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黄浦江核心段水域通航要素的优化管理

2024-02-19倪宝龙 唐浩天

航海 2024年1期
关键词:优化管理

倪宝龙 唐浩天

摘  要:黄浦江核心段水域客运繁忙,通航环境错综复杂。自“护航长江口”行动深入开展以来,该水域通航形势发生较大变化,黄浦海事局聚焦风险,在充分利用有限通航资源前提下,持续优化通航环境。通过科学分析规律把握工作方向,聚焦通航要素筑牢安全保障,织牢服务保障软实力“安全网”,打好海事服务管理“组合拳”,黄浦海事局不断探索提升海事服务和管理水平,为航经黄浦江核心段水域的船舶安全航行提供根本保障。

关键词:风险隐患;通航要素;服务保障;优化管理

黄浦江核心段水域客运繁忙,客运船舶航班日均1 100余艘次,日均客流量85 000余人次,过境船舶流量日均约900余艘次(其中过境大型船舶日均约70余艘次),由于辖区水域弯道集中、航道受限,通航环境错综复杂,且黄浦江潮汐为不规则半日潮,船舶航行规律与潮汐规律联系明显,辖区客运船舶与过境船舶在黄浦江主航道并行、交会,船舶操控难度极大,易发生事故险情。

自“护航长江口”行动深入开展以来,辖区通航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引起社会高度关注。尤其自2021年9月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实施后,黄浦海事局聚焦风险,在充分利用有限通航资源前提下,持续优化通航环境,不断提升航海保障、交通组织等管理服务水平,让船舶航行更加安全。形成多方参与海事治理“共建、共治、共享”的新格局[1],黄浦海事也迈向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2021年至今,累计完成6次主航道和弯道等重点水域疏浚维护,累计完成22座助导航标志调整,成功避免9起大型海船触碰滨江险情,已连续21个月未发生大型海船触碰滨江事故,通航管理工作初见成效,保障了辖区本质安全。

1 科学分析规律,把握工作方向

1)梳理致因机理,找准风险隐患。认真梳理历次水上险情事故及其致因机理,深挖探究通航标准与技术规范,评价通航能力。紧盯核心段水域通航环境安全风险源,形成船舶通过黄浦辖区狭水道航道通航能力、客运码头靠泊能力、辖区重点水域浅水区确定、预防船舶触碰滨江岸带和设施、辖区应急力量站点建设、电子巡航CCTV监控系统优化等6份研究报告,组织应急和常态化测量8次,确定辖区重点水域5处浅水区,找准突破口和切入点,为提高安全保障和技术装备奠定基础。

2)加强多方协作,深入调查研究。与水文测量、航道测绘、航标维护、气象预报等多家航海保障单位加强沟通,与航道勘察设计院、海事院校深入合作,对黄浦江船舶富裕水深和最小安全潮高、黄浦江水上客运精细化科学化交通动态管理、沿海船舶进出黄浦江核心段水域交通组织等进行深入调查研究,剖析症结所在,确定关键影响因素,打通理论研究与管理实践关键环节。

3)掌握规律变化,确定影响因素。持续跟踪通航环境变化与船舶流量观测,研究通航环境要素特征和演变规律,理顺要素与安全之间相互影响因素。走访航道规划与设计、码头管理、港口引航等相关港口保障单位,了解辖区船舶安全通航所需条件与航道现状总体评价,并形成优化辖区通航环境的综合工作方案。

2 聚焦通航要素,筑牢安全保障

1)聚焦水文气象变化。研究客观规律,包容审慎监管。布设水文气象观测站点,共建2座气象观测站、增设2处潮位监测站,掌握实时及历史水文海洋和气象数据,进一步实现航海保障一体化融合发展。

2)聚焦航道制约瓶颈。每日观测统计船舶流量,密切关注船型尺度变化情况,多次进行航道测量,深入分析规律特点,动态掌握航道变化情况。借助潮汐水文监测站点电子屏幕不间断显示当前潮高等实时水文数据和通航安全警示信息,便于海船船员准确掌握辖区潮位、潮流变化情况,充分准备危险航段的船舶操纵方案。推动弯道水域水深持续性监测和实现重点水域和易淤积浅水区常态化维护疏浚。

3)聚焦船舶航路优化。优化助导航设施,组织召开3次专家评审会,撤除3座AIS虚拟标、调整2座公用标、新设5座公用标,督促整改12座桥梁助导航专用标,实现辖区航标的分批优化,专用航标规范有效。优化航路,基于AIS轨迹大数据分析、实船压力测试等,边调研、边试行、边完善,推动实施了游览船、游艇的“分时、分区、分道”航行,实现“双峰叠加”时段精准实施错时管理、优化掉头区提升水域空间利用效率、游览船和游艇与过境船舶分道而行,打造出黄浦江核心段水上快速路。

4)聚焦船舶航法优化。优化航法,开辟游览船、游艇专用航路,明确各条不同航线在上行、下行、掉头时的航法,与过境船舶分道而行,降低会遇频次。积极试行十六铺离泊游览船“跟船航行、逐排穿越、择机掉头”的“三步掉头法”,有效缓解了十六铺码头前沿水域滞航的现象,明显降低了发生碰撞事故的几率。

3 织牢服务保障软实力“安全网”

1)数字赋能提升服务保障水平。数字赋能信息公开,共享水文海洋和精准气象2个信息服务平台,实现航运安全信息的实时、智能感知。数字赋能交通组织,聚焦可视化、系统化、智能化管理要求,创新开发出黄浦江大型船舶全要素管理系统、一网统管客运管理模块,实现大型海船全过程、全要素闭环管理监管机制,实现全面掌握航班底数、精准实施航班调度。数字赋能预警预控,搭建拖船护航管理平台、船队在线大型海船海事监管”2個远端预警预控平台,充分了解大型海船营运周期、码头周转率,为水上日常监管、以及交通态势研判、风险防控、应急应变等工作提供有力技术支撑。

2)建立机制促进航海保障融合发展。与航标管理站、海事测绘中心、地方海事、滨江管理单位等单位分别建立联动协作机制,并建立水上客运预警预控三级响应机制,汇集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工作合力,推进海事航保“一体两翼”[2]、融合发展工作不断深入。

3)完善程序做好重点船舶安全指引。完善巡航模式和制度,调整优化辖区海巡执法大队巡航责任区,建立大型海船管理预警预控、精准气象发布须知、无人机巡航工作规范等3项内部工作程序,合理配置执法资源,优化执法力量配布,实现对重点水域的全天候、全覆盖。制作并向社会公布《大型海船拖船伴航指引》《大型海船航经黄浦江核心段安全指引》《游览船航行安全指引》《游艇航行安全指引》等4份安全航行指引和系列配套操作规范,引导交通流更加科学合理,有效降低船舶交叉相遇的局面。

4 打好海事管理服务“组合拳”

1)扎实开展“三基”工作。定期开展“三基”(基础要素、基础资料、基础动态)数据采集,建立了助导航设施“一标一档”,变“被动采”为“主动管”,掌握基本情况、历史沿革,建立码头泊位动态档案,进而提高通航环境整治工作的有效性、针对性、精准性,实现强“三基”固根基。

2)法治赋能安全保障。持续关注法律法规修订进程,认真研究法治形势,从优化通航环境、保障航行安全、便利船员工作等方面着手,为《上海市黄浦江苏州河滨水公共空间条例》和《上海黄浦江通航安全管理规定》提供专业技术支持、提出多条修订建议,适时调整安全措施。组织开展大型海船专项整治、暑期水上客運通航安全专项治理,狠抓驾驶人员安全航行习惯养成,取得了良好成效。

3)社会参与海事治理。梳理大型海船典型警示案例,先后召开6大型海船和拖船安全共商会,定期召开客运船舶安全共商会,提供重点水域安全航行建议,发挥拖船伴航、引航员或船长操作实效,根本上确保船舶的安全性。推动落实拖船等应急力量常驻重点水域重点时段弯道动态巡航值守,协调完成滨江亲水平台防撞设施升级改造,借助无人机“司空”远程应急指挥平台,强化减灾与应急技术和装备应用,提升水上突发事件和灾害的应急处置能力。

5 持续推动管理服务能级提升

展望未来,黄浦海事局将继续在有限的通航条件下,审慎用好有限航道资源,持续改善通航环境,优化交通组织和通航管理措施,不断重大风险防范化解机制,完善船舶运输与航海保障等领域的深度融合发展机制,为航经黄浦江核心段水域的船舶安全航行提供根本保障,进一步服务于上海黄浦江经济产业集群的壮大和发展,实现“人民浦江人民建,和谐浦江共发展”的安全理念。

5.1 跟踪引导市场环境,提升综合治理水平

关注航运源头供需关系和市场动态走向,聚焦系统治理、综合治理、精细化管理,了解和把握船舶营运的时与势,充分获取港口及船舶作业信息、码头运营信息。在优化营商环境、优化通航环境的同时,不断完善监管新机制、包容审慎监管,坚持服务大局、不断创新服务举措,坚持科学引导航运、港口、船舶、船员及其相关方紧密合作、优势互补,形成风险共担、互利共赢的多位一体生态、环保、安全发展格局。

5.2 融合应用系统,深化数字海事建设

进一步打通海事数据服务跨平台联通壁垒,推动数据共享、业务协同,提高数据的关联性、规范性、准确性。充分挖掘和利用数据,深度融合海事监管和航海保障各类动、静态数据,根据潮汛规律、季节变化、船型分布、船员能力等因素,实现风险动态识别和分级管控目标,不断提高交通组织的科学性和精细度。

5.3 重视通航环境规划,推进港口整体建设

综合考虑海事监管工作及相关设施建设需求,要按照“把握全局、突出重点、立足现实、着眼未来、注重效率、兼顾公平”[3]的总体原则,重点考虑船舶安全航行的要求及实际交通流分布情况,优先解决当前通航环境存在的问题。逐步改变重岸线等硬件设施建设,轻航路、航道、掉头区规划等现象,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有效优化通航环境,保护通航资源,提高海上交通效率,降低水上交通安全风险和船舶污染风险。

参考文献

[1] 交通运输部关于推进交通运输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问题的意见,2020.10.

[2] 吕乃基.一体两翼:一种技术哲学的研究纲领[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6).

[3] 全国沿海船舶航路总体规划,2011.10.

猜你喜欢

优化管理
高校通识教育课程教学现状及教学的优化管理措施分析
优化课堂时间管理,提高思品课堂教学时效
浅谈如何提高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水平
革命文物藏品的保管保护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