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龙开富高玉清夫妇的言传身教

2024-02-22

今古传奇·人物版 2024年2期

“毛主席著作里的许多文稿是我历尽千难万险背过来的……你们若不学好毛主席的书,不仅对不起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对不起你们的父亲。”

龙开富的妻子高玉清是1933年参加革命的陕北红军,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经人介绍与龙开富认识并结婚。战争年代,她身上留下两处枪伤,每逢阴雨天就疼痛。

龙开富高玉清夫妇育有三个子女,长大后都参了军。夫妇俩经常对他们说:“你们的父亲母亲都是穷苦人出身,跟着毛主席干革命才有今天。不管我们地位多高,都是人民的勤务员,都要过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夫妇俩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在军区机关是出了名的

日常生活中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时时处处体现在龙开富身上。他注意节约每一张纸、每一度电、每一滴水、每一粒米。天不黑,他绝不允许家里人开灯。有一次,天没黑但有些暗,小女儿龙延明就把灯打开了。龙开富发现后说:“怎么现在就把灯打开了?要节约用电。”督促她马上把灯关掉。龙延明用的一个小本子只剩几页,没用完就扔在一边,一次回家,她发现父亲正用那几页纸写东西,这给她的印象很深。

龙家的孩子穿衣服: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完传老三。龙开富的二孙子龙虎至今仍念念不忘穿姐姐旧衣服的往事。穿姐姐的衣服难免女性化,这还不算,即使是姐姐的衣服也是接了又接、补了又补。龙虎说:“有一件衣服我至今都记得,深蓝色的烫绒上衣,因为短,下面又接了一截不知从哪件衣服上剪下来的土棕色布面,胳膊肘部和衣面上还有补丁。”“那时我是学校的艰苦朴素标兵!是全班穿得最差的人。”

龙开富夫妇的工资除了日常花销外,就是资助生活上遇到困难的亲戚朋友,或给贫困老区捐款。1958年,他们给延安贺家沟生产队一次捐款200元。对于已经成家立业的孩子,则要求他们靠自己。夫妇俩的三个孩子当时都工资不高,日子过得紧巴巴的。儿子龙康明是军人,他的妻子是政府机关的一名普通职员,夫妇俩有三个孩子。龙康明患有严重的肝病,有时吃饭要加点儿特殊的“营养”。龙虎说:“这个特殊的‘营养’也不过是一小块煮熟的猪肝而已,猪肝切出来只有几片。但就这点儿美味,馋得我们几个孩子时不时斜睨着,每每此时父亲都会从盘子里匀出点儿给我们。”

龙开富严格按毛泽东的教诲要求家人和身边工作人员。夫妇俩清正廉洁、严于律己在军区机关是出了名的。

龙开富有一辆公家配发的小轿车,专车专用。一次,龙开富突然高血压发作,警卫员很着急,一边给龙开富的大女儿龙金明打电话,一边派首长的车把她接回来。当时龙开富的三个子女只有她一个在身边。等处置完毕,龙开富清醒了,见龙金明在身边,惊奇地问:“你怎么知道我病了?怎么回来的?”龙金明说:“小凌叔(龙开富警卫员)告诉我你犯病了,让郎师傅开车接的我。”龙开富一听就火了,立刻把几个人叫到一起,声色俱厉地说:“这个车是组织上给我工作用的,不是你们能坐的,今后不是因工作特别需要,谁也不能用这个车!”

龙开富没多少爱好,闲暇时喜欢钓鱼。有一次,他到一个农场钓鱼,鱼池鱼种类少,农场场长提出请龙开富帮忙联系买些鱼苗。龙开富便帮忙联系,从广州搞到了这边没有的稀有鱼苗。农场领导见解决了大问题,十分高兴。龙开富再去钓鱼时,农场领导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说:“首长给我们帮了这么大忙,得好好表表我的心意!”龙开富连连摆手说:“不用了,我带着干粮呢!你像往常一样给我热热就行。我帮你们是正常的。你要是这么客气,以后就别找我了。”龙开富硬是推掉了已经准备好的答谢宴。

有一次,高玉清到地处丹东的某驻军医院看望龙金明夫妇。当时医院给小夫妻俩分了一个八九平方米的小房间,屋里只能放一张大床。高玉清去时,没跟任何人打招呼,就和小夫妻俩挤在一起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别人问起,她说:“我是去探亲,不是去工作,没必要给院里添麻烦。”

龙开富夫妇对身边的工作人员平等相待、亲如家人。保姆陈阿姨身体不大好,有一次突然昏倒,高玉清的侄子高建明当时住在龙家,年纪还小,扶不动,急得直喊。龙开富闻讯,亲自背她到床上,又派保健医生和司机把她送到医院抢救。

唯一的儿子因公牺牲,两个女儿在普通岗位上一干几十年

龙金明极少对人讲起父亲的事迹。2016年10月16日,在侄子龙钢的劝说下,龙金明接受了采访。回忆起父亲,她尚未开口便红了眼眶。老伴谭皖生见状,急忙接过话茬:“她在父亲身边的时间实在是太少了,小时候父亲忙于革命事业,她和弟弟是在保育院长大的,很长时间都见不到父亲,一次父亲所在的部队路过她和弟弟待的保育院时,竟然都没认出他们姐弟俩,大学毕业后她又在外地工作,直到1971年才回到父亲身边。”

龙开富担任重要领导职务,工作繁忙,但每次孩子们探亲休假,他都过问他们的学习和工作情况。他认为:抓好学习、做好工作是孩子们安身立命之本,工作学习要永远摆在第一位。他对孩子们说:“毛主席著作里的许多文稿,是我历尽千难万险从雪山草地背过来的,两万五千里没少一纸一字。书里讲的都是做人做事的大道理,你们若不学好毛主席的书,不仅对不起毛主席他老人家,也对不起你们的父亲。”

龙开富对孩子们本职业务学习也督促得很紧,要求他們做到又红又专,踏踏实实地做好组织布置的每项工作。

女儿龙金明、龙延明学医都很争气,在军队医院普通岗位一干几十年。龙开富夫妇从未向单位打招呼对她们加以照顾。她们也没有躺在父母的功劳簿上睡大觉,而是踏着父母的足迹,认认真真学习,勤勤恳恳工作,凭个人的努力奋斗,成长为各自单位的业务骨干,龙金明是某驻军医院的小儿科副主任,龙延明是某驻军医院急诊科副主任。

儿子龙康明学的是军事工程专业,毕业后主动申请分到离家很远的原第二炮兵某基地工作。他在单位是业务骨干,据其子龙钢回忆:

当时部队侦察装备亟待改进,父亲主动挑起重担,常年奔走于一线部队、科研院所和生产厂家之间,调研装备性能和改进措施。父亲工作特别拼,人称“拼命三郎”。查出患肝癌后,他把诊断书扔在一边,仍然加班加点工作,每天背着大伙儿大把吃药。1985年8月15日,父亲在工作岗位上永远合上了双眼(单位定性为因公牺牲),这一天离他45岁生日还有45天。父亲走前留下一句嘱托:“没有党就没有我们家。无论什么时候,都应心怀感恩听党话、跟党走!”

孙子龙钢:在党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正团职干部

“在大家眼中,我爷爷是传奇;可在我心中,默默无闻的父亲同样是英雄。”龙钢从小深受祖父与父亲的熏陶,在大学还没毕业时就投身军营。

从1990年入伍起,20多年间,龙钢从一名基层战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军官。2011年,他被派往赤峰综合仓库。对于战勤出身的龙钢来讲,到赤峰综合仓库任职不仅离家远、专业不对口,更重要的是当时那里基础比较薄弱,连续十几年没被评过先进单位,是大家眼中的“破落户”。

龙钢欣然接受组织交给的重担,一头扎进部队里,带着战士们打基础、抓训练。在他的带领下,赤峰综合仓库的训练水平突飞猛进,连续三年在分部组织的搬运机械比武中荣获“团体第一名”,并多次被沈阳军区联勤部评为“安全稳定管理先进单位”,在沈阳军区联勤部组织的“岗位练兵,质量排序”活动随机抽点比武中,他们更是取得了综合仓库团体第一名的成绩。

除了抓训练,龙钢还着手解决部队其他方面的问题,特别是部队的吃水问题。仓库驻地远离市区供水管网,饮用水质严重超标,官兵很多人患有消化道疾病,甚至罹患癌症,为了让大家能喝上自来水,龙钢积极协调驻地政府、城建局、自来水等部门投入500余万元,为仓库接通了自来水,解决了仓库几十年没有自来水的历史。

几年下来,在龙钢和战士们的共同努力下,各方面呈现出向上向好的发展态势,总部和军区首长多次给予充分肯定。他说:“我只是践行了自己当初来这里立下的承诺——戍边塞外,铁心向党,情注苍原,精武报国。”

才40岁出头时,龙钢两鬓已经生出不少的白发。他一年到头回不了家,家里的事根本顾不上,连过年都回不了家。虽然有好几次机会可以调离,但龙钢拒绝了。他说:“我还是在这里继续打基础吧,这里需要改善的地方太多。”

一次,姐姐龍湘就军改探问龙钢的打算,龙钢坚定地回答:“无条件服从组织安排,留下继续做好‘一团火’,回到地方也要和其他战友一起当好‘满天星’。”据龙湘回忆:“我们听后都替他高兴。因为我们相信,如果爷爷还在,也会为有这么个孙子感到骄傲和自豪的。后来我们又聊了很多很久,大弟弟感慨地说,衷心感谢组织给了他一个实现人生梦想的舞台,让他更好地体会到了爷爷留给我们的家风的真实内涵。”

2017年12月1日,退役命令正式下达,告别27年军旅生涯,龙钢是那样依依不舍。他说:“我是在党的培养下,一步步成长为正团职干部的。此时此刻,我更加理解了爷爷和父亲。脱下了军装,可脱不下对党忠诚、为党分忧的责任!”★

(责编/陈小婷 责校/刘静怡 来源/《龙开富将军家风》,韩纪民/文,《百年潮》2017年第7期;《子女回忆老红军龙开富:父亲挑着主席文稿走完长征路》,王敏娜/文,《辽宁日报》2016年10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