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戚山山 :建筑设计,就是用自己被爱过的方式去爱别人

2024-02-24王秋璎

女友 2024年2期
关键词:建筑师宿舍建筑

王秋璎

戚山山

戚山山14岁就出国留学了,住在美国东部大西洋沿岸维吉尼亚州66号公路旁的两人间宿舍里。宿舍一排两间,4人共用一个厕所,宿管对她们很关心、很爱护,但同时也很严格:衣服的陈列,大小要从短到长、颜色需从浅到深,衣架间隔两手指;鞋子得三双三双对齐;书桌必须摆放有序,桌面上只留有学生手册;浴室龙头、坐便器、洗手池和地板的清洁擦拭抛亮,要4人每天轮值。

这段求学经历构成了戚山山对于空间、房子、建筑的第一印象:“空间只有做到干净、有序,所谓情感的内容才能够涌现。”这个认知成为后来知名的“松赞”滇藏线酒店系列项目的设计根基。“建筑是人和世界沟通的方式之一,它也是人们看世界的一个窗口。”戚山山说。在她看来,我们住在怎样的居所,就会怎样看待我们所处的世界,就这个层面而言,建筑师是一份传递爱与喜悦的工作。不管在哪,戚山山始终坚持践行着这一点,而且每当想到这点,她内心的职业自豪感就会油然而生。

建筑师戚山山有份漂亮的履历:本科就读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硕士四年就读于哈佛大学,国际著名建筑师王澍是她的老师;2013年创建个人建筑事务所,同时在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教书。这样一位过五关斩六将的学霸,回忆起自己的求学经历,脑海中第一个浮现的瞬间却是:实习时还不会使用CAD(建筑专业绘图软件),对未来感到很慌乱。

大二时,戚山山在哥伦比亚大学第一次上建筑创作课,老师留给大家的任务是去纽约大街上拍路人的脚后跟。“我们在外头跑了一下午,拍回来一堆脚后跟和脚印,再根据脚步的节奏、方向、交汇的对象拼贴出一组镜头,然后讲自己的表达和意图,就像是电影创作。”戚山山说,“课堂上老师很少讲如何画建筑,更少讲如何建房子,只是给大家放电影,希区柯克、伍迪·艾伦,让大家去感受那些杂乱无章的镜头序列,去讨论电影里的结构、视觉、深层意义,从而感受建筑。”

上了两年课,戚山山还是有些疑惑,问系主任:“建筑的定义到底是什么?图纸有绘制标准吗?”系主任讲:“你继续拍脚后跟,继续拼贴吧。”

系主任认为,建筑师的图纸不是教出来的,就像写文章和拍电影,有了自己的表达,自然就知道怎么画了,而且还说,“建筑是让我们洞察世界的一扇窗,我们训练的是如何形成自己的方式,去打开这扇窗。”

也是从那时起,戚山山意识到,建筑是有记忆的,可以折射出人对社会的思考和表达。

“建筑有意思之处就在于它本身跟建筑无关,在建筑之外。”求学历程中,戚山山接触过无数学科,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她上过哲学课和社会学课,研究过人类学和生物学,还拿了天体物理和艺术史的双辅修。现在回想起来,她觉得建筑的学习是最具挑战的,没有标准答案,需要终身探寻。

回国后,戚山山独自带领团队做项目,内心由衷感谢学生时代老师对自己一切抽象的训练,她说,“建筑是建立时间与空间的连接,建筑师创造时空进行叙事,从这个维度来讲与拍电影写文章的思路是一樣的。”一个建筑群落出现在远处,大家先察觉到什么,再感知到什么,会产生怎样的记忆,都蕴含着建筑师的思索与表达。在云南腾冲“安之若宿·山”这个民宿的设计中,戚山山没有设计物理门,而是让飞廊的纵深和天梯的延伸充当门,试图传递一种关于“空间和界限”的探讨。

“是那些跟拍脚后跟的训练,让我拥有了创造性的观察方式,懂得探索空间展示的无限可能。”戚山山说。

建筑师是一份高度融合感性与理性的职业,戚山山身上的艺术细胞和感性来自从事文化工作的母亲,理性、严谨和乐观则来自父亲。14岁出国前,父亲常开车带她游玩,拿着纸质地图,走到哪里地图买到哪里,每次旅行都像是历险记。有次,车卡在悬崖边,父女俩命悬一线,但事后讲起来,只当玩笑和奇遇,完全忘记了当初的艰险。

2013年,戚山山29岁,做梦都想回到魂牵梦绕的西湖边,回到生她养她的这一方土地上。一路顺风顺水地长大,名校毕业、事业有成,戚山山深知自己得到太多,也一直被幸运眷顾,她想把幸运传递出去。于是那一年,她做了个重大决定:毅然放弃国外的高薪工作,回到国内发展。她说:“在国外是可以做一个体面的白领,但自己对于社会的作用没有释放出来,回来才能够做更多。”

对于建筑行业而言,2013年是一个转折点,彼时,城市建设已经趋于饱和,高楼林立,高新科技区也规划完毕。

戚山山觉得,自己需要重新找到构建人、建筑、自然和社会的微妙关系的实践方式。她说:“一批居住在一线城市里的人,开始向往诗和远方,那我觉得,我可以去为我们的乡村做点什么。”

前期调研时,戚山山发现很多乡村建设是破坏性的:庞大的景区化圈地建设,已不是乡村振兴的最优方案,带来更多的是环境污染和雷同的商业模式,热闹一时,却不长久。在她看来,好的乡村建设不是建设,而是“振兴”,更是环境、人文、经济的 “可持续”。比如,带入真正有机的生活方式,与城市的快或乱节奏生活相抗衡;用创新的本土产业带动年轻人回流,让他们在家乡找到生存之路。当然,最重要的是借用自然中的山水、景观与人文事物,帮助人们调整到最好的状态。

戚山山回國后接触到的第一个项目是“西塘·九舍”民宿,在这个 1000 多平方米的小体量项目中,她构建了一个有廊桥和巷弄的“小桥流水人家”般的微城市,让古镇的自在生活感得以延续和新生。

戚山山创立的STUDIO QI建筑事务所里有不少女性建筑师,她打破建筑行业男性占据主导优势的刻板印象,鼓励年轻的女性建筑师参与创意设计工作,还带领她们一起加入乡村复兴和民宿集群建设团队,在陕西、宁夏、内蒙古、云南甚至很多偏远地区去建设祖国的大好河山。

决定到高校教书是戚山山的一种反哺行为,她说:“我人生中大多数很好的际遇都是别人给的,我不想当一只只吸收不释放的寄生虫,我要去给予更多、付出更多。”

戚山山喜欢运动。高中时,她打了四年的秋季排球和春季垒球,高四时做两队队长;到了大学,她坚持跳舞和跑步。直到现在,她依旧维持着运动的习惯,每天两小时的高强度复合训练,通过甩绳子和打拳击等来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的敏捷性。

2016年,戚山山成为松赞酒店系列的首席建筑师。设计前期,戚山山两年内跑了几十趟西藏,在西藏,她每天要在海拔数千米的高原场地跑几万步,其程度堪比转山。

有时,她会自我调侃:“可能是因为我的身体素质好,才能跟得上4000米海拔上的建造节奏。”

在整个设计环节中,最让戚山山感到骄傲的是为员工设计的宿舍。“如果想要让员工像对待家人一样去对待客人,首先就要像对待家人一样对待自己的员工。”

在松赞,许多员工从小在村子里长大,文化水平不高,最小的只有15岁,常规酒店管理培训并不适合他们。如何让他们将生活中“为客人端茶倒水、切西瓜”的乡土待客方式转化为对住客的服务意识呢?

戚山山设计了舒适的员工宿舍,并在宿舍里安装了智能抽水马桶,让员工感受“待客之道”。在设计思路里,抽水马桶照顾到的不光是舒适度,还有洁净卫生需求,让每位员工在打扫客房时,都懂得“盖上马桶盖冲厕所,病毒不会涌入空气中”。

“我们营造自己的居所,而后居所塑造我们。”这是戚山山十分认同的一个观点。在松赞,出现在游客眼前的第一栋建筑不是贵宾厅,而是员工宿舍,那是最显眼也是视野最好的地方。员工将宿舍收纳齐整,在里面摆放家人照片,互相分享美食……每天清晨,推开窗,他们和远道而来的客人彼此照面、打招呼、交流,就像在共享一种自然又友好的生活。

“我们常常说建筑是一种思维方式,这间员工宿舍就是一个案例。”戚山山说。有时,在大学课堂上,戚山山会跟学生分享住宿舍的经历,那些共居的日子,让她感受到了被爱、团结、秩序,同时也让她变成一个更好的人。“松赞很多员工的年纪,和我当年留学时的年纪差不多,我想在建筑的规划中,帮助他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戚山山还记得,某一年新年前夕,她为松赞的青年人录制了一段音频,跟他们分享这间员工宿舍,它承载着设计者和参与设计的人对他们美好的祝福与期许。而这也正是建筑设计的要义——以自己被爱过的方式去爱别人,将美好的生活理念不断传递下去。

哥伦比亚大学“百年学者”,哈佛大学彼特莱斯基金获得者,建筑学博士。STUDIO QI 建筑事务所创始人,浙江大学副教授,中国美术学院毕业设计导师, 美国AIA注册建筑师协会会员,松赞集团首席建筑师,全球可持续女性先锋。代表建筑作品:松赞酒店系列、黄河宿集·飞茑集、秦岭宿集、草原宿集·飞茑集、安之若宿系列、百米食堂。

猜你喜欢

建筑师宿舍建筑
胖胖的“建筑师”
《北方建筑》征稿简则
热得快炸了
关于建筑的非专业遐思
建筑的“芯”
学校到底是谁的
作品四
当建筑师
一个都跑不掉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