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OC模式下高职《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混合教学探索与实践
2024-02-20杨金广
杨金广
关键词:SPOC;混合教学;改革;企业标准;增值评价
0引言
目前,很多职业院校还处于闭门造车的阶段,人才培养方案的编写没有以企业(特别是龙头企业)的岗位需求为基础,课程的设置多为“因人设课”。教学方法沿用填鸭式的“PPT+讲解”模式,评价由老师决定学生的一切,不仅课堂枯燥无味,而且学生的技能没有得到很好的提升。
我院汽车专业教师团队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开放课程(SPOC)模式,对《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混合教学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实践。SPOC(SmallPrivateOnlineCourses)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开设的在线课程,把传統教学方式的优势和在线教学的优势结合起来的教学模式[1]。其中,Small是指学生规模较小,几十人到几百人;Private是设置准入条件,要被纳入SPOC课程,必须达到要求。该概念是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阿曼德·福克斯教授最早提出和使用[2]。
本研究以《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为例,与贵州通源集团、汽车维修协会深度合作,将生产现场的岗位需求植入课程标准中。该课程基于SPOC模式,通过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环节(简称“三环”),采用“探、导、展、辅、练、评、拓”七步教学法(简称“七步”)再现工作场景,培养“毕业即就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图1)。
1《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实施混合教学的必要性
《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是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为了培养学生具备汽车机电维修岗位能力。主要面向汽车维修企业服务顾问、汽车维修工等岗位,培养具备职业能力和基本素质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首先,传统教学中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掌握基本汽车电路图识读、汽车构造等基础上,学会汽车底盘、发动机、电气等故障技能,不仅知识点多,而且常常让学生存在畏惧感,影响学习内容的理解与技能训练[3]。
其次,生源不同,有中职升到高职的,有高中升到高职的,学生学习能力参差不齐,实施分层教学难度比较大,导致有些学生没有及时掌握知识点,影响整个教学进度。
再者,训课时有限,受实训场地和设备限制,部分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没有得到老师充分的指导[4]。在2020-2022年的线上教学过程中,课程组充分认识到组织学生线上学习的重要性,通过腾讯会议、学习通等新型在线软件实现直播和回放,让学生较好掌握理论知识点,通过在线测试功能分析学生掌握知识点的情况。
同时,也意识到一些在线教学无法实际解决的问题,例如学生无法动手实操,影响学生技能的提升。因此,探索一种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新教学模式势在必行[5]。
2汽车维修服务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2.1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
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教师“只上课、不育人”,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就算是心安理得,不管学生有没有学懂,教师讲得“累”,学生听得“累”,以教师为中心[6]。
2.2理论讲解枯燥,实操时间少
学校闭门造车,老师不走出校门,企业找不到“可用之才”,这是市场上常见的需求与供给脱节问题。本案例把企业岗位需求写入课程标准,以工作过程为授课内容,让学生提前接触到工作岗位,课程实景化,毕业就能直接上岗。
2.3企业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脱节
按照传统的教学步骤是课堂上学习理论基础,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往往理论基础的讲解要花费2/3的时间,导致课堂乏味,学生动手机会少。“三环七步”教学法学生课前通过学习通等平台课学习理论知识,教师在课中答疑解惑,组织学生实际操作,学生课后在学习中通过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2.4评价方式单一,一考定“终生”
线下考核采用实操考试成绩的方式,更有甚者采用理论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只考核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忘记了理论水平的掌握;或者只考核学生死记硬背的功夫,丢弃了真正的实际操作能力测试。这种单一的考核方式,让学生觉得只需要具备单方面的能力就能顺利过关了,导致了学生综合能力得不到提升[7]。
3汽车维修服务课程混合教学探索与实践
我院于2020年组建了汽车维修服务课程教师团队,结合信息化现代技术手段,根据现有设备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开发课程资源。教师团队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开发线上学习资源,线上学习,线下实操,实施混合教学模式实践,以更好达到满足学生及时学习的需求及教学目标。
3.1系统设计课程实施路径
设计“做中学、学中品、品中悟”三层递进的课程思政实施路径,解决“重知识传授、轻价值塑造”问题,推进课堂变革。
解决思路:“育”是“三环七步”教学过程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实训过程中加入思政五分钟内容,注重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标准化操作的形成以及7S管理理念的一以贯之。
过程与做法:将课程思政融入专业教育之中,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形成课程教学“大思政”的格局,提升学生政治品格。将工匠精神、职业素质等作为课程的基本要求,将作业安全、作业区的7S和个人工作态度等作为课程任务必考点,培养身体好、技能好、品行好的“三好”学生。
3.2打造“工作场景实景化实训条件”
打造“工作场景实景化实训条件”,解决“企业岗位需求与教学内容脱节”问题,推进课堂革命。
解决思路:企业岗位主要是解决实际问题,而教学主要是打牢基础,将企业的岗位作为课程载体,既能学习基础知识,也能熟悉工作岗位内容,一举两得。
过程与做法:本课程按照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考证模块的要点要求,将原来5门独立课程(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汽车空调系统检修、汽车车身电气系统拆装、汽车车身与附属设备和汽车车身电气故障与诊断)共计15个典型实训项目,重新整合序化为电子控制电路检测与维修、起动与充电系统检测维修、电器与控制部件检测维修和空调与舒适系统检测维修共4个项目,20个子任务、28个技能知识,将7S作为考核第一要点列入课程内容,课程思政覆盖整个课程内容(图2)。
3.3采用“三环七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
采用“三环七步”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解决“理论讲解枯燥,实操时间少”问题,推进课堂革命。
解决思路:课前通过学习通等学习理论基础知识,课中通过探、导、展、辅、练、评、拓七个环节实训,教师答疑解惑,课后在学习通等平台上做练习,巩固课堂知识。
过程与做法:课程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根据能力本位的思想,以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技术考评模块中4个实训任务为载体,结合学生特点,将教学过程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三个大环节。课前,老师布置任务学生线上学习;课后,在线辅导学习;课中,在线下进行,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时效性和时代感、吸引力。
课中分为探、导、展、辅、练、评、拓七个环节,培养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发现问题(课堂导入)、分析问题(汇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操作演示、练习技能、评价总结),思政5min(育人成才)贯穿全过程,线上线下开展混合式教学。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任务驱动法作为主线,以翻转课堂为基础,通过案例分析法讲解理论知识,采用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理实一体化方法和示范法等完成实操教学。
在课中理实一体化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将提前发放的案例、问题进行导入,引导学生将预习或者问题进行互动解析;另一方面,对关键技能进行演示操作,边做边讲。学生在100min内训练,每组5人,按工器具操作使用能力、维修资料(包括维修电路图及部件拆装说明书、使用说明书)、标准查询、汽车性能检测以及诊断等任务,让5名学生在小组内进行翻转,使每个人时时有任务。小助教帮助教师对每个小组组员进行学习指导,教师在5个组之间进行巡回指导答疑,解决小助教不能解决的问题。小助教对组员进行评价,教师对每个组员进行评价,学生自评。课后小助教参与周会提前对下个任务进行学习。通过引入小助教,构建新型的教师、小助教和学生三方新型师生关系。
3.4探索多元评价模式,实现“教书”到“育人”转变
对学生的评价采取“过程性评价+终结性评价”的方式,从情意、技能、作业、信息、工具与设备的使用能力、分析以及表单填写与报告撰写等7个方面全方位展开。其中,过程性评价主要考查学生的签到、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等,而且小助教评价也纳入过程性评价总分值。终结性评价主要是“实操+理论”的考核分值。
同时,评价体系引入增值评价,对学生每次取得的进步都登记,并给予对应的奖励。增值评价的引入真正实现从以前的学知识到现在的“教书育人”的转变。
4混合教学实施效果
通过调研,学生普遍表示不仅专业知识学习比较扎实,还提前熟悉了未来的岗位工作标准。更重要的是,学生们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明显提高,很多同学的行为习惯得到很好的改善。课程实训的7S标准的长期训练,也让同学们养成了良好的职业素养。企业对实习生的道德规范、岗位适应能力满意度提高。校内外同行普遍认为这种模式下的课程改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引领作用,授课教师同行评价均为优秀。
基于本门课程的教学模式,课程组老师以本门课程成功申报2019年贵州省精品课程;2019年获贵州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一等奖;以“汽车电子电气与空调舒适系统”课程参加2020年贵州省职业院校教师教学能力大赛获三等奖。此外,团队老师2022年指导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国赛优秀奖;学生参加贵州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汽车技术”赛项获省赛二等奖。
5结束语
本研究对SPOC模式下高职《汽车电气设备检修》课程混合教学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校企深度合作,对接企业标准,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岗位适应能力。教学中利用多种信息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的趣味性,增强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同时,课程任务贯穿“三环七步”,让学习和思考源于课程,不止于课堂,学生学习效果良好。不过,对接企業标准对于初学者来说,某些方面可能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功夫反复训练才能很好地完成,少部分同学在课堂上不能按要求完成任务,需要利用课后时间继续到企业加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