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翠竹园,夜校不“夜”

2024-02-26曹宏萍

莫愁·时代人物 2024年2期
关键词:竹园夜校版块

曹宏萍

营造“社区自循环”,使每个人发光。

“听说最近夜校很火,但其实我们早就在做了。”据南京市雨花台区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党委副书记、妇联主席夏青介绍,翠竹园社区夜校开办至今已经五年了。走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洗衣店、便利店、阅览室、瑜伽室等功能区一应俱全,几位老人在休息区热络地聊天,孩子们专注地练着书法。为了把更多的活动空间让渡给居民,社区把大部分公共空间划分成了居民活动的功能区。

资源“拼条成块”

“阿白是我们社区的居民,经营着一家中医馆。多次参加社区沙龙活动后,她找到我们,想在社区开设中医分享课堂。”以此为契机,2018年,在原有社区学院、社区沙龙品牌基础上,翠竹园社区夜校品牌成立了。

“前期的社区沙龙、社区学院是短暂性、分散性的条状活动形式。通过调查,我们发现社区老中青年群体对于课程学习的需求依然存在。为了将服务覆盖至各年龄段居民群体,我们将社区内现有的教育资源整合起来,挖掘党员居民志愿者加入,形成块状资源群,提供优质服务,逐渐形成了一整套社区夜校体系,让社区居民能够在这里获得长久的不同类型的课程学习的机会。”社区夜校项目负责人、南京雨花台区翠竹园社区互助中心的马伦郁介绍說。

五年来,夜校整合社区资源,分别从美好生活、公共事务、成长与亲子教育、健康生活四大版块入手,深入开展社区教育活动。每个版块均由专人负责链接资源、师资对接,各自分工明确,夜校校务工作制度化,形成可持续、可复制的模式。“阿甘和阿罡负责公共事务和创业理财版块,阿白负责健康生活版块,乐乐负责成长与亲子教育版块,希希妈则负责美好生活版块。”

马伦郁说,即使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夜校的课程也没有中断,“不能线下见面的日子里,我们把部分课程转移到线上,给大家分享防疫知识,消除恐慌,增强免疫力。”

营造“社区自循环”

“上次摄影没学到,可以再开一次吗?建议把大家都喜欢的课循环上。”“今早起来把昨晚的课程在脑海里过了一遍,两个小时全是干货,实操性好强。”“大家好,我是今晚的带领者么么草,非暴力沟通沙龙顺利结束咯。短短两个小时的沙龙里,每个人都分享了很多,从起初的困惑到现场心理剧的观摩,再到心底的触动和悄然变化,我们彼此陪伴和见证着这个过程的发生。希望大家把这份觉察和改变带回去,带到夫妻关系里去,带到亲子关系里去,带到各种关系里去,真正运用起来。”夜校微信群里,带领者么么草说完这段话后,家长们七嘴八舌咨询起了各种亲子沟通问题。

在翠竹园社区,夜校的涵义得到了延伸和丰富,已经不再局限于夜晚课堂,有关社区教育的内容都可以纳入其中。只要群众有需求,它可以是一次留学经验分享、一次亲子共读、一场健康讲座、一节DIY手工体验……手作唇膏是被强烈要求再次返场的活动,居民志愿者林德巧为大家讲解了润唇膏制作的所需物料,并演示了润唇膏制作过程。“玩转咖啡”主题活动中,专业咖啡师分享咖啡种类和手冲咖啡的技巧,得到了众多青年群体的点赞……夜校课程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覆盖了老中青各年龄段居民的需求。

“实际上,我们的社区夜校是众多社区自组织的融合。居民们因为共同的兴趣爱好汇聚成社群,而社群主理人也愿意分享、张罗。我们正是抓住这些主理人的特质去激发他们,提升他们在团队中的影响力,让所在的社区自组织能够可持续地运作下去。”马伦郁介绍,经过长期积淀,夜校的师资力量越来越多元,已经吸引了社区内近三十位志愿者参与其中,有专长的居民分享他们擅长的内容,或通过他们的推荐挖掘社区中隐形的资源,为夜校提供更优化的内容分享。

“他们中有医生、律师、科技工作者、非遗传承人……一位居民甚至把自己就诊结识的中医医生动员到社区给大家义诊;一位居民发现同事爱好品酒,又邀请同事把红酒文化带了过来。”细数着这些年居民们为夜校带来的惊喜,夏青颇为感动。

女性力量绽放

在社区前期开展的“女性内在力量成长营”项目中,一部分全职妈妈发现了自身的特长及闪光点,便开始积极参与公益活动,进行分享,奠定了社区成员共同学习的基础。

2023年夏天,党员志愿者张陈燕就“如何陪伴孩子成长”这个话题,与家长们做了一次系列交流。活动分为线上和线下两个场次,从《家庭的觉醒》一书出发,引导家长们用共情的态度关注孩子成长,摒弃对子女的误解,克服自身内在的局限,陪孩子终身成长。活动现场,家长们认真聆听,踊跃互动,针对中考规划话题展开了热烈讨论。张陈燕原是学校教师,离职后从事保险行业,获得充分的业余时间后,又成了社区夜校的老师。在她组建的“欢喜冤家 共同成长”群里,不定期分享着读书心得、育儿经验,解答着各类亲子困惑。

乐乐是一位全职妈妈,从德国留学归来的她把专业的沟通知识和技巧带到了社区,在为自身积累实践经验的同时,也帮助到更多的居民和家庭。负责亲子绘本阅读的媛媛妈是南京师范大学的外语教授、全国阅读推广专家,带领大家爱上阅读之外,也将社区阅读的一手数据收集整理,用于自己的科研项目……对此,马伦郁如数家珍:“丁丁是一位电台主持人,她在社区夕阳书院组建起一支老年朗诵队;带大家做唇膏的林德巧原来从事软件行业,丈夫常驻海外,为了更好地照顾家庭,转行后的她有了更多时间在社区提供志愿服务;四届业委会主任的爱人虞金枝擅长女性形象设计,每年三八妇女节,我们都会邀请她给大家讲穿搭……”在翠竹园社区,全职妈妈、退休老人也找到了自己的新角色,无论她们曾经或正从事着什么职业,在这里都可以成为别人的老师。

“课堂氛围很好,大家都自发地来学习,畅所欲言,能感受到大家对待学习的真诚和热情。”志愿者小川虽然刚到翠竹园不久,很快便被社区融融的热情感染。“作为翠竹园的老业主、老志愿者,有幸在过去十多年里收获了一帮有情有义的美邻。”多年来,见证了社区的变化,结识了众多邻里,阿白感触很深。在翠竹园社区,每个人都在尽力发着光,而社区夜校的舞台也为每个人敞开。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猜你喜欢

竹园夜校版块
小心那些上夜校的年轻人
柯桥成校创新+品牌培育“共富夜校”发展核
雨花街道翠竹园社区为侨服务呈现新局面
每章一练之“反比例函数”
景观规划设计
《科学与社会》“STS研究”版块2021年征稿启事
加大对“无抗”、“替抗”的产品的研发,润盈明年要在中草药版块再度发力
拾起遗落在祖国版块上的明珠
贵州大竹园铝土矿地质特征及综采工艺探析
夜校灯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