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成功之道探究

2024-02-20于苗

艺术科技 2024年1期
关键词:素人明星

摘要:目的:近年来,随着互联网节目类型的细分与发展,网络综艺节目开始受到观众追捧,各种类型的网络综艺节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最受欢迎的当数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方法:从接受美学的角度来看,该类型网络综艺节目以独特的贴近性、真实性、趣味性使观众产生共鸣,因此在综艺市场一骑绝尘,获得了观众的广泛好评。国内网络恋爱综艺类节目在经历从他国引进后转入本土化创作,利用观众的“围观心理”“窥私欲望”产出明星与素人约会的模式。《换乘恋爱2》作为近些年国内恋爱综艺节目市场表现较好的案例,在形式上素人嘉宾与明星观察员共同表演,嘉宾模式从单纯的明星嘉宾转向“星素”结合;采用双线并行的叙事模式,运用素人嘉宾与明星观察员的双重视角,满足觀众的心理期待;在商业表现上,素人嘉宾与明星嘉宾的CP组合创造出新的经济附加值,以“明星崇拜”引导消费。结论:这类节目在迅速走红的同时存在诸多问题,如运用戏剧剪辑过度化制造视觉看点、大量空间转换影响观众对节目产生共鸣、嘉宾良莠不齐可能存在隐性危机等。结论:文章以《换乘恋爱2》为例探讨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成功经验,并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为该类型节目的升级换代提出建议。

关键词: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  《换乘恋爱2》;明星;素人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4)01-0-04

近年来,新颖的节目策划和独具一格的节目形态不断涌现。2017年,韩国Channel A打造的恋爱综艺Heart Signal(《心脏信号》)在播出时段创下连续9周登上电视综艺节目话题榜的好成绩,正式开启了“户外恋爱纪实+室内恋爱观察”的新时代。2018年,腾讯视频不惜重金买下Heart Signal节目的版权,推出国内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开山鼻祖——《心动的信号》。该节目上线播出后,观看数据节节攀升,打破了《非诚勿扰》《非常完美》等单一棚内交友节目的收视率,具有高讨论度和高话题度。该节目创造性的设定、场内外多角度的互动模式、对当下年轻人对感情生活焦虑的洞察,在引发观众强烈共鸣的同时,顺势实现了恋爱综艺节目的升级。2007年,由演员大鹏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大鹏嘚吧嘚》在搜狐视频播出,使网络综艺首次进入观众视野。网络综艺真正兴起的时期要属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拉开了人们的物理距离,但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2019年井喷式涌现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陷入瓶颈,仅《我们恋爱吧》《心动的信号》《女儿们的恋爱》等老牌综艺推出续集,好在节目制作组很快将目光转向网络综艺,其可保存性、低审核性、快传播性的特点获得了大众青睐。2020年,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发展蒸蒸日上。

在竞争激烈的网络综艺市场,新模式和新故事并不能持续,重复的创意、范式化的制作很快就会消磨掉观众的好奇心。韩国TVING于2021年推出恋综节目《换乘恋爱》,聚焦20~30岁青年人的恋爱社交,以4对分手恋人的再会为主要叙事线索,借助多样态的叙事手法和叙事节奏设定吊足观众胃口,以全新的视野讲述年轻人的情感故事。该节目很快在老调重弹的市场中大放异彩,成功打破同质化创作的天花板。《换乘恋爱2》大结局的收视率更是达到了98.1%,打破了TVING综艺节目的实时收视纪录,成为虏获观众胃口的优秀文化样本。

1 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特色

为了丰富节目内容,2.0版本的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通过“第一现场真人秀+第二现场观察室”的双层场景设置,形成了户外恋爱纪实与室内恋爱观察的双层叙事结构,即摄像机户外无死角记录素人嘉宾相处的细节,演播厅明星及时分析各对素人偶成可能。以《换乘恋爱2》为例,节目的第一现场故事线在韩国首尔一家多人民宿内展开,在这里,4对已分手情侣需要在隐瞒自己前任身份的情况下开始为期21天的相处,其间的一举一动都会被记录下来。棚内明星嘉宾对素人们的言行举止做出的讨论分析则构成第二现场。此类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既扩展了节目内容,又改变了观众的收看方式,突破了传统棚内恋综的场地限制,实现了节目创意和制作水准的双重革新。

除此之外,多层次化也应用到了叙事主体方面,和以往以主持人为叙事主体的单个恋综节目相比,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采用双主体模式。素人嘉宾为第一叙述者构建基础故事叙述文本,明星观察员为第二叙述者解读日常记录。素人与明星作为节目的一部分出现,在网络端收看的观众以一种全知的视角接收两个场景的全部信息。

2 多重考量:“星素”结合典型化的新选择

近几年,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呈现出由明星向“星素”(明星、素人)转变的趋势。明星观察员自带的流量与综艺功能成为被邀请的考虑因素,此外,素人嘉宾在此类节目中催生了“追素人”效应。这与节目制作前期的素人海选环节有密切联系,素人需要有鲜明的个性、深层的内涵、优秀的外表等,从而给观众带来视觉快感,引发其深层次的情感共鸣。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成功离不开对嘉宾的正确选择。

2.1 明星观察员:功能性和艺能属性兼具的旁观者

以《换乘恋爱2》为代表的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大获好评,离不开明星嘉宾的加持。如今,我国真人秀节目的范畴愈发广泛,制作团队精益求精,宣传方式日新月异,呈现出泛明星化火热的走势。明星嘉宾自带流量与话题,大多数粉丝为了支持偶像的事业,不管是否对节目感兴趣,都会自发性地观看节目。为了满足粉丝对明星生活的好奇,获得高收视率,不少综艺节目将流量作为筛选明星的第一标准,靠明星效应吸引观众。虽然观众对流量的定义褒贬不一,但是在以粉丝为主导的偶像经济市场,流量不可或缺。

第一现场素人嘉宾们的约会情感实录固然重要,但第二现场的观察室板块同样是节目重要的构成要素。明星嘉宾受邀以观察员的身份在第二演播室一起观看素人嘉宾们的言行,根据他们的言行举止碰撞出的情感火花展开分析。此时明星的发言主要功能有三:一是以精准到位的发言承接节目主题立意和观众审美的双重需求;二是控制节目,推进节奏;三是感染观众,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

除此之外,要想扩大观察室解读的覆盖面,使解读更具代表性,更能引发观众共鸣,还需要考虑明星嘉宾能否对节目起到正面作用。《换乘恋爱2》邀请了女团出身的人气偶像金亚荣,其以独特的观察视角与真实流露的情感获得了大批粉丝追捧;实力派脱口秀演员李龙真,其幽默风趣的说话风格为节目增色不少;还有以帅气外貌出名的嘻哈歌手郑基石强势加盟。在嘉宾的选择上,节目组充分考虑到嘉宾的婚姻状况、流量背景、年龄差异等方面,力求为所有主体发声。性格各异的观察员之间的言语交流也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和可看性,为观众提供了更多的思考角度与更大的思考空间。

2.2 素人嘉宾:视觉满足基础上的共鸣样例

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藝节目中的素人作为故事的叙述者,在第一现场占据主导地位。但由于其缺乏流量和认知度的加持,无法为节目奠定坚实的收视基础,在吸引观众观看上不具备优势,因此优秀的形象成为节目组筛选素人嘉宾的第一考虑因素。《换乘恋爱2》的制作人曾表明,在筛选阶段,节目组就明确规定,素人报名须发送本人无滤镜、无美颜状态下的现场视频版自我介绍,这是为了找到能在摄影机拍摄下呈现自然美,经受住大众评判和审视的素人。这样做巧妙地规避了嘉宾缺乏流量的短板,运用偶像化的打造方式将嘉宾塑造成“明星”,在满足观众对颜值的追求的同时,为节目赢得点击量,提高知名度[1]。

为了尽可能地展现现代社会年轻人多样的生活和情感状态,最终脱颖而出的素人嘉宾具备多样的性格特征,多重人物形象的展示可以带来情感上的碰撞,吸引观众的目光,使其产生期待感。在《换乘恋爱2》中,成海恩是一名热爱运动的空姐,性格活泼开朗;金泰亦作为Instagram博主,在节目中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时尚品位;李娜妍是韩国某电视台的高尔夫球主持人,自小接受国际化教育,谈吐大方,充满女性魅力。节目筛选的素人嘉宾涵盖各个领域,拥有不同的背景和性格,观众总能在某一个嘉宾身上找到共鸣。最终播出时,素人嘉宾身上的闪光点与不足之处都会被放大,由此充分展现人物形象的差异。

3 锦上添花:节目口碑与收益双赢的新商业

3.1 素人“出圈”:CP捆绑提升经济附加值

综艺节目归根到底还是为了取悦观众,并创造商业收益。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商业价值的实现围绕素人之间的情感互动展开,换句话说,素人嘉宾在偶成可能阶段促使两人形成CP线,而CP捆绑能带来经济效益。

CP是“coupling”的简称,最早出现于日本ACGN同人圈,经过发展与流行趋势的演变,意义逐渐概念化,不仅指合法的夫妻关系,还可以代表影视作品或综艺节目中的同性或异性情侣,甚至可以泛指一种亲密关系。所谓CP捆绑经济,是因为双方相互有好感、相互理解而产生共鸣,二者在情感上有所交织,从而产生的经济效益[2]。接受美学的创始人姚斯曾言:“一本书在未经读者翻阅前,始终是个半成品。”接受美学的核心是受众,创作者的行为都应以受众的取向为首要选择。数字媒体时代,粉丝群体有了新的定位,从被动依赖传统媒体,转变为积极参与甚至具有一定决策权的主动地位。受众对节目的喜爱程度决定着收视率的高低,而高收视率亦影响着CP捆绑下带来的经济活动。

在《换乘恋爱2》节目最终选择环节,成海恩与郑贤圭这对素人CP配对片段的收视率在TVING达到了98.1%。节目播出后,关于两人商业活动的邀约纷至沓来,同款穿搭即刻售罄,爱用好物成为爆款,节目中的语录甚至一度成为网络流行语……观众无形中被素人嘉宾的性格、生活方式所吸引,产品的曝光度、可信度大大提升,话题量也持续飙升,节目的收视率随之上涨,消费自然水到渠成,形成良性循环。

3.2 满足窥私欲:明星动向引导粉丝消费

作为媒介产品,综艺节目具有平民性、接近性、通俗性,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以粉丝为例,他们通过“崇拜”关系对明星表达认可和支持,进而产生模仿明星生活方式的消费。当距离成为不可抗力的因素时,网络及时弥补了这份遗憾。大众传媒通过对偶像明星形象的包装塑造和对其生活方式的宣传曝光,引发粉丝群体狂热追逐,使得消费行为水到

渠成。

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邀请明星嘉宾进行观察,在保证收视率的同时满足粉丝的窥私欲。综艺节目中的明星区别于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员,而是作为普通人,替观众一吐为快,并在不经意间展现出个人喜好与真情实感。《换乘恋爱2》中,明星观察员金亚荣因穿搭备受观众瞩目,频繁登上NAVER网站热搜,以“亚荣同款”为话题的帖子掀起了一波热潮,随着相关话题热度的不断上升,“穿搭”这一行为具有了暗示性消费的特征。观察类综艺节目全面记录了明星的言行状态,其生活细节成为被消费的主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消费者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具有一定的引导作用[3]。

3.3 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问题

3.3.1 引人注目的戏剧剪辑:过度化制造看点

狄德罗曾指出:“戏剧情景要强有力,要使情景和人物性格发生冲突,让人物的利益互相冲突。”在竞争激烈的综艺市场上,出于利益考虑,有的节目在后期剪辑时会对事件进行部分省略或片段颠倒,导致事件的真实性发生偏差,通过设置悬念和矛盾关系来博人眼球。作为《换乘恋爱2》中最令观众惋惜的一对恋人,南熙斗和李娜妍之间的情感走向一直是节目最大的看点,因为双方都在复合还是开启新恋情的选择间徘徊,牵动着观众的心弦。在第三期节目中,熙斗在白天和晚上分别与智妍、娜妍约会,因天气阴冷,吃饭时都有为对方披上外套的举动,但帮前女友娜妍披外套时,衣服不小心掉落,节目预告将画面恶意剪辑,把熙斗塑造成对前任满不在乎、缺乏绅士感的人。预告播出的当晚,南熙斗便登上话题实时热搜榜,受到了广大网友的抨击,但看完整期节目就能明白事实并非如此,观众也会产生上当受骗的感觉,久而久之便会对节目产生负面印象。从节目本身来看,以拼贴剪辑的方式吸引观众眼球不利于提升节目质量、内涵和审美价值,是市场竞争下呈现出的不良竞争态势[4]。

3.3.2 目不暇接的空间切换:共鸣感节奏打乱

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在叙事上采用“户外恋爱纪实+室内恋爱观察”的手法,改变了以往单一的节目形式,丰富了观众的认知,但同时存在两个空间分量占比不均,导致空间转换频繁,受众共情节奏被打断的问题。例如,在《换乘恋爱2》中,朴奈言和金泰亦当天约会结束后进入留言互选阶段,画面却突然切换到观察室所在的第二现场,主导者由素人变成明星观察员,对情节进行了一些显而易见的赘述,这打断了观众对节目的共鸣感,同时割裂了第一现场的完整性。

3.3.3 良莠不齐的嘉宾:潜在性节目隐患

鲜明的个性、深层的内涵与优秀的外表往往成为节目组筛选素人的标准,但在流量的诱惑下,节目组也会忽略掉对素人品行的把关。《换乘恋爱2》首播第一期,率先登场的女一号崔怡贤凭借不做作的个性受到许多观众的喜爱,迅速登上话题热搜榜,制作组也将节目宣传聚焦在女一身上。但崔怡贤很快被爆出是在有男朋友的情况下参加的节目,严重违反了节目的规定,一时间舆论哗然,崔怡贤被迫退出节目。素人的外貌满足了观众短暂的视觉需求,其深层的个人魅力则延长了观众的内在精神享受。言行不一的素人嘉宾不仅会直接影响节目的收视率,还会使节目的可信度在观众心中大打折扣,这些有劣迹的嘉宾就像潜在的安全隐患,随时威胁着节目的口碑。

4 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发展策略

4.1 不忘创作初心,坚持以真动人

近几年,恋爱观察类综艺节目的热度只增不减,为了维持人气,节目内容出现了表演迹象,有知情者爆料,一些恋综按照脚本拍摄,包括人物定位和情感发展。这容易使观众产生排斥心理,制作组应找回初心,坚持“去剧本化”。从电视节目分类来看,观察类综艺节目属于非竞技类真人秀的范畴,因此具备“真实”这一特征,未经安排的故事走向反而比刻意设置的脚本更具戏剧性和不可预知性,更能打动观众的心。

4.2 调整空间结构,引起观众共情

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的焦点应放在恋爱观察上,第二现场明星观察员所具备的流量属性和综艺功能对节目来说是锦上添花一样的存在。因此,对前文提到的恋综空间切换频繁的问题,制作组首先应确保素人嘉宾的播出镜头,以他们的情感故事线为主,以明星觀察为辅。同时,明星观察员的评论要有一定的水准,而不是机械地重复观众能通过画面了解的信息。李龙真作为实力派脱口秀演员加盟《换乘恋爱》后,因一针见血的点评被观众誉为“互联网嘴替”,其总能替观众一吐为快,或对暧昧不清的场面作出精准的判断,引发观众共情。除此之外,镜头的巧妙运用也能够最大限度规避空间切换的问题。《换乘恋爱2》吸取第一季的教训,在转换户外与棚内的镜头时,选择使用空镜头过渡,配合画面上应时对景的情感文字,给予观众一定的缓冲时间,有效地调整了空间结构。

4.3 深入信息摸排,完善筛选标准

个性鲜明、特质丰富的素人嘉宾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互联网时代青年人的交友模式与情感处理方式。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旨在为年轻人提供多元的恋爱知识。受众在观看节目时,也在回顾自身的情感经历。因此,素人嘉宾的不良背景或缺乏诚信的劣迹曝光后,容易对观众造成二次打击,这要求节目组在对素人的选择上加大信息摸排,设置多重筛选标准,不能仅聚焦颜值、家庭背景等外在条件,而要多关注个人素质、行为品德等内在条件,这对受众在现实生活中的真实社交具有价值导向意义。

5 结语

爱情是人生的必修课,自恋爱综艺诞生以来,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传播更多的知识,节目形式从单一棚内恋爱真人秀更新为“户外恋爱纪实+室内恋爱观察”,话题度和收视率也节节攀升,但制作组绝不能忽视此类节目引人注目的戏剧剪辑、目不暇接的空间切换、良莠不齐的嘉宾质量等问题。恋爱观察类网络综艺节目应在最大限度呈现节目创作特征的同时,坚守初心,顺应时代潮流,把握不同年龄层、不同经历、不同职业群的内在心理特征,努力使节目的内容以点到面、由浅入深,拓宽观众视角,拓展观察主题,在综艺市场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参考文献:

[1] 张晨牧.接受美学视域下恋爱观察类真人秀节目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2020.

[2] 焦昕羽.浅析恋爱观察类真人秀节目中cp捆绑经济的利与弊[J].声屏世界,2020(11):57-58.

[3] 梁宁维.观察类综艺节目的情感消费研究[D].南昌:江西财经大学,2021.

[4] 刘晓蕙.视觉文化视角下的恋爱观察类综艺走红分析[J].视听,2021(3):29-32.

作者简介:于苗(2000—),女,江苏连云港人,硕士在读,研究方向:影视艺术创作。

猜你喜欢

素人明星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明星猝死背后
大历史场域下的多重个体言说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明星搞怪show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