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
2024-02-18卞玉霞赵海涛屠友艳
卞玉霞 赵海涛 屠友艳
1连云港市中医院普外科,连云港 222004;2连云港市中医院消毒供应中心,连云港222004
肺癌是一种具有高发病率以及病死率的恶性肿瘤疾病,在癌症疾病中其发病率占比高达11.78%,病死率占比18.45%[1-2]。肺癌根治术为治疗主要手段,但是由于该病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表现或仅以常见呼吸系统症状为主,难以引起患者重视[3-4]。伴随肿瘤的生长,局部压迫、浸润、阻塞等可诱发患者胸痛、咳嗽、咳血等症状,但此时患者机体功能抵抗手术创伤能力较差,术后恢复效果较差[5-6]。近年来,随着胸腔镜等微创手段在临床广泛应用,肺癌手术安全性得到有效提高,与传统开胸手术相比,手术操作对健康组织的损伤程度能得到有效规避。但是,术中肺组织切除仍会导致一定的术后呼吸功能异常,因此,采取有效手段提高患者术后肺功能的恢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7-8]。呼吸训练为呼吸科常用的提高患者肺功能锻炼方式,但其在肺癌术后患者中应用仍存在一定局限性,术后呼吸道分泌物可降低患者运动耐受性,导致训练效果不佳[9-10]。鉴于此,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在呼吸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道管理对肺癌根治术患者的应用效果。
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连云港市中医院2019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期间收治的80 例肺癌行根治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常规呼吸训练护理的40 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同期接受呼吸训练联合呼吸道管理护理的40 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照组男26 例,女14 例,年龄59~76(67.53±2.41)岁;肺癌分型:鳞癌16 例,腺癌14 例,腺鳞癌10 例;术式选择:胸腔镜微创手术18 例,单肺叶切除术14 例,其他术式8 例。观察组男27 例,女13 例;年龄57~76(66.97±2.41)岁;肺癌分型:鳞癌15 例,腺癌17 例,腺鳞癌8 例;术式选择:胸腔镜微创手术20 例,单肺叶切除术10 例,其他术式10 例。⑴纳入标准:符合《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18 年版)》[11]中关于非小细胞肺癌的相关诊断标准;在本院接受肺癌根治术治疗;认知功能正常、视听语言能力正常,可配合完调查;符合肺癌根治术手术指征。⑵排除标准:合并脏器功能严重损伤;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或其他肺部疾病;有根治术治疗禁忌证;有造血障碍、凝血异常或其他血液系统疾病;合并全身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资料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可行分组比较。
本研究经连云港市中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2020-伦理审查(KY)-23],患者或其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同意书。
2.方法
2.1.对照组 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呼吸训练。常规护理包括入院宣教、指导患者完善术前准备、术前方式、术中生命体征监测、术后遵医嘱监测生命体征、给氧、抗感染等。⑴呼吸训练:术前3 d,指导患者学习呼吸锻炼方法。腹式呼吸:平卧位(或仰卧位),半屈双腿,将双手放置胸前或上腹部,用鼻缓慢吸气,手感受腹部缓慢鼓起至最大限度后坚持3 s 左右,缓慢经鼻呼出腹部下降至最大限度,维持3 s 左右;缩唇呼吸:无体位要求,患者闭嘴经鼻吸气,将唇缩成吹口哨状缓慢呼出气体,4~6 s 内缓慢将气体完全呼出;吹气球训练:患者吸气达最大限度后,在气球内缓慢吹气至气体完全呼出,排出气球内气体,重复进行训练。⑵手术当日,患者结合自身疼痛感受进行适当腹式呼吸、缩唇呼吸锻炼,锻炼频次、时长由患者自行决定。⑶术后1~3 d 进行完整的呼吸锻炼,腹式呼吸:10 次呼吸/组,3 组/次,3 次/d;缩唇呼吸:15 次呼吸/组,3 组/次,3 次/d;吹气球锻炼:5 次吹鼓气球/组,3 组/次,3 次/d。⑷术后3 d 以后,结合患者手术切口恢复情况,逐渐加强呼吸锻炼强度,待患者可下地行走后增加上肢锻炼、扩胸运动等。护理持续至术后15 d。
2.2.观察组 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呼吸道管理。⑴对本院既往肺癌根治术后患者病例进行收集,对其肺不张、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归类,并对患者一般情况进行整理,通过文献搜索,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的呼吸道管理计划。⑵实施。①基础呼吸道管理:术后2~3 d,应用振动排痰(深圳普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批号:粤食药监械生产许20081535号,型号:PV-100)机对患者进行排痰干预,将叩击头放置患者胸廓(注意规避患者手术切口以及切除肺组织对应体表位置),以20 CPS 的频率叩击5~10 min,患者自觉有痰排出后,捂住切口敷料,嘱咐患者轻咳排出痰液。②强化腹式呼吸锻炼:腹式呼吸锻炼方法同对照组,待患者可熟练完成腹式呼吸后,在患者腹部放置合适重量沙袋,吸气时腹部向上隆起,呼气时缓慢下沉腹部。首次沙袋锻炼时间控制在5 min左右,随后结合患者耐受情况适当增加沙袋重量与锻炼时间。③并发症预防呼吸道管理:在雾化治疗完成后,应用皂角粉(3~5 g)对患者呼吸道进行刺激,诱发患者咳嗽、喷嚏呼吸道反射。过程使用胸带对患者胸部进行束缚,注重对手术切口部位保护,护理人员双手呈扇状置于患者双侧腹壁位置以降低胸腔震动。皂角粉吸入在术后3 d后进行,4次/d。护理周期同对照组。
3.观察指标
⑴肺功能指标:分别于护理前以及护理后对患者肺功能水平进行测定,包括用力肺活量(FVC)、呼气流量峰值(PEF)、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⑵炎症指标:分别于护理前以及护理后采集患者空腹上肢静脉血3 ml,借助离心(转速:3 200 r/min,时间:10 min,离心半径为10 cm)处理获得血清,4 ℃条件下低温保存,4 h 内送检,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对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0(IL-10)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进行测定,测量过程严格参照试剂盒说明书进行操作。⑶并发症发生率:对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统计,统计内容包括肺不张、胸膜感染、呼吸功能障碍、肺部感染。
4.统计学方法
研究中数据应用Excel表格进行录入,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26.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应用()表示,组内护理前后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1.肺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护理前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表1 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前后肺功能指标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呼吸训练,观察组联合呼吸训练与呼吸道管理;FVC 为用力肺活量,PEF 为呼气流量峰值,FEV1 为第一秒用力呼气量;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2.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两组护理前炎症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护理后两组均较护理前降低,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2。
表2 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前后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表2 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护理前后炎症指标水平比较()
注:对照组给予呼吸训练,观察组联合呼吸训练与呼吸道管理;IL-8 为白细胞介素-8,IL-10 为白细胞介素-10,TNF-α 为肿瘤坏死因子-α;与同组护理前比较,aP<0.05
3.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肺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00%(2/40)比20.00%(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P=0.043)。见表3。
表3 两组非小细胞肺癌根治术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讨论
肺癌为临床常见的恶性肿瘤疾病,肺癌根治术是治疗主要手段,通过对肿瘤组织进行切除处理,可防止其继续生长对胸腔脏器产生压迫作用以及远处转移,可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12-13]。近年来,随着手术相关技术的发展以及胸腔镜的应用,肺癌根治术对患者的创伤得以有效控制,但并未达到“无创”的标准,患者术后仍会发生程度不一的呼吸障碍、疼痛、感染等不利于术后康复的症状[14-15]。为此,采取有效手段促进肺癌根治术患者肺功能恢复、提高其术后康复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详细分析了呼吸锻炼联合呼吸道管理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结果显示:护理后,对照组患者肺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呼吸锻炼为临床改善呼吸系统疾病患者肺功能的主要手段,针对肺癌根治术患者,手术操作可对患者膈肌造成一定损伤,致使膈肌功能紊乱、主动收缩能力降低[16-17]。进行腹式呼吸锻炼对于膈肌具有明显的刺激作用,进而可获得改善患者呼吸功能,促进肺功能恢复的效果[18-19]。然而,肺癌根治术后,创伤可导致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患者由于恐惧手术疼痛等不愿咳嗽排痰,分泌物在呼吸道、肺组织内沉积,在限制气体交换的同时可导致感染并发症的发生,为此进行一定的呼吸道管理具有重要意义[20-21]。本研究中,观察组联合应用物理排痰(胸廓叩击)、药物排痰,可有效促进呼吸道分泌物的排出,同时指导患者进行正确咳嗽、避免手术切口牵拉等,可降低患者疼痛感受[22-23]。在分泌物有效排出的前提下,结合呼吸锻炼可有效提高患者肺功能恢复水平[24-25]。此外,相关研究指出分泌物是致病微生物繁殖的重要场所,胸部术后如未及时有效排出则可增加肺部感染并发症发生率[26-27]。促进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对于提高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28]。通过排出呼吸道分泌物,可降低致病微生物繁殖水平,促进肺功能恢复以及降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29-30]。皂角粉能散风通气、开窍逐痰,在中医理论中具有“搐鼻取嚏”的作用,临床应用于鼻腔异物患儿,在行肺癌术后的患者中应用,通过刺激气味诱发呼吸道反应(咳嗽、喷嚏),从而促进患者术后肺复张以及呼吸道分泌物排出,利于降低肺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感染风险以及相关并发症发生风险。本研究结果显示,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炎症指标水平、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证实上述论述。
综上所述,在肺癌根治术患者中联合应用呼吸道管理与呼吸锻炼,二者具有协同作用,可促进患者肺功能恢复、降低机体炎症反应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作者贡献声明卞玉霞:研究设计与实施、数据采集与分析、文章撰写、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赵海涛:对文章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屠友艳: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