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亳州市O3污染成因及防治措施
2024-02-20纪卫章
纪卫章
(亳州市生态环境监测站,安徽 亳州 236800)
引言
亳州市O3污染成因复杂,主要由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挥发性有机物等因素引起,高温、强日照和稳定的大气层结构也是O3生成的关键条件。有效防治O3污染需采取综合性措施:如减少工业排放和机动车尾气排放,加强大气污染治理;控制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加强涂料和溶剂行业管理;提升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监测与预警系统建设,及时采取减排措施;培养公众环境意识,促进社会共治。我们只有采取综合措施,才能有效降低O3污染水平,改善空气质量[1]。
1 O3污染成因及来源解析
1.1 跟踪典型O3污染过程,剖析亳州市夏季臭氧污染成因
1.1.1 2023年6月一次典型臭氧污染过程分析(图1)
图1 2023年6月O3污染日周边污染形势图
2023年6月8-16日期间,亳州市发生了一次长达9天的O3污染过程,其中6月10日达到中度污染等级(256 μg/m3)。分析结果显示,在不利的气象条件下,区域传输叠加在本地生成影响,是本次长时间O3污染过程的重要原因。
从6月5日起,京津冀地区和中东部部分地区呈现O3轻度污染现象;6日起,黄河中游及山东省部分地区污染加重;7日起山东省部分城市出现中度污染等级;6月15日起京津冀地区出现重度污染等级,O3污染气团整体在京津冀及周边和长三角北部地区游弋。
由图2可见,区域O3污染水平的整体升高和水平传输是形成此次大范围O3污染过程的一个重要因素。与此同时,此次污染过程期间,亳州市气温环比上升4.9度,相对湿度下降2.1个百分点,风速升高5.7 m/s,气象条件有利于O3的生成。期间O3-8h最高浓度达256 μg/m3。从8-16日O3污染过程来看,亳州市白天相对湿度整体较低,小时低值基本在20%左右,气温较高,小时高值基本在35 ℃左右,且风向较为多变辐合,无持续扩散风向,整体有利于O3的生成积累。从前体物看,8日、9日夜间,亳州市NO2浓度持续攀升,小时浓度高值达到51、57 μg/m3,较白天低值上升8倍以上;VOCs组分中烷烃、烯烃和芳香烃浓度同样保持上升态势(峰值浓度分别为29.2、10.0和6.6 μg/m3),较白天低值上升2.3、4.1和1.3倍。
图2 2023年6月O3污染过程安徽省地级市刷色图
此外,O3激光雷达监测数据显示:8-16日,伴随区域性O3污染过程影响,亳州市夜间高空O3持续保持较高浓度(图3),消散作用减弱,叠加白天持续高温及低湿气象条件影响,导致亳州市O3浓度升幅较大(10日小时峰值浓度为283 μg/m3);随着17-19日阴雨天气影响,亳州市O3污染过程结束。
图3 2023年6月8-16日污染过程期间亳州市O3浓度探空图
VOCs组分监测数据显示:乙醛、乙烯、异戊烷、丙醛和异戊二烯对O3生成潜势贡献较大,占总VOCs O3生成潜势的67.6%。组分中前十物种为乙醛、异戊烷、丙酮、二氯甲烷、丙烷、乙烷、苯、氟利昂-12、氯甲烷、氟利昂,11日均值占总VOCs日均值的64.57%。油气挥发、移动源、溶剂使用源、植物源对亳州市O3生成贡献相对较大。
1.1.2 2022年10月O3-PM2.5双超标过程分析
2022年10月22-23日,皖鲁豫交界地带发生区域性污染过程,部分城市出现PM2.5与O3日均浓度“双超标”污染。分析结果显示,亳州市此次“双超标”污染过程受燃煤、生物质燃烧影响较大,应有针对性地加强管理。
21日起,苏皖鲁豫交界地带基本呈现夜间静稳、高湿状态,PM2.5生成、累积明显;22日白天区域内以北风为主,受京津冀影响较大;23日以东、东北风为主,污染带整体向西南移动。在此期间,亳州市夜间相对湿度较高(90%以上)、风速较小、近于静稳(1 m/s左右);午后温度均接近25℃、相对湿度均在50%以下,气象条件整体有利于PM2.5、O3的生成和积累;叠加NO2、SO2浓度大幅抬升,二次生成速率加快、夜间硝酸盐-硫酸盐浓度快速上升,导致亳州市在22日、23日,PM2.5和O3-8h浓度同时超标。本次污染过程中,SO2与PM2.5、OM变化趋于同步,且伴随K+、Cl-等生物质特征组分浓度上升,反映出燃煤、生物质燃烧对于此次污染过程影响较大。
1.1.3 臭氧与气象因子相关性分析
从影响O3的主要气象要素来看,2023年4-6月,京津冀及周边地区、汾渭平原、长三角地区受气温升高、降水减少等因素影响,O3污染气象条件同比偏不利。与近四年同期相比,京津冀及周边、汾渭平原、长三角、长江中游地区气象条件偏不利,主要表现为降水较5年均值明显偏少[2]。区域污染排放并未降至足以摆脱气象影响的程度,如遇高温等不利气象条件,依然会诱发O3污染过程。特别是今年夏季北半球总体气温异常偏高,我国多地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给O3污染防治带来很大挑战。2019-2022年5-9月期间,亳州市O3小时浓度高值时段主要集中在27 ℃以上、相对湿度43%以下区间;风速较大条件下,亳州市O3小时浓度高值出现频繁。
1.1.4 臭氧与其他污染物协同性分析
2017-2023年5-7月期间,PM10、PM2.5和NO2浓度,在O3超标日较O3非超标日高,呈现一定的多污染物协同污染效应。PM10在O3超标、非超标日浓度差异较大;PM2.5随着浓度的降低,其差值呈现一定的缩小趋势;NO2浓度波动下降,2020、2021、2022年降幅明显,2023年有所反弹,但5-7月均值基本达到10 μg/m3以下;此外,2023年O3超标日NO2浓度相比非超标日浓度较高(图4)。
图4 2017-2023年5-7月亳州市O3污染、非污染日PM10、PM2.5和NO2浓度差异
此外,2017-2023年7月31日,亳州市共发生12天PM2.5-O3双超标污染日,间或伴随PM10超标现象,呈现一定的复合污染特征,其中2023年亳州市没有发生PM2.5-O3超标事件。从污染物浓度来看,双超标事件中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下降,呈现一定的下降特征。
1.1.5 臭氧超标与非超标日各参数变化
2023年5-7月期间,亳州市O3-8h超标日与非超标日NO2及各气象参数小时值与变化速率差异明显。O3-8h超标日全天时段的NO2浓度均高于非超标日、白天各时段温度高于非超标日并长时间维持在30 ℃以上、相对湿度整体低于非超标日各时段且白天长时间维持在40%以下、风速明显低于非超标日,整体有利于O3的快速生成。
O3-8h超标日上午时段NO2及相对湿度下降速率、温度、风速上升速率均大于非超标日。O3小时浓度从8点起开始净累积,且O3-8h超标日8-12时O3小时浓度升高速率明显大于非超标日,与NO2的消耗及温度上升速率有较强的一致性。
1.2 O3污染关键前体物VOCs污染特征及来源研究
本文以亳州市O3-8h浓度超标较为频繁的6月份为目标,采用OBM模型分析亳州市O3生成敏感性。结果显示:亳州市O3生成以VOCs控制为主。单独减排VOCs和协同减排VOCs/NOx均能缓解O3污染,而单独减排NOx基本没有成效,甚至可能出现加重污染的结果[3]。
相关研究以2022年和2023年6月亳州学院超站VOCs组分监测数据为基础,利用PMF研究方法对亳州市环境空气中的VOCs开展来源解析。结果表明,2022年6月,亳州市VOCs主要来源为工艺过程源,占总排放量的25.1%;机动车尾气、油气挥发和溶剂使用源占比相当,分别占总排放量的19.5%、18.3%和17.5%。其次是化石燃料燃烧源,占比为12.7%;包装印刷源占比相对较小,为6.8%。2023年6月从VOCs体积浓度前十物种来看,乙醛、乙烷浓度均最高,其次为丙烷、丙酮、异戊烷等C5以下烃类,一氯甲烷、二氯甲烷浓度较高。
2 臭氧污染防治建议
2.1 有针对性地开展VOCs和NOx综合减排,稳步推进O3和PM2.5协同防治
O3污染形势受气象条件影响较大,但近5年亳州市O3浓度总体稳定。国内外O3污染治理经验表明,持续开展前体物减排可推动O3浓度下降。疫情防控期间,社会生产活动水平下降、污染排放减少,O3高位浓度明显降低。因此,我们应理性看待O3污染的短期波动,保持O3污染防治定力,坚定不移地推动VOCs和NOx协同减排。
2.2 加强不利气象条件污染应对和区域联防联控
从O3污染形成规律来看,前体物积累叠加高温、低湿等不利天气条件容易造成O3浓度升高,并造成O3污染现象。此外,VOCs监测容易受到局地排放源的影响,造成浓度的波动,单点监测并不能完全反映城市的污染源排放特征。建议在O3生成敏感的天气条件下,加强对排放源的达标管控,减少上风向前体物排放影响,从而减少本地前体物的光化学生成、降低O3浓度[4-5]。
2.3 持续推进重点行业VOCs治理
相关部门应加强涉VOCs行业的控制及治理,重点加强工业涂装、汽修、包装印刷、制鞋、橡胶、家具制造、化工化纤等涉VOCs行业的污染治理和治理设施运行管理;提高涂料、清洗剂、胶粘剂、稀释剂、油墨等含VOCs原辅料的低VOCs含量产品替代率;加强对老旧机动车的淘汰管控,实施差异化的减排及控制措施,可以有效降低O3污染水平。另外,相关部门还需在制药、化工、印刷、工业涂装等重点行业逐个开展VOCs专项整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