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也曾有美好喻义
2024-02-22秀儿
提起“衣冠禽兽”这个词,我们首先想到的是这个词是骂人的话,字面理解就是穿戴着衣帽的禽兽,比喻道德败坏、行为卑劣的人,很显然是贬义词。比如明代陈汝元《金莲记》第七出里这样写道:“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
可是,“衣冠禽兽”这个词最初可不是这个意思。
从明朝初年开始,“衣冠禽兽”这个词便是权力的象征。古代在官服上绣上各种飞禽走兽表示官的大小,权力的等级。
洪武三年开始制定,文武百官的等级,除了用乌纱帽来区分以外,更详细的是用官服上的刺绣图案区分,文官的官服上一定是禽类动物,武官的官服上一定是兽类动物。
而皇帝的衣服上增加了团龙纹,它是皇上专用的刺绣图案,如果别人敢用这个图案做衣服,那可是有谋逆之心,要杀头的啊!而皇后的冠饰是九龙四凤,皇妃公主们的是九翚四凤。朝廷文武百官的官服上则是各种各样的动物,如麒麟、仙鹤、犀牛等。他们穿着这种衣服心里无比荣耀,这“衣冠禽兽”一词只能是用作赞美了。
武官的一品、二品是狮子;三品是老虎;四品是豹子;五品是熊;六品七品是彪;八品是犀牛;九品是海马。
这些形形色色的图案并不是布料上自带的图案,而是后来在成衣的官服上补缀上去的,所以被称为“补子”。旁人只要一看衣服上的补子就能判断出此人身份的高低贵贱。
官服上的补子也是不能随便乱用的,就像现在的军人服装,警察的服装,普通人是不能随便穿的一样。当然古代就有骗子,他们私下里让会刺绣的作坊给他们绣出官服上的补子来蒙骗他人,不是招摇撞骗,就是耀武扬威,就像当今也出现过一些穿着警服的假警察,他们利用假身份为非作歹。
清朝时期对官服的补子管理更严格了,任何人不得在官服上随意添减修改补子,不然就会刑法论处。当时年羹尧的儿子仗着自己父亲位高权重,仗着姑姑在雍正帝那里得宠,就穿上了四团龙补服,最后年羹尧倒台的时候,都把这些罪责给加进去了。
后来,有人把那些穿戴着禽兽服装,却不为老百姓办实事,甚至祸害压榨百姓的官员称为“衣冠禽兽”。这就逐渐把“衣冠禽兽”演变成了一个具有贬义的成语。
我國的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文字的演变也是曲曲折折,要想把汉语的精髓都能学到,那是要下大功夫的。
(源自“秀儿微刊”,从容荐稿)
责编:曾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