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 Space的国内儿童友好型社区研究进展评析

2024-02-26尹德洁于凯钰赵悦邱悦

艺术科技 2024年2期

尹德洁 于凯钰 赵悦 邱悦

摘要:目的:儿童友好型城市建设已被正式纳入我国第十四个五年规划与2035远景目标。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但独生子女家庭面临侍老育幼等社会问题也随之出现,因此适宜儿童成长的城市空间成为不可或缺的社会资源。我国社区的参与程度低,其教育功能还没有被充分挖掘出来。为实现在社会空间场域中构建教育生产机制的共同愿景,有必要对国内儿童友好型社区进行研究。方法:文章借助可视化软件Cite Space,以中国知网2002—2022年这21年里收录的335篇儿童友好型社区相关文献为研究对象,绘制儿童友好型社区相关研究的知识图谱,对发文量、时间、研究热点(关键词频率、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从儿童友好型城市、儿童参与、公共活动空间三方面总结国内儿童友好型社区研究现状,剖析现阶段国内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研究进展与不足,为后续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结论:对社区儿童公共设施质量及具体的规划布局等方面的研究较少,需要在医疗、教育、卫生、生活四个领域提高对儿童服务设施的关注;对社区儿童参与的研究还停留在初步探索层面;关于儿童友好型社区尚未形成完整的研究体系。

关键词:Cite Space;儿童友好型社区;景观规划设计;儿童活动空间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2-0-03

1 数据来源及研究方法

Cite Space是应用Java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通过绘制一系列可视化图谱形成对学科演化和学科发展前沿的分析[1]。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为数据来源,以“儿童”分别和“居住区”“社区”、“儿童友好”分别和“社区”“居住区”为关键词,截至2022年9月19日,共搜索得到文献406篇,整体通读后人为去除相关性较弱与评论会议等文章,选取其中335篇经过严谨论证分析且具有代表性的文章作为本研究的分析样本,对其进行可视化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发文量与时间分析

根据发文量变化,可以将近21年分为三个阶段:2002—2008年为缓慢增长期,实现了从无到有的过程;2009—2017年为波动发展期,这9年间每年的论文发行数量为3~15篇,存在兩个小瓶颈期(2010—2011年、2013—2014年),发文数量上下波动;2017—2022年为高速发展期,论文发表数量显著增多,并于2021年达到巅峰。

2015—2016年,发文数量达到一个小巅峰,笔者推测,由于国家开放二孩政策,国务院发布《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以及2016年北京永真公益基金会发起“中国儿童友好型社区促进计划”,并于同年底组建跨界专家团队研讨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的受关注度得到提升。在2021年达到发文量高峰的原因是,国务院于2021年发布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21—2030)》,掀起了儿童友好方面的研究热潮。

2.2 研究热点分析

2.2.1 关键词频率分析

进行关键词频率分析,能高度概括该研究领域内研究者的思想、学术观点、文献内容[2]。

经计算,出现频率较高的关键词有“儿童活动”

“活动场所”“社区花园”“城市住区”“空间”“游戏场地”“儿童参与”“儿童游戏”“社区为本”“儿童需求”等,这些关键词在335条文献样本中出现的频率较高。同时,国内儿童友好型社区研究的关键词形成了10大聚类,包括儿童、儿童友好、规划设计、全龄友好、社区公园等。

出现频率高及中心性强的关键词代表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热点,选出“词频≧2”且“中心性≧0.05”的关键词,得到“公共空间”“儿童友好”“景观设计”等27个词。再按照类别进行归纳梳理,总结得出2002—2022年国内儿童友好型社区研究集中在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设计、儿童活动空间、儿童参与与行为模式三方面。

2.2.2 关键词突现分析

关键词突现分析可用来探测某个领域突然出现的概念与研究问题,反映该时段的研究热点与研究趋势。本文通过对Cite Space进行聚类之后的关键词突现,得到16个突现词。2002—2016年,突现词为“设计”“游戏”“儿童游戏”“活动场地”“规划设计”等。其中2016年的突现词最多,笔者推测是由于政府于2016开始推行全面二孩政策,同年儿童基金会发布“你的人居之声”,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国内关于儿童友好方面的研究。2017—2022年的突现词为“景观设计”“儿童参与”“儿童友好”等,可以发现儿童友好相关字眼在这一时间段出现的频率显著提升,究其原因,是2010年以来我国出台了《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11—2020年)》等文件。

2.2.3 研究机构分析

分析研究机构可以直观地了解该研究领域的前沿机构及合作关系。目前国内对儿童友好型社区开展研究较多的机构有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高等院校是研究儿童友好型社区的主力,而研究所与设计院较少出现。在这些院校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与其他院校的合作较多,而与其他机构之间的合作较少,说明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不够紧密,这对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研究发展有一定限制。

3 讨论与结论

本文借助Cite Space,对2002—2022年间收录于CNKI中的儿童友好型社区相关文献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和梳理,把文献中的重点研究内容分为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设计、儿童活动空间、儿童参与与行为模式三个方面,并在此基础上进行评析。

3.1 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设计研究分析

我国对儿童友好型社区规划设计的研究可分为社区景观和社区公共设施两个维度。

在社区景观方面,国内各学者的方向大不相同,有的注重植物搭配,如向珩对社区户外活动场地进行分区,并把不同分区功能与儿童活动的类型进行关联,设计不同的植物景观[3];部分学者致力于对设计原则的探索与思考,如雷蕾通过调查问卷法与实地调研法选取成都市各区社区,总结现存活动空间的场地、景观设计等方面的问题,并提出多样活动空间的规划设计方法[4]。

在公共设施方面,我国对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的关注度不高,存在社区内公共服务设施不足、尺度与儿童不匹配等问题[5]。关于社区公共设施的研究,主要是分析社区内现存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如刘确敏在西南某市随机选取小区内幼儿园,对设施布局的合理性、建筑的规范性进行调研并提出改进意见[6];少数文献对服务半径可达性或选址进行了研究,如何晓华运用GIS对银川市儿童教育设施、儿童医院等设施进行分析与可视化表达,得到儿童服务设施分布不均衡、分布范围较广、集聚特征明显的结论[7],对我国儿童设施的改进有一定的借鉴作用。而关注社区儿童公共设施质量及具体规划布局的研究数量较少,需要在医疗、教育、卫生、生活四个领域提高对儿童服务设施的关注度。

3.2 儿童活动空间研究分析

2016年国家开放全面二孩政策,生育政策的调整使得社区儿童空间需求显著增加,但社区的儿童空间建设及设施完善工作并未及时跟进。国内关于儿童活动空间的研究主要可分为儿童活动空间建设法则与优化策略、儿童需求两方面。

在空间建设法则与优化策略方面,联合国提出儿童友好型城市倡议后,我国陆续出台《成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及《深圳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战略规划(2018—2035年)》等相关文件。在儿童需求方面,研究重点在于儿童游戏行为与偏好选择,研究内容主要是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行为模式与活动类型,分析不同特点的空间环境场地对儿童活動的影响,如黄瓴通过调研儿童日常活动及空间分布数据,总结出儿童空间分布特点与偏好类型,提出山地城市社区中的儿童友好型社区更新思路[8];韩丽从儿童行为心理学的角度对邯郸市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进行调查,分析不同儿童户外活动空间构成要素对儿童活动的影响[9]。

3.3 社区内儿童参与与行为模式研究分析

3.3.1 社区儿童参与研究分析

国内对社区内儿童参与与行为模式的研究起步于近5年,但后期一直止步不前,仍存在较多研究空白。我国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面临的难题包括渠道不完善、受重视程度低、成人干涉束缚等[10]。

我国儿童参与活力不足,大部分流于形式,儿童并没有真正参与社区建设。现阶段国内学者对社区儿童参与的研究停留在初步探索层面,主要探讨推进儿童参与的方法策略。谈小燕通过社区观察和干预,总结出五个儿童参与的方法手段[11];徐宇珊结合实践经验,从儿童提供活动辅助、儿童直接提供具体服务等方面让儿童参与社区活动[12]。整体来看,都是从不同方面探讨推进儿童参与社区建设的方法和手段,研究内容较少,发文时间较晚。

3.3.2 儿童行为模式研究分析

儿童行为模式主要指儿童行为特征与儿童活动类型,其与年龄呈主要相关性。国内对儿童活动与社区空间关联的研究内容主要是探究社区环境对儿童行为模式的影响与儿童对环境要素的诉求。相关学者对儿童户外活动类型、心理特征、游戏行为与偏好等展开调研,分析儿童户外活动特点和需求。例如,周瑶从儿童心理因素方面出发,基于儿童心理安全相关理论,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的思维与心理特征和不同因子对儿童心理的影响,而部分社区环境因子与儿童行为的相关研究显示,公共设施、土地开发强度、建筑密度与高度、道路形态等人为因素及风与光等自然因素均会影响儿童的活动偏好。

4 存在的不足与启示

首先,研究对象单一。儿童各个年龄段的行为模式大不相同,大部分研究关注低龄儿童及学前儿童,对其他年龄段儿童的需求研究较少,现阶段对困境儿童、残障儿童、灾区儿童的关注度较低。

其次,研究角度不全。国内对儿童友好型社区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儿童活动空间设计层面上,公共服务设施规划、儿童出行路径、社区医疗卫生等方面的研究仅见于少量文献,未形成一个完整的研究体系。同时,政策与服务引导依然是薄弱环节,难以全方位支撑儿童友好型社区建设的实施。

最后,研究角度不完善。研究尺度过于微观,缺乏对儿童与社区空间的整体性探讨,对儿童友好型区域的研究较为单一。例如,研究多围绕点状空间,较少涉及社区内交通和街道空间等线状空间的规划设计,没有构成串联性的儿童友好型空间网络体系。

5 结语

儿童对公共空间的需求与成人大不相同,建设儿童友好型社区不仅可以增强儿童的归属感、安全感,还可以使社区教育辅助幼儿园落实协同育人功能。社区活动空间作为儿童户外活动的载体之一,是儿童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因素,须重视与积极推进社区内儿童友好建设,为儿童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 陈悦,陈超美,刘则渊,等. CiteSpace知识图谱的方法论功能[J].科学学研究,2015,33(2):242-253.

[2] 周皓,张伟,尹仑.基于Cite Space文献计量分析的生物多样性相关传统知识的研究进展[J].西部林业科学,2022,51(4):148-153.

[3] 向珩,董丽,郝培尧,等.浅谈儿童友好型开放空间的植物景观设计[J].景观设计,2021(5):118-121.

[4] 雷蕾.成都市主城区居住区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规划设计研究[D].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6.

[5] 温阳.居民社区儿童公共娱乐设施设计探讨[J].现代装饰(理论版),2013(8):253-254.

[6] 刘确敏,张鹏,刘云艳.西南某市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7(4):39-42.

[7] 何晓华,马晓,庞鑫燕.基于大数据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现状分析与空间分布研究:以银川市为例[J].大众标准化,2022(10):116-118.

[8] 黄瓴,尹雪梅.山地城市社区儿童活动行为与空间关联性研究:以重庆渝中区上大田湾社区为例[J].城市规划,2022,46(1):87-98.

[9] 韩丽.基于行为心理学的儿童户外活动空间设计探究[D].邯郸:河北工程大学,2017.

[10] 王玮,王喆.参与式幼儿园空间营造设计框架与实践:

基于儿童权利、能力和发展的视角[J].学前教育研究,2016(1):9-18.

[11] 谈小燕.社区治理视角下的社区儿童参与[J].中国校外教育,2018(7):6-10.

[12] 徐宇珊.社区社会工作中如何推进儿童参与[J].中国社会工作,2021(33):28-30.

作者简介:尹德洁(1986—),女,山东潍坊人,博士,副教授,系本文通讯作者,研究方向:风景园林规划与设计、园林植物应用与园林生态。

于凯钰(1998—),女,山东威海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赵悦(1998—),女,山东烟台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

邱悦(1998—),女,山东德州人,硕士在读,研究方

向:风景园林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