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甘蔗(蔗糖)产业发展现状及与中国合作展望
2024-02-22张应青鲁雪艳王云美代希茜
郭 文,田 江,张应青,鲁雪艳,莫 楠,王云美,代希茜
(1.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际农业研究所,昆明 650200;2 .云南省保山市昌宁县漭水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云南保山 678111)
0 引言
甘蔗既含对人体新陈代谢非常有益的蔗糖等物质,亦可提炼乙醇作为能源替代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1-2]。甘蔗是缅甸的主要经济作物,缅甸也是甘蔗种质资源多样性的中心之一,因此拥有许多具有遗传多样性的野生甘蔗后代[3],但其甘蔗的品种的遗传基础较为狭窄,缅甸甘蔗研究中心保存了来自13个国家的109个品种资源。缅甸甘蔗品种以引进和自育为主[4-5],但主栽品种较少、应用于商业种植的仅6个品种(包含云蔗89-7[6])。缅甸榨糖企业的糖厂分布均在仰光、曼德勒、实皆、掸邦、勃固、马圭等地[3,7],每年生产的白糖为30万吨,但产糖质量和副产物利用水平不高[8-9]。作为世界禁毒组织和我国推行的禁毒计划的主要作物之一,随着我国蔗糖需求的与日递增[10],但甘蔗种植面积缩减、东糖西移[11],加之缅甸农用土地资源丰富[12],甘蔗也成为我国与缅甸开展农业跨境合作的主要项目之一[13-16],吸引着许多中国企业在缅投资[17],相关研究表明缅甸已成为我国甘蔗进口高度依赖的国家[18]。因此,在“一带一路”和RCEP背景下,本文运用缅甸统计年鉴、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与世界毒品报告中甘蔗种植规模数据,结合东盟数据库和UN Comtrade数据库的贸易数据,基于生产集中度、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和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分别对缅甸甘蔗生产及贸易状况进行分析,旨在全方位了解缅甸甘蔗的(蔗糖)产业发展现状,为我国更好地开展对缅科技合作和海外投资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与处理
本研究的缅甸甘蔗种植面积、单产和总产量数据来自于MyanmarStatisticalYearbook、联合国粮农组织数据库2007/2008—2018/2019年中的13个甘蔗主产省份的面板数据、缅甸替代种植相关数据来自于UNODCAnnualReport。甘蔗及其制品进出口贸易额数据根据海关协调编码制(HS编码)通过ASEANSTATS和UN Comtrade数据库查询得到,时间范围为2012—2021年。甘蔗及其制品(蔗糖)的范围界定分别为甘蔗(HS121293)、蔗糖(HS1701)。利用Excel作图工具作图。
1.2 研究方法
1.2.1 甘蔗生产集中度。
生产集中度是指某地区甘蔗种植面积占同期全国甘蔗种植面积的比重。
1.2.2 甘蔗区域比较优势分析。
通过区域比较优势来分析缅甸甘蔗生产布局的变动情况是否符合生产规律。区域比较优势主要包括效率比较优势、规模比较优势和综合比较优势。其中:效率比较优势Seij、规模比较优势SIij、综合比较优势EAIij反映一个地区某种农作物在效率、规模和综合比较的生产优势。其指数>1则表明具有比较优势,<1则表明不具有比较优势。计算公式如式(1)~(3)。
1.2.3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
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rade Competitive Index),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式(4):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蔗生产分析
2.1.1 甘蔗生产基本情况
根据对缅甸2007/2008—2018/2019榨季甘蔗生产数据调查得知,缅甸生产甘蔗的省份共有13个,包括实皆省、掸邦、勃固省、曼德勒省、马圭省、内比都、克钦邦、仰光、克伦邦、孟邦、若开邦、钦邦和伊洛瓦底省。其中实皆省、勃固省、掸邦、曼德勒为缅甸甘蔗的主要生产省份,面积均超过1万公顷;其他可生产甘蔗的省份有克钦邦、克伦邦、马圭省、仰光地区和内比都种植面积在数千公顷之间;钦邦、孟邦、若开邦的种植面积仅为数百公顷;而伊洛瓦底省的甘蔗面积最少,为100 hm2左右。
2.1.2 甘蔗生产集中度。
生产集中度是用来反映缅甸甘蔗生产的区域布局变动情况,本研究聚焦在缅甸各甘蔗种植省份,并将甘蔗生产集中度大于1%的省作为甘蔗主产区域纳入分析范畴。缅甸西部的若开邦、钦邦和伊洛瓦底省的甘蔗生产集中度一直在1%以下,可不计为甘蔗主产区,故本研究设定实皆省、掸邦、勃固省、曼德勒省、马圭省、内比都、克钦邦、仰光、克伦邦、孟邦这10个省份为缅甸的甘蔗主产区。如图1所示,各主产区中,实皆省甘蔗生产集中度最高,在36.11%~44.05%之间;第二位掸邦的甘蔗生产集中度呈上升趋势,从2007/2008榨季的13.14%上升到2018/2019榨季的33.72%;第三位勃固省的甘蔗生产集中度波动较大;第四位曼德勒省持续下降,至2018/2019榨季仅为6.98%;马圭省、内比都、克钦邦、仰光省、科伦邦和孟邦的甘蔗生产集中度一直在10%以下。综合来看,除掸邦生产集中度上升之外,缅甸其余种植甘蔗的省份生产集中度均下降。
图1 2007/2008—2018/2019榨季缅甸甘蔗生产集中度Fig.1 The change trend of Myanmar’s concentration of sugarcane production by province from 2007/2008 to 2018/2019
2.1.3 缅甸甘蔗替代种植面积
缅甸北部的掸邦、克钦邦地区是开展替代种植的主要地区,甘蔗是缅甸开展替代种植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如图2 所示,2010/2011—2018/2019榨季(除2016/2017榨季未统计到数据之外),缅甸的罂粟种植面积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而替代种植甘蔗的面积变化则呈先下降再上升、再下降再上升趋势,两者2018/2019榨季较最高年份降幅分别为0.44%、29.81%。替代种植甘蔗面积占罂粟种植面积比、占全国甘蔗面积比例变化一致,均呈下降上升的趋势,从2010/2011榨季的55.45%、13.95%下降到2014/2015榨季的19.80%、6.31%后上升至2018/2019榨季的39.75%、8.23%。
图2 2010/2011—2018/2019榨季缅甸甘蔗替代种植面积及其占比Fig.2 The change trend of Myanmar’s substituting sugarcane area from 2010/2011 to 2018/2019
2.1.4 缅甸甘蔗平均单产
如图3,2014/2015—2018/2019榨季,缅甸各省甘蔗单产水平区别较大,最高单产为掸邦2015/2016榨季71.74 t/hm2,十分接近当年度中国平均单产72.52 t/hm2,但该省的甘蔗单产水平也起伏不定,到2018/2019榨季降为63.51 t/hm2,较最高单产下降了11.47%。其他各省中甘蔗单产处于前列的有克钦邦(最高单产为2014/2015榨季的65.58 t/hm2)、实皆省(最高单产为2016/2017榨季的64.08 t/hm2)、马圭省(最高单产为2018/2019榨季的69.73 t/hm2)。总体而言,缅甸的平均单产略有提高,从61.53 t/hm2提高到63.77 t/hm2,但缅甸甘蔗单产较低,其平均单产仅比全球平均单产高5.48-10.91个百分点;最高单产71.74 t/hm2(掸邦2015/2016榨季)与当年度中国甘蔗的平均单产(72.52 t/hm2)相差1.09个百分点、与当年度全球最高单产(126.43 t/hm2)相差76.24个百分点;与中国甘蔗平均单产相差15.29~54.26个百分点。
图3 2014/2015—2018/2019榨季缅甸各省甘蔗单产变化趋势Fig.3 The change trend of Myanmar’s sugarcane yield per unit by province from 2014/2015 to 2018/2019
2.1.5 甘蔗总产量
如下图4,2014/2015—2018/2019榨季,缅甸全国甘蔗总产量呈下降上升、总体略上升的趋势,2018/2019榨季较2014/2015榨季略增长了2.42%。甘蔗总产量最大的是实皆省,一直在400万t以上,其占全国甘蔗总产量比例在40%左右(最大时为2016/2017榨季的44.26%)。单产第二大的省份是掸邦,总产量为271.84万t~385.64万t,占比在26.09%~33.84%;在此期间甘蔗总产量总体上升,较2015/2016榨季增长了41.86%。第三位的是勃固省,总产量为113.52万t~170.47万t,占比为10.88%~15.32%,其甘蔗总产量在此期间总体下降,较2014/2015榨季下降了21.10%。第四位的是曼德勒省,总产量为63.59万t~76.95万t,占比在5.94%~7.42%。在此期间甘蔗总产量总体上升,较2015/2016榨季增长了41.86%另外,缅甸2014/2015—2018/2019榨季的甘蔗总面积和总产量的变化曲线也是一致的,均呈下降上升趋势。
2.1.6 缅甸甘蔗区域比较优势变迁特征
缅甸甘蔗生产综合比较优势地区变化分析见表1。克钦邦(1.01)掸邦(1.01)甘蔗生产产出效率方面处于微弱绝对优势,其余省份中除曼德勒省和马圭省具有弱绝对劣势之外均处于强绝对劣势;掸邦(5.46)实皆省(4.32)内比都(4.27)、勃固省(1.64)和曼德勒省(1.40)具有强绝对优势,其余省份均处于强绝对劣势状态;掸邦(2.34)、实皆省(2.01)和内比都(1.85)具有强绝对优势、曼德勒省(1.03)处于弱绝对优势之外,其余省份均处于强绝对劣势状态。
2.2 缅甸甘蔗及蔗糖的进出口
2.2.1 进出口规模
如表2所示, 2012—2021年间,缅甸的甘蔗及蔗糖的进出口贸易产品类型以蔗糖为主。缅甸对全球和中国的甘蔗贸易,都是处于贸易顺差地位,几乎无甘蔗进口。缅甸对全球和中国的甘蔗贸易进口额、出口额均呈现上升-下降再上升,总体上升的趋势,2021年较2012年增幅421.62%,其中95.09%~100%的甘蔗出口至中国。缅甸对全球的蔗糖贸易(除2013和2020年为顺差)为逆差,对中国的蔗糖贸易为贸易顺差。缅甸进口中国蔗糖贸易额占比例不到1%,出口中国蔗糖贸易额占比(除2021年仅占32.14%外)高达82.75%~99.93%。缅甸对全球和中国的蔗糖贸易进口额和出口额大体呈现上升-下降、总体上升的趋势;以2016年为分界线,2016年以后缅甸对中国的蔗糖贸易出口额占比最高时为2017年的99.93%。
?
2.2.2 缅甸甘蔗和蔗糖进出口国家及占比变化
由表3可知,2012—2021年,缅甸2013、2016和2018年3个年份进口甘蔗的来源国为单一国家。缅甸出口甘蔗目的地国家中,中国一直位居第一,且占比在95.17%~100%之间。2012—2021年,缅甸蔗糖的进口来源国家前三位国家中,泰国一直位居第一(除2016、2017年外),且进口泰国的蔗糖占比呈上升趋势;印度是一直位居缅甸进口蔗糖国家的前三位(除2012年),但进口占比呈下降趋势。缅甸出口蔗糖目的地国家中,中国一直位居第一(除2021年越南占比67.23%、位居第一外),且出口中国的蔗糖占比呈上升-下降、再上升-再下降,总体下降的趋势,从2012年的82.75%下降到2021年的32.14%,下降了50.61%;缅甸出口蔗糖占比前三的国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印度这几个国家的占比非常小。
表3 缅甸甘蔗、蔗糖主要进出口国家及占比Table 3 The main import and export countries and proportion of sugarcane and sucrose in Myanmar
2.2.3 缅甸甘蔗及其制品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变化特征分析
如表4所示,缅甸甘蔗对全球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为0.98~1.00之间,缅甸甘蔗对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为1.00之间(除2016年时为0.9991,此处记为1.00),说明缅甸甘蔗对全球和中国而言,其甘蔗的生产效率高于国际水平,均具有极强竞争优势。相对全球和中国市场上供应的他国同种产品来说,缅甸蔗糖对全球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仅在2013和2020年>0,但仅为0.25和0.04,具有微弱竞争优势,其余年份均<0,缅甸这些年份为蔗糖是净进口的,蔗糖生产效率低于国际水平,具有极大、较大或微弱竞争劣势;但缅甸甘蔗对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却均>0,且为1.00,具有极强竞争优势。
表4 缅甸甘蔗和蔗糖对全球、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able 4 Trade competitive index of Myanmar sugarcane and sugar to the world and China
3 讨论
AUNG等[3]人研究结果认为缅甸甘蔗生产基本集中在缅甸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生产主要集中在勃固省、曼德勒、实皆省和马圭省的沿海地区至海拔1 436 m的地区,并将缅甸相应生产甘蔗的8个省份列为甘蔗主产区,这与本研究利用甘蔗种植面积、总产量占比排名和生产集中度的分析结果有所区别。本研究根据生产面积和总产量排名结果认为,缅甸甘蔗生产面积和总产量排名前四位的省份一致,均为实皆省、掸邦、勃固省、曼德勒省, 但AUNG等认为马圭省比曼德勒省在前。本研究分析发现,克伦邦、马圭省、孟邦、若开邦、仰光省的甘蔗生产的效率优势指数、规模比较优势指数、综合比较优势指数均为具强、微弱或弱绝对劣势,故采用刘宇航等[19]的划定范围,将比较优势指数>1的省份均划为主产区,即克钦邦、实皆省、勃固省、曼德勒省、掸邦、内比都这6个省份。因此,与AUNG 等研究相比,本研究增设克钦邦和克伦邦2个省份作为甘蔗主产区,而因马圭省比较优势均<1而不列为主产区范围。故本研究认为,对缅甸甘蔗的生产区域中主产区的划分可以将区域比较优势指数作为设置甘蔗主产区的参考指标。
缅甸各省甘蔗的单产较低,与我国甘蔗平均单产、全球平均单产等指标差距较大,且与缅甸甘蔗种植面积和总产量占比排名前四的省份不一致的情况,推测在各省独具特色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下,缅甸的耐旱性、耐涝性和宿根性强的品种缺乏[3]是单产差异较大最重要的原因之一。另外,由于缅甸不允许进口、生产和田间种植转基因甘蔗,因此没有计划将基因转化作为甘蔗育种计划的一部分内容,与转基因育种技术有关的分子育种手段的应用和研究机构也相应较少,因此在品种创新的能力上有所欠缺,杂交甘蔗的育成品种较少。同时,我们基于本文分析结果并结合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缅甸甘蔗的生产面积、总产与我国广东省2018/2019榨季甘蔗种植面积 17.0 万hm2、入榨甘蔗916.98万t的数据相当,该年度我国广东省产糖87.13万t,而缅甸全国的产糖量却仅为30万t,故这也印证了现有研究结果指出的缅甸需要开展大量的甘蔗育种工作[20]、缺乏配套的栽培技术及田间机械等因素[21]的说法。缅甸甘蔗替代种植面积及占比呈现的下降-上升趋势,结合本课题组的阶段性研究结果[22],推测在品种、技术等限制因素影响导致缅甸甘蔗作为替代种植的作物与其他替代作物相比而言,其比较效益较低[7],成为甘蔗的替代种植发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缅甸鼓励蔗糖出口,2011年缅甸民盟政府上台后加大了开放程度,提出“出口增加3倍”的目标,因此特许包括白糖“转口贸易”(Re-export)[23],也符合本研究缅甸甘蔗和蔗糖的进出口贸易额变化趋势,且呈现出缅甸进口食糖50%以上转为出口食糖且大多出口至中国的现象,这一现象自我国2017年5月22日起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为期3年的保障措施[24]后才有所扭转。受该政策影响,缅甸蔗糖出口中国贸易额从2016年最高值106 034.99万美元断崖式下降至2017年的41 991.83万美元,降幅达60.42%。但是为了达到缅甸蔗糖出口目标,2017年时缅甸仍将83 319.55万美元的来自印度(占比33.58%)、泰国(占比29.17%)、巴西(17.82%)的进口蔗糖50.39%转为缅甸的出口蔗糖,且全部都出口到了中国(占比99.93%)。受我国对进口食糖产品实施为期3年的保障措施的政策影响,缅甸不少原计划转口中国市场的蔗糖未能预期转口[25]而滞留缅甸,导致了印度和泰国的进口白糖直接冲击了缅甸国内的甘蔗种植业与制糖行业,使缅甸本就加工水平弱且产能低的糖厂生存更加艰难,从而进一步加剧缅甸甘蔗生产规模的缩小。综上,一方面说明了缅甸的人们生活水平和蔗糖的加工水平还较低,缅甸的白糖消费量和加工产能与甘蔗的实际生产量之间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说明了缅甸甘蔗及其制品的进出口贸易结构与当前的蔗糖生产能力和出口情况不匹配,仅靠转口贸易寻求快速经济增长的做法不仅不能刺激缅甸甘蔗(蔗糖)产业发展,相反受国际形势的影响较大,导致缅甸甘蔗(蔗糖)产业基础越发不牢固。
综上,我们建议:从稳固和发展缅甸甘蔗(蔗糖)产业的角度,一是缅甸政府要以提高育种和种植业技术水平为目标,进一步加强与中国的科技和贸易合作,加强中-缅甘蔗科技的合作研究和推广;二是加强开发扶持发展甘蔗替代种植项目,提升甘蔗产品的跨境贸易质量;三是两国应在中-缅跨境地区进行产业化开发示范,帮助提升缅甸甘蔗加工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