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思考
2024-02-21白雪
白雪
摘 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探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路及路径,对于积极促进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稳定良性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文章从总体安全观下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基本思路出发,探讨了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现状,认为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目标应体现在基础知识、应用能力、核心素质层面。“国家安全学”课程体系设计思路的重点应体现在以交叉融合为基础、以跨学科建设为核心、以优势领域为重点、以理论实践结合为支撑等。
关键词:总体国家安全观;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24)03-0046-03
当前,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家安全对于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来说都至关重要,是国家和地区发展的根本保障。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互促互动,是影响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重要前提和根本保障。2014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并详细阐述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本内涵、指导思想和贯彻原则。
国内学者最早于20世纪末探讨关于“国家安全
学”的学科建设[1],之后国际关系学院刘跃进教授主编的《国家安全学》一书开创了国内该领域的先河,也引起了很多学者的热议[2]。在21世纪的前十年该学科的研究进展较为缓慢,刘跃进认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理论的初步形成,必须使国家安全学和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取得独立的学术地位[3]。2018年,教育部明确提出建立“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随后出台的《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性意见》强调了培养国家安全学科专业人才的要求和重要部署。此后,对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学术讨论显著增多[4-6]。2020年底,
“国家安全学”被确定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成为夯实国家安全领域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举措。很多学者认为强化国家安全学基础理论研究是國家安全学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关键[7-9],更加努力构建一个逻辑性更强、学理性更严谨的国家安全学理论演绎体系是目前的当务之急[10]。国家安全学作为面对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新生学科,目前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重视。
当前,依然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给世界各国都带来全方位、深层次、宽领域、多维度的长远影响。国家安全的内外环境均发生了深刻变化,这也更加凸显当前我国“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总体国家安全观的主旨强调“大安全”理念,理解总体国家安全观“总体”的内涵,是把握其核心要义、进行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关键。准确且深入地把握、理解和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中关于“总体”的关键内涵,在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探讨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人才培养的思路及路径, 切实抓好该学科的学科体系创新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落实,对于积极促进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现状分析
当前,世界上其他国家很少有将“国家安全学”设置为一级学科的。我国正面临当前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国家安全学专业人才的缺位,因此将“国家安全学”设置为一级学科具有重大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也能够为构建完整的国家安全体系提供扎实的学科基础。已有的国内外国家安全思想、理论和实践经验以及研究方法的逐步发展,为国家安全学一级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奠定了良好基础。我国国家安全专门人才紧缺,高层次人才尤其缺乏,人才的供需矛盾逐渐凸显。国家安全的人才培养也呈现出对专业性、综合性、多元化、实践性综合考量的需求。加快布局国家安全学的一级学科专业建设,加快培养紧缺的国家安全领域人才,对于满足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和提高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国内学术领域缺乏针对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和方法支撑。任何一个新学科的设立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该学科理论体系的构建,这是该学科发展的基石、根源和重要支撑。目前,关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缺乏深厚根基,且尚未形成涵盖“总体”的国家安全学系统性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方法。因此,还需要更系统、科学、全面地梳理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的底层逻辑、内在机理、学科规律和外部保障,构建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阈下的国家安全学的理论基础和实践体系,为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奠定更加稳固和扎实的基础。
其次,综合交叉型学科支撑能力不足,学科交叉深度不够。当前,很多学科的创新与发展越来越依赖于多学科的交叉及融合。“国家安全学”作为新设置的“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该学科的建设是满足目前社会发展对于国家安全领域复合型人才需求的重要举措,同时也对综合交叉的学科支撑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但是,当前国家安全学的学科交叉融合深度并不能满足交叉学科发展需求,各个高校无论从课程体系还是人才培养模式上,都尚处于初步的发展、完善阶段,仍存在着诸多不足。
最后,具备国家安全学学科背景的复合型师资人才相对缺乏。很多交叉学科发展所面临的首要瓶颈是复合型人才短缺。师资队伍建设是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建设高质量的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必须从国家战略需求的高度来考虑师资队伍的建设。国家安全学作为交叉学科之一,以培养高层次国家安全人才为目标,这就对具备交叉学科背景的师资提出了多重性和战略性要求。目前大多数高校能够招聘和引进的师资往往都只具有某一方面安全领域的教育背景,甚至更多是以传统的安全领域为主,这也导致复合型师资的选拔和培养任重而道远。
二、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目标和特征
(一)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是服务于当前及未来国家安全形势的现实需求,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既要包含安全理论研究和学科基础理论,又要重视国家安全面临的重大现实问题的解决路径。人才培养目标是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体现在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核心素质层面。
首先,在基础知识层面上,国家安全学人才培养的基础是学生应具备一定的政治学知识、经济学知识、法学知识、社会学知识和系统科学知识等。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之基,保障国家政通人和、人民安乐、长治久安是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基础诉求。国家安全学是研究关于国家安全的新兴交叉学科,因此应以政治学为基础,同时融会贯通法学、军事学、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系统科学等相关知识,致力于研究国家安全理论的深化和方法的创新,以不同的学科视角为培养一流的国家安全学人才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其次,在应用能力层面上,人才培养的目标是使得学生能够对国家安全学的理论体系和逻辑框架有独到和深刻的理解能力,对国家安全涵盖的问题有敏锐的感知能力和洞察能力,对实践应用环节有较高的参与热情和解决能力等。通过系统性、科学性的课程设置,着力培养学生关于国家安全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突出不同层次和研究方向学生的培养特色,使学生逐渐具备快速处置突发事件、有效化解社会风险、提供解决各种实际复杂问题思路的能力。
最后,在核心素质层面上,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学生应具有政治素质、家国情怀、忧患意识、责任担当和国际视野,能够深刻准确理解复杂多元的国家安全问题,可以针对国家安全领域的相关问题形成科学的理论解释,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责任观、安全观,能够体现出高水平人才应具有的格局、使命与担当,心存敬畏、守正创新,可以构建合理的战略思路并提出可行的政策建议,成为一流的治国安邦人才。
(二)人才培养特征
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理论性、复合性、交叉性非常强,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理念中也要强调以下几点。
1.复合性。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培养更多具有战略科学家潜质的高层次复合型人才”,这对于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国家安全共十六个安全领域,他们共同构成一个复合型的多系统结构。因此,国家安全学这一学科需要培养的是基于国家安全战略实际需要的复合型人才,其获得的知识架构与掌握的分析工具能够有效地协助解决国家安全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和隐患,能够做到“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因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注意切实提升人才培养的复合型和多样化,同时要引领与教育投身于国家安全的青年人才胸怀“国
之大者”,强化政治担当,以维护国家安全为己任,为维护国家安全建功立业。
2.交叉性。交叉科学有利于更有效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科学问题和社会问题,尤其是全球性的复杂问题。国家安全学作为重要的交叉学科,在人才培养中要着眼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间的交叉性、跨越性和完整性。学科的多样性进行交叉融合之后,才有可能产生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效能和效率。国家安全作为一个宏观性复合型的系统,各领域之间或多或少存在着交叉部分,例如很多涉及到国际争端的问题往往都包含着政治安全、经济安全、资源安全、海外利益安全等。如何更好地体现出作为交叉学科的国家安全学所具有的理论与实践价值,需要厘清各领域之间的底层逻辑和内在联系,消除各领域之间的各自发展和链条脱节的现象,在宏观层面指明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整体性优化。
3.系统性。正所谓“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国家安全问题是关系到整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系统的根本性和基础性问题,因此对于国家安全学人才的培养也要着眼于国家安全各个领域间的内在逻辑联系和系统性的演化。国家安全的各子领域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体系,任何一个领域出了问题或隐患,可能就会引发不同领域风险的传递和累积,甚至引起共振,从而可能导致更大范围内整体性的国家安全隐患。国家安全学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要充分考虑到系统性因素,要用系统性的思维来引导率领,层次分明、设定重点、把握边界、统筹整体、清晰规划,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揭示各国家安全领域之间的规律性和协同性,从而培养出更符合总体国家安全观视野的专业人才。
三、国家安全学课程体系的设计思路和要求
(一)以交叉融合为基础
国家安全学作为“交叉学科”门类下的一级学科,这意味着在很大程度上需要构建多学科高度交叉融合的学科体系。这就需要打破学科壁垒,实现学科的交叉与融合,面向国家战略和经济发展需要,瞄准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构建符合自身发展規律特征的理论体系和学科逻辑。国家安全学专业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在招生过程中充分考虑不同学生的学科背景和比例,以及在考试中设置不同的专业课模块,并注重不同模块之间的难度均衡。在研究生人才培养过程中,着力探索基于交叉融合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和路径,充分深入地探索各课程之间联动的内在逻辑,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形成有力支撑,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以跨学科建设为核心
基于现实中国家安全实际问题的多样性和系统的内在复杂性,人才培养上不应局限于单门学科问题的探讨。跨学科建设能够更好更充分地解决国家安全领域的重大隐患和问题,整合优化不同学科的优势,激发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活力与创造力,通过整合不同领域的见解,构建学生对国家安全问题更全面的认识。积极探索跨学科建设和修读的人才培养模式,包括开设跨学科课程,组建跨学科教学团队、规划安全整体系列教材、建立课程联盟和跨学科项目平台,促进课程共享和合作建设,推进跨学科合作学习。
(三)以优势领域为重点
总体国家安全观涵盖的领域较多,目前任何一个高校或研究生培养单位都不能构建全面的国家安全学二级学科,这就要求各培养单位应该充分考虑自身已有的学科优势和研究基础去理性设置二级学科的布局,使得本校的研究特色在国内外学科领域中能够更好地突出特色,也可以使得全国该专业的学科领域设置更加全面。在以维护总体国家安全观理念为基本素养要求的基础上,坚持“科学定位、强化特色、突出优势,拓展品牌”的办学思路,构建规模适度、层次清晰、结构合理的特色二级学科建设培育体系,激发已有学科基础和师资力量的内生动力和发展活力,推动国家安全学由点及面地进入良性发展轨道。
(四)以理论实践结合为支撑
理论与实践结合是新时代背景下国家安全学科建设的基本要求和推进方向。在人才培养方案中,需要把握学科特点和尊重人才培养规律,从具有现实关注的复杂问题以及找寻问题的解决方案出发,形成新的知识体系和架构。理论学习上强调基本理论的重要性,应该在培养方案的学科基础课里设置“总体国家安全
观”,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在总体国家安全观下的安全理论体系。在课程体系的实践环节设计中,要充分结合当前及未来国家安全战略的现实以及潜在需求,主动去感悟安全理论、理解安全本质、把握安全规律,探究安全问题的要点。关注学生对安全领域的学习兴趣及其与课程整体目标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安全现实的需求,注重国家安全问题的表现意义和社会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跃进.建立“国家安全学”初探[J].国家安全通讯,1999(1).
[2] 李爱华.国家安全学的拓荒之作——《国家安全学》一书评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2004(6).
[3] 刘跃进.构建中国特色国家安全学学科体系的基本思路[J].中国信息安全,2017(12).
[4] 劉跃进.对国家安全学学科门类合理化定位的思考[J].情报杂志,2019(2).
[5] 冯维江,张宇燕.新时代国家安全学——思想渊源、实践基础和理论逻辑[J].世界经济与政治,2019(4).
[6] 梁怀新.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路径探析——体系聚合、制度构建与内涵建设[J].国际安全研究,2019(6).
[7] 郭一霖,靳高风.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现状与发展路径[J].江汉论坛,2020(9).
[8] 问鸿滨,赵名君.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历程、问题与对策[J].情报杂志,2022(11).
[9] 王东明.交叉学科门类下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22(S2).
[10] 刘跃进,王啸.国家安全学理论体系演绎[J].山西师大学 报(社会科学版),202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