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新模式与实现路径研究

2024-02-26

中国特种设备安全 2024年1期
关键词:赋码物联扫码

徐 峰

(1.浙江省特种设备科学研究院 杭州 310020)

(2.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检测技术研究重点实验室 杭州 310020)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推进国家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推进公共安全等重要领域安全监管[1]。2022年6月,国务院在《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中特别强调,要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以推进智慧监管来提升市场监管能力,以推动数字化治理模式创新来提升社会管理能力,以优化利企便民数字化服务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2]。2021年,浙江省委提出全面推进数字化改革,为浙江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提供强劲动力。特种设备安全事关人民群众生命安危,事关社会经济高质量发展,当前特种设备数量持续保持高增长趋势,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层出不穷,老旧设备快速增加,各类风险因素叠加导致人机矛盾逐步放大,特种设备整体风险水平居高难下。推进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改革,是当前形势下贯彻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的具体行动,也是创新监管方式、补齐安全监管短板弱项的重要举措。

1 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研究现状

1.1 国外研究现状

对于特种设备,国外暂无统一的定义,锅炉、电梯等设备的监管职能被分配到政府部门或非营利组织等。虽然特种设备智慧监管体系研究少有涉及,但是单一种类的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机制和技术研究起步较早,如欧盟长期以来非常重视电梯的数字化监管,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陆续发布了《电梯、自动扶梯和自动人行道的数据监视和记录规范》《乘客电梯和载货电梯的远程报警》等物联网相关标准,有效提升了电梯监管效能[3]。美国早在半个世纪前开始研究工业锅炉燃烧控制系统,通过对锅炉燃料和空气供给、燃烧工况等进行自动控制,实现降低锅炉能耗、提升运行经济性的目的。美国机械工程师学会(ASME)和美国石油学会(API)自1991年开始陆续发布了核电厂、火电厂、压力容器等多个基于风险的检验(RBI)指导文件,通过对多年来在线监测、检验等方式归集的压力容器、管道等设备缺陷问题数据进行分析,对设备风险等级和发生概率进行评估,科学指导检验检测和安全监管[4]。

1.2 国内研究现状

在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指引下,越来越多的政府机关、科研院所将人力物力投入特种设备智慧监管的研究中。一些专家学者聚焦单一种类特种设备,深入开展研究,其中电梯智慧监管的研究成果相对丰富,如任崇宝、Liu B L分别提出运用电梯全生命周期多源异构数据和基于机器学习的安全管理评价方法,寻找电梯潜在的安全风险,提升电梯安全治理水平[5-6]。一些专家学者在理论层面提出了新的设想,郝素利运用区块链技术,提出“联盟链+私有链”的特种设备安全智慧治理区块链模式,建立基于联盟区块链的特种设备安全智慧治理数据共享机制及智慧治理机制,试图解决特种设备安全治理中的数据孤岛和监管效率低下的问题[7];钟海见等人提出了“互联网+特种设备监管”的思考,为构建特种设备监管与服务大数据平台提出了技术路线和对策建议[8]。

1.3 国内政府部门监管现状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新技术的高速发展,数字化治理理论迎来了合适的载体,各类基于大数据技术的平台架构设计不断被提出,通过数据采集、清洗、挖掘分析、赋值加权等技术实现风险计算,如采用纯B/S架构模式,可以较好地完成数据处理、交换共享、管理、分析与辅助决策等功能[9-10],新型监管模式和手段的应用推广已成为现实。从全国范围来看,部分省市已率先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上探索新技术、新方法:江苏省建成全品类、全链条、全主体覆盖的特种设备安全信息化平台,成为监察、检验和企业安全管理的主要载体,并在泰州市、南通市试点应用“特种设备安全智慧芯”系统和气瓶监管“云平台”[11];山东省通过整合特种设备安全监察、“96333”电梯应急处置服务、气瓶追溯以及特种设备基层一体化四大系统,打造了许可管理、使用登记、监察检验、事故处理等全链条的特种设备安全信息监管平台,系统提升了全省特种设备本质安全水平[12];上海市建设电梯应急平台和智慧电梯平台,通过加装远程监测装置,实现电梯困人等故障自动识别,缩短应急救援时间,提高电梯精细化监管水平[13];在市场监管总局的全力推动下,全国多数地区已建成并投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和工业气体充装单位气瓶充装安全质量追溯信息系统,实现了气瓶充装环节来源可循、去向可溯、安全可控,有力夯实了气瓶安全监管基础。

2 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特种设备智慧监管理论和技术层面已有一定进展,部分省市已经开展先行先试,但大多数系统的迭代升级仍属于数据信息物理整合层面,还未形成“化学反应”,或仅对某一类设备实现了较为成熟的智慧监管,真正成功打造的全品类特种设备全链条智慧监管平台少有见报,全国大部分省市地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依然存在工作体系不完善、监管机制不健全、企业责任落实不到位、监管技术手段落后等问题[14],且由于检验机构数据库信息化程度不高,大量检验数据长期沉没,设备本质安全风险难以进行系统分析和科学预判,亟待科学运用大数据、物联感知、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新手段,提升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水平。

3 浙江智慧监管改革实践

截至2023年6月,浙江省办理使用登记的特种设备数量已达188万台,位列全国第3,安全监管任务十分艰巨。近年来,浙江以智慧监管为导向,不断将特种设备安全全周期监管集成改革的道路走深走实,创新“一码统管”监管模式,打造“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应用系统,实现全程追溯、在线管理、实时应急[15]。

3.1 “一码统管”监管模式

制定特种设备赋码和扫码应用规则,全省特种设备采用统一编码规则进行赋码,让每台特种设备具有唯一的“身份证”,为全链条信息追溯夯实基础;督促指导特种设备生产、使用单位和检验检测机构、监管部门相关人员开展扫码应用,加强宣传引导,归集分析社会公众扫码反馈的问题,建立企业“双随机+重点+信用”监管机制,将各类扫码异常行为纳入监管重点,动态调整监督检查频次[16]。在这个模式中,特种设备码作为连接设备和数据库的桥梁,确保每台设备在系统中有唯一的数据库,各个环节的扫码也会验证赋码的准确性,同时实现该台设备作业、检验等数据的实时获取和更新,赋码扫码行为相互促进,形成一个正向的激励模式,让特种设备码越来越管用,数据越来越准确。

3.2 “浙江特种设备在线”应用系统架构

系统由下至上可以分为基础层(平台+中心)、应用层和用户层。

基础层由3个体系构成。1)基础设施体系,主要是数据存放的政务云、政务内网等基础服务网络;2)数据资源体系,主要是特种设备库、单位库、人员库及国家和省市其他特种设备全流程数据库;3)应用支撑体系,主要是将数据资源进行分析应用的各类算法、模型及工具。

应用层由3个板块构成。1)业务模块,主要分为监察、检验检测、智慧管控、公共服务、检索分析、应急处置等功能;2)风险预警模块,包含风险监测、风险研判、风险预警、风险处置等功能;3)数字化驾驶舱,通过展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全流程关键数据,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用户层由3个端口构成。一个电脑端,也就是系统的门户网站,实现申请许可、施工告知、申报检验、使用登记、事故报送等全流程业务一站式办理,以及行政许可、日常监督检查、隐患闭环管控、应急信息处置等全过程一站式监管;为监察人员及生产、使用、检验检测和公众分别提供2个移动端,进一步拓展系统应用的时域,为扫码提供充分的便利。

3.3 智慧监管改革成效

自2021年系统上线以来,系统在线办理业务达101万项,累计发现并处置高风险隐患10.6万项,闭环处置率达100%,赋码扫码智慧监管有效减少了无证上岗、虚假维保、虚假检测等违法行为,全省特种设备安全形势更加稳定,2022年全省共发生特种设备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与2021年相比分别下降57%和67%,万台特种设备死亡率为0.01,达到历年最低水平如图1所示。

图1 近10年浙江省特种设备数量趋势与事故数量对照图

4 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新模式实现路径

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成效,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要实现传统安全监管向现代化安全监管转变,数字化改革是一条必经之路。通过对浙江省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模式进行深入分析,发现要打造特种设备智慧监管新模式,各地可以结合自身实际,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4.1 建立并完善智慧监管工作机制

1)建立并完善全周期安全管控机制。贯通特种设备全生命周期各环节数据,全面实现企业施工告知、申报检验、使用登记、自查自改、事故报送等全环节一站式办理,以及监管部门行政许可、监督检查、隐患闭环、应急处置等全过程一站式管理。健全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隐患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动态处置的全链条闭环管控体系,对于高风险企业开展针对性重点监管,加大较高风险及中风险企业“双随机”监督抽查比例,常态化实施高风险隐患核销验收,确保风险隐患线上、线下闭环处置。

2)建立并完善双重预防机制。将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机制和隐患排查治理机制与辖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实际有机结合,督促指导企业开展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隐患自查自改,实现隐患早发现、早治理,提醒相关人员及时对企业自查、检验检测、物联感知、监督检查、公众监督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切实消除安全隐患。

4.2 打造智慧监管应用场景

1)打造赋码扫码应用场景。制定特种设备编码规则,督促指导特种设备制造、施工、使用单位加强动态赋码管理,常态化开展赋码督查,实现在用特种设备实时全量赋码。开发并不断优化移动端扫码应用功能,全面推进特种设备生产、使用、维保、检验、监管等相关人员开展扫码,将扫码异常行为作为企业重点监管的影响因素,不断优化赋码扫码相互促进的监管模式。

2)推进物联感知应用。加强特种设备物联感知体系建设,推动特种设备制造单位出厂前加装物联感知装置,引导使用单位对在用特种设备加装成熟可靠的物联感知装置,重点推进公众聚集场所和住宅电梯物联感知接入。强化特种设备物联感知数据分析应用,结合相关数据自动识别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及时向使用单位、维保单位、监管部门推送风险信息,构建智能物联、多元共治的一站式综合管理体系。

4.3 创新智慧监管先进技术

1)强化安全风险监测预警。打造特种设备安全风险预警模型,将特种设备企业生产经营异常、日常安全管理、作业人员行为、物联感知告警等问题信息作为影响因子纳入模型算法,不断迭代优化提升高风险识别及时性和准确性,动态监测分析企业安全管理状态,对企业按照识别的风险隐患实施四色分级分类管理,提高监管效能。

2)开展安全风险指数分析。强化特种设备安全风险分析、研判和预警,推进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数据结构化,深化检验检测数据应用,提取重点缺陷隐患关键量化参数。充分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通过综合分析设备本体缺陷、隐患处置、日常管理、检验检测、监督检查等数据,形成“人、机、物、环”精细化风险分析,得出各类特种设备、各使用单位、产业以及区域风险指数,为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提供数据支撑。

4.4 夯实智慧监管数据基础

建立并完善全省统一特种设备数据库,全面对接国家、省、市及应急、公安等相关数据库,实现数据统一汇聚交换与共享,保证数据的唯一性。强化多种来源数据清洗,及时解析、查找、评估和解决数据质量问题,及时补充、删除、更正问题数据,重点加强视频接入、物联感知等数据在线检查和实时分析,保证数据的准确性、科学性、稳定性和可靠性,构建一套数据质量管理体系,为数据共享和智能分析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4.5 健全智慧监管规范体系

规范特种设备物联感知接入应用,完善物联感知的制度保障,重点制定特种设备全周期数据管理、特种设备物联网数据分析等标准规范。制定特种设备赋码规则和电梯、锅炉、叉车等特种设备扫码作业应用规范,完善特种设备无证作业、无证维保、超期维保、定位不准等异常监测预警和处置机制。

5 结论

1)以当前党中央国务院的大政方针为背景,从理论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等方面深入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现状,整理了当前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2)对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现状、“一码统管”新模式和“浙江特种设备在线”系统架构进行了分析研究,结合浙江省在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改革中取得的成效,充分说明监管模式和数字化系统对于当前环境下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的适用性。

3)聚焦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存在的问题,以浙江省特种设备安全智慧监管改革为蓝本,提出围绕完善工作机制、打造应用场景、创新技术手段、夯实数据基础、健全规范体系5个方面的技术路径,为各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改革提供参考。

猜你喜欢

赋码物联扫码
脐橙连上物联网 扫码便知“前世今生”
《智能物联技术》征稿启事
基于实物“ID”的变电站整站赋码管控系统及方法研究
山之高
王永岗:改造物联服务链助力现代农业
《智能物联技术》征稿启事
创享物联时代新风潮
中国进入“扫码”时代
英语视频新闻语料库的构建
扫码看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