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4-02-20杨丽冰
近年来,社会各界对提升农村教育质量的关注度日益提高。然而,如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有效地融入创新思维训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精神,仍是一个亟待深入探讨的课题。当前,虽然已有不少关于城市学校创新教育模式的研究,但对农村地区,特别是初中数学教学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研究尚显不足,本文对此进行了探讨,以期为农村教育工作者提供一些思路。
一、农村初中生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核心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首要原则是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意味着教师应转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将学生视为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探索者。教师可以通过设计开放性问题,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在教授几何概念时,教师可以组织实地测量活动,让学生测量学校周边物体的尺寸。学生积极参与这些活动,不仅能加深对数学理论的理解,还能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
(二)启发性原则
启发性原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引导而非直接告知的方式,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出挑战性问题、开展小组讨论和批判性思考活动来实现。教师应当设计一系列难度系数递进的问题,从简单到复杂,引导学生逐步发现规律,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使他们跳出固定思维模式,尝试不同的解题策略,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的。
(三)过程性原则
过程性原则强调关注学习过程本身,而不仅仅是结果。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享他们的解题思路。即使学生最终的答案不完全准确,教师也要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并着重强调学生思考过程的重要性。例如,在解决复杂的几何证明题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头脑风暴,提出多种解题方案,然后集体分析每种方案的优缺点。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还可以使他们学会如何评估和优化自己的解题方案,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持续发展。
二、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路径
(一)更新教学理念,凸显创新思维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在于更新教学观念。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关注学生应试能力的发展,而忽视了对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然而,随着社会科技的快速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因此,农村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认识到,数学教学的目标并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同样很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需要改变教学方式,从单一的讲授转变为互动式和探究式的教学。
教师在教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这一节的内容时,可以采取以下策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入三角形的概念,如建筑结构中的三角支撑,使学生意识到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然后,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同时引导学生使用模型或图形软件探索不同条件下的三角形是否全等。比如,教师可以通过移动三角形的边或角,让学生观察哪些条件能够保证两个三角形完全相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直观地理解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条件,还能提升自身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接着,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如何判断三根木条构成的三角形是否可以用来制作一个稳定的框架,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结合创新思维,提出解决方案。这一做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创新思维,使他们学会在新情境下灵活运用知识。最后,教师可以组织全班讨论,让学生分享各自的发现和思考过程。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总结三角形全等的几种判定方法,并鼓励他们思考这些方法在其他数学领域或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二)实施趣味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趣味教学法是提升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传统的数学课堂往往因枯燥乏味而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趣味教学法则通过融入游戏、故事、实验等多种元素,可以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变得生动有趣,从而显著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趣味教学法的核心在于创设一个充满乐趣的学习环境,使学生在享受学习过程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比如,教师在教授“轴对称”这一内容时,可以采用趣味教学策略。首先,教师可以用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作为课堂教学的开场,如讲述一个冒险者寻找宝藏的故事,而寻找宝藏所需地图上的线索可以是一系列轴对称的图案。这类故事不仅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还能激发他们的好奇心。然后,教师可以让学生亲手制作轴对称图形。教师可以准备一些纸张和剪刀,指导学生按照轴对称的原理折叠和剪裁,帮助学生创造出各种轴对称图形。这种实践活动不仅能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轴对称的概念,还能在操作中培养学生细致观察和精确执行的能力。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一次“最具创意轴对称图形”设计比赛。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设计出独一无二的轴对称作品。这样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还能使他们在设计过程中不断尝试和修正,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中的轴对称现象,如一些建筑、自然界的花朵等。通过这些实例,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轴对称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拓宽他们的视野。
(三)引入知识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差异性创新思维
在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入知识对比是培养学生差异性创新思维的有效策略。知识对比不仅有助于学生深化对数学概念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比较异同的能力,这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至关重要。教师通过引导学生对比不同的数学概念、定理或解题方法,可以帮助学生学会从多元视角审视问题,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独到的见解和具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这种策略尤其适用于那些看似相似,但实际上有着微妙差别的数学概念,它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挖掘数学知识的内涵,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知识对比教学法的核心在于设计和实施一系列对比性学习任务,使学生在辨析差异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
教师在教授“整式的乘法”这一内容时,可以通过以下对比策略激发学生的差异性创新思维。首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回顾并对比多项式与单项式的概念。学生在比较多项式和单项式的定义、性质及运算规则时,能够更加清晰地理解整式乘法的基本框架,同时在对比中发现不同数学对象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从而促进自身深层次的认知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然后,教师可以展示两种或多种计算整式乘法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体验不同算法的效率和适用场景。通过对比分析,学生不仅能够掌握多种解题技巧,还能学会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择最合适的算法。这本身就是一种差异性创新思维的体现。接着,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常见的错误辨析活动,比如,对比正确与错误的乘法运算过程,分析其中的误区。这不仅能够加深学生对整式乘法规则的理解,还能培养他们的差异性思维能力,促使他们从错误中吸取经验,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教师还可以提供一系列涉及整式乘法的实际问题,让学生通过对比不同的应用场景,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数学知识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从而拓宽差异性创新思维的边界。
三、结语
总之,农村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及整个社会的共同努力。教师通过持续的教育创新和实践探索,可以使学生在未来的教育“旅程”中展现出更加卓越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