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育人效果提升策略研究
2024-02-20张晓倩
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高职院校思政课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坚定学生的理想信念具有重要作用。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对于培养具有新时代使命感与责任感的技术人才意义重大。
一、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品德的培养是重要的教育目标,为学须先立德。高职院校思政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课程,思政课教学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专业技能。职业教育往往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而忽视对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因此高职院校更需要通过思政课教学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在传授文化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新时代职业技能人才。
(二)有利于培养大国工匠,助力实现中国梦
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是“育知”与“育德”的结合,能够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责任担当与历史使命,也为培养新时代大国工匠提供思想引领。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工匠精神”等选修课,既能使学生了解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的精神内核,帮助学生自觉生发技能报国的崇高使命感与责任感,也能使学生在学习专业技能的同时提升思想觉悟、明晰历史责任,在新时代的新境遇中逐步寻找、确认自己的位置,勇于创新、敢于担当,自觉、主动地承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历史使命。
二、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升育人效果的现实困境
(一)教师队伍建设不能适应思政课的快速发展
当前,思政课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思政课的教师队伍迅速壮大。与此同时,思政课教师队伍的发展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例如,师资配比达标压力大,存在降低门槛“一刀切”的现象;传统教育评价导向惯性大,存在教学与科研之间“顾此失彼”的现象;队伍建设进入接棒区,在中青年骨干教师重点培养中存在“揠苗助长”的现象。
(二)教学方法多元化与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教师在思政课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政治理论的教学,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然而,传统的“满堂灌”讲授方式已不适应当前思政课教学的需要,再加上当前思政课教学评价标准单一,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纵观其他学科,情境式教学法、小组讨论法、探究式教学法、网络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中。这些教学方法的使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不仅提高了课堂的感染力,还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因此,思政课教学改革迫在眉睫,力争采用多元化教学方法使学生爱上思政课;改变教学评价标准单一化的现状,避免教育焦虑和内耗的问题,凸显教育的公平性。
(三)思政课实践教学效果有待提高
实践教学是高职院校的重要教学途径。实践教学能够使学生更好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提高教学的实效性。但是,实践教学活动中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影响了思政课的教学效果。例如,部分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仍停留于演讲层面,主要是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学生在课上演讲发言。课堂上可能存在学生未提前准备的情况,仓促上台演讲,达不到教师预期效果的现象。学生被动地进入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也就不理想。要想提高高职院校思政课的育人效果,就必须不断探究思政课实践教学新方法,充实实践教学内容。
三、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提升育人效果的实现路径
(一)以信息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与教育的结合是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关于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使互联网这个最大变量变成事业发展的最大增量。”对于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而言,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新成果,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是提高思政课育人效果的重要举措。那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赋能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本文结合部分高校思政课数字化发展成果,认为当务之急需要构建数字马院。
数字马院是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数字化信息平台的简称。数字马院的建构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学院信息化、数字化发展的重要新举措。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特点决定了思政课教学要与专业技术教学相结合,突出不同专业的特色,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政课教学。对于高职院校而言,尤其需要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数字马院,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影响力。
构建高职院校数字马院需要从以下3 点入手。
首先,需要开发备课资源库,构建集体备课体系。开发备课资源库可以充分集聚思政课教师的备课经验,从而提高备课效率和质量,进而提高教学水平。
其次,加大优质课程资源供给,打造一流金课。建设一批示范性精品在线课程,帮助学生突破时空限制,随时随地学习思想政治有关知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延续性和影响力。此外,还可以建设跨地区思政课精品课程平台,实现优质教学资源跨学校、跨地区的传播。
最后,扩大交流与合作,助力青年教师成长。青年思政课教师具有思维新、视野广、与学生联系更为密切等特点,是思政课建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高职院校建设数字马院,需要以青年思政课教师为主力军,为建设数字马院注入更多力量。
(二)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随着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越来越多的教学模式被探索并被应用到教育教学各环节,其中混合式教学模式是使用较多的教学模式。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师的专业性和学生学习的自主性相结合,利用数字平台拓宽教学的时空,丰富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在思政课教学中使用混合式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发挥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优势,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现阶段,高职院校思政课普遍使用的是线上、线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借助互联网平台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而积极进行思政课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部分思政课教学线上线下“混而不合”,线下与线上学习内容重叠,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思政课的教学效率。部分高职院校在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提前录制在线精品课程,学生在线下提前学习在线精品课程讲授的相关知识点,但在线下教学时,教师仍然讲解学生在线上自学过的教学内容;还有一些高职院校思政课推行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仅仅是将线下教学分为线上、线下交替教学,原来的教学计划不变,只是形式上进行了调整,部分内容利用网络平台在线上讲授,但多数内容仍在线下讲授。这些情况都背离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设计初衷。
高职院校要想充分发挥混合式教学模式的优点,要在充分理解混合式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院校自身特点,不断提高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果。
(三)制订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多维度、个性化地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随着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不断普及,高职院校可构建数字化评价体系,多维度、个性化地评价学生在思政课上的学习效果。多元的评价既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进而因材施教,发挥思政课的育人作用。
现阶段,期末总结性评价仍是教师的首选评价方式,这种评价手段虽然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但是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难以使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结合,且无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其学习效果也因此受到影响。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教师在对学生学习思政课的考核评价中采用了过程性考核,将学生的期末成绩分为阶段性小论文成绩、期末成绩和平时成绩,各部分的成绩占比分别为30%、50%、20%。从中可以发现,教师在考核评价体系中,期末考试成绩占比仍然较大,这突出了知识导向的功能,但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成绩不能很明确地体现在其中。同时,在平时成绩和阶段性小论文成绩的评价中,评价标准与评价原则不明确,教师在进行考评时随意性较大。另外,由于班级人数较多,教师很难了解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学生的评价缺乏针对性。这些问题不仅影响学生学习思政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还直接制约了思政课育人效果的提升。
针对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特点,高职院校应制订多元化教学评价体系,在对学生评价的过程中突出个性化,要将学生平时的学习表现和对理论知识的学习成绩相结合,并参考辅导员的评价,以保证评价的客观性与全面性。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中,应充分依托数字化平台对学生进行精准评价,适当缩小班级规模,以便教师更好地了解班内学生的思想情况。同时,构建思政工作与学生工作相结合的思政评价体系,让思政课教师、专业课教师、辅导员共同参与到学生的思政课学习评价过程当中,并且将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情况纳入其综合素质考评当中。此外,还要将学生自评和学生互评也纳入思政课考核评价体系中,从而更客观、全面地评价学生的思政课学习情况。在这样的课程评价体系中,学生能够充分参与评价的全过程,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使思政课教学的育人效果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