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下的思政课堂表现性评价探索

2024-02-24黄增武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学评一致性表现性素养

黄增武

当前,我国教育评价领域正发生深刻变化:从“对学习的考评”转向“为学习的考评”。为了更好地反映核心素养呈现的学习结果,特别是高层思维和运用知识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所呈现的学习结果,教育改革需要完善一个更科学、更全面的评价体系,课堂的教学需要进行“教学评一致性”的探索。

一、表现性评价的内涵与意义

表现性评价主要对学生“表现”或“行为”进行评估,利用对被评价者可观察、可评价的外在行为表现来推断其内在思想、品德技能或精神上的改变。较权威的观点来自斯蒂金斯:“表现性评价是测量学习者运用先前所获得的知识解决新异问题或完成特定任务能力的各种尝试。” 笔者认为,表现性评价相对于纸笔测试,是一种真实性评价,是过程性与结果性统一的评价。作为一种能够评估高级认知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素养,促进学习的新型评价方式,在实际应用中呈现了以下意义:

(一)表现性评价促进教、学、评的一致性。表现性评价是一种嵌入教学的评价方式,是基于标准的教学的有效途径。它可以是一种教学活动,同时也是一种评价活动。一方面,我们根据课程标准整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活动。另一方面,从课程标准出发界定表现标准,再把表现标准细化、具体化为具体的评价规则。在把教学活动同时设计成为表现性评价的过程中,我们要思考,学生学习达到的预想结果是什么?证明这个学习结果证据是什么?什么样的表现可以成为收集和评价的证明?这样就促成了课程标准到教学的转化,从为何教到教什么和教到何种程度,实现“评价即教学”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二)表现性评价指向核心素养。传统的教学评价指向学生知识的识记和机械应用,而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学习课程中达成的正确的价值观、思想品格和必备能力。总的来说,核心素养在关心学生知识获得的同时,更关心运用知识的能力及在实践中呈现的品格。由此可见,单纯通过纸笔考试,是无法全面评价学生掌握核心素养的情况的,也难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而表现性评价注重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专业知识去发掘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种观测学生如何完成挑战性任务的行为和表现的评估方法,更有助于培育学生的核心素养。如高中政治课程中有这么一条标准: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以传统的纸笔测试为例,往往选择题只能考查中国发展的方向是什么,主观题以“为什么要(如何)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样的题型出现,要求学生识记相关知识。而在表现性评价中,可以通过任务设计,如结合当前时政热点如探月工程、防疫抗疫等,感受并研究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变,从而促进学生政治认同素养的培育。

二、表现性评价的实施

笔者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统编教材第一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第四单元综合探究“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依据表现性评价三大要素,进行了表现性评价设计与应用。

(一)以素养为导向,分解课标,制定评价目标。合本课的核心素养目标主要是政治认同。《课程标准》要求“论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的根本方向,坚定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信。”我们对此进行分解:认识发展的方向→理解、论证方向和道路的正确性→认同方向和道路的伟大→坚定四个自信。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度掌握虽然不足,但学生对国家经济社会的发展有一定的生活体验和感性认识,所以老师可以结合实际提供丰富感知以强化知识获得和情感体验。为此,笔者以“中国为什么能”为议题,引导学生感受、探究建国以来中国取得的伟大成就,进而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民族复兴的唯一正确道路,从而形成政治认同素养。

(二)以真实情境为载体,围绕目标,设计评价任务。表现性任务的创设是实施表现性评价的关键,合适的任务要较好展示学生的思维过程,也要便于教师对学生表现进行正确考核。为此,设计表现性任务时,第一,任务应和素养目标对应。第二,任务应具有真实性与挑战性。第三,任务设计要公正,适合所有学生的发展水平。此外,要根据评价内容恰当地选择任务类型。

在此基础上,本课采用历史对比的方式展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各个方面取得的成就,并且以《辉煌中国》为引思情境,综合设计的表现性任务如下所示:

议题:中国为什么能

任务一:查看孙中山《建国方略》设想内容,收集并整理当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城市建设等主要数据。(课前完成)

任务二:观看辉煌中国视频,感受伟大中国建设的丰功伟绩并在学案上记录的重要信息,概括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某一方面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分析取得成就的原因。

任务三:描述并分享一个你感兴趣的具体领域(收入、就业、教育、医疗、基建、科技、航天……)发生可喜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任务四:预测2050年的中国是什么样的中国?我会是怎么样?我(中国)会有什么样的机遇或挑战?

(三)以促进学习为主旨,根据任务,完善评价规则。在应用表现性评价中,最重要的一步是设计和开发出科学合理、清晰具体的评价准则。这个规则,必须要融合学科任务与表现任务:即要以思想政治学科的学科任务相一致,又要与基于课标的表现性任务相匹配。以促进学习为主旨,笔者在为“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制定评价量表时,参考思想政治课“描述与分类、解释与论证、预测与选择、辨析与评价”四个凸显的学科任务,结合评价任务的内容,对学生的表现进行三种不同水平的划分:水平1代表合格,是必须达到的标准,水平2代表良好,达到等级性考试基本要求;水平3代表优秀,高于等级性考试标准。实施表现性评价时,先给学生提供评价量表并指导学生如何使用,甚至让学生参与量表的制定,让学生在充分认识评价工具、理解评价目标的基础上,再去完成表现性任务。最后,需要指出的是,表现性评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也有其自身局限,如落实评价要更花时间和精力,也容易流于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点掌握的精度和准度上存在一些缺陷。但今天,培育學生核心素养是思想政治课程改革的关键。我们在实施表现性评价时,一定不忘指向核心素养的初心,不忘促进素养培育的使命,不断反思与摸索,力图让这一评价方式为让学生提供清晰的目标图景,认识进步,诊断不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教学评一致性表现性素养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表现性教学提升策略
中国当代表现性水墨人物画的特色与发展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浅谈中国画的表现性
表现性任务设计的3个关键点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地理课堂观察工具的开发研究
“教学评一致性”理念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