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发性婴儿纤维性错构瘤一例
2024-02-26刘盟盟刘永霞卢宪梅刘国艳
刘 燕 刘盟盟 刘永霞 卢宪梅 刘国艳
1山东中医药大学,山东济南,250014;2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山东济南,250022;3山东省皮肤病性病防治研究所,山东济南,250022
临床资料患儿,女,出生7天。因“出生后发现右下肢皮下肿物7天”于我院就诊。患儿自出生起无明显诱因出现右下肢弥漫性增粗,可触及多发皮下肿物,质韧、表面可见局部毛发增多。患处无破溃,无触痛,不影响下肢活动。曾在当地疑诊为“血管瘤”,未给予治疗。患儿父母身体健康,非近亲结婚,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发病以来患儿精神佳、睡眠及饮食佳,体重正常,生长发育无滞后。患儿足月顺产,家族中无类似病史。
体格检查:系统检查无异常。全身淋巴结未触及明显肿大。皮肤科检查:双下肢活动正常,右侧腹股沟至右下肢弥漫性皮肤增厚、较左下肢明显增粗,腹部、右侧腹股沟至右大腿内侧、右膝关节可触及多发皮下肿物,肿物表面呈淡红色,边界欠清晰,质韧,不能明显推动,表面无破溃,无触痛,右膝关节处可见局部毛发增多(图1a、1b)。
1a、1b:腹部、右侧腹股沟至右大腿内侧、右膝关节多发皮下肿物,肿物表面呈淡红色,边界欠清,质韧,不能明显推动,表面无破溃,无触痛,右膝关节处可见局部毛发增多;1c:MRI:右大腿内侧软组织增厚,内可见条片状及絮片状稍长T2信号,T2压脂呈较长信号
辅助检查:下肢皮损B超检查:皮肤及皮下组织增厚,回声减低,范围同体表可视。右侧髋部及腹股沟皮损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均较正常处偏厚;皮损处皮肤及皮下组织分界欠清,皮下组织内探及多发与皮肤平行的条索状高回声,CDFI示皮下组织内见点状血流信号。MRI:右大腿内侧软组织增厚,内可见条片状及絮片状稍长T2信号,T2压脂呈较长信号(图1c),DWI:未见明显弥散受限,膝部及大腿根部呈条片状明显强化。右股骨及肌肉层内未见明显异常信号。组织病理学示:(右腹股沟)表皮突轻度延长,真皮胶原纤维轻度增生(图2a),皮下脂肪层显著增厚,胶原间穿插排列的纤维状梭状细胞,条索状片状增生。免疫组化:Vimentin(+),FXIIIa(+),SMA深层灶性平滑肌束(+),Desmin深层灶性平滑肌束(+),S-100(-),CD34(-)(图2b、2c)。
2a:示肿瘤组织位于真皮深层至皮下脂肪层,短梭形细胞片状或者条索状分布,呈浸润性生长(HE,×40);2b:梭形纤维细胞FXIIIa阳性(免疫组化,×100);2c:深层肿瘤组织灶性肌纤维SMA(+)(免疫组化,×100)
诊断:婴儿纤维性错构瘤。
治疗:建议行肿瘤切除术,因目前肿物对患儿肢体活动及生长发育无明显影响,家长暂拒。随访4个月,患儿右下肢肿物未见明显增大,质地变软,无明显不适。患儿生长发育正常,无明显活动受限。
讨论婴儿纤维性错构瘤(fibrous hamartoma of infancy,FHI)是一种临床罕见的软组织良性肿瘤,Enzinger于1965年首次使用该病名[1]。本病发病率约0.02%,好发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男性患儿多见[2]。FHI发病部位可见于全身,腋窝最为常见,其次是上臂、背部、腹股沟、臀部以及外生殖器等,偶见于手腕、头皮等部位。皮损多位于真皮或皮下,通常为孤立性小结节,亦可见多个散在结节,少数伴有皮肤色素沉着,偶有报道局部多毛[3]。另外国内曾报道1例下肢肿瘤体积巨大的病例[4]。与既往报道相比,本例患儿为女性,发病年龄早,皮损面积广泛,尚属罕见。
本病确诊依靠组织病理学检查,FHI特征性病理表现是三种不同比例的组织混合而成的器官样结构,包括成熟的纤维组织、原始间叶组织以及成熟脂肪组织。三种成分混杂,比例不一。免疫组化中成熟的纤维组织表达Vimentin、FXIIIa,向肌纤维方向分化时desmin、SMA呈阳性表达,而原始间叶组织表达CD34[2,5]。本例患儿病变深在,可见脂肪组织、SMA灶性肌纤维(+)和FXIIIa中等量梭形纤维细胞(+)的肿瘤组织,结合MRI和超声改变,符合FHI诊断。CD34原始间叶组织(-)主要由于取材标本小,原始间叶成分过少,不易观察到。
本病在组织病理上应与多种好发于婴幼儿的软组织肿瘤如婴儿纤维瘤病、肌纤维瘤、钙化性腱膜纤维瘤、纤维脂肪瘤病和神经纤维瘤等相鉴别。婴儿纤维瘤病由排列紊乱的短梭形细胞组成,常浸润邻近肌组织,无 FHI 的器官样结构。肌纤维瘤通常呈结节状生长,镜下见明显的分区现象,由周边呈交错排列的成肌纤维细胞束和中央呈血管外皮瘤样排列的原始细胞间叶细胞组成。而钙化性腱膜纤维瘤好发于儿童和青少年手足和足底,主要由纤维母细胞和化生性纤维软骨小岛两种成分组成。纤维脂肪瘤病由脂肪组织(>50%)和纤维结缔组织构成,无 FHI 中的原始间叶性结节。神经纤维瘤是一种起源于神经组织的良性肿瘤,其缺乏FHI特征性的器官样结构,而且通过 S-100 免疫组化染色可以与FHI鉴别[6]。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国内外学者发现婴儿纤维性错构瘤在EGFR20外显子存在插入/重复突变特征性的分子改变[7],为本病的辅助诊断提供了新的手段。本例患儿未进行基因测序。本病的治疗以局部完整切除为主,一般切除后即可治愈[8]。p.Ser768_Asp770dupSerValAsp 突变类型的FHI可能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敏感[7],这一发现为部分难以切除或手术后复发的FHI患者带来了治疗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