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析
2024-02-24田新宇任庆银
田新宇 任庆银
关键词:城乡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
城乡融合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迈向高级阶段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1]。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加快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推动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决破除妨碍城乡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促进各类要素更多向乡村流动,在乡村形成人才、土地、资金、产业、信息汇聚的良性循环,为更多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破除原有体制机制的弊端。第一,国家要加大对乡村发展的财政支持,建立完善的激励体系。利用虹吸效应吸纳一些社会资本進入乡村地区,促进乡村劳动力的“回流”。第二,政府部门要建立健全支持农村发展的金融机制以及服务体系,设立专门的扶贫基金、绿色通道等,促进城乡合作,确保资金能够有效流入乡村进而带动乡村发展。第三,深入推动城乡土地实现双向流动,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与租让制度,提升乡村土地的生产能力与经济效益,推动农村集体土地市场化,实现城乡土地双向流动有效性。
产业振兴是农民增收的基础,实现产业融合就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城乡效益最大化。第一,要加强农村产业数字化发展和智能化改造,推动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融合发展,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激发农村产业活力。第二,要加强农村产业信息人才培养,提高农村信息采集和应用能力,同时也要加强农村地区对于市场化、社会化信息的了解,实现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精准生产。三是合理开发乡村旅游资源,探索乡村“文化+旅游”产业模式,打造乡村特色产业优势,促进城乡要素有机融合,培育农村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文化是凝聚人心的纽带,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力量。城乡文化融合对于乡村振兴与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巨大的作用。第一,要深入挖掘乡村的文化特色与内涵,以特色文化为引领,在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中注入文化因素,适应消费市场的需求,实现文化与产业的融合。第二,要进一步丰富城区的文化内容,积极吸收乡村优秀传统文化,纳入到城市文化建设之中,弘扬和保护乡村文化,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提高村民参与文化活动的积极性。第三,要注重对古建筑、传统村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对非遗资源的公共文化服务产品和项目转化为实践,优化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城乡文化融合一体发展。
公共服务是最基本的民生。实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就需要打破城乡地区公共服务的差异化,促进公共服务的均等化供给。第一,要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教育培训体系,促进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城乡适龄儿童都能享有均等的教育机会,推动师资力量向乡村地区倾斜,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第二,要健全和完善基本医疗制度,鼓励城市与乡村医院建立对口帮扶机制,发展远程数字问诊、购药等服务。吸引城镇先进的医疗技术、医疗人才等流入乡村,逐步实现城乡医疗融合发展。第三,构建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等,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在农村实行最低生活保险制度,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承担养老责任,降低农村困难群体保险费负担,提高农村居民重大疾病保障水平。
坚持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是推进城乡高质量融合发展的应有之义,实现城乡生态可持续能够为城乡融合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第一,构建城乡生态共治机制,因地制宜建立统一的生态保护政策与空间规划布局,鼓励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市场调节的生态保护补偿体制机制。第二,结合乡村振兴战略、森林城市建设、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三级共建”,提供充足资金保障,注重城市绿地、森林公园、生态保护区等绿色理念宜居家园建设。第三,合理运用实施用地项目,提升乡村建设品质,统筹安排水、热、电、路等设施,打造新型社区,单独保留特色乡村,开发利用其自然资源,以原址、原貌为主进行生态建设,构建城乡旅游载体。
参考文献:
[1]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0-31.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N].人民日报,2020-11-04(1).
课题项目:2023年山东省重点研发计划(软科学项目)“科技计划尽职免责机制研究”(2023RZB01006)。
(作者单位:齐鲁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