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海航道上的爆炸声:全球货运正酿危机

2024-02-22怜青

看世界 2024年1期
关键词:苏伊士运河胡塞红海

怜青

2023年11月20日,也门胡塞武装分子公布了在红海劫持日本货船“银河领袖”号的画面

在红海海域,一艘艘满载货物的商船遭遇袭击,船员必须在“要钱还是要命”这一问题上做出抉择,类似的场景出现在了经典电影《红海行动》的开头,也发生在当下的红海海域。不同的是,对商船动手的不是海盗,而是也门胡塞武装。

多年以来,红海始终是世界上最繁忙却最危险的航道之一,石油和大宗商品经此运往世界各地,因海盜而知名的亚丁湾,就扼守着红海与印度洋相接的要冲,自各国护航编队对海盗重拳出击后,红海也太平了一段时日。

自2023年10月以来,哈以冲突不断外溢。日前,与哈马斯关系密切的胡塞武装开始无差别袭击与以色列相关的船只,企图以此声援哈马斯。至此,武装截断商路,武力逼迫船只返航的场面也在红海不断上演。

12月15日,胡塞武装发表声明称,将继续阻止任何与以色列有联系的船只,直到加沙地带得到了足够的人道主义物资和救援,但袭击目标却在不断扩大。12月26日,胡塞武装承认发射导弹袭击了地中海航运公司的一艘集装箱船。随后,该组织12架无人机和多枚导弹被美军击落,局势进一步紧张起来。

据报道,在此之前,已有8艘货船遭到了袭击。德迅物流(Kuehne+Nagel)的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22日,已经能确定至少有313艘船只受到红海局势影响。自称有能力将红海变成“坟场”的胡塞武装,将这片难得和平的区域,再次拉到了冲突之下。

这一轮袭击,不仅意味着哈以战争有可能扩大为更广泛的冲突,更可能给全球经济带来深远的影响。

要知道,在世界的另一端,巴拿马运河正在从史上最严重枯水期中艰难恢复,这两条承担超过一半全球贸易货量的运河都不同程度受阻,或将为全球航运乃至经济蒙上一层阴影。

苏伊士运河是地中海进入红海的咽喉要道。尽管经此运河需要缴纳高昂的通行费,但自1869年11月首次通航以来,这条运河愈发成为世界海运的大动脉,海湾地区出产的石油经这条运河送往欧洲,各类大宗货物也通过运河往返于欧亚之间。

苏伊士运河管理局(SCA)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即运河开通150周年的时候,累计有130万艘船只、286亿吨货物通过苏伊士运河,运河收入达1359亿美元,如今依然是埃及最大的外汇来源之一。

按照《华盛顿邮报》的统计,苏伊士运河每年通过超过1万亿美元的货物,处理着全球约12%的货物运输、30%的集装箱贸易和近10%的原油贸易。

在苏伊士运河154年的历史里,也曾因拥堵、战争冲突等六度停航,最长停航时间甚至长达8年,最近一次停航是2021年“长赐”号船搁浅所致,给苏伊士运河造成了约1亿美元的损失。

胡塞武装活跃于曼德海峡,这里是船只进出苏伊士运河的必经之路。SCA称,穿越曼德海峡而来的货物量,约占通过苏伊士运河货物量的47%,约98%的货物和船只都要经过也门的曼德海峡。

本次影响运河的风波始于2023年10月底,胡塞武装发言人公开承认,10月31日向以色列发射了多架无人机和数枚导弹,拉开了其介入哈以冲突的序幕。

11月20日,胡塞武装发布了一段视频,一艘悬挂着巴哈马国旗的船只在行驶中时,7名蒙面武装分子携带着疑似AK-47的武器,从直升机降落至顶层甲板,夺取了该船的控制权,命令船只开回也门荷台达港。胡塞武装发言人警告:“所有与以色列有关的船只都有可能成为武装部队的合法目标。”

2023年11月22日,也门荷泰达省,“银河领袖”号货船停靠红海港口,胡塞武装分子正在检查船只

2023年12月20日,也门阿姆兰,数千名完成军事训练的胡塞武装毕业生手持武器参加阅兵式

船舶在航行通过这些地区时需要通知保险公司,并支付额外的保费。

不久后,日本方面确认被劫船只为“银河领袖”号,由日本邮船公司负责运营。《日本时报》称,内阁官房长官松野博一强烈谴责了劫持行为,并确认该船共有来自菲律宾、保加利亚、乌克兰、罗马尼亚和墨西哥等国的25名船员,没有日本人。松野博一表示,日本正向胡塞武装发出呼吁,同时寻求沙特、阿曼和伊朗当局的帮助,以期迅速帮助扣押船只及船员获释。

“银河领袖”号是一艘汽车运输船,船上并未装载任何货物,从土耳其的科尔菲兹出发,正在前往印度皮帕瓦夫的途中,19日航行至沙特阿拉伯吉达西南部附近后便失去了联系。

《卫报》认为,该船之所以会被劫持,或许是因为其拥有者为Ray car Carriers公司—这是一家在英属马恩岛注册的企业,其创始人之一是以色列富豪昂加尔。

由于巴拿马运河的气候限制,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苏伊士运河。

这次劫船如同打开了潘多拉魔盒,以色列军方在官方社交媒体上表示:“胡塞武装在红海南部也门附近劫持货船是具有全球影响的严重事件。”此后一个多月时间里,胡塞武装接连以导弹、无人机等袭击了多艘被认为是与以色列有关联的商船,受害者包括了大量知名的顶级航运巨头。

袭击发生后,不断有航运公司将绕行非洲好望角提上了日程。

最先表态的是以星航运(ZIM),该集团于1945年在以色列成立,是世界第十大集装箱航运公司。

作为一家以色列企业,以星在这次危机中首当其冲。在2023年11月底,该公司便宣布旗下部分船只将绕开苏伊士运河,但该公司同时也强调,绕行只是一项临时措施。

春江水暖鸭先知。就在以星航运宣布绕行后不久,伦敦保险市场便将红海南部列为其高风险地区,船舶在航行通过这些地区时需要通知保险公司,并支付额外的保费。路透社援引保险业人士观点称,战争风险的保险价格从袭击发生前的占船舶价值0.03%,上升到了0.05%~0.1%之间,航船通常需要额外支付数万美元的保费。

2023年12月12日,红海海域,也门海岸警卫队在曼德海峡附近巡航

12月14日,马士基旗下一艘名为“直布罗陀”号的集装箱船遭遇导弹袭击,万幸并未命中目标,而是在船侧50米左右发生了爆炸。

该船遇袭多少有些“城门失火,殃及池鱼”的味道。胡塞武装称,“直布罗陀”号目的地是以色列,但马士基表示,船从印度驶往东地中海,并不打算在以色列港口停靠。以色列媒体《国土报》认为,胡塞武装正在模糊“与以色列有关”这一概念,并不断扩大袭击目标。

尽管未造成人员伤亡,但这也足够让马士基下定决心远离红海。在声明中,该公司对红海南部和亚丁湾高度升级的安全局势深表关切,认为当下针对商船的袭击,严重威胁着海员和船运的安全,要求公司所有必须通过曼德海峡的船只暂时停航,等待进一步通知。

与此同时,德国赫伯罗特公司发言人也宣布,要求公司船只暂停驶往红海。而另外两家巨头,瑞士地中海航运公司和法国达飞海运集团,在2023年12月16日停止了经过红海的集装箱船航行。

至此,国际权威品牌价值评估机构GYBrand认定,2023年排名前五的全球航运公司中,有四家已经宣布暂时停航红海区域,或绕离苏伊士运河。

考虑到这4家企业占据全球海运运力的50%以上,其一举一动对于行业的影响不可小视。法国《费加罗报》等媒体也就此发出警告,认为红海当前局势让海贸面临改道风险,阻碍苏伊士运河的航运交通,使货物运输更加昂贵的同时,因不可预测的延误扰乱供应链,进而可能导致全球经济衰退。

但身处风暴中心的SCA对此似乎不以为然。在SCA看来,苏伊士运河受哈以冲突外溢的影响其实有限。2023年12月17日,SCA负责人拉比耶表示,目前,苏伊士运河的航行照常进行,从11月19日起,共有55艘原计划通过苏伊士运河的船只绕行好望角,“这是一个很低的数字”。

按照2022年苏伊士运河全年通行23800艘船计算,相當于只有不到苏伊士运河1天通行量的船只,选择了绕行。

拉比耶称,当天共有77艘船通过运河,其中不乏马士基、达飞等公司宣称将绕行或停航的船只。从2023年11月数据来看,苏伊士运河受到的影响不大,当月通行船舶2264艘,同比增长4.3%。

对于SCA的观点,国际货运代理公司德迅物流海运(Kuehne+Nagel)有不同看法。据该公司统计,截至2023年12月22日,已经能确定至少有313艘船只受到红海局势影响,总装载量约为420万标准箱。

尽管各方对于此次事件的影响具体有多大,未能达成一致,但尽皆盼望红海海域早日恢复正常。

毕竟从地理上来说,经由苏伊士运河,是大西洋到印度洋间最短的航线,根据始发港和目的港,在亚洲和欧洲之间过境运河的船只所节省的时间,在9天至14天不等。

2023年12月21日,SKS doyle原油油轮沿着苏伊士运河驶向伊斯梅利亚

本轮的石油价格波动将破坏全球控制价格的努力。

以国际货运中心鹿特丹和新加坡为例,经苏伊士运河的航线距离约为8400海里(约合1.56万公里),而如果绕至好望角,距离将增加40%,来到1.17万海里。按照石油分析公司Vortexa的分析,航线变更将使中东石油运输至欧洲的航程增加15天,进而引发各国油价不同程度上涨。

另一方面,2023年以来,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巴拿马运河地区气温显著升高的同时降雨骤减,运河也正遭受自1950年有记录以来前所未有的干旱枯水,通行能力大幅下降,苏伊士运河的重要性自然有所提升。

埃及海军学院前院长马祖克在接受半岛电视台采访时表示,由于巴拿马运河的气候限制,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迫切地需要苏伊士运河。

太阳底下无新事。历史上,每逢苏伊士运河无法通行,欧美原油价格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尽管如今危机的影响尚未真正显现,但随着英国石油公司在2023年12月18日宣布暂停其所有经红海的油轮运输,油价已经有所波动,布伦特原油期货价格也在20日重返80美元/桶的关口—《卫报》指出,价格进一步上涨最终可能会影响消费者的能源关税,从而加剧通货膨胀。

彭博社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认为中东有重要的能源供应国和关键的航运通道,该地区的武装冲突,很可能会给全世界带来震动,如1973年的阿以战争导致了石油禁运和工业经济多年的滞胀。因此,本轮的石油价格波动将破坏全球控制价格的努力,2024年全球通胀率将达到6.7%,美联储定下2%通胀率的目标将遥不可及。

在这一背景下,护航舰队虽然能在一定时间内保证航路畅通,但从长远来看,如何阻止哈以冲突外溢,甚至消弭争端,不让曼德海峡真正成为世界经济的“眼泪之门”(“曼德海峡”的阿拉伯语之意),还需各方更多努力。

责任编辑吴阳煜 wyy@nfcmag.com

猜你喜欢

苏伊士运河胡塞红海
苏伊士运河的“世纪之堵”
春天的小船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 炙热的红海
第七章炙热的红海
地球能源颈脉苏伊士运河的前世今生
埃及新苏伊士运河8月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