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资本如何影响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

2024-02-21范水生郑建成林以恒陈佑成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24年1期
关键词:家庭收入茶农变量

范水生,郑建成,林以恒,陈佑成

(1.福建农林大学 乡村振兴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2;2.福建农林大学 多功能农业应用研究所,福建 福州 350002;3.福建农林大学 安溪茶学院,福建 泉州 362400)

一、引言与文献综述

农业绿色发展作为经济社会向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是以绿色为导向促进农业主体实现良性发展,并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有机结合的农业发展方式。“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建设美丽中国。当前,农业绿色生产技术已经成为解决农业面源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的有效途径,是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1]。我国农业生产主要以家庭经营为主,农户采用何种生产技术将直接影响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的推进[2]。茶叶作为我国经济作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部分山地丘陵地区农户的主要生计来源。茶产业整体的良性发展能够提高我国茶叶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贸易规模,减缓国内市场竞争压力,促进茶农增收。然而,长期“高肥高药”的传统经营模式造成土地板结、氮磷超标、土壤肥力下降、茶叶产量减少等问题,不仅阻碍生态的可持续发展,还限制茶产业的高质量发展[3]。因此,茶农作为主要生产主体,促使其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意义重大。

当前,学者们对于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及意愿的讨论主要集中于农户个体特征、市场环境特征、自然资源禀赋和激励方式等方面[4-7]。实际上,我国农村是以血缘、亲缘和地缘等因素构建的“熟人社会”,农户对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除上述影响因素外也离不开社会资本的影响[8]。已有文献普遍认为,社会资本对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具有正向影响,如杨兴杰等[9]以稻虾共养技术为例,实证研究发现社会资本对农户技术采纳行为及程度均呈显著正向影响;李文欢等[10]从养殖农户视角出发,发现社会网络对农户采纳资源利用技术的影响程度最高。从影响路径来看,张群[11]发现社会资本能够完全消除市场机制及政府行为的外部性并加快集群效应,促进绿色技术扩散;魏文川等[12]发现区域社会资本能够通过知识信息获取及农业技术扩散促进农业技术创新。此外,在倡导农业绿色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学者们开始将生态认知纳入讨论[13-15]。然而,由于学界尚未系统定义生态认知的边界,加之研究内容的差异性,导致学者们对于生态认知界定的侧重点不同,如张淑娴等[16]认为生态认知是对个体周围生态环境变化的感知,是实施生态保护行为的基础;姜维军等[17]认为农户生态认知是农户是否懂得在生产生活中减少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如何保护生态环境。

学者们在探讨社会资本、生态认知及农业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上取得较为丰硕的成果,且为本文提供良好的研究基础,但仍存在些许不足:一是多维度探讨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研究较少;二是极少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角度诠释生态认知并研究其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鉴于此,本文基于388份武夷山茶农微观调研数据,以茶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为中介变量、茶农家庭收入水平为调节变量,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社会资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深入探讨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以期为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方针提供研究支撑。

二、理论分析与研究假说

(一)社会资本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关系

社会资本是除物质和人力资本外的第三类资本形式,对人的行为决策起着重要影响[18]。基于社会资本理论,将社会资本分为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等3个维度。

在农技推广服务不足的山区,社会网络能够被茶农直接利用,产生更加频繁且充分的互动,从而加快信息传递,促进技术扩散,有效弥补基层农技推广的不足[19]。此外,茶叶生产的回报周期长,茶农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时,可能会受到资金限制,而农村金融借贷又存在一定的约束,社会网络可以有效帮助茶农获取相应资源。社会信任使茶农愿意分享绿色生产技术信息,也愿意相信他人建议。党员和村干部的主观规范性及推广人员的专业性能够提高茶农对新技术的信任水平,促使茶农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社会参与使茶农通过活动了解绿色生产技术的操作要领,降低学习难度,打消使用新技术的畏难情绪。此外,农资店员能够通过价值导向机制推广绿色生产技术,使茶农逐渐对其产生认同感,最终作出采纳决策。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1a:社会网络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b:社会信任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1c:社会参与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关系

行为经济理论认为人具有“有限理性”的特征,其行为受认知的影响[20]。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是指个体对生态系统形成人类生存和发展环境的条件及对个体直接或间接从生态系统中受到收益的感知,可以划分为供给服务认知、支持服务认知、调节服务认知和文化服务认知等4 个方面[21]。具体到农业领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是指生产过程中茶农对自然环境为水源供应、土壤养分支持、气候调节、茶文化活动等方面带来影响的认知。当茶农意识到传统生产方式导致的生态恶化会对生产造成不利影响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越高的茶农,越能意识到绿色生产技术的重要性,也越可能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2: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中介效应

社会资本作为社会环境的表达形式之一,会对茶农的认知起到重要影响[22]。具体而言,社会网络使茶农具有稳定的信息渠道,及时获得市场信息[23],以减少茶农的认知偏差。社会信任能够降低实践成本,提高知识储备效率,茶农对生态环境重要性的理解会随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的提高而加深,也越能接纳绿色生产观念。社会参与能够通过参与活动传递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相关信息,引发茶农对农业绿色发展的深刻思考,从而提高其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而此认知水平的提高,又将促使茶农采用绿色生产技术。据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3a:社会网络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b:社会信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3c:社会参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具有显著正向影响;

H4a: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在社会网络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H4b: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在社会信任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H4c: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在社会参与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间起中介作用。

(四)家庭收入水平的调节效应

新技术的采纳需要一定的经济支撑[24],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农户,具有抗风险能力及支付能力越强[25]。在相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下,家庭收入水平较高的茶农自发采用绿色生产技术的可能性更大。相反,成本和收益成为低收入茶农制定生产决策的重点,即使茶农感到绿色生产技术具有生态属性方面的优势,有强烈的绿色生产技术采纳意愿,但在家庭收入水平的限制下,也很难将该意愿转化为行为。基于此,提出如下研究假说:

H5:家庭收入水平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间起调节作用。

依据上述分析,构建社会资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和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 社会资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和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理论模型

三、数据来源、变量选取与模型选择

(一)数据来源

数据来源于课题组2023年3—4月在福建省武夷山市进行的实地调研。本次调研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选取星村镇、兴田镇、洋庄乡、上梅乡等4 个乡镇,从每个乡镇中随机选取5 个村庄,从每个村庄中随机抽取18~22个农户,调查模式为调查员与农户进行一对一访谈。问卷共发放406份,剔除无效问卷后,得到有效问卷388份,样本有效率为95.6%。

农户基本特征为男性受访者居多,所占比例为64.2%;年龄主要以中老年人为主,41 岁及以上的茶农所占比例为76.8%;受访者的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中专及以下茶农所占比例为88.7%;从事茶叶种植10年以上的茶农所占比例为77.8%;中共党员数量仅占9%;茶园种植面积为0.67公顷及以下的茶农所占比例为59.8%;家庭年收入水平在10万元及以下的茶农所占比例为50.5%。

(二)变量选取

1.被解释变量 选取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作为被解释变量,参考现有文献[26-27],将绿色生产技术划分为是否施用有机肥、农家肥、有机农药和无公害农药。若茶农在生产过程中未采用上述4种技术的任意一种则对被解释变量赋值为0,采用其中一种及以上则赋值为1。

2.解释变量 选取社会资本作为解释变量,依据社会资本理论将其划分为社会网络、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等3个维度。根据调研对象的回答,将各题项赋值为1~5的连续变量。

3.中介变量 选取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作为中介变量,依据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理论将其分为供给服务认知、支持服务认知、调节服务认知和文化服务认知等4个维度,且将具体问题赋值为1~5的连续变量。

4.调节变量 选取家庭收入水平作为调节变量,以茶农家庭年收入水平作为衡量标准,依照平均值将样本分为高收入组和低收入组进行对照比较分析。各变量说明与描述性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变量说明及描述性统计

(三)模型选择

由于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能够较好地反映观测变量与潜变量之间的作用关系,又能够保证良好的测量可信度,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路径分析、因子检验等研究中。为探究各变量之间的关系,且由于各变量均为潜变量,因此选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较为适合。为分析社会资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与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设置结构模型与测量模型如下:

式(1)~式(3)中:η为内生潜变量;ξ为外生潜变量;B为路径系数,表示内生潜变量之间的关系矩阵;Γ为路径系数,表示外生潜变量对内生潜变量的影响;x表示外生观测变量向量;Λx表示外生可观测变量与外生潜变量的关系;y表示内生观测变量向量;Λy表示内生可观测变量与内生潜变量的关系;ζ、δ和ε表示误差项。

四、结果与分析

(一)信度与效度分析

为了确保数据用于后续分析的可靠性,利用SPSS21.0软件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

1.信度分析 信度检验的作用在于检验不同观测者在各时间、地点得出的测量结果是否一致,常采用Cronbach’sα系数作为信度检验指标,当该系数大于0.6 时,表明量表数据处于可接受范围内。此外,采用修正后的总相关系数(CITC)来判断某个题项是否与概念整体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当CITC 系数小于0.5,且对观测变量进行依次排除检测时Cronbach’sα系数提高,则说明该条目与总体量表的内在一致性较低。表2 结果显示,各变量的Cronbach’sα系数均大于0.8;CITC 系数均大于0.5,且依次删除题项后的Cronbach’sα系数均未提高,说明本文采用的调查问卷量表具有良好信度。

表2 问卷信度及效度检验结果

2.效度检验 首先,采用Bartlett 球形检验作为初步分析方法,当KMO 值大于0.6 及Bartlett 球形度检验的Sig 值小于0.05 时,说明观测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性,适合做因子分析。其次,对量表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最后,结合Person 相关系数对各潜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表2 和表3 结果显示,5 项潜变量的KMO 值为0.782~0.824,均大于0.6;Sig 值均小于0.001;各观测变量的因子载荷系数为0.709~0.842,均高于0.5;各潜变量自身的相关系数较高,且潜变量间的相关系数较低,说明本文使用量表具有较好的收敛效度和区别效度。

表3 潜变量相关系数检验结果

(二)模型适配度分析

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运用Amos21.0软件对变量间的假设关系进行检验(图2)。当判断SEM 模型是否成立时,需对一些拟合指标的测算进行验核,其中χ2/df值一般要求小于3,GFI、AGFI、NFI、TLI、CFI等指数大于0.8 表明模型可接受,若大于0.9 则表示模型适配能力较好,RMSEA 值应小于0.08 表示模型拟合程度较好。表4 结果显示,χ2/df 值为1.567,小于3;RMSEA 为0.038,小于0.08;GFI=0.940、AGFI=0.921、NFI=0.940、IFI=0.977、CFI=0.977、TLI=0.973,所有拟合优度指标均达到0.9,说明构建的结构方程模型成立且与调查数据的匹配程度较为理想。

表4 模型拟合结果

图2 模型路径示意图

(三)假设检验结果分析

1.直接效应分析 由表5 中各潜变量之间的路径分析结果可知:社会网络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为0.239,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社会网络丰富的茶农能够获取更多生态知识,减少认知偏差,从而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社会信任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292,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社会信任越高越能够提高交流和学习的效率,使茶农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社会参与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174,且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社会参与越多越有机会学习农技推广知识,越能够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社会网络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115,且通过5%水平的显著性,社会网络能够通过拓宽信息渠道、减少信息获取成本、获取相应资源等因素促使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社会信任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170,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社会信任能够通过增加认同感,分享更多绿色生产信息,减少自身知觉行为控制,促使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社会参与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295,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社会参与能够通过了解不同阶段技术操作要领,降低技术学习难度,提高茶农积极性,促使茶农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标准化路径系数值为0.312,且通过1%水平的显著性,说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越高的茶农,越能够意识到绿色生产技术可以减少土地板结、土壤肥力流失等问题的发生,因此越有可能产生绿色生产技术的采纳行为。据此,H1a~H1c、H2、H3a~H3c得以验证。

表5 路径分析结果

2.中介效应分析 采用Bootstrap方法,通过2 000次迭代计算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表6结果显示,路径[社会网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间接效应值为0.074,95%置信区间均为正值,不包含0,且P值小于0.001;路径[社会信任-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间接效应值为0.091,95%置信区间均为正值,不包含0,且P值为0.001;路径[社会参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间接效应值为0.054,95%置信区间均为正值,不包含0,且P值为0.014。由此说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在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之间产生显著的中介效应。据此,H4a~H4c得以验证。

表6 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3.调节效应分析 为了检验被试者的家庭收入水平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之间是否具有调节效应,将被试者的家庭收入水平划分为高收入水平和低收入水平进行多群组分析,来判别不同家庭收入水平情况下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之间的关系变化情况。将茶农家庭年收入水平取平均值作为分组考察依据,高于平均值为高收入群体,低于平均值为低收入群体。表7结果显示,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路径中,高收入组的标准化系数为0.379,P值小于0.001;低收入组的标准化影响系数为0.165,P值为0.100,高收入组的影响系数明显大于低收入组,且P值更加显著。由此说明,茶农家庭收入水平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与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之间产生显著正向调节效应。据此,H5得以验证。家庭收入水平越高的茶农,越有可能在同等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的情况下产生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

表7 多群组差异分析结果

五、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

以武夷山市388 份茶农微观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探究社会资本、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运用多群组分析进一步探讨不同家庭收入水平下的茶农,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差异性,主要得到以下研究结论。第一,茶农的社会资本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对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具有直接正向促进作用,但社会网络、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对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作用机制不同。第二,社会资本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具有直接正向促进作用,也可以通过该认知对茶农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起间接促进作用,其中社会信任所在路径的间接效应最大。第三,高家庭收入水平的茶农在相同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认知水平下更可能采纳绿色生产技术。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政策建议。第一,利用乡村社区资源培育和维护茶农社会资本,应用多种社交媒介,减少信息获取成本,提高信息传递效率。同时,由党员及村干部定期组织交流学习,以加强茶农与他人的沟通与信任,强化村集体组织能力。结合茶文化,举办各种农技推广活动,鼓励茶农积极参与,促使其更加深入准确地了解绿色生产技术。第二,村集体应当加强可持续发展的宣传力度,利用村广播、宣传栏、互联网平台等方式宣传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茶叶种植的重要性。营造良好的生产氛围,培育绿色生产技术使用示范户,使茶农充分意识到传统茶叶种植方式的缺陷,从而增加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第三,对于不同家庭收入水平的茶农采用差异化绿色生产技术推广政策,在推广前期从高家庭收入水平的茶农入手,快速推进绿色生产技术普及;对于低家庭收入水平茶农可以适当增大绿色生产技术使用的补贴力度,减少其在生产初期由投入成本带来的经济压力。

猜你喜欢

家庭收入茶农变量
“十三五”渔民家庭收入情况分析及对策研究
抓住不变量解题
为茶农送上“及时油”
茶农创业培训现状及创新发展对策分析
也谈分离变量
快乐的小茶农
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
基于茶农需求的图书馆信息服务研究
SL(3,3n)和SU(3,3n)的第一Cartan不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