fig.3 Geologic map of Shapinggou molybdenum mine

矿体赋存于隐伏花岗斑岩体上部与石英(黑云)正长岩接触带中,围岩主要为石英(黑云)正长岩,其次为花岗岩。矿床共圈定大小钼矿体142个,Mo平均品位为0.14%。主矿体只有1个,总体呈厚大的筒状,空间上表现为穹状,与花岗斑岩穹隆相对应,其Mo资源量占矿床总量的99.97%。估算该矿床拥有Mo资源量246万t,达到超大型规模,且其单体矿床规模居于世界第一[19-20]。

5.1.2 矿床找矿突破历程

该矿区地处大别山腹地,地形切割强烈,交通不便。金寨县银沙地区(沙坪沟钼矿所在区域)早在解放前就开展过地质调查,并土法开采过银矿,尚有老硐遗迹。20世纪50年代末—90年代,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地质工作者先后4次进入银沙地区开展了地质找矿工作。第1次为1958—1959年,开展了铅锌矿点检查,认为矿床成因类型属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矿,规模小,且限于当时交通不便,检查工作未继续进行。第2次为1969—1970年,主要对大小银山(沙坪沟钼矿西北部)矿点进行地表工程揭露,填制了1∶2 000—1∶1万地质草图,认为该区为铅锌铜多金属矿成矿远景区,有进一步工作的必要。第3次为1977—1981年,在金寨地区开展了1∶10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圈出了银山Mo-Pb-Zn-Ag等综合异常,化探异常分布面积大、强度高,主成矿元素具水平分带,中心为Mo异常,外围为Ag-Pb-Zn异常,首次发现爆破角砾岩型钼矿化这一重要找矿线索,并于1978年转为以钼矿为主的多金属矿综合普查,但仍未突破。后来由于20世纪90年代地质行业陷入低谷,该区地质工作发生停滞。第4次为2000年,安徽省地矿局313地质队承担了中国地质调查局“金寨县鲜花岭—银山地区铅锌矿普查”项目,对鲜花岭、银山地区开展了较为系统的调查评价,逐渐明确了在沙坪沟地区寻找斑岩型铜、钼矿的目标,经过反复对比研究,认为沙坪沟地区地质特征与邻区河南汤家坪斑岩型钼矿极其类似,从而坚定了在沙坪沟地区寻找斑岩型钼矿的信心。随后在2006—2007年,主要对沙坪沟面型黄铁绢英岩化带开展1∶2 000专项地质填图和地表探槽揭露,初步圈定了地表黄铁绢英岩化石英正长岩体的分布范围、蚀变分带,为钻探验证提供了依据。最终在2008年6月开展钻探验证,首孔便在孔深512.16 m见矿,并连续见矿688.93 m。到2011年完成勘探工作,探获Mo资源量246万t。从此,单体矿床规模世界第一的超大型钼矿诞生了。

该矿床的找矿突破历程告诉我们,“理论找矿”与“就矿找矿”并不矛盾,《论就矿找矿》一文里也明确提出“要发挥地质理论对‘就矿找矿’的指导作用”[1-3]。在本区先后开展过区域地质调查、物化探测量、铅锌矿普查等工作,因受成矿理论认识的局限,加上当时交通不便、行业不景气、钻探技术落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一直未发现具工业价值的矿体(矿床),使得该区找矿工作几度搁浅。但地质工作者的“就矿找矿”意识一直在发挥作用,从Ag到Pb-Zn-Cu再到Mo,从异常到矿化再到矿床,从中低温热液充填脉状铅锌矿到爆破角砾岩型钼矿再到斑岩型钼矿,“就矿找矿”与“理论找矿”紧密结合,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层层推进,最终实现重大找矿突破。

沙坪沟超大型斑岩型钼矿的找矿突破体现了“在老矿区追索已知矿体在空间上的延展,在已知矿床范围内找寻新矿体”这两条“就矿找矿”方法(途径)[5-6]。由此也可以认为,“就矿找矿”是“理论找矿”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理论找矿”具体化、形象化的表现形式。

5.2 河南桐柏县老湾金矿

5.2.1 矿床基本特征

老湾金矿位于桐柏—大别山(北坡)金银成矿带南亚带。出露地层为中元古界龟山岩组,为一套多类型构造岩片经过强烈变形—变质改造的无序岩石单位,矿化与其中的浅色构造片岩及角闪质构造片岩有关(图4)。矿区北部沿松扒—龟梅断裂发育燕山晚期花岗斑岩、钠长石英斑岩等酸性岩脉,并伴有斑岩型金、银矿化。矿区南部沿老湾断裂呈带状分布着燕山期中细粒似斑状花岗岩——老湾岩体,该岩体与金矿化关系密切,岩体终止矿化亦尖灭,岩体膨大矿化则可能富集,全部工业矿体均产于岩体北缘100~500 m范围内。矿区构造主要表现为走滑型网络状韧性剪切系统和叠加其上的里德尔剪切破裂[22-25]。

图4 老湾金矿带地质构造略图[21]Fig.4 Simplified geological structure map of the Laowan gold belt

老湾金矿带长约30 km,宽2~3 km,主要有7条矿化蚀变带,发现金矿体221个,矿体主要呈似层状和脉状产出。矿石主要有绢云石英黄铁矿型、蚀变角闪质黄铁矿型,少量为石英硫化物型、长英质黄铁矿型。Au平均品位为5.36×10-6,累计提交Au资源量235 t,属超大型矿床,预测Au资源量可达500 t[26]。矿床成因类型为与岩浆热液有关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

5.2.2 矿床找矿突破历程

老湾金矿带地处秦岭—大别中段低山丘陵区,交通较便利。自1974年通过“河南省桐柏县北部1∶5万区域地质调查”工作在老湾金矿带西拐湾发现金矿化体以来,至2010年的30多年里,多家地勘单位和矿业公司先后在该矿带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勘查、开发工作,经过“三上三下”的艰苦工作[27],终于在该矿带发现了多个矿床(点),并提交了上上河和老湾两处中型金矿床,但是对老湾金矿带的综合研究一直比较欠缺。

2011—2020年,中央财政(“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计划项目资金)和河南省财政投入1.6亿元,在老湾地区开展矿产地质调查、科研和勘查工作,原河南省地矿局第一地质勘查院通过10余年科技攻关,取得了“老湾花岗岩体覆盖于龟山岩组之上,被覆盖的龟山岩组内有金矿体”的认识,获得了“老湾金矿带统一成矿系统”等多项创新成果,并通过应用这些创新成果和“就矿找矿”理论,在花岗岩深部控制了32个厚度大、品位高的隐伏金矿体;对深部矿体赋存位置进行定位预测,找矿深度延深近千米,最终提交了独立的超大型金矿床,新增Au资源量208 t,位居河南第一、全国第四[25-26]。该矿床潜在经济价值超600亿元,为河南省打造又一个黄金勘查开发基地提供了充足的资源保障。

老湾金矿的找矿突破历程启示为,矿产勘查工作一定要加强科学研究,一定要重视工作质量,“就矿找矿”实践要与“理论找矿”相结合。

5.3 湖北两竹地区铌钽稀土矿

5.3.1 矿床基本特征

两竹地区位于湖北省西北部,区域上主要出露南华系武当群—志留系梅子垭组中—浅变质地层。岩浆活动较强烈,主要发育有新元古代辉绿(长)岩,早古生代基性岩、碱性岩和碳酸岩。主体构造呈NW向,发育安康—竹山、红椿坝—曾家坝区域大断裂以及一系列叠瓦状逆冲推覆构造体,与近EW、NE向脆性断裂相互交切形成条块网格结构[28-30](图5)。

图5 两竹地区大地构造位置(a)和碱性岩浆岩分布(b)示意图[30]Fig.5 Tectonic location of Liangzhu area and distribution of alkaline magmatic rocks

区域上广泛出露的早古生代碱性岩—碳酸岩与铌钽、稀土矿成矿关系密切。在不同的岩相、不同的岩石类型中形成不同的矿种组合,也构成不同的矿床成因类型。在侵入相中形成与正长岩—碳酸岩有关的岩浆岩型铌稀土矿床(如庙垭、杀熊洞);在爆发—溢流相中形成与粗面质熔岩、粗面质火山角砾岩有关的火山岩型铌矿(如岩尾沟—青岩沟);在喷发—沉积相中形成与粗面质凝灰岩、粗面质火山碎屑岩有关的火山沉积型铌钽矿(如土地岭)。

庙垭铌稀土矿赋存于正长岩—碳酸岩杂岩体中,岩体即矿体,共探明资源储量Nb2O592.9万t、轻稀土氧化物121.5万t,达特大型规模。土地岭铌钽矿主要赋存于志留系梅子垭组底部的一套粗面质火山岩、粗面质火山碎屑岩中,共估算Ta2O5资源量2 264 t、Nb2O5资源量12.7万t,达大型规模。岩屋沟—青岩沟铌矿主要赋矿岩石类型为粗面质熔结凝灰岩及粗面质(熔结)火山角砾岩,少量为粗面质(晶屑)凝灰岩、含斑粗面岩,估算Nb2O5资源量94.4万t,达特大型规模[28-30]。

5.3.2 矿床找矿突破历程

1963年,原西北地质局区测队在区域放射性普查中发现庙垭地区发育放射性异常;1965年,原七○一地质队对该地区开展普查工作,证实该区铌、稀土矿化较好;按照“就矿找矿”思路,原湖北省第五地质大队(现湖北省地质局第八地质大队)于1971年开始对庙垭矿区开展勘探工作,分别开展了地质普查(1971—1972年)、地质详查(1973—1975年)、地质详查—初勘(1976—1981年),提交了庙垭特大型铌稀土矿床。

2012年,湖北省地质调查院实施了水坪等4幅1∶5万水系沉积物测量,在竹溪县天宝一带圈出了Nb-La-Ce等综合异常。2015—2018年,结合两竹地区广泛发育的1∶20万Nb-La等水系沉积物化探异常,发现了青岩沟铌稀土矿点和其他新的找矿线索。2019年,完成了岩屋沟—青岩沟铌矿普查工作,估算Nb2O5资源量94.4万t,为特大型矿床。借此“就矿找矿”经验,在竹溪地区又相继发现了类似的黑虎寨、蒋家堰等多个铌矿床(点)。

转变思路,“就矿找矿”,寻找火山岩型铌钽矿(新矿种),在土地岭地区发现了赋存于凝灰质绢云母千枚岩(喷发—沉积相)中的铌钽矿,从而又打开了钽矿找矿新局面。凭借土地岭矿区经验,在庙垭周缘又发现了文家湾、南沟寨等铌钽矿点[30]。同一地区,“就矿找矿”,不断发现新类型、新矿种、新矿床(点),湖北两竹地区铌钽稀土大型后备资源基地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形成了。

以上3个典型的找矿突破案例表明,“就矿找矿”与“新区找矿”都需要有理论指导,都需要有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持与运用。

6 重要成果彰显“就矿找矿”理论的有效

在“就矿找矿”理论潜移默化的指引下,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在上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2020年)中取得了丰硕的找矿成果,进一步彰显了“就矿找矿”理论的作用。

据不完全统计,通过矿产地质调查评价,新发现矿(化)点181处,提交找矿靶区百余处,新发现沙坪沟特大型钼矿、汤家坪大型钼矿、岩尾沟—青岩沟特大型铌矿、两路口钨钼矿、梨木岭钼铜钨矿、王家台金银钨多金属矿、杨新岩铍矿等33处矿产地[16][注]彭三国、胡起生、汤超等,武当—桐柏—大别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23。。中央财政资金引领拉动地方财政、地勘单位和企业资金与技术力量,实现了安徽沙坪沟钼矿、河南老湾金矿、湖北两竹铌钽稀土矿等重大找矿突破,助力与支撑了3个国家级资源(勘查)基地建设。

(1) 安徽金寨国家级钼多金属资源基地。国家和省级财政、社会资金实施勘查类项目9个,沙坪沟钼矿新增Mo资源量246万t,实现了安徽大别山地区地质找矿的重大突破,改写了大别山东段无大矿的历史。近几年,沙坪沟钼矿外围铅锌、银、萤石找矿也取得重要进展。沙坪沟钼矿目前正在筹备开发,预计将会带来巨大的社会与经济效益,极大地助推“三山”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

(2) 河南桐柏国家级金银资源基地。国家和省级财政、矿山企业资金围绕重要矿山深边部和重点地段实施了勘查项目7项,在老湾、围山城、马道一带取得找矿突破,提交超大型金矿床1处。老湾金矿先后投入资金1.6亿元、钻探进尺11.5万m,新增Au资源量208 t。围山城金银矿累计投入资金7 295万元、钻探进尺6.6万m,新增Au资源量34.23 t,共生Ag资源量159 t、Pb资源量3.48万t、Zn资源量2.20万t。黄金冲金银矿新增Au资源量5.14 t,伴生Ag资源量19 t。马道铅锌矿初步估算Pb资源量7.29万t、Zn资源量17.38万t,伴生Au资源量2.55 t、Ag资源量160 t。新增的金银铅锌资源储量进一步夯实了桐柏金银大型资源基地的地位,提高了其资源保障程度。

(3) 湖北两竹铌钽稀土资源(勘查)基地。国家和省级财政资金在湖北两竹地区以碱性火山岩型铌钽稀土矿为勘查对象,实施项目6项,投入资金3 015万元,完成钻探1.0万m,新发现矿产地3处(其中大型及以上2处、小型1处),新增估算资源量Nb2O5107.1万t、Ta2O52 264 t。国家级后备铌钽稀土资源(勘查)基地正在形成。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三大实践(成果)再一次证明,“就矿找矿”是行之有效的找矿途径。“就矿找矿”理论,地质上有据,找矿上有效,经济上有利[5-6]。

7 “就矿找矿”理论可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继续发挥作用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2022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国家战略物资储备保障能力。目前,中国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已全面正式开启。

“就矿找矿”是行之有效的找矿途径,与“新区找矿”并行不悖[5-6,31]。“就矿找矿”理论在“地质大调查”(1999—2010年)和找矿突破战略行动(2011—2020年)以及多年来老矿山、危机矿山找矿实践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并取得了丰硕找矿成果[4,7,9-11],譬如2004—2007年实施的国家危机矿山接替资源找矿计划,在已开展野外施工的48个矿山找矿项目中,有35个取得重要找矿进展[12]。

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无论是加强重要成矿带优势矿种的找矿,还是加强资料二次开发利用和信息挖掘,以及加强对老区的新认识、新理解,特别是反复规划资源基地建设和重点实施的“四区”(基础调查区、重点调查区、重点勘查区和重要矿山)中的后三区找矿工作,归根结底的重点就是“就矿找矿”。

建议继续深化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的“就矿找矿”,下一步应以巩固、新增大型资源基地为目标,主攻紧缺战略性矿产,兼顾优势矿产,重点地区仍然应放在湖北竹山—竹溪铌钽稀土矿、河南桐柏—湖北随州金银铜镍钛矿、河南汤家坪—安徽沙坪沟钼金钨铅锌矿等3个资源基地和湖北郧西湖北口锑钴锰金矿、湖北武当西缘银金矿、南襄盆地及周缘镍铜钾盐金红石铀矿、河南信阳—湖北广水钼金铜稀土矿、安徽霍山县磨子潭—舒城县华盖山金铜钼铅锌矿、北大别基性—超基性岩带铜镍铂钯—晶质石墨矿、湖北随州南部锰金矿、湖北广水—红安金铜萤石矿、湖北罗田—麻城金银萤石矿、湖北蕲春—安徽岳西钼铜金磷晶质石墨钛高纯石英矿等10个资源潜力区[注]彭三国、胡起生、汤超等,武当—桐柏—大别地区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实施方案,2023。。继续发挥“就矿找矿”理论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的指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8 结论

(1) 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的设想动议、立项建议、立项论证、规划部署、组织实施、找矿历程、重要成果等全过程不同程度地得益于“就矿找矿”理论的启示,潜移默化地运用到了“就矿找矿”理论,证明了该理论在找矿实践中有重要指导作用和价值。

(2) “就矿找矿”与“新区找矿”是两条并行不悖的找矿途径,都需要有理论指导,都需要有新技术新方法的支撑。

(3) “就矿找矿”是找矿的经验总结、指导方针、科学方法和有效途径,是找矿的哲学理论认识!40余年来的实践反复证明, “就矿找矿论”是科学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在地质上有据、找矿上有效、经济上有利。

(4) 在找矿勘查过程中,既要充分理解“就矿找矿”理论内涵,又要提高“就矿找矿”应用自觉性,更要加大“就矿找矿”的力度,继续发挥“就矿找矿”理论在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中的指导作用。

致谢:本文引用了“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地质矿产调查评价”计划项目的相关资料与成果,它是本文的基础。武当—桐柏—大别成矿带自始至终得到了中国地质调查局资源评价部、基础调查部、武汉地质调查中心、南京地质调查中心、天津地质调查中心,湖北、河南、安徽三省自然资源厅及有关处室(省地质勘查基金管理中心),湖北、河南、安徽三省地质(勘)局及有关处室,以及一大批领导和专家的指导、关心及支持,项目承担(参加、协助)单位及参与人员付出了艰辛的努力,所有成果(包括本文)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同时审稿专家和牛志军、王玉平、胡正祥、许卫、潘仲芳、付建明、邓新、李堃、邱啸飞等同仁对本文提出了宝贵的修改意见,英文翻译由程顺波完成,在此一并致以衷心的感谢!

猜你喜欢

桐柏沙坪武当
桐柏县委书记莫中厚 慰问“五老”代表
武当佳境
“中国大学之父”张百熙出生长沙沙坪
武当还馍录
刘爱云谈沙坪湘绣的艺术发展历程
桐柏英雄
沙坪二级水电站堆石混凝土施工技术探讨
桐柏大别山区水土保持生态修复适宜性评价与分区
大渡河枕头坝一级、沙坪二级水电站开工建设
武当秘传太极拳图谱(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