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逛法国旧书摊,感受文化碰撞

2024-02-26刘然然

工会博览 2024年3期
关键词:旧书摊书摊摊主

□刘然然

只见商户们沿河摆满了一溜儿书摊,有的是改装过的类似于早餐餐车的“书车”,有的是干脆在原地把法国政府给安置的绿色撑盖支起来,这样就起到小范围遮风挡雨的作用了,于是也便形成了一个简易书摊。

曾经在法国留学期间,喜欢阅读和探索的我没少去当地的旧书摊逛游。索恩河的旧书摊是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所有的人和事也都是我真实经历的。我当年的个人经历和这些年的复盘思考,也让我对以法国为代表的西欧旧书摊的经济和文化生态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索恩河的旧书摊: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文化盛会

这个书籍二手市场还是一位法国朋友推荐给我的,原因是我去他家做客时看到了他书柜里的藏书。在我们好奇的目光中,他很自豪地介绍起他的藏书,其中有一本竟是1750年的书!那本书叫《自然历史》(Histoire Nature),里面绘制的世界地图有较大偏差,尤其是亚洲部分:日本没有了,韩国跑到了北京的正北面,东南亚的那些岛屿的轮廓就更是惨不忍睹……当然,我们也不能强求一个清朝时期的西欧人对世界有像今天的人一样的了解。以当时的测绘技术和地理大发现的进度来看,能绘制出这样的地图已经很不容易了。至少在欧洲范围内,地图是相对准确的,与现代世界地图的欧洲部分相差不大。捧着这个历经近300年而不朽,比我太太太爷爷岁数还大的宝贝,我问他这本书是不是他的传家之宝。他说不是,是他几年前在索恩河边上的旧书摊上买的。

文化人也不容易

于是,得到了“情报”的我就出现在了那天做客之后索恩河书摊的第一个摆摊日。索恩河我路过过很多回,但我从不知道,在特定时间的河边还会有书摊。只见商户们沿河摆满了一溜儿书摊,有的是改装过的类似于早餐餐车的“书车”,有的是干脆在原地把法国政府给安置的绿色撑盖支起来,这样就起到小范围遮风挡雨的作用了,于是也便形成了一个简易书摊。“书车”和简易书摊前面的地上还摆满了一排排的纸箱,每个纸箱里都装了50 到100本书,几乎所有书都是法文书,每本只露出书脊。看到哪本好,需要把书从一众塞得紧紧的书中抽出来,翻开第一页,看书摊主人在上面用铅笔写的价格。一般“书车”里的书会贵一些,在露天纸箱里的书是一欧到五欧不等。在“书车”里我还真打听到了有几百年前的书,但一来不清楚具体是什么方面的珍本又不可随意翻阅,二来折合人民币都得500 块以上,而且很多书都有缺页或者有的页存在支离破碎往下掉纸渣的现象,就觉得也没有非得要买一本几百年的“古书”的必要了。

书摊的主人多是一些法国老头儿。他们有的穿长大衣着皮鞋;有的把玩着烟斗看着书,似乎不太在意那些路过的行人是否在他的书摊驻足;有的一看胡子头发就是精心打理过的,下巴上的白胡子都长到可以扎成辫子了……他们把自己打扮成极富古典气质的文化人的样子。但搭起讪后,发现他们中也只是迫于生计讨生活的人居多,文化素养不见得有多高,毕竟真正的知名大学教授和学者不会到这里来摆摊。有个摊主和我聊起中国,我说我是北方人。他立马说他早就知道我是北方人,因为我说话比一个他认识的中国南方姑娘更低沉。中国北方人说话声音更低,也不知道他是通过多少案例就得出这个结论的,也许他隐约观察到了中国不同地域的人的温柔和阳刚气质的差别吧。我笑了笑,付了钱,觉得这老头自来熟,还挺能侃,倒适合做生意人。

被误当作小偷

离开了老头儿的摊位,我沿着河一边走一边看。在成千上万的书里挑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每一本都抽出来看再塞回去也很麻烦,而且有时书的拥挤程度导致抽出来就不一定塞得回去了,所以我会用手机搜书的名字看看内容我感不感兴趣。站在一个书摊前搜了一会儿,觉得手上已经有不少书了,时间临近中午,便尽兴而返。

现在想来,我那天在索恩河边跑完步就去逛旧书摊,因为是要运动所以就没拿包可能是个错误。如果我有包,把买的书装起来,就不会有后来的误解了。我离开河边,往回走,走了有20 步路左右,一个高大的男人突然从我右前方堵住我的去路。“女士,您手里拿的是我的书。”“没有。”“我的书都有特殊标记的。”他身子贴近我,抢过我的书,强硬地翻开第一页,我觉得他所说的标记应该指的就是不同的摊主会在自己书的第一页的不同角落里写上价格,而且每个人的字迹也都不同。

时间仿佛在他翻开书页的那一刻凝结了。大概等了有三四秒钟,估计他的大脑在飞速地运转,在想他接下来该说什么。“Merci.(谢谢)”他把书像刚才一样强硬地又塞回我的怀里,然后扭头就往他的书摊走。低头快步走了十多米,他回头,发现我还在原地。我本想对他喊让他再检查一下我手里别的书,万一也是他的呢?但他又大声说了一句谢谢,我到嘴边的话也就咽下去了。

事后有一次夜里我心情低落的时候又想到了这事,想来他连一句Désolé(对不起)都没说,又想到如果我是一个当地的四十岁白人男子而不是一个二十岁亚裔女性,他会这样蛮横地对待我么?甚至,他会不会压根就不会怀疑我会去偷东西?再后来,又成熟了几年,我觉得在跨文化视角中,如果总是怀疑别人是戴着有色眼镜在对待你,那可能是你自己在原有的有色眼镜的基础上又加上了一副有色眼镜——他戴了一副,而你则戴了两副。在这些事上钻牛角尖增添烦恼是徒劳无益的,还是应该以善心和宽容待人。

我没有因为这次被误认为是小偷就不再去逛旧书摊了。每个旧书摊都是一个当地的文化阵地,为当地人的精神发展提供了沃土,同时,也是一个人们进行社交和交流的场所。似乎所有的旧书摊都有一种奇特的、温馨的文化氛围,我对旧书摊的热爱不会因为碰上了一些蛮横或者是不懂中国、言语间有些冒犯的摊主就改变。

文化交流往往是在一方不以冒犯为冒犯中推进的。如何能不卑不亢,是每个人在文化交流中必做的功课。如果能再见到那位老头子摊主,我倒是准备好了要好好跟他讲一讲中国南方人和北方人的区别。

猜你喜欢

旧书摊书摊摊主
我的小书摊
书摊·茶摊
书摊读书
爱逛旧书摊
爱逛旧书摊
20元
开了五百年的露天图书馆
砍价
是你,让我伤了“自尊”
地摊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