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GC背景下新文科人才培养探究
2024-02-21陈芳陈嫒琳
陈芳 陈嫒琳
摘 要:ChatGPT的横空出世预示人工智能迎来了AIGC时代,新文科人才培养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AIGC技术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双重影响,基于胜任力理论模型提出AIGC时代新文科人才核心胜任力应由知识和技能、高阶能力、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并从优化学科专业布局、重构文科课程体系、转变课堂教学策略、加快育人平台建设、推进师资队伍建设五大方向提出AIGC背景下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具体进路。
关键词:AIGC;新文科;人才培养;ChatGPT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3-0052-04
2022年,ChatGPT的面世引发全球热议,学术界和实务界均认识到人工智能迎来了AIGC时代。AIGC即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按照模态可划分为文本生成、图像生成、音频生成、视频生成及跨模态生成等,从首个聊天机器人Eliza,到语音助手Siri,再到图像生成器DALL-E2以及ChatGPT都基于AIGC技术。ChatGPT即聊天生成式预训练变换模型(Chat Generative Pretrained Transformer),是一款由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人工智能聊天机器人,除了聊天,还能撰写论文、翻译文件、创作诗歌、编写代码等。ChatGPT虽然只属于AIGC模态中文本生成的一种,但作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最新产品代表,其凭借高超的人机互动能力和文本生成能力,成为人工智能历史上里程碑式的产品。此外,ChatGPT还具有快速迭代的特点,目前已发展到GPT-4。
AIGC技术无疑也将对教育界产生全方位的影响,从上述ChatGPT的功能与特点来看,AIGC对文科教育的影响更大[1]。2019年,“六卓越一拔尖”计划2.0提出全面推进新文科建设,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2022年)》,文科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学科门类,新文科主要针对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而言。《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新文科建设的任务是“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因此,如何为中国式现代化培养适应AIGC时代的新文科人才,是我国新文科建设面临的重要课题。本文将ChatGPT等工具的发展视为新文科人才培养的一次重大历史性机遇,分析AIGC技术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影响,思考AIGC时代新文科人才核心胜任力结构,探索AIGC背景下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进路。
一、AIGC技术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双重影响
“新文科”概念由美国西拉姆学院(Hiram College)率先提出,“他们对新文科阐释主要是专业重组,不同专业的学生打破专业课程界限,进行综合性的跨学科学习”[2]。但随着新技术的快速迭代和全球化的不断深入,新文科之“新”已不再局限于“学科融合”,“数智化”“中国化”“国际化”成为其重要内涵。AIGC技术在赋能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同时,也因其自身的局限性,为新文科人才培养带来了新的风险与挑战。
(一)正面影响得到认可
一是有助于提高人才培养的效率。以ChatGPT为例,于教师而言,在备课阶段可以利用ChatGPT收集资料、设计教学大纲、撰写教学设计等,在上课阶段可以让ChatGPT成为即时回答学生提问的人工智能助教,在课后阶段可以借助ChatGPT生成课程作业和考试试题。如此,教师得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用于提高自身教学技能和情感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学业指导和情感支持。于学生而言,ChatGPT可以替代部分简单的脑力劳动,为其总结知识点、翻译外文资料、校对文档等,从而在知识大爆炸时代高效学习。
二是有助于改善人才培养的效果。基于AIGC技术的产品应用于教育领域可以为个性化学习的实现创造更多可能性。比如ChatGPT可以为学生创建个性化的学习计划、学习内容、评估系统等,学习方式将从搜索式学习逐步转向对话式学习。由此,学生有机会拥有更开阔的视野和锻炼自主学习的能力,创新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也有可能通过交互式体验得到培养,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三是有助于缩小人才培養的差距。虽然“公平”是贯穿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关键词,但实践中不同高校在师资、课程、资料、设施等方面仍然存在明显差距,比如部分高校电子文献资源主要集中在本校优势学科。利用AIGC技术打造以ChatGPT为代表的各种平台不仅有望让知识在全球自由流动,还有助于缩小国内在上述方面的校际差异,推动以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公平,以共享教育促进共享发展。
(二)负面影响不容忽视
一是过度依赖技术的可能后果。有学者指出ChatGPT“本质上就是高科技剽窃”和“避免学习的一种方式”[3]。过度依赖AIGC技术的可能后果,一方面体现在学术诚信上,学生被允许利用AIGC技术完成作业、论文的程度尚难以有清晰的标准,不仅对现行人才培养评价制度造成冲击,还存在伦理和法律风险;另一方面体现在高阶能力上,比如人机交互替代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可能导致学生人际交往能力退化,又比如自主探索知识转向机器生成知识可能导致学生解决问题能力退化。
二是偏差信息误导的潜在风险。以ChatGPT为例,其生成的内容源自其训练数据,有关性别、年龄、种族、地域等方面的歧视信息或错误信息内嵌于训练数据中,可能生成带有偏见或错误的内容,容易误导分辨能力有限的学生。对于肩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文科人才来说,还需要警惕受西方价值观渗透的人工智能应用可能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
三是技术替代人力的现实挑战。以ChatGPT为代表的AIGC应用产品已经表现出高效的知识存储和运用能力,可以预见,技术将取代部分脑力劳动。相应地,新文科人才的部分常规就业岗位也可能被替代,如翻译、编辑、客服甚至教师、律师等,就业市场将更加内卷化。当然,新技术的涌现也会创造新的职业和岗位需求,这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模式提出了新的要求。
二、AIGC时代新文科人才核心胜任力的三维结构
AIGC技术对新文科人才培养的双重影响似有矛盾,消除矛盾的重点在于其如何被利用,新文科人才的能动性应被置于更重要的位置。党的十八大报告就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需要再思考AIGC時代新文科人才核心胜任力的构成。胜任力(Competence)这一概念由美国学者麦克利兰(David C. McClelland)提出,指在某一工作中能够区分绩效优异者与绩效普通者的个体特征[4]。在麦克利兰研究基础之上,美国学者斯班瑟夫妇(Lyle M.Spencer & Signe M.
Spencer)和博亚特兹(Richard Boyatzis)分别提出胜任力冰山模型[5]和洋葱模型[6],结合AIGC的时代背景和新文科的内在要求,新文科人才的核心胜任力应由三个维度构成。
(一)知识和技能是基础
首先,新文科人才应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术业有专攻”在AIGC时代对新文科也是适用的,比如ChatGPT等工具生成的内容是碎片化的甚至是存在错误的,其价值需要新文科人才依靠扎实的基础知识来进行专业性的判断。其次,新文科人才应习得关联的跨学科知识和技能。新文科强调学科融合,因为在风险社会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条件下,很多问题的解决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和技能,才能最终完成ChatGPT等工具难以完成的任务。最后,新文科人才应具备良好的数字能力。即“在工作、职业、学习、娱乐以及社会参与中自信及创造性地使用 ICT 的能力”[7],以便于正确且充分地利用ChatGPT等工具。
(二)高阶能力是重点
高阶能力是一个相对概念,其与低阶能力之间不存在绝对意义上的界线。AIGC有其自身局限性,比如ChatGPT具有卓越的对既有文本的检索能力和整合能力,是一个很好的“助手”,但它不能胜任批判性的、情绪性的、社交性的以及创意性的工作[8]。因此,新文科人才一方面需要具备被称为“21世纪核心技能”的“4C”技能,即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沟通能力(Communication)、协作能力(Collaboration)、创新能力(Crea-
tivity);另一方面需要具备成就动机,按照奥苏贝尔
(David Pawl Ausubel)的成就动机理论包括认知内驱
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批判性思维方面,新文科人才应充分认识到技术的局限性,对ChatGPT等工具生成的内容能够去伪存真。沟通能力方面,新文科人才既应成为合格的“提问者”,能够充分利用ChatGPT等工具完成知识积累,也应扩大人类相较于机器的情商优势,以匹配高情感需求的工作岗位要求。协作能力方面,新文科人才应更好地与人合作、与ChatGPT等工具合作,发挥“1+1>2”的集成效应。创新能力方面,新文科人才应抓住ChatGPT等工具在创新方面的不足,发挥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方面的创新思维以提高自身不可替代性。成就动机方面,新文科人才应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当中。
(三)价值观是关键
价值观是个人对客观事物的价值的总体评价,是指导个人行为的原则和标准,是世界观和人生观的现实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从个人行为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文科教育具有价值引领的功能,因为“科学虽然伟大,但它只能回答‘世界是什么’的问题,‘应当如何’的价值目标却在它的视野和职能的范围之外”[9]。《新文科建设宣言》指出“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核心价值观是文化最深层次的要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是新文科人才在提升国家“软实力”和在国际社会影响力中发挥作用的必然要求。
“爱国”要求新文科人才具有家国情怀,“表现为以国为家,具有忧患意识、担当精神和爱国情感”[10],面对ChatGPT等工具可能带来的意识形态安全风险时,既能够坚定政治立场,又能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关注我国国情和社会民生,还能够拥有以国际视野传播中国声音的自主意识。“敬业”要求新文科人才在学校学习和未来工作中遵守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勇于攻坚克难,主动避免形成对ChatGPT等工具的过度依赖。“诚信”要求新文科人才遵循技术伦理,能够正确利用ChatGPT 等工具促进自身发展。“友善”要求新文科人才对他人、社会、自然都能够态度友好、心怀善意,保持与ChatGPT 等工具相较而言特有的温度。
三、AIGC背景下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进路
在AIGC时代,人才的培养目标正加速由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向“复合型人才”和“应用创新型人才”转变[3]。新文科人才面向世界、面向未来核心胜任力的培养需要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主动求变、积极应变,在学科专业等培养载体方面、课程体系和教学策略等培养抓手方面、育人平台和师资队伍等培养保障方面固本创新,实现技术赋能人的全面发展。
(一)优化学科专业布局
新文科建设强调的学科融合无论在顶层设计上还在高校实践中均取得了一定进展,“交叉学科”已成为
我国第14个学科门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进行了多轮学科专业目录修订。在总结并推广现有经验基础上,AIGC背景下新文科人才培养还需要继续优化学科专业布局。一是赋予高校更大的学科专业设置自主权。目前已有不少高校结合自身特色和国家需要自设二级学科和交叉学科,今后还需要结合AIGC技术培育新的学科增长点。二是进一步打破校际、校内院系之间的壁垒。目前部分高校通过实行研究生教学“完全学分制”、设立交叉学科“创新班”、开展第二专业项目、双学士学位项目、联合学士学位项目等鼓励学生跨学科学习,今后还需要探索微专业等人才培养新模式,比如在AIGC背景下推出“人工智能+微专业”。
(二)重构文科课程体系
构建与时代发展需要相适应的课程体系直接关系到新文科人才培养的质量,新文科课程体系设计须体现学科融合,既包括文科内部的融合,也包括文科与理科、工科、医科、农科的融合,使新文科始终保持“新”的状态。在AIGC背景下,新文科课程体系应为“通识课程+专业课程+人文课程”。一是打造通识课程共同体,通识课程有助于激发新文科人才的创新思维,通过让不同高校和学科的学生跨校跨专业选修通识课,可有效解决单一高校、专业通识课建设滞后的问题。二是在专业课程中嵌入数字技术课程,一方面通过“大课程”改革在传统专业课程中融入数字技术知识单元;另一方面设置与国内外AIGC等技术发展前沿相匹配的数字技术课程和信息安全、技术伦理等课程。三是建立人文课程集群,培养新文科人才深厚的人文素养和坚定的政治立場,实现“以文化人”。
(三)转变课堂教学策略
新知识的不断涌现和AIGC技术介入教育生态倒逼课堂教学策略持续调整优化,应将“教师中心”(ITTF)和“学生中心”(CCSF)相结合。一是教学内容聚焦核心素养,AIGC技术在知识的总结方面已经有了良好的表现,新文科课堂教学的价值和吸引力应在于知识的引领而非知识的记忆,应以知识点统领教学,将重点放在经典和前沿的讲授。二是思政内容融入课堂教学,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AIGC技术的局限性要求既要在思政课程中融入技术伦理、科研伦理等内容,也要在专业课程中帮助新文科人才树立文化自信与理论自信。三是采用“苏格拉底教学法”,AIGC技术依托于海量数据,但“数据不会自己开口,我们需要一个更聪明的提问者”[11],通过讨论甚至辩论的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协作式学习、探究式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四是引入多维评价标准,既注重结果评价也注重过程评价,在以考试等形式的结果评价中注重基础知识、批判性思维、创新性思维的考查,在以出勤率、课堂问答、小组展示等形式的过程评价中注重思想品德、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的考查。
(四)加快育人平台建设
面对AIGC给就业市场带来的冲击与机遇,新文科人才需要尽快将知识转化为能力,做到“知行合一”,这要求高校与企事业单位共同打造协同育人平台。一是高校建设多层次的项目平台,鼓励、引导、支持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参与教师主持的各级各类项目、以“挑战杯”“互联网+”等为代表的全国性竞赛项目、学院组织或自主联系的社会实践项目,培养新文科人才的高阶能力。二是高校建设依托信息技术的文科实验室,一方面立足学科深度融合,使文科实验室集成多学科的数字资源;另一方面立足科教深度融合,在文科实验室建立政策模拟、仿真模拟等实验平台,实现研究成果转换和研究范式创新。三是高校与政府部门、研究机构、企业合作建设实习基地,创造“实景耦合”的工作情境,为新文科人才制定个人职业发展规划,为其由学校迈入社会夯实基础。
(五)推进师资队伍建设
ChatGPT的快速迭代表明教育领域将走向和合共生的人机交互,新文科人才培养需要根据学生个性化需求打造“多导机制”,包括但不限于心理导师、专业导师、就业导师等,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技术素养,一方面通过在职攻读学位、骨干研修、挂职培训、国内外考察等多种继续教育途径提升教师的技术使用意识和使用能力,树立正确的技术使用观,主动并科学地利用AIGC等技术完成教研工作;另一方面引进交叉学科人才或聘请企业技术人才,不断完善教师队伍知识结构。二是加强教师队伍的相互合作,通过重组教研室等增强不同学科师资融合,实现新文科课程由不同学科教师讲授。三是明确教师队伍的角色定位,“教师之所以能够抵挡自动化浪潮,并不是因为教师职业不能自动化,而是因为在很多情况下,人类更乐意与人类互动而非机器”[12]。教师要成为新型传道者,当好学生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引路人;教师要成为新型授业者,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开展因材施教;教师要成为新型解惑者,从知识传授者和整合者转向知识重构者和创新者。
四、结语
ChatGPT的爆红也伴随着争议,目前,美国、法国、印度、澳大利亚、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部分学校完全禁止或严格限制使用ChatGPT。但是,技术和教育深度融合是大势所趋,应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初心,密切跟踪AIGC技术发展,变堵为疏,用技术赋能新文科建设,培养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文科人才。
参考文献:
[1] 刘永谋.ChatGPT冲击与文科教育变革[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07(5).
[2] 樊丽明,杨灿明,马骁,等.新文科建设的内涵与发展路径(笔谈)[J].中国高教研究,2019(10).
[3] 周洪宇,李宇阳.ChatGPT对教育生态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
[4] MCCLELLAND D C.Testing for Competence Rather than for "Intelligence"[J].American Psychologist,1973(1).
[5] SPENCER L M,SPENCER S M.Competence at Work:Models for Superior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1993:14.
[6] BOYAZIS R E.The Competent Manager:A Model for Effective Performance[M].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1982:20-21.
[7] 王佑镁,杨晓兰,胡玮,等.从数字素养到数字能力:概念流变、构成要素与整合模型[J].远程教育杂志,2013(3).
[8] 孙美娟,张译心.ChatGPT:热话题需要冷思考[N].中国社会科学报,2023-03-07(2).
[9]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新文科“新”在哪儿?并非“科技+人文”那么简单[N].光明日报,2019-07-23(8).
[10] 钟登华.扎根中国大地 培养世界一流人才[J].中国高等 教育,2017(8).
[11] [加]乔舒亚·甘斯,[澳]安德鲁·利.创新+平等[M].石烁, 郑秀儿,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23:12.
[12] [澳]托比·沃尔什.人工智能会取代人类吗?智能时代的 人类未来[M].闾佳,译.北京: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