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初中英语阅读问题链设计与实践

2024-02-20周艳玲

成功密码 2024年6期
关键词:语篇教师应志愿者

问题链是一系列有层次、有逻辑、前后连贯、环环相扣的问题的总和,对思维品质的培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然而,一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过度关注语言知识与技能的获取,在问题设计上也以封闭性问题为主,割裂了语篇结构、知识体系等的内在关联,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教师应关注问题的层次性与系统性,通过问题链的设计发挥英语阅读的教育价值。

一、激活学生已有知识,设计引入式问题链

情境的合理创设能够增强学生的沉浸感与参与感,确保学生的注意力、英语阅读兴趣长时间处于较高水平。因此,教师要立足主题语境,根据语篇主题与学生现实生活、已有知识、兴趣爱好的内在关联设计引入式问题链,激活学生有关语篇主题的已有知识,激发学生英语阅读的内在动力,为实现深度阅读奠定基础。

例如,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2 I’llhelp to clean up the city parks.Section A 阅读部分讲述了两名中学生Mario 和Mary 做志愿者的故事,以及他们对志愿者工作的观点和看法,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志愿者”一词与学生当下生活有着密切关联,且在前面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志愿者活动的组织与开展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英语知识。在情境创设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已有的词汇、短语、句式知识设计问题:“你参加过什么志愿者活动?”“你能否简单分享一下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过程与感受?”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可以巩固学生已有知识,活跃课堂气氛,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思考志愿者活动的意义,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基于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参与志愿者活动的视频,带领学生了解不同类型志愿者活动的工作内容、能力要求及现实意义,并提出问题:“志愿者工作意义与自我的关系是怎样的?”“你想参与什么样的志愿者活动?”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构建英语学习与现实生活、自我发展的联系,有效地提高学生认知能力,使学生带着了解志愿者活动现实意义的目的进行阅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二、基于语篇结构,设计递进式问题链

学生在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问题链的引导下,能够思考、分析、解决问题,完成既定学习目标。在英语阅读过程中,教师应分析语篇体裁、梳理语篇结构、解读语篇内容,由易至难、由浅入深地设计问题链,使学生在问题链的牵引下逐步完成对语篇的深层次理解,帮助学生在细读文本中逐步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英语知识体系,为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例如,人教版英语教材九年级全册Unit 11 Sadmovies make me cry.以“Fellings”为主题,其Section A阅读部分“The Shirt of a Happy Man”围绕具体情感“happiness”展开,介绍了国王寻找幸福的故事。该语篇应用一般过去时讲述,共分为四部分,依次介绍了国王不开心的表现、医生诊断的结果、不同职业的人的不开心、将军离开王宫寻找一个开心的人的故事。在问题设计中,首先,教师应明确语篇主题“幸福来自内心的感受”,以理解语篇主题意义为目标确定问题链方向,引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观点,使学生在对比、分析的过程中理解事物对人的影响。其次,教师要根据语篇结构设计问题链,如围绕“幸福”设计“你如果拥有国王的金钱、权利、财富,你会感到幸福吗?”“国王为什么不想吃东西,脸色苍白,经常毫无理由地哭泣?”“首相、银行家、歌手与国王都感到不幸福的共同原因是什么?”“幸福是什么?怎样能够变得幸福?”等问题,使学生带着问题循序渐进地展开阅读,从中解读语篇各段落如何为主题服务,以及通过综合分析、判断推理等方式在主题语境中获取问题的答案。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还可以促进学生逻辑思维与批判性思维的形成与发展。最后,教师可以开展思维导图绘制活动,帮助学生梳理语篇内容结构,使学生在思维具象化呈现的过程中构建系统化、结构化的英语知识体系,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三、立足实践需要,设计探究性问题链

在新课改背景下,英语阅读教学更加注重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这就要求教师开展设计学习理念、应用实践、迁移创新等活动,在发现、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育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因此,教师应设计探究性问题链,使学生在问题牵引下,基于其结构化知识开展描述、应用、推理、论证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完成知识与技能向能力素养的转化,有效地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上册Unit7 Willpeople have robots?Section B 部分的阅读教学为例,该部分以“未来人类生活是否会拥有自己的机器人”为话题,旨在提高学生阅读技巧,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使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关注段落与文章结构。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设计由浅入深、关联递进的学习活动,以提升学生思维品质,使学生创造性地解决情境中的问题。在阅读结束后,教师可以组织机器人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引导学生分工协作进行机器人设计,并共同探讨未来人类生活是否会拥有属于自己的机器人的话题。具体来说,针对英语知识储备相对欠缺、英语学习兴趣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你能为机器人设计提供什么想法与灵感?”的问题,激发学生创新思维;针对英语知识储备、学习兴趣均处于中等水平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怎样进行机器人说明书的编写?”的问题,使学生在编写说明书的过程中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提高逻辑思维能力;针对英语知识储备丰富、思辨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可以设计“你能否承担好辩论任务?你将怎样辩论?”的问题,使学生对机器人与人类的关系展开分析和论述。通过合理的问题与任务的设计,教师可以引导所有学生参与到英语实践活动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四、注重阅读评价,设计诊断性问题链

评价是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一环,具有引导、激励、调控、反馈等作用。为了发挥问题链提升学生思维品质的作用,教师应加强“教—学—评”一体化设计,将评价融入学生英语阅读的全过程,运用诊断性问题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检验,并通过分析解决问题帮助学生优化学习策略、创新学习方法,从而保障英语阅读教学的质量。

以人教版英语教材八年级下册“Unit 1 What’sthe matter?”Section B 的英语阅读教学为例,该语篇是人物传记类记叙文,讲述了一名美国登山者AronRalston 在犹他州攀登大峡谷时被一块滚石卡住右前臂后断臂求生的真实经历。为了加深学生对文章结构、线索以及主人公身上优秀品质的理解与认识,教师应注重设计诊断性问题链,并根据学生的答复情况,利用评价对学生进行引导与激励。在阅读评价中,教师要针对阅读目标设计诊断性问题链,比如,设计“你能够从Aron 身上看到怎样的精神品质?”的问题,考查学生对主题意义的认识与理解;设计“你能够简要叙述一下语篇内容吗?”的问题,考查学生对语篇结构的认识与理解,切实为各项评价活动的开展提供参照,通过诊断性问题链对学生的思维品质进行分析。

五、结语

总而言之,问题链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就应深层次地挖掘英语语篇的特点,围绕课前导入、课中阅读、课后探究三个阶段设计问题链,为各项英语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支撑。在阅读实践中,教师应以问题链为核心,统筹设计英语阅读教学活动,使学生处于真实、生动的语言情境中,在问题牵引下进行英语知识与技能的内化整合、实践应用、迁移创新,切实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英语阅读实践中促进学生思维品质的提升。

猜你喜欢

语篇教师应志愿者
志愿者
我是志愿者
新闻语篇中被动化的认知话语分析
语文教师应具备的“文本素质”
为志愿者加油
我是小小志愿者
教师应首先在道德上成为教师
从语篇构建与回指解决看语篇话题
语篇特征探析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