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数字经济中艺术市场治理“中国方案”
2024-02-26西沐,雷茜
西 沐,雷 茜
(1.西安美术学院 美术史论系,西安 710065;2.河北大学 艺术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建构数字经济背景下的艺术市场治理“中国方案”这一议题的提出,主要源于两个大的背景。一是在中国现代社会和市场发展过程中,“治理”一直是一个非常古老且富有传统智慧的概念,并且在当代获得不断的延伸与发展,日益迈向了系统化、规范化、体系化阶段,形成了较为丰富的理论与体系。然而,尽管治理理论与体系建构已经发展了相当长的时间,但是面向市场和行业的治理研究,尤其是面向文化艺术行业等新兴行业的治理研究与关注可谓严重不足,特别是系统性研究以及基于数字经济背景下的探讨更为少有,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市场治理,特别是转型期的市场治理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回避的重大战略问题,对其展开研究非常重要,也非常必要。二是艺术市场治理的发展与进步事实上主要源自以下五个方面的发展与进步:理念出新、制度创新、体系完善、方法与手段进步、环境优化。如今,中国艺术市场的发展正在“国际化”与“本土化”博弈的进化过程中不断形成自己独有的市场系统状态——中国艺术市场具有相对独特的系统状态,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市场的今天并非是中国艺术市场发展的明天——特别是在数字化发展大的背景之下,这一市场特点与趋势尤为显著。认知艺术市场发展的新形态,建构艺术市场在新形态下的治理机制、制度、体系等,并在这些方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特别是基于数字经济发展建构艺术市场治理的“中国方案”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新课题,需要我们展开深入系统的研究探讨。
一、中国艺术市场治理发展的历史进程
中国艺术市场治理的发展进程一直与市场的发展壮大相互互动,并随之变迁。概括地讲,其发展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
第一,建设阶段。计划经济时期,政府在市场治理方面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由于政治经济形势的不稳定以及艺术市场尚未真正形成的发展状态,这一阶段艺术市场治理主要是在政府的建立建设下起步的。
第二,管理阶段。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推动,艺术市场的形态越来越丰富,规模越来越拓展,仅仅依靠政府建设已经不能涵盖市场治理的方方面面。因此,这一阶段政府由建设逐步向管理转变,“建设+管理”成为艺术市场治理的重要特征。
第三,监管阶段。在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与艺术品市场形态的日益丰富与多元化发展下,市场经济机制要求政府不能直接参与市场,因此这一时期监管概念进入到治理的视野之中。此后政府不再干涉市场发展而是探索更多地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调节。这一阶段艺术市场更为强调的是“政策+市场机制”的作用。
第四,治理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政府加快了转变职能、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其中,《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在这一新形势下,我国市场监管逐渐转向了市场治理[1]。随着治理概念的正式推出,市场发展更多地强调“法规+完善市场体系功能”的传统治理模式。其中,完善市场体系功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关注行业管理职能的建设,核心是自律机制的建设;二是市场主体的内控机制建设;三是支持服务体系的建设与完善。
第五,治理现代化阶段。治理现代化是基于中国艺术品市场转型期市场治理背景而提出的积极的市场治理建构与实践探索,是艺术市场在数字经济快速兴起与发展过程中迈入的治理新阶段。在这一阶段,建设与中国艺术品市场相适配的价值、政策和制度体系和能力系统是重要目标,治理制度现代化建设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是治理现代化阶段需要关注的两个关键点,其含义包括五个方面。在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层面,主要强调的是要在中国特色的制度背景中实现市场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在治理的制度建设层面,主要是指与现代艺术品市场相关的法律体系框架和治理能力。在社会建设层面,主要是要与现代艺术品市场相关的各种非政府组织、社团、机构展开参与共治。在治理手段和技术层面,主要是指艺术品市场现代化进程中涉及的各种手段、工具和技术的体系化、现代化。在治理现代化层面,主要指制度体系与执行能力的现代化,强调制度要能够真正地落到实处。
事实上,中国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既是重要的发展状态,也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发展过程,其发展的基本取向主要有四个关键点。
一是问题导向。即追求治理效果的最佳、最优秀。除了市场治理通常需要达成的维护市场公平、保护消费者利益、提高市场效率等效果外,艺术品市场治理现代化阶段还强调必须以问题为导向、为驱动。也就是说必须在治理问题的明确基础上,围绕预期的治理目标设计具体的治理方案,实施相应的治理措施,从而获得较好的治理成效。问题导向实际上也是强调治理要具有有效性、可靠性以及高质量,绝不能为治理而治理,事实上缺乏问题导向的治理,其结果很大程度上会流于表面,导致无效治理甚至会对市场发展带来不利影响。
二是科学化。即强调过程与结构的治理的科学化。一方面,治理主体要在科学规则下,运用科学的方式方法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展开有效的市场治理,提升市场治理的效率以及准确性,同时还应对治理成效做出及时有效的评估反馈,进一步指导治理活动的开展。另一方面,要基于市场机制形成的各种不同治理主体之间的关系(包括不同主体形态形成的纵向结构关系以及同级管理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市场之间形成的横向结构关系)展开科学化的市场治理活动。
三是国际化。即要以兼收并蓄的智慧积极吸收涉及经济、文化、政策、法律、人才等多维度下的人类文明治理成果,对艺术市场的规范、监管与治理展开国际化提升,并且在治理现代化进程中促进国际交流合作,提高艺术市场治理国际化程度,建构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
四是面向未来。即强调治理的持续发展,就是要通过治理的现代化使艺术品市场在可持续发展中积蓄更为强劲的发展动力,尤其是要在与科技的持续、深度融合下,在消费结构的不断转型中,探索新的市场治理体系、方法、模式与机制等,为艺术品市场发展提供更加长远的保障。
通过对中国艺术市场治理发展历史沿革的简要梳理以及对中国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基本取向的确立,可以发现,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步入了发展的关键期。这就要求其市场发展一方面要展开积极的转型探索,另一方面要面向新的时代背景与市场环境形成适宜于新背景、新时代、新要求下的新发展模式,迎接全新的机遇与挑战。而在这一进程中,关注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治理这一领域尤为重要,数字化艺术市场治理模式主要表现为:平台+(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生态化),这是需要我们给予足够关注与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要强调“中国式”
在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进程中要特别强调“中国式”,这是因为随着科技融合的不断深入以及其在全球艺术品市场创新版图中地位与作用的日益突出,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积极融入到全球艺术品市场创新发展的网络之中,并且呈现出显著的领先发展态势。因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及制度创新,能够为全球艺术品市场治理提供“中国方案”,为全球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一)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是一种多元化的探索
当前,中国艺术品市场处于转型期,世界艺术品市场处于重塑期,艺术品市场治理是一个复杂而多元化的过程,涉及诸多利益关系与治理主体,因此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绝不是一元化的模式。也就是说,不能将艺术市场治理教条化,而要推动市场各治理主体之间的相互协作,相互补充,根据艺术市场发展的系统状态不断研究与分析治理的模式,并根据这一系统状态进一步建构多元化的治理方案,这是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的一个基本要求。
(二)新时期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鲜活而独具特色
中国艺术品市场在我国文化与经济的快速发展推动下已步入快速发展期,尤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艺术市场发展呈现出了显著的“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特点,在市场规模、结构、业态、生态等方面都成长迅速,且市场形态不断独立。特别是新世纪以来,伴随新消费发展,新需求增长,新技术融合以及国际化发展推动,中国艺术品市场尤其是在其业态创新与市场活跃程度等方面在世界范围内都可谓独树一帜,显示出了强劲的发展动力、独特的创新态势、鲜明的市场战略格局,不仅将传统特质与创新特色融于一体,而且备受各界瞩目。这些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活力与系统能力的体现,这一发展的态势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市场发展中非常重要的特色,并且在世界艺术品市场范围内都鲜少见到。与此同时,中国艺术品市场也在新的发展背景下面临强烈的转型需求,其中认知与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新背景下的主线,即新时期、新常态、互联网+、国际化与资产化非常关键。目前,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现状与形态研究强调市场规模拓展快速化,规模结构多极化,业态结构丰富化,动力建构多样化,消费环境变化快以及国际化的新变化等,并从发展创新勃然生发与发展的个性越来越显著两方面进一步凸显出了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特质。突出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2]:一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已经进入新的时期,中国艺术金融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艺术品市场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正在进入新常态下新价值发现平台的建构期;三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业态结构已经或者是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四是基于综合服务平台的交易体系与资产管理体系正在发育;五是艺术品市场多期叠加因素的综合推动了中国艺术品市场新的态势的形成与发展;六是中国艺术品市场业态跨界融合充满了活力与动力;七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科技+新消费推动艺术品消费的不断崛起;八是艺术品资产化推动艺术品市场格局重构。
(三)中国艺术品市场具有独特的状态
中国艺术品市场具有独特的系统状态,且这一系统状态并非一开始就被大众所清楚认知,而是在长期的“国际化”和“本土化”博弈与进化发展过程中,沿着“艺术品市场——世界艺术品市场——现代艺术品市场体系——中国艺术品市场——中国特色艺术品市场——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体系——中国特色现代市场治理体系——中国艺术品市场健康持续快速发展”的逻辑主线而一步步清晰起来的[3]。主要包括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独特生存状态和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两个方面。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独特生存状态,核心主要体现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重大问题上,如一直以来中国艺术品市场存在的四大问题——诚信机制问题、定价机制问题、退出机制问题以及市场支持服务体系不完善问题。这些问题正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快速发展过程中所独有的一些极具代表性的生存状态。
中国艺术品市场所形成的历史文化传统即中国艺术品市场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自己特有的历史文化传统。比如中国艺术品市场的交易体系包括一级市场、二级市场、博览会以及许多不断涌现、成长起来的艺术电商、平台化交易等创新市场交易体系。此外,中国艺术品市场还存在私下交易这一让人诟病的问题,对于私下交易问题的理解,我们认为私下交易实际上就是中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一种延续。因此,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的发展既有其相同点,更有其发展的特殊性,对于这一问题的正视与深入的研究能够丰富中国艺术品市场独立系统形态的认知。
(四)中国艺术品市场边界的变化特点
在以往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与研究过程中,有这样的一个认知取向,即西方发达国家艺术品市场发展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这是一个大的发展语境,但很少有人关注中国艺术品市场独立的市场系统状态,如今,这一语境的转变主要基于几个方面的挑战与机遇。
其一,国运的增强,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不可逆转的一个发展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与国家实力的增强,中国在全球经济政治格局中的地位作用不断凸显,成为了重要的发展极。在此背景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成为发展不可逆转的一大趋势,艺术品作为文化的重要载体与表现形式,其市场发展更成为民族振兴非常重要的阵地,具有重要的推进意义。
其二,新消费快速兴起,审美文化不断崛起,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融合发展的合流成为大的发展趋势。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有着深厚的人民情感基础与广泛的文化认同,而且伴随时尚消费等新消费的持续兴起以及审美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发展,传统文化也不断被赋予新的生命,迸发新的活力。事实上,传统文化与时尚消费的合流进一步为艺术市场的发展创造出了更具创新意义的发展机遇,产生了丰富多元的新消费需求。
其三,数字经济背景下,文化新经济形态是新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也最为鲜活的领域。在数字技术的应用推进中,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引擎,而文化新经济是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新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其发展越来越呈现出鲜明的多元、创新与跨界趋势,包括数字艺术在内的新业态正在文化新经济的起飞中日益成为满足人们新消费需求,推动文化产业蓬勃发展的重要驱动力,艺术市场也在这一进程中与金融、科技、旅游等产业持续跨界融合,不仅成为推动经济结构升级转型的关键领域,更不断推动我国文化新生态的形成,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力量。
其四,“平台+生态”模糊了业态及国别的边界,但却强化了文化的赋能立场,强化了文化价值的精神边界,这是中国艺术品市场在研究中必须要着重关注的边界。也就是说,我们需要不断厘清在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中哪些问题是模糊的,哪些又是在发展中不断清晰起来的,这个边界非常重要。
三、中国艺术市场治理进化的逻辑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无论是世界还是中国的发展环境都面临着深刻的变化,艺术市场治理也面临着新挑战、新机遇,出现了新特点、新趋势。一是数字化发展趋势及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进一步加速了艺术市场国际化、多元化发展的进程,因而艺术市场治理需要适应这一新的环境,在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不断提升。二是随着文化多元化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不同文化背景和艺术创作方式的出现使得艺术市场更加丰富,也更为复杂。因此艺术市场治理需要在保持市场稳定和健康发展的前提下关注文化价值的传承和保护维度。三是新消费的兴起、新技术的应用、新业态的生发带来了艺术市场发展的新机遇,因此要不断认知艺术市场发展的新背景、新趋势,新业态、新面貌,并做出适时的调整与改变,在新的发展时期与发展领域中不断形成与之相适配的,系统性、科学性的治理方案,促进新时期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
(一)治理是一个随着市场系统形态发展的进化过程
治理是随着市场系统形态演变而不断进化的过程。事实上,伴随市场形态的发展产生了不同的治理形态,而不同的治理形态又决定了治理的机制形态的形成,这是治理进化的基本逻辑。
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过程中,随着市场形态的演进,市场治理形态与机制形态也在不断优化升级。在市场形态层面,中国艺术品市场走过了从“传统艺术品市场”到“互联网+”,再到“平台+”(艺术电商)和“数字化”的形态演进历程,每个阶段对应不同的市场治理形态,分别是“建设+管理”“监督管理”“市场治理”以及“治理现代化”。与此同时,基于各个治理形态又相应产生了不同的机制形态,即在传统艺术品市场阶段的机制形态主要表现为“政治+直接管理”,在“互联网+”阶段则主要表现为“政策+发展市场体系+间接管理(自律)”,在“平台+”阶段主要表现为“法律法规+政策+完善市场体系+科技手段”,而在数字化发展阶段,艺术市场治理的机制形态进一步演进为了“面向平台+生态的数字场景”的机制形态,实现了艺术市场治理的数字化、智能化、系统化、生态化。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数字化的市场治理机制形态是在“政策+直接管理”“政策+发展市场体系+间接管理(自律)”“法律法规+政策+完善市场体系+科技手段”基础上进化而来的,通过这一数字化的市场治理机制形态,艺术市场能够更好地适应当前数字经济背景下的发展趋势,能够获得更好的市场治理保障。
(二)治理是与市场系统形态适配的过程
治理模式是由于不同的市场系统形态而出现并确立的,市场系统形态与市场治理过程是对应出现,相互匹配的。市场系统形态不仅直接影响市场发展的规模效率,而且对于市场治理的要求也在不断调整变化,我们认为只有与市场系统形态相适应的市场治理过程才能有效推进艺术市场的秩序发展。
治理进化与市场系统形态适配的基本过程可描述为:基于“平台+生态”的市场系统状态有其相适配的治理系统与体系,随着市场系统状态的进一步优化,市场治理过程也迈向了治理现代化阶段,进而伴随市场系统状态发展新趋向,即发展愿景的确立,市场治理的目标也随之清晰。
(三)中国式艺术市场治理的理论与实践
1.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建构中国式艺术市场治理理论架构与体系。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具有其独特的特点与个性,但目前围绕其市场发展的理论体系、分析方法、实践经验主要来源于西方的经验借鉴,缺乏自己相应的理论体系与实践系统。与此同时,伴随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深化发展,实际上我们越来越发现西方的经验和现有的理论已经很难有效地揭示其市场内在发展规律,很难刻画出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状态、结构与趋势,也难以完全适应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并为之提供全面、系统的治理方案。因此,需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建构中国式的艺术市场治理理论架构与体系。换言之,中国艺术品市场的特殊性决定了其发展很难简单地依据西方经验和理论进行指导与规范,需要基于持续的实践探索与创新,结合对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特点的认知和对国际艺术市场中各种优势因素的消化吸收,形成一个真正适合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的理论架构与体系,更好地解决市场发展中的问题与瓶颈,使中国艺术市场的治理更为现代化,并与中国特色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相适配。
2.探究新发展阶段的艺术市场治理转型及其应对,并从主体赋能、机制创新、制度创设、体系建构、环境优化等维度入手进一步探讨治理的新路径。近年来,艺术市场的发展伴随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而不断深化,但在其发展进程中有许多问题始终难以化解,市场治理也存在明显的缺陷与不足,因此,探究新发展阶段的艺术市场治理转型及其应对是当前重要的研究议题。我们认为应从主体赋能、机制创新、制度创设、体系建构、环境优化等维度对其治理的新路径展开探讨。具体来看,一是在主体赋能方面,艺术市场治理需要不断激发包括艺术家、收藏家、市场从业者以及各级政府部门与社会公众在内的多元主体治理积极性与创造性的提升。二是在机制创新方面,为有效解决艺术市场中存在的诸多问题,艺术市场治理需要在治理的机制创新中寻找突破,如进一步提高艺术品鉴定评估水平、提高艺术品物流集保能力等,从而降低市场风险。三是面对当前艺术品市场发展中面临的一系列制度缺失与不完善问题,亟需一套完善的治理制度体系作为发展支撑,因此需要在相关法律法规的完善,市场主体权利义务的明确,市场交易流程与准则的规范,市场信息公示制度的健全等方面不断创设完善。四是在体系建设方面,由于艺术市场涉及的主体众多,行业间的协同配合与资源整合对于其市场发展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因而建构健全艺术市场治理体系有助于各方力量的整合。五是在环境优化方面,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市场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市场环境保障,因而在艺术市场治理中要不断开辟艺术市场治理的新路径,营造更为良好的市场环境,这是引导与保障艺术市场健康发展与可持续迈进的重要基础。
3.探讨艺术市场治理的数智化转型及数字平台企业参与治理的正负效应,从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共同治理等维度出发,建构数字平台治理的分析框架,并提出促进平台善治的可行路径。基于数字技术推动下的数字平台企业发展已成为促进艺术市场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其参与艺术市场治理也越来越受到关注。事实上数字平台企业的参与可以带来市场治理的正面效应,如提高市场透明度、便利信息获取、降低交易成本等,但也存在一定的负面效应,如可能形成市场垄断与竞争加剧等。因此,需要从内部治理、外部治理、共同治理等维度出发,建构数字平台治理的分析框架,并提出促进平台善治的可行路径。具体来看,一是在内部治理方面,数字平台企业需要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提高信息透明度和规范化程度,确保艺术品交易的合规性和公平性。同时,数字平台企业也需要加强风险管理和信息安全,保护消费者和艺术家的合法权益。二是在外部治理方面,数字平台企业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承担社会责任,加强与监管机构的沟通与协作,提高公众对艺术市场治理的信心与认可度。三是在共同治理方面,数字平台企业需要与艺术机构、艺术家和消费者等各方建立良好的协作关系,共同推动艺术市场的治理发展。此外,数字平台治理的可行路径还包括制定完善的治理标准和规范、建立有效的监督和评估机制、加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等。总体来看,在数字平台企业参与治理过程中,需要平衡利益,保护各方合法权益,从而促进数字平台企业的善治和艺术市场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数字平台企业参与艺术市场治理虽已成为数字化背景下重要的发展趋势,但在治理中我们强调一定要始终将其社会责任与公共使命作为治理的根本遵循。
4.数字场景是艺术市场治理的基本单元,新的对象迫切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开展不同类型业态发展治理模式、方案和经验的比较分析和类型学研究,探索各具特色的艺术市场治理创新模式。艺术市场的运作方式在技术的进步和数字化发展中发生了重大变化。数字场景作为艺术市场治理的基本单元,其主要特点是高度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这使得艺术市场的治理也需要更多地依赖数字平台、数字技术和数字资源。因此,需要探索新的治理模式来适应这些变化。其中,开展不同类型业态发展治理模式、方案和经验的比较分析和类型学研究能够帮助我们深入理解艺术市场治理中的不同模式和机制,并有助于提炼各具特色的治理创新模式。如对文化金融、数字艺术品交易等业态的治理模式下,找出不同业态之间的共性与差异性,并对这些差异性进行深入研究和总结,有助于发现新的治理模式和方案。此外,在对各国艺术市场的治理模式的比较分析中能够借鉴国际经验,为我国的艺术市场治理提供更多的参考与思路,更好地满足艺术市场的治理需求,为艺术市场提供更为全面有效的治理与发展支持。
5.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国家的战略需求以及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市场治理面临的新的体制机制瓶颈问题,提出新理念、新思路、新办法。在现代化进程中,艺术品市场治理面临着新的问题和挑战,为此需要从问题导向的角度出发,聚焦国家战略需求,提出有效解决当前艺术市场治理体制机制方面瓶颈问题的新理念、新思路和新办法。一方面,要深入了解艺术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国家战略需求出发,将治理工作与国家战略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艺术市场在国家发展中的作用,探究艺术市场治理所面临的挑战和难点,提出符合国情与市场发展状态的治理理念、思路与办法。另一方面,需要在提出新的理念、思路和办法时注重创新与实践,开展前瞻性的研究与试点工作,通过不断实践和反思、总结,逐步形成具有实践指导意义和创新性的艺术市场治理模式,为促进艺术市场的健康发展和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做出应有的贡献。总体来看,中国式艺术品市场治理需要重视对艺术市场治理问题的研究和实践,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交流合作,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治理经验,探索适合中国艺术市场治理的新方案。
6.加强艺术市场治理能力、治理效能、治理现代化的研究。基于当前我国艺术市场治理现状与发展要求,我们发现,亟需构建一套超越传统、科学合理,既有时代性又有前瞻性的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从而推进统一开放、公平竞争的现代艺术品市场体系建设,这就需要在市场治理能力、效能以及治理现代化的研究与实践中寻找路径。可以说,艺术市场治理能力、治理效能与治理现代化研究是关系到中国艺术市场发展全面性、长远性、可持续性的重要问题,是建立健全稳定有序的艺术市场的必要条件,是推动艺术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
7.进一步提升艺术市场治理环境优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方法与工具。围绕现代艺术品市场环境体系建设,包括现代产权制度、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艺术品文化价值取向、公民和艺术品市场从业人员素质等方面,持续加强相关的治理理论与实践方法、工具研究,优化我国艺术消费环境。如进一步探究艺术市场治理环境提升的基本理论,包括从政策法规、治理原则、市场规律等方面夯实理论,并从多学科、跨领域角度引入更为多元的理论视角,形成系统完备的理论框架;在实践方法层面研究与实践有效的艺术市场治理方法,并通过实践应用验证其有效性,借鉴其他国家与地区在艺术市场治理方面的优秀经验,发掘有益的方法与工具为我所用等;在治理工具方面更多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升治理环境优化的效率与质量,如建构艺术市场治理环境优化的数字化平台,综合运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等技术手段,在“平台+生态”的数字场景建设中发挥并放大治理的效能等。
四、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治理的系统
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治理是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治理的重要构成部分,在其治理中,首先需要考虑的就是治理系统,主要包括治理的理念、机制、制度、体系、方法、手段、治理共同体以及它们与环境之间相互活动、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治理行为等要素。其次,需要明确的是治理的系统结构,主要包括治理主体、治理规则、监管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诸多方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影响,构成了完整的市场治理体系。
(一)治理系统
1.治理理念。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的治理最为重要的是要深入认知数字化带来的深刻变革,要不断适应基于这一背景下的市场环境、发展趋势以及治理体系的建构等。同时,在新的治理阶段,要重视对多元化、法制化、民主化、协商性以及过程性等治理现代化进程中重要的要素认知,并从多种维度展开治理。
2.治理制度。治理制度是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治理的重要保障。事实上数字化技术的发展正不断为艺术市场治理提供新的思路与手段,但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与问题。因此制定符合数字化背景下的治理制度非常关键。在制度的形成过程中强调要以市场参与者为中心,注重制度的科学性与实效性,要充分发挥数字背景下的各种技术优势提升治理效能,同时还要完善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建构权利权责明确与责任分明的治理机制,推动良好的治理系统的建构形成。
3.治理体系。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主要是指由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个体制机制及法律法规构成的一整套市场制度与体系,其建构与效能发挥对于艺术市场治理和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治理体系不断向社会化、平台化、网络化、数字化、国际化等方向发展,并将对市场体系与市场新生态的结构确立带来深刻影响。可以说,加强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治理制度建设与完善是推动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础。
4.治理的方法与手段。强调艺术品市场治理的方法与手段应基于数字化发展不断升级改进,在深入研究现有治理方法与手段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教训,寻找新的、更适合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发展状态的治理新方法与新手段,在实践中推动艺术市场治理的体系化、现代化发展。
5.治理共同体。这是我们提出的一个新的概念。治理共同体至少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即学术共同体、市场共同体、社会管理共同体和智能融合共同体。我们特别强调要在艺术市场现代化发展的进程中,不断建构现代艺术市场体系及其现代治理体系,通过科技融合创新与制度创新,不断实现“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艺术市场治理制度,实现艺术市场治理、行业自律同市场调节、市场主体自治及其与市场环境良性互动的治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打造艺术市场治理共同体。
6.治理的环境。在治理过程中还要注重治理环境的优化问题,这是治理系统必须着力研究的问题。事实上环境与系统具有重要的相互影响作用,一方面,置身于环境之中必然会与环境产生互动,另一方面,唯有与环境互动紧密才能够形成相应的、治理的系统行为,因此,研究治理系统就必须考虑到系统之外的环境,这是关注环境问题的底层逻辑。
(二)治理系统结构
市场治理系统结构是由治理主体、治理规则、监管机构以及社会组织等所构成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完整市场治理体系,其功能在于促进市场的正常运转、保障市场参与者的权益、规定并执行市场规则、监督监管机构的运作以及促进社会组织的参与等。与此同时,市场治理体系事实上也需要不断完善与优化,从而适应市场发展变化需求,提高市场的公平竞争和效率。
结合图1分析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治理系统结构,可以发现,治理系统结构中一定存在治理的平台与治理共同体,进而再面向市场生态、市场环境发展。这一基本结构的形成原因在于,在数字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基于数字基础设施建构所面对的研究对象已经从一般的市场行为、市场主体不断转变为了“平台+生态”的全新生态。通过治理的这一平台性的结构,我们主要聚焦的是数字场景的建构,即强调在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品市场治理要着重聚焦于对数字化场景的建构。
图1 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市场治理系统结构
五、艺术市场治理的机制与体系
艺术市场治理的机制与体系是为维护其市场良性运转所形成的一系列措施与规范。艺术市场治理的机制框架主要包括运营监管机制、评估提升机制、发展导向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公开参与机制、支撑服务机制以及融合协调机制等,其治理的体系结构主要包括顶层规划设计体系、风险管控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市场监管体系、治理生态体系、效能评价提升体系等。这些机制与体系之间相互依存、相互配合、相互支撑,通过对这些机制与体系的科学建构与运用,能够有效促进艺术市场治理效能的发展,促进艺术市场发展的规范、健康与可持续。
(一)艺术市场治理的机制框架
“治理机制”是一种协调人类活动的方式,涉及社会、经济、政治和生活的所有领域,这一概念和“协调机制”可以互换使用[4]。为了实现中国式艺术市场现代化治理,必须建立并实施相应的治理机制,这种治理机制的建构是基于现代艺术品市场治理综合服务平台基础上实现的。该平台具有四大功能,即整合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整合艺术品市场服务支撑体系和能力;聚合社会、机构和个人的治理力量;基于平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建立公信力并整合能力,从而输出艺术品市场治理的能力、手段、产品和服务。而基于这一平台所形成的中国式现代艺术品市场治理机制具体包括运营监管机制、评估提升机制、发展导向机制、风险管控机制、公开参与机制、支撑服务机制、融合协调机制等。这种治理机制旨在实现数字化背景下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的科学建构和效能发挥,其机制框架可表述为七个部分[2]。
1.运营监管机制。为了构建中国特色的艺术品市场现代治理,需要建立运营监管机制。这个机制的建设需要以艺术品市场征信为核心,并建立完善的诚信体系。同时,还需要创新艺术品市场监管体系,实现市场监管的统一,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并形成健全的优胜劣汰机制。
2.评估提升机制。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需要不断建构并提升其评估机制,需要关注市场治理系统与体系的确立完善,需要以更为科学、专业的方式建立相应的市场评估模式、方法、规范与指标体系,从而确保艺术品市场治理评估的科学性、准确性,并适应科学治理时代下的新发展需求。
3.发展导向机制。发展导向是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机制中的重要部分,也是其重要功能,主要包括市场导向、文化战略导向、政策法规导向、监管导向等基本内容。其中,基于市场机制基础上的市场导向是基础与关键,而政策法规导向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前提,监管导向是艺术品市场治理效能发挥的保障。
4.风险管控机制。在艺术品市场治理中,风险管控机制至关重要。这一机制建构的关键在于:一是要建立用于管理艺术品市场诸多风险的综合服务平台;二是要建立确保艺术品市场风险有效管控的闭环机制;三是要创新保障艺术品市场风险管控相应的支撑服务体系;四是要建立全面的艺术品市场风险管控体系;五是要培养艺术品市场风险管理的高端人才;六是要创新艺术品市场监管等。
5.公开参与机制。公开参与机制是艺术品市场治理机制的关键组成部分,决定了其治理效能的发挥。要建立公开参与机制需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建设市场治理综合服务平台,以提高参与的便利性和有效性;二是要制定公平、开放、透明的参与规则和规范,建立统一的准入制度,以便不同市场治理主体依法公平、公开地参与到市场治理之中。
6.支撑服务机制。艺术品市场治理机制的能力发挥与实施,基础与保障在于支撑服务机制的建立完善。事实上,支撑服务机制是对艺术品市场支撑机制与服务机制的合称,是基于市场与产业发展之上的服务支撑保障机理,是支撑服务体系作用原理的具体体现。
7.融合协调机制。艺术品市场治理机制中的融合协调机制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调控机制,其作用是及时协调艺术品市场系统中各系统要素、结构、市场、产业体系以及环境间的失衡现象,保证艺术品市场发展机制的整体协调;二是创新发展机制,重点关注系统性因素的增长,创新投入(包括人、财、物、政策等)组织以及环境(资源、社会和文化等)方面的合理配置;三是协调机制,即协同、协调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发展,确保顺利发挥既定的治理功能。
(二)艺术市场治理的体系结构
艺术作为人类创造力的体现,在人类社会中拥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艺术始终是文化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艺术市场成为了人们对艺术品消费和交流的主要渠道之一。而艺术品市场的繁荣与发展绝离不开有效的治理机制和体系支撑。可以说,中国式现代艺术市场治理体系是建立于中国特色文化和现代市场经济基础上,推进中国式艺术市场现代化进程的重要保障。艺术市场治理体系主要由治理制度、治理规程以及治理体系三个部分构成。其中,治理制度是保障,治理规程(流程+规范)是基础,治理体系是关键与核心。具体来看,治理制度作为治理体系的基本要素建立于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基础上,是用以维护市场参与者为核心的权益主体的利益,是对市场权力制衡关系以及运营系统的制度安排。治理规程作为中国式现代艺术市场治理的基础,是实施治理制度和治理体系的具体方案,将治理工作按照一定的标准、要求与规定程序贯穿于具体治理过程之中,包括“治理规则+治理流程”,其中治理规则是治理工作的要求、规定、标准和制度等;治理流程是实现特定治理目标所采取的一系列连续的行动组合,或者多个活动组成的工作程序。治理体系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管理艺术品市场的核心与关键,包括顶层规划设计体系、风险管控体系、法规政策体系、市场监管体系、治理生态体系和效能评价提升体系等。其中,市场监管体系是主体,法规政策体系是依据,风险管控体系是保障,顶层规划设计体系是路径,效能评价提升体系是标准,治理生态体系是支撑。它们既相对独立,又互为一体,架构起了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互为前提、互相制约与互相推动的治理生态[2]。
1.顶层规划设计体系。即在顶层规划设计体系过程中,首先要制定战略规划,落实体制机制。具体包括领导(决策)系统结构、组织管理协调系统结构和市场系统结构等,着重强调要在顶层设计中强化制度体系的建设完善。
2.风险管控体系。即强调建构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治理体系风险管控体系,其建构的重要性体现于市场治理体系发育尚不成熟、诚信机制仍不健全以及市场的失序与风险叠加并存。风险管控体系主要包括风险识别、风险管理、风险教育、风险文化培育等方面。
3.法规政策体系。即要完善法规政策体系,这是提高依法治理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能力的关键。具体而言,一是要良法保障善治,形成以市场法规为核心、以市场机制为基础的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监管法律体系,建立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法规政策体系,从而提升市场依法治理能力;二是要在执行中彰显法制权威,确立规范统一、权威高效的法规政策监督体系。
4.市场监管体系。即要围绕国际与国内“两大市场”与生产、流通、消费与服务“四大环节”不断完善市场监管体系,建立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治理中开放共治的监管格局。其中有三个维度的建设需要加以关注:一是要贯通综合监管、综合执法,提高市场治理的科学化、规范化、社会化水平;二是要形成市场监管中的问题会商、工作协同及监管联动机制;三是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融合手段,提升市场监管工作的手段与专业化能力等。
5.治理生态体系。即要提升对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治理规律性认识,建构市场治理生态体系,提高市场综合治理能力。具体包括,一是做好规划协调,建构共建共治共享格局;二是培育政府负责、部门监管、企业主体、社会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不断完善战略支撑服务体系,提高市场的系统治理能力等。
6.效能评价提升体系。即建立评价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管理体制、体系运行效能和质量水平的综合性标准,客观评价市场体系整体能力,持续提升市场体系整体效能。重点是科学制定实施方案,建立评估专家队伍,加强督促指导。效能评价提升体系可以提高思想认知水平,认清市场体系效能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措施,实现推动提升现代艺术品市场体系能力的目的。
六、艺术市场治理的目标、关键节点与重要路径
中国艺术品市场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文化战略的重要构成部分,在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发展中必须要重视将其与国家文化战略相协调,与市场发展规律相融合。中国艺术品市场治理的关键,一是要建构治理理念,二是要在理念建构基础上建构治理的共同体,三是要面向治理的现代化,四是要面向场景化,五是要在数字场景中强调问题导向。值得注意的是,艺术市场治理的战略路径是多维度的,具体包括了顶层设计引领、法治供给保障、推进自律与自治、强化智能支撑、重视环境优化等。
(一)艺术市场治理的目标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首次明确了文化强国建设的具体时间表,这标志着我国文化建设在不断推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中转入了新的历史阶段,与此同时,不断明确艺术市场在文化强国战略中的地位与作用是实现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的前提[5]。因此,我们强调中国艺术市场治理目标的确立必须要与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相匹配。目前来看,这一目标就是要围绕完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创新治理制度建设,完善艺术市场治理体系,加快推进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到2035年基本实现艺术市场治理现代化,进一步确立中国艺术市场在国际艺术市场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建构起艺术市场治理的“中国方案”。
(二)艺术市场治理的关键节点
首先,要建构治理理念。即艺术市场治理需要建构的是一个“共建、共治、共享”的治理理念,即“三共”理念。这意味着所有参与者都应该有意识地合作共建,共同治理与分享资源,确保整个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形成基于“三共”理念基础上的治理共识。
其次,要在理念建构基础上进一步建构治理的共同体。其中有两个要素需要着重强调。一是参与的平台化问题。缺乏治理平台的共同体事实上就是一个虚妄的东西,难以建立与落地,所以必须要强调平台化的保障作用。二是要具备平台服务的综合化。也就是说,治理共同体需要建立在一个综合性的平台服务之上,从而实现市场治理的多方参与与协同,该平台服务的综合性不仅体现于其功能的综合性(市场信息共享、服务支撑、诚信管理等),还体现于平台高度的整合能力层面,能够将市场治理所涉及的各个方面进行高效整合。
第三,要面向治理的现代化。新时期的治理要面对的是数字化的场景,强调的是要在数字场景下建构相应的市场制度体系与规程,从而适应数字化时代的市场发展需求与挑战。
第四,要面向场景化。所谓场景化也就是数字场景化,即要将数字技术更多地应用到艺术市场的治理之中,更好地服务与发展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品市场。
第五,要在数字场景中强调问题导向。就是强调在数字场景建构中,关键是要始终具有问题意识,其中解决问题与化解风险既是认知与理解艺术市场治理问题导向的两个要点,也是其基本要求。
(三)艺术市场治理的战略路径
中国艺术品市场的治理是一项复杂而长期的任务,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和策略。其战略路径主要包括五个方面。
1.顶层设计引领。艺术市场治理需要用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与实现其市场治理发展的新要求。这需要政府制定具有前瞻性与可操作性的规划与政策,由政府牵头下引领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基于共同的治理目标与价值观,在治理共同体的建构中不断确立治理的机制、体系,形成符合新时期艺术品市场发展趋势与国家战略要求的艺术市场治理的顶层设计与指引。
2.法治供给保障。制定与中国艺术市场系统状态相适配、有特色、管真用的法律法规,不断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坚持依法保障市场主体及公众参与,持续提高艺术市场治理的公信力和执行力。同时,还要注重对法律法规的宣传与普及,进一步提高市场主体的法律意识与法律素养。
3.推进自律与自治。自律是行业管理的基础。一方面,要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机制,完善行业管理职能、行业标准等各类标准与规则建设,推进行业标准化、规范化、信息化;另一方面,要建设各种形态的自治生态,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建立健全可信可控的社会信用系统,提高服务治理的能力水平。
4.强化智能支撑。数字化和信息化已经成为当前艺术市场治理的重要手段,因此要推进信息互联互通,构建以数据为核心的治理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的综合应用实现对艺术市场问题与风险的精准“画像”,确保市场治理“诊断早、预警准、措施灵”。
5.重视环境优化。艺术市场的良性发展离不开健康的环境支撑,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市场环境建设,包括对市场监管的执法力度的增强,对市场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对市场空间的不断改进等。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不仅要重视对艺术品鉴定、评估等市场传统问题与瓶颈的破解,还要关注对数字化背景下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与解决,要保障艺术市场主体和公众的知情权、选择权和公正权。唯有实现这些方面的全面优化,才能为艺术市场的现代治理以及中国特色现代艺术市场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推动艺术市场治理朝着更为成熟的阶段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