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血清FGF-23及可溶性klotho蛋白与颈动脉中膜厚度相关性

2024-02-25盛丹虹赵群芳邵卫红陈肖蓉

浙江临床医学 2024年1期
关键词:可溶性颈动脉硬化

盛丹虹 赵群芳 邵卫红 陈肖蓉

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后所引起的各种心血管疾病是终末期肾脏病(end stage renal disease,ESRD)进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常见的并发症和死亡原因,该疾病严重影响CAPD 患者的生存时间[1]。目前被普遍认同的相关危险因素中,如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尚不能够解释透析患者所存在的更高心血管疾病发生率及死亡率。有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CIMT)可以作为早期指标提示机体是否已经开始出现血管内粥样硬化的情况[2],被认为可用于早期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一种直观方法,也被认为是临床上用于预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的独立指标[3],有助于判断患者的预后。本文探讨血清FGF-23 及可溶性klotho 蛋白与CIMT 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 年1 月至2023 年4 月本院腹膜透析中心接受CAPD 治疗的患者60 例。纳入标准:①常规、规范进行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时间≥3 个月;②具备完整的临床资料:如病史、年龄、性别以及服药情况等;③患者自愿参与。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且无法纠正的内分泌紊乱、难以纠正的营养不良状态及并发各类恶性肿瘤的患者;②出现不稳定心绞痛或心肌梗死、脑梗死或脑出血等心、脑血管意外病史;慢性感染性疾病;免疫相关的系统性疾病且正处于活动期;严重的高脂血症患者;③1 个月内曾使用过或后续需要长期使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菌类药物治疗的患者;④不能全程配合进行治疗或按时随诊以及患有精神类疾患的患者。退出标准:在研究观察期间进行了肾移植或改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各类其他自身原因要求退出研究的患者。60 例患者中男32 例,女28 例;年龄27~83(58.65±14.45)岁;透析龄(3.82±1.71)年;原发病:糖尿病肾病20 例;慢性肾小球肾炎18 例;良性高血压肾小动脉硬化9 例;梗阻性肾病6 例,多囊肾6 例,不确切病因1 例。

1.2 方法 患者均进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检查结果,以CIMT1.2 mm 为界,将CIMT ≥1.2 mm 者定为观察组,cIMT<1.2 mm 者定为对照组。患者均进行标准的CAPD 治疗,均采用百特Y 型双联双袋系统,腹透液规格选择1.5%腹膜透析液2,000 mL,4 次/d。其他常规予控制血压,纠正肾性贫血。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包括年龄、透析龄、性别、伴随疾病等。患者入组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血清肌酐(SCr)、超敏C-反应蛋白(Hs-CRP)、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PTH)、同型半胱氨酸(HYC)以及血清FGF-23、可溶性Klotho 蛋白水平。由高年资医师对患者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测量患者CIMT(主要选择颈动脉分叉处的动脉),同时对患者颈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情况及管腔内的狭窄程度进行评估。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 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用()表示,两组比较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确定独立危险因素,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比较

2.3 两组患者血清FGF-23、可溶性Klotho 蛋白水平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血清FGF-23、可溶性Klotho蛋白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者血清FGF-23、可溶性Klotho蛋白水平比较()

2.4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表4 两组患者各项生化指标比较()

2.5 CIMT 影响因素的多因素分析年龄、血清FGF23、Hs-CRP 是CIMT 的独立危险因素,而可溶性Klotho 则是CIMT 的保护因素。见表5。

表5 CIMT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3 讨论

CIMT 增厚是临床上公认的反映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直接指标[4],而动脉粥样硬化引发的心血管并发症是透析患者的重要并发症及第一位死亡原因[5]。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有19 例患者存在粥样硬化斑块,对照组中有9 例患者,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观察组出现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几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可以认为CIMT的增厚与血管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存在相关性,这一结果与既往文献结果相符[6]。本研究中,两组性别、血脂、同型半胱氨酸、β2 微球蛋白、甲状旁腺激素、高血压、冠心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这一结果与传统因素存在有一定偏差。分析原因,可能与本研究样本数量不足、各类危险因素对患者影响时间长短不一、疾病严重程度及药物治疗影响等均有关系。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者年龄、血清FGF23值和Hs-CRP 是CIMT 的独立危险因素。目前,超敏C反应蛋白是业内认可的、可用于评价机体微炎症状态的重要指标,且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可靠预测指标[7]。同时有大量研究均已证实Hs-CRP 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8]。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 是一类钙磷和维生素D 代谢调节因子,主要由成骨细胞及骨细胞分泌[9-10],其经典靶器官效应的发挥需要与Klotho 蛋白一起作为共受体,通过一系列通路降低磷水平[11]。本研究结果发现,两组FGF23值、可溶性Klotho 蛋白值有统计学意义,且CIMT 增厚与FGF23 水平存在正相关,与可溶性Klotho 蛋白呈负相关。既往研究认为血清FGF23 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12],但其具体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证明,高水平FGF23 导致心血管事件的发生与血钙磷浓度无明显相关,这提示FGF23 可能不通过钙磷代谢引起动脉硬化[13-14]。Klotho 蛋白可分为三种表型,分别是α、β 和γ[15]。而其中的αKlotho 是其中比较重要功能的类型。分泌型αKlotho 目前认为是一种激素样的物质,其可作为体液因子在机体内起到调节靶细胞功能。研究认为其具有舒张血管、保护血管内皮及拮抗动脉硬化等多方面的作用[16]。本研究结果提示,Klotho 蛋白与CIMT 增厚呈现负相关,可以作为CAPD患者CIMT 增厚的保护因素,这一结果也与既往研究结论相一致[17]。有研究发现,Klotho 基因敲除小鼠存在明显内皮损伤,同时出现动脉粥样硬化,但Klotho 蛋白注射后,上述现象则可明显改善甚至基本消失[18],进而认为Klotho 蛋白可以发挥保护血管内皮及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作用[19]。

综上所述,通过调节患者血清FGF23 及可溶性Klotho 蛋白水平,能一定程度降低CAPD 患者CIMT 增厚的发生率,进而延缓CAPD 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的进展,减少CAPD 患者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及死亡率,进而提高CAPD 患者的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可溶性颈动脉硬化
山东:2025年底硬化路铺到每个自然村
Apelin-13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鲜地龙可溶性蛋白不同提取方法的比较
磨削硬化残余应力分析与预测
额颞叶痴呆伴肌萎缩侧索硬化1例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可溶性Jagged1对大鼠静脉桥狭窄的抑制作用
可溶性ST2及NT-proBNP在心力衰竭中的变化和临床意义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临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