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策略

2024-02-23朱赛丹

语文世界(小学版) 2024年2期
关键词:思想品德德育课文

朱赛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兼具工具性与人文性。人文性,除了文学特性外,还包括思想价值观方面的内容,在一定程度上承担了德育功能。毕竟小学生年龄较小,心理智力不够成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不够健全。在教学中,很有必要通过相应的故事,借助语文学习,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实际来看,不少语文教师虽然也认识到了这一点,但其在教学中大多采用空洞说教的方法,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果适得其反。本文结合实际,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强调三维目标,除了明确语文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外,还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不少教师在教学中,要么忽视,要么蜻蜓点水,一笔略过。这样的思想品德教育,收效甚微。要让思想品德教育的成效显著,教师就必须重视课堂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认真研读新课标,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在帮助学生完成语文课堂学习内容、落实单元要素的同时,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做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比如,统编教材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主要介绍天山的美景。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热爱国家、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确定为课堂情感价值观这一学习目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通过相关画面、视频等,呈现天山各个季节的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渗透爱国情感;通过示范朗读、自由朗读等多种形式,有机渗透思想情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采取激发兴趣、朗读等策略,有机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巧妙地落实了单元要素,解决了“渗透哪些内容,采取何种方法渗透”等问题。

相对而言,小学语文教材编排较为灵活,文本内容较少,而且还穿插大量插图,这种编排方式符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无论是选择思想品德渗透内容,还是选择渗透方法,都必须结合学生实际,采取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策略与方法,让教材中隐含的思想价值观念真正融入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通过学习树立正确的三观。

比如,《狐假虎威》《鹬蚌相争》这两则寓言,相比童话而言,故事简单,寓意深刻。教师如果仅仅让学生自己学习,他们也许能够读懂寓言,但对寓意的理解并不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先播放相关动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组织学生分角色朗读,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指导他们讨论动物的性格特点,引发他们的思考。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寓言与童话之间的区别,继而了解到鹬蚌只有合作,才能共赢,否則只有渔翁一个人得利。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深刻理解寓意,而且还能在潜移默化中领悟做人的道理。

小学语文教材中含有德育元素,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细致分析文本思想,借助相应的故事、人物描写,挖掘相关的思想品德元素;如有可能,教师还应适度拓展,让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在学生进行课堂知识学习的同时,也能让他们无形之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对于小学生来说,语文教材是他们进行德育的最好素材,而语文课堂又是他们接受德育的最好阵地。教师需要与文本内容进行深度对话,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材中隐藏的思想品德教育内容,引导他们尝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针对小学教材中的一些经典课文,比如描写大自然的有《爬天都峰》《富饶的西沙群岛》等,这些课文都包含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还有描写人物的课文,比如《我的伯父鲁迅先生》《狼牙山五壮士》等,包含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肯定和赞美之情。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结合学生实际,在更深层次与文本进行对话,有目的、有计划地挖掘其中隐藏的思想情感,适时渗透相关的德育内容,让学生在学习中接受思想品德教育。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密切。语文学习的最终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提高他们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能力。换句话说,组织学生进行语文学习,最终是为了他们将来能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材中不仅含有相应的语文知识,而且还包含很多为人处世的道理。教师可以以课文内容为基础,结合生活,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积极创设情境,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尝试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比如,教学《司马光》这篇课文,不少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司马光小时候非常聪明机智,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沉着冷静,快速处理问题。但是,不少学生仅仅停留在认知的层面,未能与生活相联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实际,创设情境,假设学生在野外遇到马蜂追赶怎么办?如有条件,教师可以播放相关视频,让学生了解马蜂的生活习性,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鼓励他们学习司马光沉着冷静的做事方法,尝试利用马蜂的特点,用手挥舞衣服或者其他的东西并将其扔向远方,以此吸引马蜂的注意力。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而且还能帮助他们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统编教材中的单元要素,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学生表达能力的体现。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师生互动、小组合作、随文练笔等策略,给学生搭建表达平台,让学生很好地学习课文中的相关知识,接受文本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比如,教学《一幅名扬中外的画》这篇课文,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呈现动态的《清明上河图》,帮助学生在头脑里形成一种动态景象,鼓励他们发挥想象,穿越时空,“回到”北宋汴京,感受北宋都城的繁华景象,培养他们正确的历史观,增强民族自豪感。

总而言之,针对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教师要认真研读新课标,积极与教材编者对话,积极搭建平台,创设情境,将思想品德内容巧妙渗透到教学中,在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同时,也能有效提高他们的思想品德素养。

猜你喜欢

思想品德德育课文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细读课文,让思路清晰起来
背课文的小偷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想品德复习课探析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融入法制教育的实践探索
背课文
初中思想品德翻转课堂教学的困惑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