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黄维樑的“港学”“龙学”“余学”和散文
2024-02-19黄坤尧江弱水张道颖王润华
黄坤尧 江弱 水 张道颖 王润华
评黄维樑“港学”论著《 香港文学初探》
黄维樑只是如实地写出了他的阅读心得,宣示他的审美标准,展现了客观的批评手法,带出了八十代年一大堆他所熟悉的作家。《初探》不是香港文学的全部,但却呈现出浓厚的香港色彩,多元、零碎、璀璨、快速、活泼,而又有点俗艳;说来真有点像香港的茶餐厅文化,丰富中有一点杂乱、熟悉、温馨和舒适的感觉。
黄维樑很重视理论的建设,很多时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明確揭示了他的主张。例如文学上通俗和高雅之别:“大体来说,通俗小说的特色,是重视情节的离奇曲折,使读者有‘追’下去的兴趣。故事追完了,时间消磨掉了,读者也就满足了。一般通俗小说的文字都不讲究比喻、象征、韵律、细节的选择、叙事观点的运用。通俗作品所忽视的,正是高雅作品所重视的。”这样说可以让读者知所选择,提升阅读的品位。
此外,黄维樑不厌其烦地讲解现代小说的艺术特点,例如心理分析学、意识流、圆形和扁形人物论、叙事手法、形象思维等术语的含义。“总括来说,现代批评家对小说的看法是:人物性格复杂多于单纯,小说家要能够深入透视人物的内心世界。他要选择最适当的观点,尽可能以具体呈现的手法,去创作他的小说。当然,物极必反,过分强调内心,过分倚重意识流,会使作品晦涩难读,许多数十年前的前卫小说,已遭受淘汰了。”这些论点,无论对于作者还是读者,以至文学批评诸方面,都有很好的指导意义,值得参考。至于修辞上清通与多姿之说,更是贯通全书,而成为黄维樑检视作者语文能力的指标。
(本文节录自黄坤尧的《八十年代香港文学的草图》一文,文章发表于2005 年,长约4500 字;黄坤尧在其2023年新书《香港文学拼图》的序言中谓黄维樑《香港文学初探》一书“体大思精,引领作者、读者继续深挖,自然是香港文学研究者很好的坐标指南”)
——黄坤尧,香港中文大学中文系教授
评黄维樑“龙学”论著《文心雕龙:体系与应用》
有鉴于这部体大思精的文论巨著在世界文学史上未被充分认识的重大价值,黄维樑先生三十多年来,将治学的重点之一放在《文心雕龙》上。他从比较诗学(comparative poetics)的角度,着眼于中西文心之同、古今文思之合,围绕着《文心雕龙》撰写了四十余篇论文,收入作者多种中国古典文论研究的书中,以及其他类著作中。而这部《文心雕龙:体系与应用》(香港文思出版社2016 年10 月版),却是他迄今为止第一本《文心雕龙》研究的专著,代表了他关于“龙学”最成熟的观点,所以格外值得珍视。
黄维樑先生对《文心雕龙》的卓见,特别表现为他对其“应用”层面的理解和运用上。这一点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看。
首先,黄维樑先生特别关注刘勰在理论阐述的同时对具体作家作品的实际批评。
其次,黄维樑先生对《文心雕龙》的“应用”层面的看重,也表现为他经常运用刘勰提出的观点和方法,用古今中外各种文学作品作为试金石,来加以运用,验证其有效性如何。
作者浸淫于《文心雕龙》既久,遂想在今日语境里启动这一丰厚遗产,使之成为理想中的“大同诗学”(common poetics)的骨架与基石。在这一重构的体系中,许许多多西方的文学批评流派都一一汇入了《文心雕龙》的脉络中,比如,《物色篇》黏合了弗莱(Northrop Frye)的“原型论”,《知音篇》接通了“读者反应论”,西方的修辞学和“新批评”勾连着“置辞”“宫商”的实际批评,心理分析和悲剧理论关系到“蚌病成珠”的文学发生学。作者以其对二十世纪西方文论广泛和深入的了解,援西入中,以今释古,其昭然的用心乃在为一直受西方忽视甚至也受国人冷落的古典中国文论在世界文学中谋一席之地,最终还是要“振大汉之天声”。
(本文节录自江弱水《“大同诗学”与“大汉天声”——读黄维樑著〈文心雕龙:体系与应用〉》一文,写于2017年,文长3000余字)
——江弱水,浙江大学传媒学院国际文化学系教授
评黄维樑《壮丽:余光中论》
《壮丽:余光中论》是黄维樑教授2014 年出版的余光中评论集。在此之前他已有1979 年出版的《火浴的凤凰:余光中作品评论集》(台北·纯文学出版社)以及1994 年的《璀璨的五釆笔》(台北·九歌出版社);这两本书集结了中国台湾、中国香港、中国大陆,以及海外华人对余光中作品的评论。这新出版的《壮丽:余光中论》则全是黄维樑对余光中的评论,写作时间是由1968 开始到2013 年为止。余光中诗文创作时间超过半个世纪,黄维樑写余光中评论亦长达五十年。
如今余光中已成了一个传奇,文学系的研究生用余光中的作品为题目写论文,年轻人写作以余光中体为模仿对象。黄维樑的余学研究不但在五十年前开风气之先,并且给现在大量“余迷”提供导读材料,让研究者分享心得,黄教授的贡献大矣。
(本文节录自张道颖《“壮丽”的回顾》一文,大约写作于2015 年,文长3600 字)
——张道颖,理工科本行,业余写作,居美国
评黄维樑散文集《苹果之香》
黄维樑的这本散文集,是作者所说香港的一种无烟工业的产品。这种产品是香港影响力巨大的通俗文学之一,其中包括框框杂文、武侠科幻小说与爱情小说。从新加坡的角度来看,黄维樑的这本散文集里的作品,是都市文学的新品种,最早在香港的中文报纸副刊上发展与成熟,今天成为华文世界中最多人书写、最多人阅读的一种文体。这种散文,汇集了文化、学术、思想哲理、社会、政治、历史、心理的多元文体;同时在文笔上,集合了叙事、抒情、诗歌、小说、游记、论述等手法。这些特点,正符合后现代社会的文学艺术的多元文化产品。
黄维樑这部选自七十年代至今的散文集,不但是他自己的代表作,也是香港的都市文学最好的样品。作品由作者精心选录,长短篇都有,感性与知性兼具,从文学到文化,从爱情到环保,从中国香港到新加坡都有独创性的思考与想象。我相信这第一本新加坡版的黄维樑博士的散文集,一定会深受广大读者群的欢迎。
(此文乃王润华教授为黄维樑《苹果之香》所写的《前言》,写于1999 年)
——王润华,教授,写作本文时为新加坡国立大学中文系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