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层级性教学

2024-02-24高延芳

师道·教研 2024年1期
关键词:教材内容层级分层

高延芳

小学数学教学内容是由若干个知识点连成的一条条知识链,再由一条条知识链组成一个个知识板块,重叠成一个知识阶梯,内容上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形成了一个阶梯状的知识体系。教师必须遵循教材的这一特点和学生认知水平的个体差异,有效地实施层级教学,布置分层作业,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地开展数学学习,高效地实施课堂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针对教材内容实际和学生认知水平的实际,对学生进行层级式教学,对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个性的发展和学习成绩的整体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何实施分层教学呢?

一、把握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

教师要从整体上熟悉小学阶段整套数学教材的内容,从宏观上把握小学阶段各年级数学教材内容的整体结构,要深入透彻地了解数学各册教材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弄清楚所有知识点、知识板块之间的层级联系和教学内容的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级性特点。

二、熟悉教材,了解学生

在教学目标上要制订不同的要求。虽然几十个学生同聚一个班,共听一节课,但不同的学生是存在个体差异的。如果要求整齐伐一地实现一个目标,达到一个要求,客观上实现不了。因为有的学生理解能力強,有的学生接受能力偏差,一个目标会造成优等生“吃不饱”,而学习障碍生则“吃不了”的现象。因此有必要依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每一课、每一个知识板块、每一个单元乃至全册课程教学的基本标高和超标标高。比如:教学列方程解稍复杂的应用题时,要求学生能根据题中数量之间的关系写出等量关系式,而怎样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选择等量关系解决问题,这对于一部分学生来说则是更高的目标要求。

在熟悉了教材、制订了不同的目标之后,我们则要深入了解学生,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两个方面对学生作出准确的判断。比如有的学生理解能力相对强,解难题有优势,由于不小心、不细致,考试常有这样或那样的小失误而得不到高分。而有的学生基础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相对弱一些,但解题认真,谨慎细致,不图省事,不走捷径,解题步骤清晰明朗正确,往往考试还能得满分。所以,我们分层时要综合考虑,全盘考虑,可以把学生分成优、良、达标三个类别,利用分层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既满足学生的上进心而又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在安排座位上也可以实施层级策略,可以让优生与达标生同桌,落实“一帮一”,共同进步。也可以让学生按性格爱好自由组合,落实互帮互助,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值得注意的是,人是变化的,学生所处的层级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动态的观念看待学生的发展变化,定期将学生的层级进行调整换档,以满足学生的进取心和求知欲,以便学生更好地学习成长。

三、教学分层,因人而异

重点在教学中分层,即所谓因人而异,因材施教,不同层级的学生,对于知识形成的过程和理解掌握的程度是不一致的,若不因人而异,因人制宜的进行施教,就难以达到相应理想的教学效果。遗憾的是,我们实行的是班级授课制,而不是“一对一”式的教学模式。那么,在大课堂中能否实施分层教学呢?应该是可以的。主要靠在教学要求上和教学双边活动中落实层级计划。比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这个内容时,公式的推导稍复杂不好理解,基础薄弱的学生不容易掌握,那么能理解固然好,不能理解的可以要求学生暂时直接记忆公式。诸如平面图形的面积,长方体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等均作同样的要求。另外在提问难度上分层级,对不同层级的学生,我们要根据层级实际设计不同来提问,若提问不考虑到层级,教师对学生不能了如指掌,有的放矢,当提问难度大了,学生答不上来的次数多了,自尊心自然会受挫,久而久之,学生还会产生恐惧心理。之所以要按层级设计提问,就是为了照顾全体学生。有的教师只偏重于课的精彩,课堂上只让优等生回答问题,追求教学氛围热烈,长此下去,能力弱的学生心理上就会产生依赖,积极思考的习惯和能力也将逐渐减退消失,学习积极性也因此受到影响。师还要根据学生的特点、生活经历、生活实践提他们感兴趣的问题,以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比如说,对于理解能强的学生,要多提逻辑思维性强难度偏大的问题;对于想象力丰富的学生,要多提猜测性的问题;对于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则多提综合概括性的问题;对于胆小的、思维能力偏弱的学生就提课本上能直接找到答案的问题;而对于学习上有障碍的学生则多提基础知识概念性的问题。分层级提问,有的放矢,恰到好处,有利于提高每个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积极性。

四、作业分层,因人制宜

作业的布置也应具有层级性。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是教学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反馈和验收。老师在设计和布置作业时,应有意识地改变过去的那种命令式,强制性的方式,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从学生实际出发,布置层次性作业,既可以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又兼顾了基础生的接受能力。设计层级作业主要从数量和难易程度两个方面考虑划分层级,再根据学生层级,对号入坐。根据学生个体差异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题量和题目的难易程度,并按其训练要达到的要求和目标的不同来进行作业量的控制,因人制宜。对基础较弱的学生,作业量和难度侧重于能巩固知识点,使其掌握基本概念,基础知识,难度和数量适度即可,对那些过于简单的或过于机械的习题也宜少不宜多,以减轻基础生的学习负担。对于基础较好的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作业以巩固拓展为侧重点,减少基础性重复性的作业题量,适当给点爬坡题。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达到巩固拓展延伸知识的目的之外,还要适当考虑题型内容的综合性和知识迁移的复杂性,作业难度的起点要拔高,以达到培优的目的,基础题就可以省一点。

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层级教学应根据教材内容层级性的特点,针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地适时地进行层级调整,有机地把教学内容层级、学生个体差异层级和教学中“备教批辅考”等教学环节中实施分层教学的方法有机结合起来,把各个层级教学的环节、细节落到实处,使各层级的学生人人向上“爬宝塔”,个个跳着“摘桃子”,整体向上,最终实现《數学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胜利到达阶段性的目标终点,圆满完成阶段性的学习任务。这种模式的实施,既体现了因材施教,更体现了“教育面前人人平等”。人人爬坡,个个尽力,层层学有所获,整体获得学习大丰收。

责任编辑 邱 丽

猜你喜欢

教材内容层级分层
整合教材内容,为写作教学提供更多方向
中英高中地理教材内容的比较及启示
高中历史必修与选修教材内容融通之初探——以选择性必修一的复习课为例
军工企业不同层级知识管理研究实践
基于军事力量层级划分的军力对比评估
一种沉降环可准确就位的分层沉降仪
雨林的分层
有趣的分层
任务期内多层级不完全修复件的可用度评估
关于高职院校国学教材内容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