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政治建设的三重逻辑

2024-02-19谢梦玲

西部学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列宁政党民主

谢梦玲

(扬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扬州 225009)

在中国共产党百余年的奋斗历程中,政治建设既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保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属性的关键所在。进入新时代以来,尽管全面从严治党成效显著,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共产党接续开创党的政治建设新局面,合理吸收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探索成果,深刻总结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建设所积累的宝贵经验,凝神聚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建设目标,“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48从多重逻辑上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有助于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伟大工程以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理论逻辑: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探索成果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三位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中国共产党始终把政治建设置于首要地位,深刻体现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政治属性和本质要求。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

无产阶级必须首先建立自己的政党。无产阶级只有建立完全代表自身利益的独立政党组织,才能领导整个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1844年,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中第一次明确了无产阶级是一种“若不从其他一切领域解放出来从而解放其他一切社会领域就不能解放自己”[2]的革命力量的概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产阶级要建立一个按照自己的原则和主张的新社会,最关键的就是要组成一个统一的独立政党。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首次把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与消灭阶级进行了结合。在他们看来,无产阶级只有以国家的形式进行实际斗争,并建立起真正的共同体,才可能获得真正自由。1848年,随着世界上第一部无产阶级政党纲领——《共产党宣言》的颁布,呼吁全世界的无产者建立无产阶级的政治统治——无产阶级政党而联合的思想观点,标志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思想的诞生。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制定正确的政治纲领。无产阶级政党对自身在一定时期内的奋斗目标做出的总体部署,将直接关系其建设事业的最终成效。《共产党宣言》明确指出,共产党人的最近目标是“使无产阶级形成为阶级,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最高理想是建立“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3]7。但是,政治纲领只有在正确的斗争策略的指导下才能实现。恩格斯于1845年出版的《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中指出,工人运动必须与社会主义相结合,工人阶级只有通过“暴力革命”才能推翻资产阶级统治,由此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道路。在《1848年至1850年法兰西阶级斗争》中,马克思不仅提出了无产阶级必须掌握革命领导权的思想,而且还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专政”的斗争口号,这是马克思对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策略留下的“最后遗嘱”。

无产阶级政党必须永葆组织纯洁和先进。党性是一个政党的根本特性,始终确保无产阶级政党的先锋队性质,对于维护党的团结统一意义重大。1847年,马克思、恩格斯在为共产主义者同盟起草的章程中规定,同盟会成员要有共产主义信仰和坚定革命毅力,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第一次对吸收党员条件做出明确规定。1848年,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中对共产党的先进性进行了首次论述,即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以及“整个运动的利益”[3]413。1871年,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首次阐述了关于建设廉洁政府的思想,并首次规定了具体的党内纪律。马克思、恩格斯在与机会主义者的长期斗争中,反复强调无产阶级政党必须及时将危害党的事业的分子清除出党,这对于塑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具有重要意义。

(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思想

列宁形成了无产阶级专政与建立新型民主的思想。没有无产阶级民主就没有无产阶级专政,没有无产阶级专政也就没有无产阶级民主,二者紧密联系、相互依存。1914年后,列宁在反击第二国际机会主义理论家和资产阶级思想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歪曲和批判的同时,其关于民主和专政的思想也随之发生了变化。1917年,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一书中初步形成了较为系统的无产阶级专政思想。他指出,“即使在最民主的资产阶级共和国里,人民仍然摆脱不了当雇佣奴隶的命运。”[4]只有彻底推翻资本主义统治的国家政治并实行无产阶级专政,才能发展关于人民的民主制度。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列宁成功领导了俄国十月革命,真正实践了无产阶级专政与建立新型民主的思想。

阐述了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问题。无产阶级政党自诞生以来,为实现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不断地完善自身各方面的建设。在党的性质问题上,列宁第一次明确了党是工人阶级的先进部队的概念,从而直接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立场;在党的纲领问题上,列宁不仅强调党要有革命的政治纲领,而且还从多方面阐述了纲领的实践部分和具体要求,为进一步明确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任务做出了具体指示;在党的关系问题上,列宁认为党在任何时候都必须领导一切,不仅论证了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组织形式,还明确了无产阶级政党的革命领导权地位;等等。列宁的这些观点,为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探索了巩固无产阶级政党地位的措施。夯实党的执政基础,是打造安定团结的社会政治局面的必要之举。1898—1901年,列宁初步意识到建立一个集中统一的政党的必要性,强调“只有独立的工人政党才能成为反对专制制度斗争的坚固堡垒”[5]。针对机会主义者的抹黑言论,列宁明确阐述了党要始终贯彻反对机会主义的政治路线,还在此基础上对党内政治生活进行了思考。在他看来,严格的党内政治生活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必要举措,必须积极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制定和执行铁的纪律、及时清除党内投机分子。列宁意识到仅有严明的政党而不推举党内的先进代表,无产阶级的意志统一也将会成为一句空话。因此,无产阶级政党只有保持形式上、思想上和组织上的高度统一,才能行稳致远。

二、实践逻辑:党的十八大以前中国共产党推进政治建设所积累的宝贵经验

从革命时期强调“革命的政治工作是革命军队的生命线”,到新中国成立后强调“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再到改革开放后强调“到什么时候都得讲政治”,中国共产党一再证明,把政治建设作为根本性建设具有深刻的实践逻辑。

(一)加强理论武装,为坚定政治信仰添加“营养剂”

“政治上的坚定源于理论上的清醒。”[6]190革命战争时期,党中央先后创立了湖南自修大学、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中共中央党校等,为提高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养提供了重要阵地。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后,毛泽东向全党发出了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改善思想境界的号召,充分体现了党对加强理论武装的重视。进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中央提出在党内“建立学习制度”来“造成一种学习的空气,学习理论的空气”,为进一步加强党的理论建设营造了良好氛围[7]。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强调要在全党深入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推进实施了一系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在这些举措的推动下,党的宣传载体和宣传阵地建设得到了加强,既为提升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觉悟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在新的世纪探索如何保持政治定力提供了新的思路。可见,只有持续加强党的理论武装,才能举好党的精神旗帜,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夯基垒土。

(二)维护党中央权威,为巩固政治建设打上“强心剂”

广大党员群众对党的指导思想的认同是确保党核心领导地位的有力支撑。1945年,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载入党章。1954年9月,我国通过的第一部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把毛泽东思想上升为社会主义国家的意识形态。1997年,党的十五大确立了邓小平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2002年,党的十六大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了党章,并强调其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的重要地位。进入新世纪以来,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运而生,为我国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提供了新的思想遵循。至此,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科学理论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行动指南,得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一致认同,为党和国家的发展把稳了思想上的方向盘。

(三)塑造良好政治生态,为防范政治风险提供“清醒剂”

政治生态是政治风气的反映,影响着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和施政作为。自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便十分重视党内民主的发展。1956年,党的八大首次提出要促进党内民主的高涨。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对党内民主生活、干部管理和权力制约监督三大制度体系做出了新的规定。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党中央紧密围绕“以完备的制度保证党内民主”的目标,在实践中不断推进党内民主的建设,先后颁布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等法规,推动了党内民主向法律化的发展,使党内民主建设达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这些举措,不仅增强了党员干部塑造和践行自身党性品格的自觉,而且还为净化党内政治生态塑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

三、价值逻辑:聚焦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的建设目标

党的二十大报告再次明确提出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1]6。这一重要论述,有着深刻的价值逻辑。

(一)聚焦提高政治判断力

忽视党的政治建设,就会“弊病丛生、人心涣散、丧失斗志……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6]114。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要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奋力推进党的各项事业,就必须切实提高党在旗帜方向、思想观点、工作方法上的政治判断力。就旗帜方向来说,“我们所要坚守的政治方向,就是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就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1]93就思想观点来说,必须坚决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思想观点,坚决反对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错误政治倾向,坚决批驳任何丑化党和国家形象的有害信息,确保在重大原则问题上明辨是非。就工作方法来说,必须坚决反对与马克思主义根本原则相违背的工作方法,坚持实事求是地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政治方略,力求根本解决与人民群众和国家发展迫切需要相关的重点问题。总之,只有从政治上判断问题才能看清本质,才能确保全党上下拧成一股绳、劲儿往一处使。

(二)聚焦提高政治领悟力

切实提高政治领悟力是推进我国政治实践的重要先导。只有始终把共产主义信念作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识,才能使党员和人民群众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的周围,使生动活泼、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得到巩固和发展。党经过百余年的奋斗,不仅使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还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只有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续写社会主义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奇迹。只有领悟民族复兴使命的自觉性,才能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回首过去,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走过了百余年的光辉历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社会条件和物质条件、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新时代新征程,只有提高政治领悟力,把实现民族复兴的伟业牢记于心、践之于行,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

(三)聚焦提高政治执行力

向党中央的责任担当看齐,切实提高党的政治执行力是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关键所在。首先,提高科学理论学习应用能力,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广大党员干部既需要自觉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还应与时俱进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融合发展,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开拓创新的工作思路。其次,提高方针政策落实能力,推进创新型政党建设。共产党员只有在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方面起到带头作用和骨干作用,才能凝聚民心士气,使自己成为密切联系党和人民群众的纽带。最后,提高服务人民群众的能力,推进服务型政党建设。归根结底,党的先进性应充分体现在实际工作的落实中,提升服务群众的能力、改善服务群众的方式、加强各项工作的落实,不断增强广大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新时代新阶段,我们党将要面临的风险、挑战、任务只会更多、更重。因此,只有高度重视党的政治建设,以统领全局的价值观念来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才能提高全党斗争本领、永葆党的生机活力,为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指引正确方向。

猜你喜欢

列宁政党民主
“带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政党”
Ese valor llamado democracia
深刻理解和把握新型政党制度的“三个新”
列宁晚年意识形态思想及其当代启示
关于现代民主的几点思考
好民主 坏民主
欲望的位置:论两种慎议民主取向之争
民主党派政党认同的有效构建
民意调查:列宁和斯大林及其在历史上的地位
列宁的赠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