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2024-02-26张国靖刘平辉朱传民

湖北农业科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耦合协调抚州市新型城镇化

张国靖 刘平辉 朱传民

摘要:以抚州市为研究区,构建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对2010—2021年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发展程度及其耦合协调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0—2021年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以及生态环境发展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其耦合协调度在这个阶段由0.259 6提高至0.654 1,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也由中度失调型转变为中度协调型,耦合协调度逐年增高,总体表现为城镇化滞后型。因此提出要正确认识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动态耦合关系,结合抚州市发展现状,采取适合抚州市的城镇化发展战略,同时兼顾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坚定不移地走绿色发展之路,确保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抚州市

中图分类号:F299.27;X3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24)01-0218-07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1.039 开放科学(资源服务)标识码(OSID):

Study on the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Fuzhou City

ZHANG Guo-jing1,LIU Ping-hui1, ZHU Chuan-min2

(1. College of Earth Sciences,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Nanchang  330013,China;2. Jiangx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Digital Land,Nanchang  330013,China)

Abstract: Taking Fuzhou City as the research area, the coupling coordination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etween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Fuzhou City was constructed, and the development degree and coupling coordina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in Fuzhou City from 2010 to 2021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level was on the rise overall in Fuzhou City from 2010 to 2021, and its coupling coordination degree was increased from 0.259 6 to 0.654 1 at this stage. The level of coupling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had also changed from moderate imbalance to moderate coordination, with the degree of coupling coordination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nd the overall performance was the lag type of urbanization. Therefore, it was proposed to correctly understand the dynamic coupling relationship between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adopt the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trategies suitable for Fuzhou City combined with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Fuzhou City, at the same time take into account the development speed and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unswervingly take the road of green development, to ensure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new urbanization;ecological environment;coupling coordination;Fuzhou City

收稿日期:2023-10-16

基金項目: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C19101)

作者简介:张国靖(1998-),女,云南丽江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学,(电话)18869000570(电子信箱)1461558595@qq.com;通信作者,刘平辉(1969-),男,江西抚州人,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土地资源管理研究,(电话)13970427680(电子信箱)pinghuiliu@126.com。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实力大幅提升,同时城镇规模不断扩张。到2022年底, 中国的城镇化程度已经突破65%,相较于2010年的水平增长了15.44个百分点。但城市化率的激增带有双面性,人类活动给生态环境带来许多负面影响,如资源的枯竭、环境的恶化以及生态的破坏等一系列问题和矛盾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这些问题及矛盾将会阻碍未来的城市生存环境和社会文明进步[1]。因此,如何协调城市发展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逐渐成为大家关注的热点。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实现高质量发展,关键是要推进绿色、低碳发展。在新的历史背景下,必须坚定地信奉并实践“绿水青山即是金山银山”的观念,坚决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关注人类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这就需要在进行城市发展建设的同时关注生态环境的变化,对城市的空间形态和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等进行更新改造,为城市化发展提供后续动力[2]。

同时,中国正在加速推进新型城镇化,对未来城市和农村的健康发展具有积极意义,也是中国在新时期实现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对于新型城镇化来说,其与传统的城镇化方式存在显著的差异,首先,新型城镇化更加强调可持续性的发展,注重城市乡村规划引领作用,注重城市乡村协调发展;其次,将生态文明与新型城镇化相结合,以人文关怀为重点,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重点,形成一种以低碳、和谐、宜居为目标的生活方式[3]。本研究以抚州市为例,构建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并应用熵值法和耦合协调模型,对其2010—2021年的耦合协调关系及其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从而为进一步开展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基础,并对其未来城市发展方向提供一定依据[4,5]。

1 研究区概况

抚州市位于江西省东部,地处北纬26°29′— 28°30′,东经115°35′—117°18′。东邻福建,南接赣州通达广东,西近京九铁路与吉安、宜春相连,北临鄱阳湖与南昌、鹰潭毗邻,至2021年末全市人口361.48万人(多为汉族江右民系),通用赣语。下辖2个区9县以及抚州市2个主要的高新科技开发区,东临新区,占地1.88万km2。抚州市作为南昌大都市圈副中心城市,随着“融入南昌,对接海西,建设向莆经济带”等区域合作的不断推进,抚州市已全面拉开了城市建设的框架,加速了工业园区的建设,并逐步实现了城镇化的目标,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6.3%以上,湿地保护率达69%以上,居于全省第二(江西省的平均湿地保护率为61.99%),生态基础较好,生态环境优良。

2 研究方法

2.1 指标体系构建

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及生态环境的现状及特征,参考相关文献[6-8],以新型城镇化、生态环境为系统层,选取人口、经济、社会、空间4个维度的数据作为城镇化指标,根据PSR模型以环境压力、环境状况和环境响应作为生态环境系统的指标,对24个特定的指标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建立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2.2 數据来源与预处理

数据主要来源于2011—2022年的《中国统计年鉴》《抚州市统计年鉴》《抚州市环境状况公报》及国家统计局网站的信息。由于所选择的数据量纲、数量级的差异对研究结果有影响,必须对所选择的数据进行规范化处理。

使用极差变换法对数据实施无量纲化操作,假设对m个区域的评价指标有n个,在第i个区域,第j个指标的初始数值被标记为[xij],[0≤i≤m,0≤j≤n]。

式中,[yij]为原始数据[xij]的无量纲化值;[max(xij)]、[min(xij)]分别为[xij]所在属性最大值及最小值。

2.3 综合评价模型

2.3.1 平移修正信息熵确定权重 “熵”的概念起源于热力学,用来衡量系统的混乱状态以及数据所传递的有用信息,信息熵越低,信息的实用性就越高,系统内各项指标的权重也会相应增加;相反,信息熵越高,权重则会相应减少[8]。具体的计算步骤如下。

1)标准化样本平移修正计算。

式中,yij代表标准的样本信息;pij代表经过平移处理的特性占比。

2)指标信息熵[ej]计算。

3)指标权重[wj]计算。

式中,[dj=1-ej],代表信息熵的剩余程度。

4)评价得分[si]计算。

2.3.2 耦合协调度评价 运用物理学的容量耦合理论以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评估抚州市的新型城镇化进程与其生态环境体系的耦合一致性。U1代表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评估指数,U2代表抚州市生态环境发展的评估指数,C代表系统的耦合程度,k则是一个调控因子,实际运用时应使k ≥ 2,本研究取k = 2[9],则系统耦合度模型为:

式中,C∈[0,1],C为0时,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处于无关联状态,系统逐步走向无序;C∈(0,0.3]时,表征二者耦合水平极低;C∈(0.3,0.5]时,表现为拮抗阶段;C∈(0.5,0.8]时,为磨合阶段;C∈(0.8,1.0]时,耦合水平极高。一般而言,C越大,说明两系统相互促进、协调发展,否则反之。但由于耦合度也受限于系统间要素的相似性,不能较好反映出要素发展的整体水平及系统的协同效应[10],所以为了更加客观地反映出抚州市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情况,对其进行了补充,构建了一个系统间相互耦合的协调模型,以便全方位地表述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发展程度和协同特性。

式中,T代表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综合协调指数;α、β是未知的参数,它们各自代表两个子系统对耦合发展的影响程度。此处根据现有的研究方法和实际需求[11],认为互相耦合的推动作用是平等的,因此选择α=β=0.5。D代表耦合协调度,其数值的增加意味着两个系统的协同程度更强[6,12]。关于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划分规则和特性,详见表1。

3 实证分析

3.1 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变化分析

根据式(3)至式(6),对2010—2021年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各系统评价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由表2可知,人口、经济、社会以及空间城镇化的评估指数依次为0.431 1、0.601 8、0.573 0、0.556 9。可知经济城镇化的综合指数最高,其次是社会城镇化、空间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的数值最低,而这些指标的差异并不明显。说明抚州市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经济、社会和空间的整体协同发展得到了体现,而人口的城镇化发展却较为滞后,也说明抚州市在这12年间人口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依照式(3)至式(6),对2010—2021年抚州市生态环境各系统评价指数和综合指数进行计算。由表3可知,抚州市生态环境压力、环境状态、环境响应的评价指数分别为0.974 9、1.144 5、1.079 4,其中生态环境状态评价指数最高,说明抚州市的生态环境较好,森林覆盖率较高,当地政府在城镇化的进程中,注重城镇绿化和人民生活环境的改善[7];生态环境压力评价指数最低,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抚州市工业用电量虽然逐年增高,但是“三废”污染物排放量受政策的影响有逐年递减趋势,作为南昌市的“后花园”,抚州市坚持以绿色发展为目标,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道路,生态环境压力较小。

3.2 新型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时序变化分析

由图1可知,2010—2021年抚州市新型城镇化系统综合评价指数一直处于上升趋势,城镇化推进较快,但水平仍较低,从2010年的0.019 7上升至2021年的0.413 7,这表明抚州市新型城镇化进程整体上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2010—2015年,抚州市城镇化进程较为缓慢,年均增速仅为7.08%,原因是这一时期抚州市气象灾害频繁,多次出现强降雨,引发特大洪水,洪涝灾害造成的国民经济损失不可估量;2016年以来,抚州市城镇化发展迅速,年均增速达28.96%,形成了產业、城市和景观一体化协调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面貌,加速发展优质农业,打响“赣抚粮仓”的称号,同时,以旅游带动发展,复兴古村落建设,发扬“临川才子文化”,除此之外,城镇化进程的推进还表现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推进水、电、路、垃圾污水处理、防灾避险等多项重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善,通过多方面的发展,无论是在城市发展规模上,还是城市发展质量上,抚州市的城市化进程都呈现出较好的发展势头。

2010—2021年抚州市生态环境综合评价指数表现为初期数值较低,然后逐渐增长的趋势,表明在此期间抚州市的生态环境曾经出现过紧张态势但总体上在不断的优化。2010—2013年生态环境指数下滑,这一时期抚州市带动经济发展,大量建设产业园,2010年44.00 km2的开发区域在2013年扩展到49.74 km2,提高了13%,许多农田和森林被改造成了城市建筑,高速的经济发展引致资源能源消耗导致该时段内资源状况与生态环境压力均呈下降趋势,进而引致该时段生态环境指数较大幅度的下降,同时,这一时期抚州市极端天气出现频数较多,雷暴、高温、强降雨天气频繁,洪涝、干旱灾害使得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呈现出失衡状态。从2014年开始,抚州市积极执行并全面落实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及四中全会的各项指导原则,目标是大幅度地促进江西省生态文明示范区的发展,并加强对自然生态及乡村环境的保护,建设富裕和谐秀美江西,抚州市不断加强对生态环境质量的监控,提高污染管理力度,推进抚河流域治理,提高森林抚育质量,使抚州市生态环境不断优化,生态环境指数逐年升高。

3.3 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关系分析

由表4可知,2010—2021年抚州市耦合协调度依次经历了“中度失调-城镇化滞后型”→“中度失调-生态环境滞后型”→“低度协调-城镇化滞后型”→“低度协调-生态环境滞后型”→“中度协调-城镇化滞后型”。在此期间,抚州市城镇化进程加快,生态环境承受的压力显著增加,其承载能力也相应减弱。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推进和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资源环境利用率明显提高,同时生态环境建设得到推进,伴随着生态环境的持续优化和恢复,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程度也在逐步提升,从“中度失调”发展到“中度协调”。

2010—2015年属于中度失调阶段,其中2010—2011年为磨合时期,耦合协调度从2010年的0.259 6上升到2015年的0.357 3,这一期间城镇化的发展高度依赖自然资源,自然环境破坏较严重,同时受到极端天气的影响,人民生活、农业生产、交通运输、在建工程等受到严重影响,生态环境质量急剧下滑,城镇化的步伐也变得缓慢;2013—2015年逐渐趋于高度耦合,在城市化发展的同时也关注了生态环境的发展。2013年后,抚州市推行生态城市建设,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注重生态保护,生态环境指数波动上升,生态环境水平趋于优化,资源状况呈波动上升趋势。

2016—2019年属于低度协调阶段,在此期间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度已经由2016年的0.432 0提升至2019年的0.587 3,由于此时的城镇化进程已经转向了较为不均衡的发展状况,因此,城镇化和生态环境系统首先处于一个同步的状况,然后随着后城化的推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也在不断提高,导致了生态环境系统的落后。

2020—2021年属于中度协调阶段,耦合协调度由2020年的0.630 3上升至2021年的0.654 1,此阶段的城镇化发展和生态环境的紧密联系得以体现,使得耦合协调程度有了显著提升,形成城镇化落后于生态环境发展阶段。因该阶段城镇化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抚州市政府严格执行党的十九大指导原则,秉持稳步前行和创新发展的思想,致力于追求高品质的发展,积极推进抚州市资源型城市的转型提升以及高品质发展的新型城镇化途径[13]。

4 结论与对策

4.1 结论

本研究以抚州市的城镇化水平、生态环境承载力为切入点,建立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二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态势,准确认识二者的发展关系,对探讨抚州市区域可持续发展的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意义。主要结论如下。

1)2010—2021年,抚州市城镇化进程整体上有所提升,其指数由0.019 7上升至0.413 7,同时,其生态环境整体指数也在0.230 2的基础上稳步攀升至0.442 4。城镇化进程呈现出缓慢增长的态势,而生态环境水平则呈波动增长趋势。2021年其耦合协调特征表现为城镇化滞后型,表明以生态环境发展占优的抚州市还需要利用江西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的建立等机会,大力开展新型城镇化建设[13]。

2)2010—2021年,抚州市工业废气、废水、固废排放量均呈递减趋势,城镇污水的集中处理能力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的综合利用效率正在逐步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抚州市的生态环境状况在不断改善。随着生态环境的改善,抚州市新型城镇化建设水平也在这一时期逐步提高,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关系已经由初级的融洽状态进入了深层次的耦合阶段,从失调转向协调发展,这一变化表明在未来抚州市的发展过程中,两者之间将会呈现出更加稳定和协调的态势[14]。

4.2 对策

通过对抚州市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综合评价,针对抚州市未来的发展,根据新的发展观念,从促进新兴的城镇化建设及在新的历史阶段中生态环保发展的视角,给出如下的应对措施。

首先,通过合理拓展城镇人口及土地空间范围、改进行业布局、促进工业与城市的整合,以达到高质量、高水平的城镇化进程。①积极谋划大南昌都市圈副中心城市的地位,与南昌、九江、宜春等各市县共同形成大南昌都市圈内合理分工、功能互补、协调发展的城镇发展格局,加快绿色发展,构建集约高效的产业空间,培育一批创新与开放功能平台,主动融入大南昌都市圈,营造宜居、低碳、安全、美丽的城镇人居空间;②针对抚州市产业规模不大、发展能级不高的现状,利用区域优势、做强产业基础,全力打造抚州高新区为抚州市新兴产业高地和全国区域新能源汽车制造中心;③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依托抚州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及其他工业园区,加速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小规模企业,延长产业链条,通过工程建设,带动当地劳动力就业。对有一定规模的新兴經济主体给予技术支持、政策倾向,激励农民工、大学生、下岗工人、退伍军人以及各种专业技术人员独立开展创业活动。

其次,做好生态文明建设,合理开发利用自然资源,依托旅游、文化等产业,建立持续发展的长效机制,以绿色发展理念指导抚州市生态环境保护开发[1]。①必须坚定地追求绿色、循环、低碳的发展方向,并且要积极推动工业的节能减排、清洁生产以及资源的再利用,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针对不同空间用途,实行差别化的环境准入制度,推动地区布局的优化和调整。严格限制那些高能耗、高污染项目的无序扩张。严格实施节能审查制度,加强节能审查事中事后监管;②对农业的产业构成进行优化,执行“十大行动”的绿色生态农业,并且推动休闲农业、设施农业等创新型行业的成长,积极推动“两特一游”的实施,以此塑造出富有抚州特色的高品质、高效率的特色农业发展示范区,并致力于提升“赣抚农品”品牌的知名度;③转变粗放的发展方式,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增加对污染源的控制,以环保产业集群为基础,研发新的技术,降低资源消耗,增加环境治理费用,减少大规模的开发和建设,把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作为标准,构建一个绿色发展的长效机制,充分利用生态环境的自身作用,推动抚州市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最后,根据抚州市的实际状况,坚持以协调发展的理念来推进抚州市城镇化进程,推进城市生态环境的共建共享,建设“绿色城市”,打造“生态宜居示范区”,改变以往片面追求城市经济发展的思想,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发展思路,构筑科学且合理的城市社会架构,以生态环境作为切入点,推动地区的持久发展以及两者的优质互动[15]。加快产业布局的优化,探索一条高品质、环保、和谐、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城镇化路径,开启美丽中国“江西样板”“抚州标杆”建设的新征程。

参考文献:

[1] 赵乐新,王 宇.四川省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基于时间、空间两个维度[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8,32(2):41-47.

[2] 娄海波.以新发展理念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J].人民论坛,  2018(22):100-101.

[3] 张 宇.绵阳市域城镇化水平与生态环境承载力协调性研究[D].四川绵阳:西南科技大学,2020.

[4] 方创琳,周成虎,顾朝林,等.特大城市群地区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效应解析的理论框架及技术路径[J].地理学报,2016,71(4):531-550.

[5] 李悦昭,陈海洋,王红瑞,等.绿色发展与生态优先的组织技术与理论模式[J].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50(5):771-778.

[6] 任 梅,程 钰,任建兰.山东省城市化与生态环境非协调耦合关系判别及空间类型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6,25(5):58-68.

[7] 杨 帆,安瓦尔·买买提明,阿里木江·卡斯木.克拉玛依市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23,62(2):144-149,178.

[8] 邹聿洋,张延飞,丁木华.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及演变趋势分析[J].江西科学,2022,40(1):62-70.

[9] 邓宗兵,宗树伟,苏聪文,等.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建设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及动力因素研究[J].经济地理,2019,39(10):78-86.

[10] 谭俊涛,张平宇,李 静,等.吉林省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J].应用生态学报,2015,26(12):3827-3834.

[11] 张 引,杨庆媛,闵 婕.重庆市新型城镇化质量与生态环境承载力耦合分析[J].地理学报,2016,71(5):817-828.

[12] 胡祥福,余陈燚,蒋正云,等.江西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及空间分异研究[J].生态经济,2020,36(4):75-81.

[13] 黄斯喆,王佳韡,叶尚钰,等.厦门市生态环境与城镇化耦合协调研究[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4(5):519-527.

[14] 刘春雨,刘英英,丁饶干.福建省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分析[J].应用生态学报,2018,29(9):3043-3050.

[15] 杨秀平,张大成,刘利利,等.生态脆弱区新型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测度[J].统计与决策,2020,36(15):128-132.

猜你喜欢

耦合协调抚州市新型城镇化
尧曦燕作品
抚州市脱贫攻坚图片展
抚州市审计局首次召开全市内部审计工作会议
鼓浪屿
区域经济与人力资源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中国西部河谷型城市土地利用效益与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研究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我国耕地保护的困境与制度创新刍议
新型城镇化是经典城市化的回归和升级
以协调的发展理念助推新型城镇化建设研究
农村基层团建工作如何变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