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影响效应分析

2024-02-19金双华王静雅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24年1期

金双华 王静雅

摘 要: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积累具有较强的中介效应,其再分配机制对住房财富水平有显著影响。为此,结合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引入结构方程模型和不平等回归分解法,对其影响路径进行系统性研究发现:我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群体的住房财富积累具有稳定的正向再分配效应,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较高。按照公积金的代际支付转移及分配差异的负反馈循环机制,这种不平等远未达到其最大影响。未来通过政策调整和结构优化,在公积金制度公平性和财富分配方面还蕴含着巨大的改善空间。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财富不平等;再分配效应;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

中图分类号:F81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7217(2024)01-0058-07

一、引 言

随着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住房市场经济的发展,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实施过程中由于个人禀赋、市场机制和资源结构差异导致的分配不公和制度倾向性问题也逐渐显现。现有研究虽广泛关注了公积金制度所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公问题,但由于住房的特殊性,公积金制度差异导致的财富分配不平等往往比收入分配不平等更严重[1,2]。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其缴存提取贷款运行机制中所导致的住房财富分配不公问题,不仅会重构当前的住房财富分配,也会随时间的推移和代际支付转移不断积累延续,导致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平等效应的持续扩大,加剧社会阶层分化、贫富居住隔离和贫富两极分化问题[3,4]。住房公积金制度作为调动居民住房购买能力、提高居民住房拥有率的政策工具,若使用环节出现错配,则会使不同参缴群体所获得的收益和遭受的损失存在偏差,从而进一步扩大住房财富甚至家庭财富差距。

住房财富是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财富积累和分配的重要一环[5]。根据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6]与广发银行和西南财经大学联合发布的《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7],我国当前住房财富已经占家庭财富的70%以上,这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中我国住房财富占家庭总财富之比达72.02%相符。住房财富的不平等已经成为社会不平等的重要构成部分。在2002—2010年我国房价大幅上涨的年份里,我国居民的住房财富不平等迅速扩大。相关研究已经注意到住房财富的不平等问题,其中,地域差异是造成住房财富差异的主要因素。其他因素如收入、住房制度等也在推动住房财富不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8,9]。住房财富积累的关键驱动因素是获得住房所有权,而获得住房所有权的首要条件就是在短期内筹集大量资金[10]。为了提高居民的住房购买能力及居民对住房所有权的可及性,许多国家也建立了相关的住房融资体系以重塑住房财富分配机制[11-13]。

我国关于住房公积金制度不平等效应的研究比较丰富,主要集中在住房公积金制度对收入差异的影响效应方面。当前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低收入家庭的可支配收入有显著的负面影响[14,15]。高收入、高社会地位、处于精英职业的家庭往往能够通过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参与提前购买住房并偿还房贷,且更容易被分配到中心区域的高质量住房[16]。相比之下,相对劣势群体由于对住房面积和住房区位的可支付能力较弱,其过渡住房所有权、获得住房公积金

支持的能力往往也更加薄弱[17,18]。不同家庭的公积金受益差异,严重影响了住房财富的公平。在首付款筹集和代际转移支付的过程中,住房财富的不平等会通过代际传递不断积累并扩大[19]。随着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发展和房价的不断上涨,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公积金制度扭曲了住房财富的积累,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家庭在房市过热环境中由于受到更多制度支持会更快地完成住房财富积累[16]。在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分配不平等的影响要远远大于公积金制度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效应[20]。我国财富基尼系数(wealth Gini)比家庭收入差距基尼系数(income Gini)更为显著[21-23]。在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分配不公问题时,如果对财富差距置之不理,那么,尽管通过一系列政策调整能有效降低公积金制度导致的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但住房财富差距依然会不断扩大[24]。

综上,为了补充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资產和住房财富影响效应方面分析所存在的空缺,有必要研究在当前环境下住房公积金制度差异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影响,尤其是探寻政策之间具有代表性的传导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改善公积金制度不平等问题和住房财富分化现象,提出现实的政策建议。

二、数据说明与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与变量说明

本文采用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该数据由西南财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采用分层、三阶段与规模度量成比例(PPS)的抽样方法进行设计采样。初级抽样通过对每个单元使用PPS方法对全国2585个市、县按照抽样单位人口数设置权重进行,随后再根据各市、县的经济发展水平进行深度抽取,并采用插值、截尾等方法进行数据预处理。该数据的拒访率与国内外调查数据相比更低,人口统计学数据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特征非常一致,无论在数据效率、数据质量,还是全国代表性上都具可靠性。此外,CHFS提供了一系列具有广泛性的家庭金融信息,包括家庭收入支出与储蓄、金融与非金融资产、家庭财富与债务、保险与社会保障和人力资本、家庭教育等信息[25-28]。

为了探究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家庭住房财富的影响,根据住房公积金制度只在城镇实施的特点,分析样本仅提取城镇地区的房主信息并剔除未参加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家庭。根据住房市场环境的发展,在数据处理时将住房购置年限划分为四个阶段:1991—1997年、1998—2007年、2008—2012年和2013年以后。1991年我国在上海首次建立了住房公积金制度试点,标志着我国开始建立自己的住房公积金制度,住房制度发展进入新时代。直到1998年,国务院正式发布《关于进一步深化城镇住房制度改革 加快住房建设的通知》,停止住房实物分配,建立住房分配货币化、住房供给商品化的住房新体制,房地产行业自此进入市场化阶段。此后,为应对全球金融危机,2008年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房地产市场刺激措施,房地产市场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劲动力,至此,房地产市场进入沸腾时期。随着金融危机的平稳度过,2013以后,房价进入调控阶段,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要“建立公开规范的住房公积金制度,改进住房公积金提取、使用、监管机制”。此外,对2019年变量缺失值根据2013—2017年数据进行插补,保证了数据的一致连贯性。相关变量描述性统计详见表1。

(二)研究方法与估计策略

1.结构方程模型(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EM)。结构方程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社会学、行为科学等研究领域,是一种结合验证性因子分析和路径分析技术的建模方法。该模型可以通过构建多个联立方程系统关系,分析自变量、因变量和潜在变量之间的结构因果关系,计算不同模型对同一个样本数据的整体拟合程度,从而判断更接近数据所呈现关系的模型。结构方程模型为中介分析提供了一个推理框架,可以同时处理多个因子结构并建立其中的因果关系,容许自变量和因变量均含测量误差且容许更大弹性的测量,在调研数据的研究分析中更具优势。能够有效分析户主个人属性、社会地位属性、家庭经济属性、住房市场环境属性和地域属性如何影响住房公积金的使用,从而影响他们所积累的住房财富价值。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积累的传导机制如图1所示。

根据传导机制构建方程组见式(1)~式(3):

HWi=α0+α1HPFPi+α2HPFWi+α3SOCi+α4HEi+α5HOUi+α6REGi+α7Ci+ε(1)

HPFPi=β0+β1SOCi+β2HEi+β3HOUi+β4REGi+β5Ci+φ(2)

HPFWi=γ0+γ1SOCi+γ2HEi+γ3HOUi+γ4REGi+γ5Ci+σ(3)

其中,HWi表示家庭住房财富;HPFPi和HPFWi分别表示住房公积金的缴存额和提取额;SOCi表示社会地位属性,包括户主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党员身份认定;HEi表示家庭经济属性,主要为家庭收入水平;HOUi表示住房市场环境属性,主要分析家庭住房财富积累的时代特征;REGi表示地域属性。Ci表示控制变量,包括户主性别、户主年龄和户主婚姻状况。

2.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进一步对住房财富分配不平等影响因素的贡献程度进行分解。传统衡量分配差距多用基尼系数和泰尔指数,然而,单一的基尼系数与泰尔指数的分解仅仅建立在数理统计特性之上,并没有建立因果关系,也不能容纳不平等的多种驱动因素,只能计算单一路径的不平等贡献程度。严格来说,将不平等因素分解建立在割裂的单一变量上并不能全面地囊括整个估计的因果关系特征;不平等的相关变量被排除在外,可能会使不平等的分解结果存在偏差。因此,本文使用基于回归的不平等分解方法来衡量相关因素对总体不平等的贡献程度,将总体收入不平等分解为预期贡献。这种方法具有广泛的灵活性,特别是它能容纳分解过程中的内生性和随机误差,能够分离出所研究因素的不平等贡献占比。以住房财富的相关影响因素分解为例,其思路为:通过对结构方程的回归系数赋予权重来估计相关因素的不平等贡献程度。即通过结构方程回归得到回归系数αii=1,…,k。令Yi=αiXii=1,…,k,可知Yi为变量Xi对住房财富的贡献水平。在这一部分,使用线性模型规范,对总体不平等的半对数关系进行不平等分解,回归形式如下:

ln (HWi)=α0+α1HPFPi+α2HPFWi+α3SOCi+α4HEi+α5HOUi+α6REGi+α7Ci+ε(4)

ln (HPFPi)=β0+β1SOCi+β2HEi+β3HOUi+β4REGi+β5Ci+φ(5)

ln (HPFWi)=γ0+γ1SOCi+γ2HEi+γ3HOUi+γ4REGi+γ5Ci+σ(6)

三、实证检验与结果分析

通過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住房公积金制度参缴差异对住房财富的影响。表2显示了户主个人属性、社会地位属性、家庭经济属性、住房市场环境属性和地域属性对公积金使用及家庭住房财富积累的直接影响。

通过极大似然估计法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综合效应进行估计,保证了大样本回归的一致性、效率性和参数估计的正态性和显著性。表2中列出了结构方程模型的回归结果。通过拟合优度测试和Wald检验,模型的拟合优度相当高,显著水平较高并强烈拒绝没有解释力的假设。回归结果显示,公积金缴存和公积金提取对住房财富的增长具有显著直接增长效应。从户主个人属性来看,户主年龄对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住房财富积累有显著正向影响。

教育程度、职业状况和政治身份体现了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教育程度反映了一个家庭的人力资本回报,从回归结果来看,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住房财富积累的概率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公共部门职位和党员身份虽然能够通过规范运作有效提高家庭对公积金的缴存和提取概率,但不会直接增加家庭的住房财富。可以看出,事业编制和政治权利并不直接干预住房资源的分配,家庭并没有依靠事业编制和政治身份通过公积金直接谋取住房财富福利。

收入体现了一个家庭的购房能力和还款能力,收入水平越高,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和住房财富的积累概率就越高。

在住房购置年限方面,以1991—1997年为参照组,住房购置年限越早,对住房财富积累越有利。但为了解释住房财富积累的均衡化影响,该回归结果应从住房财富积累增速分析。从住房财富的积累速度来看,2003—2018年房价上涨较快期间,住房财富快速积累的概率更高。较晚购房的家庭更有可能缴存和使用公积金购房,尤其是从2008年房地产市场刺激政策实行开始,住房公积金提取额度逐渐上涨,2018年以后公积金缴存额也有所上涨。这可能是由于自2008年房价快速飙升开始,居民更需要通过公积金的使用为其房屋购买提供资金。最后,与西部地区相比,东部地区公积金缴存额增大更明显,且住房财富增长的概率更高。而中部地区公积金提取额增长更明显。这说明中部地区解决住房问题更需要依赖公积金的支持。

表3显示了户主个人属性、社会地位属性、家庭经济属性、住房市场环境属性和地域属性通过住房公积金制度对家庭住房财富的间接影响效应。

从公积金缴存维度来看,户主个人属性中男性和高年龄群体更容易通过公积金缴存积累住房财富,而由于公积金的强制缴纳属性,婚姻状况对通过公积金缴存进行住房财富积累没有显著影响,是否结婚都要依照规定强制缴纳公积金。对于社会地位属性,住房财富积累的概率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较高的人力资本回报有助于购房者从政策性渠道获得更多的住房财富。公共部门职位和党员身份虽然不会直接增加居民住房财富,但高社会地位群体在住房公积金的缴存方面更具优势,因此,高社会地位群体会间接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政策更多地积累住房财富。可以判断住房公积金具有地位性,政府在对住房公积金制度进行调整时应更加注重对低社会地位阶层的倾向性。此外,收入水平较高的群体更容易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积累住房财富,这也从侧面反映了学术界广泛提出的公积金高存高贷问题。从住房购置年限来看,2013年以后,由于房价的高涨,居民更容易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积累住房财富。这主要归因于2013年以后房价的大幅上涨,空间和地理因素是房产价格的一个重要指标,公积金缴存较高的群体从公积金使用中获得的住房财富积累在房价上涨的过程中会加速膨胀为更多的住房财富。这一发现为不同政府层级干预房价提供了有力支撑,政府住房调控不仅仅局限于限制住房的多重所有权,对房价的调控也有利于进一步调整住房财富的合理分配,防止投机性购买。由于东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更快,房价涨幅更大,因此,东部地区居民更容易通过住房公积金缴存实现住房财富积累。

从公积金提取维度来看,通过公积金缴存的一定积累,户主年龄较高的家庭更容易通过公积金提取积累住房财富。已婚家庭对公积金提取的需求更高,进而使住房财富积累更快。教育程度反映了一个家庭的人力资本回报,公积金提取的概率随着教育程度的提高而增加,进而为住房财富的积累创造条件。而其他社会地位较高群体由于社会地位更稳定且能够使用人才房等住房福利,居住环境更加稳定,因此,通过公积金提取获得住房财富的概率更低。收入水平越高,购置住房资产的空间和地理区位需求就越高,因此,公积金提取更多,相应地,住房财富积累也更多。2008年房价大幅上涨以后,使公积金缴存带来的住房财富积累更多。

住房财富不平等是造成财富不平等的最主要因素,政策性渠道对住房财富不平等有很大影响。更重要的是,这一不平等贡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代际转移而扩大。为了揭示不平等的根源,表4基于回归对住房财富不平等进行分解,量化分析了各因素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程度,解释了近50%的住房财富不平等来源。其中,住房财富不平等最大的贡献因素来源于住房地理区位,占比达16%,这归根于我国不同区域房价的严重不平等。我国各地房价涨幅不同,差距也很大。其中,东、西部房价差异最为明显。在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房价要远高于中部地区,而中部地区的房价要远高于西部地区。房价差异的根源是经济发展差异导致的资本投入不同所造成的地区经济不平等。鉴于富裕地区可以负担更多资本投入,这种不平等效应是可以预期的。

第二大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因素为教育程度,对总体住房不平等的贡献为8.2%。教育程度反映了家庭的人力资本回报率,研究显示,高人力资本投入家庭的财富积累边际效用和集中指数要显著高于低人力资本投入家庭。从长远来看,对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也许能成为减缓不平等的重要途径。家庭可以通过教育资源的投入实现阶级性跨越,缓解住房财富不平等。政府更应该加大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力度,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配。

第三大住房财富不平等贡献因素为家庭收入水平,对总体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为5.9%。收入毫无疑问是影响家庭财富积累及住房财富积累的重要因素。

公积金缴存和提取因素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贡献率共计5.1%,位列第四。但这仅为未纳入数据可及性,公积金贷款、公积金管理部门效率等多种其他制度因素的结果,因此,住房公积金制度对住房财富不平等的实际影响可能远大于研究结论。此外,由于住房财富的代际转移特性,从动态角度来看,制度性不平等贡献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代际支付转移向下传递。因此,如此高的百分比意味着住房公积金的制度性差距在向推动住房财富不平等方面的主导作用趋近。

四、主要结论及政策建议

住房公积金制度下我国住房市场蓬勃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公积金制度使住房财富在我国居民家庭财富中的比重越来越大。與此同时,住房财富在家庭之间的分化也逐渐扩大。随着我国收入不平等问题的深入研究,财富不平等问题预计也会得到更多关注。以上研究显示,住房公积金制度在影响家庭财富不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中介作用。总体来说,高收入和高社会地位家庭在公积金使用上受益更多,也更倾向于通过公积金制度优势积累住房财富。

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政策建议:第一,地域因素是造成住房财富不平等的首要因素,在解决住房财富分配问题时,地区经济发展差异尤其是房价问题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只有大力促进我国不同地区经济的均衡发展和有效抑制房价过快上涨,才能从根源上解决不平等问题。第二,人力资本(受教育程度)差异和家庭经济资源(家庭收入)差异是公积金制度受益不公和住房财富不平等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促进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和收入再分配调节政策能够有效改善住房财富不公问题,我国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和收入分配公平方面还蕴藏着巨大的改进空间。其他地位性因素虽然对家庭住房财富不平等没有显著直接影响,但仍然可以通过潜在的体制性特征影响居民的住房可负担能力,进而间接影响住房财富积累。因此,公积金制度改进要更加注重对不同社会地位群体的倾向性。第三,住房公积金制度因素已经成为塑造住房财富不平等的重要机制,公积金缴存提取路径下的不平等机制不但会对住房财富分配产生即时影响,从动态视角来看,若不及时调整,住房财富不平等问题还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代际转移支付不断扩大,呈动态趋势。因此,对公积金制度的不平等要给予足够重视。

注释:

①  数据来源:由2013—2019年的CHFS数据计算得到,2013—2015年数据主要用于缺失值插补,数据处理后,最终得到2019年数据样本5940个。统计变量中的户主,为在家庭事务中起决定作用的户主,不一定是户口本上的户主,其决策和意志更能代表家庭的经济意图。

参考文献:

[1] 何欣,路晓蒙.公积金制度加剧了中国住房不平等吗?[J].社会保障研究,2019,63(2):69-82.

[2] 吴义东,陈杰.保障性抑或互助性:中国住房公积金制度的属性定位与改革取向[J].中国行政管理,2020(9):58-66.

[3] 吴卫星,易尽然,郑建明.中国居民家庭投资结构:基于生命周期、财富和住房的实证分析[J].经济研究,2010,45(S):72-82.

[4] 陈永伟,史宇鹏,权五燮.住房财富、金融市场参与和家庭资产组合选择——来自中国城市的证据[J].金融研究,2015(4):1-18.

[5] Boehm T P, Schlottmann A M.Wealth accumulation and homeownership: evidence for low-income households[J].Gityscape,2008,10(2):223-256.

[6]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国家庭财富调查报告(2018)》[R].中国经济趋势研究院,2018-12-28.

[7] 西南財经大学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2018中国城市家庭财富健康报告》[R].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与广发银行,2010-01-17.

[8] 周京奎.收入不确定性、公积金约束与住房消费福利——基于中国城市住户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2,29(9):95-110,121.

[9] Di Z X, Belsky E, Liu X.Do homeowners achieve more household wealth in the long run?[J].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07,16(3-4):274-290.

[10]Wainer A, Zabel J.Homeownership and wealth accumulation for low-income households[J].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20, 47(prepublish):10624.

[11]Wind B, Lersch P, Dewilde C.The distribution of housing wealth in 16 European countries: accounting for institutional differences[J].Journal of Housing & the Built Environment, 2017, 32(4):625-647.

[12] Fuller G W, Johnston A, Regan A.Housing prices and wealth inequality in Western Europe[J].West European Politics, 2019,43(2):1-24.

[13]Causa O, Woloszko N, Leite D.Housing, wealth accumulation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evidence and stylized facts[R].LWS Working papers, 2020.

[14]詹鹏,万海远,李实.住房公积金与居民收入分配——基于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8,35(9):22-40.

[15]卢云鹤,万海远.住房公积金制度的收入分配效应[J].经济学(季刊),2022,20(5):87-106.

[16]闫娜娜,杭斌.社会地位关注与住房需求:基于收入差距视角的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0,36(5):72-75.

[17]Arundel R.Equity inequity: housing wealth inequality, inter and intra-generational divergences, and the rise of private landlordism[J].Housing,Theory & Society, 2017, 34(2):176-200.

[18]Turner T M, Luea H .Homeownership, wealth accumulation and income status[J].Journal of Housing Economics, 2009, 18(2):104-114.

[19]薛宝贵,何炼成.我国阶层收入差距代际传递及矫正[J].学习与实践,2018(2):50-57.

[20]李斌,郭明杰,张所地,等.家庭财富代际转移视角下的婚配竞争与住房市场——来自中国286个地级市的经验证据[J].数理统计与管理,2021,40(6):987-1005.

[21]李实,魏众,丁赛.中国居民财产分布不均等及其原因的经验分析[J].经济研究,2005(6):4-15.

[22]李实,魏众,B.古斯塔夫森.中国城镇居民的财产分配[J].经济研究,2000(3):16-23,79.

[23]靳永爱,谢宇.中国城市家庭财富水平的影响因素研究[J].劳动经济研究,2015(5):3-27.

[24]Wan G, Wang C, Wu Y.What drove housing wealth inequality in China?[J].China & World Economy, 2021, 29(1):32-60.

[25]甘犁,吴雨,何青,等. 2016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9.

[26]甘犁,尹志超,谭继军. 2014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

[27]甘犁,尹志超,贾男,等. 2012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报告[M].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

[28]甘犁,尹志超,贾男,等.中国家庭资产状况及住房需求分析[J].金融研究,2013(4):1-14.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Differences in Housing

Provident Fund Use on Housing Wealth Inequality

—A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n CHFS Data

Abstract:The housing provident fund system has a strong mediating effect on housing wealth accumulation, and its redistributive mechanism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the level of housing wealth. Combining the data from the China Household Finance Survey and introduc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ing and inequality regression decomposition, a systematic study of the impact paths finds that China's housing provident fund system has a stable positive moderating effect on the accumulation of housing wealth in high income and high social status groups, and contributes to housing wealth inequality at a higher level. According to the negative feedback loop mechanism of Inter-generational transfer payments and distributional differences of the provident fund, this inequality is far from reaching its maximum impact. In the future, through policy adjustment and structural optimization, there is still huge room for improvement in the fairness of the provident fund system and wealth distribution.

Key words:housing fund system;housing wealth inequality; redistribution effect; regression-based inequality decom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