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2024-02-18郭秀翔

党史文汇 2024年1期
关键词:抗日山西

郭秀翔

开栏语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组织成立100周年。100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山西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山西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为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和解放全中国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领导山西人民自力更生、发愤图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重要的物质技术基础,有力地支援了国家的经济建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领导山西人民解放思想、锐意进取,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解放和发展,为保障国家能源供应作出了巨大贡献。进入新时代,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山西人民砥砺奋进、开拓创新,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组织成立100周年,本刊从2024年第1期起,连续刊发有关文章,全面反映山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从改革开放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奋斗历程和辉煌成就,热情讴歌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山西不懈奋斗创造的伟大成就,生动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山西的实践成果,以激励鼓舞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从山西百年党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山西篇章。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宣告成立,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共产党登上引领中华民族改变命运、走向复兴的历史舞台,承担起带领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历史重任。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全国最早的一批共产党员担负起在各地建立党组织的重任。1924年5月,山西籍共产党员高君宇回到家乡,开展建党活动,建立太原党小组,随后,成立中共太原支部,这是山西最早的党组织,由此揭开了山西人民革命斗争的崭新篇章。

在中国共产党创立初期,山西就有党的活动和影响。山西党组织创始人高君宇1920年在北京加入共产党小组后,经常回到山西开展革命活动,在他的指导帮助下,1921年5月太原社会主义青年团成立,为山西党组织的建立在思想上、组织上做了准备。在1923年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称赞“太原是唯一的与中央有较密切关系的地方团,此点值得大会赞扬,于工人运动也颇努力”。

1924年1月,以国民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标志,国共合作的局面正式形成。为发展中国共产党的力量、推动北方地区的国民革命运动,中共北京区委执行委员高君宇根据李大钊指示,于同年2月和5月回到山西,开展建党活动和推进山西的国共合作,建立起太原党小组。随后,又成立中共太原支部,书记张叔平,组织委员彭真,宣传委员李毓棠。中共太原支部成立后,山西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領导核心,揭开了革命斗争的崭新篇章。

1925年至1926年,在大革命的洪流中,山西党组织领导学生掀起反对阎锡山当局强征房税斗争和声援五卅反帝爱国运动。团中央机关刊《中国青年》对此进行了连续报道,团中央执行委员、《中国青年》主编恽代英称赞:“山西青年能够在阎锡山高压之下,代表本省民众利益而奋斗,自然是很值得各地青年仿效的……”经过革命斗争的锻炼,1925年12月,中共太原地委成立。

1926年至1927年初,在中共太原地委的领导下,山西工农革命运动逐步掀起高潮。在此起彼伏的斗争中,坚持半年之久的榆次晋华纱厂工人大罢工在山西工人运动史上书写了光辉的一页。早期党的领导人之一蔡和森曾指出,北方党领导下的真正的群众斗争,开始于正太路石家庄的铁路工人,而发展于“五卅”后太原的罢工罢市和榆次纱厂的长期斗争。

随着工农革命运动的日益高涨,山西党组织得到大发展,中共榆次地委、临汾地委、汾阳地委和晋城地委先后成立。为加强党对山西地区工作的领导,1927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成立中共山西省委,书记颜昌杰。此时,全省党员发展到1500余人,建立起5个地委,党的组织遍及30余县。

1927年7月,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山西和全国各地一样陷入白色恐怖之中。但幸存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没有被吓倒、被征服,“他们从地下爬起来,揩干净身上的血迹,掩埋好同伴的尸体,他们又继续战斗了……”

“革命是血与肉换来的”。这是1936年10月中共中央北方局出版的机关刊《火线》刊登的一篇文章标题,该文是为纪念牺牲的中共山西特委书记王伯唐等烈士而作。从大革命失败到全民族抗战爆发前,无数共产党人抛头颅、洒热血,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在他们中,有山西早期党团组织负责人王振翼、贺昌、张叔平、侯士敏、纪廷梓及省级领导成员王瀛、邓国栋、周玉麟、汪铭、王青士、刘天章、谷雄一、阴凯卿、任国桢、王伯唐等。山西省级领导机构和全省各地党组织数次遭到破坏,但革命的红旗始终飘扬在三晋大地。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山西力图“创建苏区,将山西变为江西第二”。山西成为北方地区建立中国工农红军最早的省份之一。1931年5月和7月,中国工农红军晋西游击队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四军先后成立,分别在吕梁山、太行山开展武装斗争,成为党在北方地区创建革命根据地,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重要实践。天津《益世报》将红二十四军成立前的平定兵变称之为“北方之朱毛”“较这江西省过之而无不及也”。后来,这两支红军在反动军队的重兵“围剿”之下,不得不转移到陕北,成为创建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的一部分力量。

九一八事变后,山西广大学生掀起“一二·一八”抗日反蒋运动,有力地打击了国民党在山西的反动势力,促进了山西革命高潮的到来和党组织的恢复。在山西党组织的推动下,从1932年至1934年,各种抗日救亡团体纷纷成立,抗日救亡运动如火如荼。

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为打通抗日路线和巩固扩大苏区,1936年春,毛泽东、彭德怀率领中国人民红军抗日先锋军渡河东征来到山西,历时75天,转战50余县,筹款物折合50余万银元,在20多个县建立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8000多名山西子弟参加红军。东征红军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高举抗日救国的大旗,促进了山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红军东征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在晋西一带召开会议,毛泽东明确提出“经营山西”“赤化山西”、在山西建立抗日根据地的战略方针。红军回师陕北后,中共中央发出《停战议和一致抗日通电》,并加紧了对阎锡山的统战工作。

1936年9月,山西牺牲救国同盟会成立,薄一波根据中共中央北方局指示,接受阎锡山的邀请,回山西主持牺盟会工作,共产党员在牺盟会掌握了领导权。在北方局的实际领导下,牺盟会充分利用特殊形式的民族统一战线形式,合法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策略,广泛宣传发动民众,组织训练民众,武装民众,培养革命干部,团结进步势力,建立新型抗日武装,使山西成为华北抗日救亡运动的中心。短时间之内,全国20多个省市数万名爱国知识青年纷纷来到山西,投入抗日救亡工作。当时,爱国将领续范亭回到山西,称赞:“山西以一隅之地,进行了守土抗战,收罗进步青年,成立牺盟会,表现了思想自由,允许开设生活书店。我看见山西有了光明,虽然是仅仅点出了一支土蜡烛来,光明不大,但我却和许多爱国青年一样,像扑灯蛾似的,围着这一点儿光明,不肯他去了。”

1936年底,中共(红军)驻晋秘密联络站在太原建立,山西特殊形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全民族抗战爆发后,根据国共谈判达成的协议,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开赴山西抗日前线。中共中央北方局和八路军总部先后移驻山西,周恩来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来到山西,全力推动国共两党在山西的军事、政治合作,广泛接触各抗日团体、各界进步人士,大力推动和发展山西群众性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毛泽东对山西抗日前线的周恩来、刘少奇、朱德等发出一系列指示,指出:“山西将成为华北的特殊局面,这根本的是因为有红军,其次则是阎锡山与我们结合起来。由于这两个力量的结合,将造成数百万人民的游击战争。我们应坚持这一方针,布置全省的游击战。”“游击战争主要应处于敌之翼侧及后方,在山西应分为晋西北晋东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向着进入中心城市及要道之敌人,取四面包围袭击之姿势。”

“咆哮黄河水,夜渡三军忙。侯马上火车,同蒲铁路上。为酬报国志,兼程向北方……”这是曾任八路军第一一五师独立旅政治部副主任欧阳文在1937年写下的一首诗,形象地反映了八路军当年渡黄河的情景。挺进山西的八路军三大主力分别以五台山、管涔山、太行山、吕梁山为依托,相继从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向晋察冀、晋察绥、晋冀豫边区和晋西南地区扩展,广泛发动群众,发展地方武装,组建抗日民主政权。八路军在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晋西南四区的展开与山区抗日根据地的创建,为建立以山西为中心的华北游击战争战略支点和八路军实行更大规模的战略展开奠定了基础,不仅使山西成为共产党、八路军实行与坚持抗战的“立足点”,而且,依托这4个战略支点,不断向外展开,最终成为共产党、八路军扩大与发展华北抗战的“出发地”,创建了晋察冀、晋绥、晋冀鲁豫和山东抗日根据地。

与此同时,在中共中央和北方局的直接領导下,山西各地党组织相继恢复和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进一步得到发展,建立了山西新军和第二战区民族革命战争战地总动员委员会。全省以牺盟会名义组织起来的团体会员总数发展到300万人左右。在山西105个县中,有70多个县的县长由牺盟会特派员担任。战动总会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共产党在一个战区与地方当局首创的公开合法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广泛开展战地动员,动员组织民众投身抗日,大力发展抗日武装。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太原成成中学师生举校从军,被誉为中国“青年运动的一面旗帜”,就连五台山的僧人也建立了抗日自卫队。

为配合开赴山西的八路军创建根据地,中共中央北方局在以山西为中心的各地加强了建立和健全党的领导机构的工作。1937年10月,北方局按战略区调整华北地区各省委、工委和特委的工作区域,山西工委改称“中共山西省委”。此后,中共晋察冀省委、冀豫晋省委、晋西北工委和晋西省委又相继成立。1937年11月太原失守后,中共山西省委移驻临汾,负责领导晋西南地区党的工作。原属其领导的晋东北、晋西北、晋东南3个战略区党的工作分别归属新成立的晋察冀省委、晋西北工委和冀豫晋省委领导。1938年8月至1939年4月,各抗日根据地党组织的设置进一步打破原有省区县的建制和界限,跨省的四大区先后改称“区党委”。

“北华收复赖群雄,猛士如云唱大风。自信挥戈能退日,河山依旧战旗红。”这是八路军总司令朱德在山西抗日前线写下的一首诗。山西作为华北抗战的主战场之一,据不完全统计,全民族抗战时期境内进行的70余次著名战役、战斗共歼灭日军近7万人,同时将日军重兵牵制在山西战场上,有力支撑了华北抗日根据地的对日作战。

首战平型关,威名天下传。平型关大捷是全民族抗战爆发后中国军队主动对日作战的第一个大胜利,振奋了全国军民的抗战信心。再战雁门关、夜袭阳明堡飞机场,摧毁敌机24架,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有力地打击了日军的空中力量,配合了忻口正面战场的作战。

百团大战是八路军在华北发动的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带战略性进攻的战役,在国民党顽固派妥协投降暗流甚嚣尘上的情况下,振奋了全国军民夺取抗战胜利的信心。山西是百团大战的主战场,正太路破击战、狮脑山和关家垴战斗等打得非常激烈,如今,在狮脑山上矗立起百团大战纪念碑。

黄崖洞保卫战以少胜多。韩略村伏击战歼灭日军“战地观战团”军官180余人,狠狠打击了日军“铁滚扫荡”的嚣张气焰。

在沁源围困战中,8万沁源人民全民皆兵、全民参战。他们把水井填死,把碾磨炸毁,数九寒天带上粮食和日用品,转移进山庄窝铺,天当被、地当床,风餐露宿,无一人叫苦叫难。转移出去的民兵自卫队,广泛开展麻雀战、地雷战,使敌人胆战心惊,日夜不宁。经过两年半的围困,最终取得了胜利。延安《解放日报》发表社论《向沁源军民致敬》,称赞:“模范的沁源,坚强不屈的沁源,是太岳抗日民主根据地的一面旗帜,是敌后抗战中的模范典型之一。”沁源围困战的胜利,充分显示了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战争的强大威力,作家周立波在报告文学《沁源人民》中称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之下组织起来的沁源人民,真正没有一个贱骨头,没有一个做汉奸的孬种,这的确是他们全体的光荣。勇敢忠贞的沁源的人民,和八路军新四军的一切其他根据地的英勇忠贞的军民一样,把我们伟大的中华民族的气节,高扬到霄汉,而且将要流芳于千古。”

山西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坚固屏障,是党中央联系华北、华中、华南各敌后抗日根据地的主要通道。晋西北抗日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隔河相望,形成阻敌西进的坚固屏障,是保卫陕甘宁边区、保卫党中央的前卫阵地。各抗日根据地建起纵横交错的地下交通网,沟通中共中央和各抗日根据地的联系,接送了许多党的重要干部往返延安与各抗日根据地。

军队打胜仗,人民是靠山。山西人民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无数三晋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摧不垮、战必胜的铜墙铁壁,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在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到处都有“母亲叫儿打东洋,妻子送郎上战场”的动人场面。沁源县8万人口有1万多名青年踊跃参军,走上抗日战场。左权县7万人口中,有1万人牺牲、1万人参军、1万人支前。武乡县14.3万人口中,参加各种抗日组织的有9万人,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参军的有1.46万人。广大人民群众不仅参军参战,而且承担了繁重而庞大的战勤任务,涌现出大批支前模范和拥军模范。

“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民主政府爱人民呀,共产党的恩情说不完。”在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民主建政、减租减息和大生产运动,调动各阶层的抗日积极性,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发展。平顺县西沟村劳动英雄李顺达响应毛泽东“组织起来、生产自救”的号召,创办太行区最早的劳动互助组,被誉为“边区农民的方向”。晋绥区民兵英雄张初元组织民兵“劳武结合”,战斗、生产两不误,延安《解放日报》称赞张初元是“劳力与武力结合的范例”。根据地的八路军官兵“又战斗来又生产”,利用战斗间歇开荒种地、纺纱织布,“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减轻了人民群众的负担。减租减息运动和大生产运动的开展为根据地战胜严重困难起了重要作用,同时,也为夺取抗战的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惩前毖后,治病救人”。从1942年春开始,山西各抗日根据地开展了规模宏大的整风运动,使广大党员干部普遍受到一次极为深刻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教育,提高了党的战斗力,为克服困难、夺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

全民族抗战时期,党和人民军队的许多领导人和高级将领云集山西,运筹帷幄,挥师决战,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老一辈革命家工作战斗在山西,写下许多珍贵诗篇,成为抗战文化的经典之作。如朱德的“伫马太行侧,十月雪飞白。战士仍衣单,夜夜杀倭贼”;陈毅的“万年民族发祥地,抗战精华又此间”。还有许多国际反法西斯主义战士如白求恩、柯棣华、米勒等著名医生,在山西战场救护抗日军民,为中国人民的抗战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美国记者史沫特莱在山西战地采访,出版《中国在反击》,美国卡尔逊将军在山西跟随八路军战斗部队转战,将见闻写成《中国的双星》,把山西抗战宣传到世界。大批爱国文化人士及青年知识分子汇聚山西,创作了许多反映根据地军民血与火战斗生活的作品,促进了空前的民族觉醒,人民大众的思想意识、精神风貌发生划时代的深刻变化。著名的《游击队之歌》《黄河大合唱》《在太行山上》等抗战歌曲,成为抗战文化经典、红色文化瑰宝。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后,山西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实际斗争,创作出许多为劳动人民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如赵树理的《小二黑结婚》,马烽、西戎合著的《吕梁英雄传》等,这些文学作品展示了根据地人民生活的变化和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1945年8月,历经14年浴血奋战的中国人民终于迎来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山西人民以无私奉献的情怀,竭尽全力提供了兵源、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援,为夺取抗战胜利作出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山西党的组织也得到大的发展,到抗战胜利时,全省党员人数发展到15万余人,建立起20个地委、111个县委。山西抗日战场上有无数共产党员和人民群众面对强敌英勇斗争、不怕牺牲、浴血奋战,谱写了气吞山河的英雄赞歌。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北方局秘书长兼八路军前方总部秘书长张友清、《新华日报》(华北版)总编辑何云、华侨女英雄李林等无数抗战烈士血洒山西战场。山西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不怕牺牲、不畏艰险,百折不挠、艰苦奋斗,万众一心、敢于胜利,英勇斗争、无私奉献的太行精神和对党忠诚、无私奉献、敢于斗争的吕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山西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抗战的硝烟还未散尽,内战的阴云又笼罩着中国大地。

为保卫抗战胜利果实,各根据地军民“针锋相对,寸土必争”。1945年9月,晋冀鲁豫军区集中太行、太岳、冀南部队,发动上党战役,给国民党进犯军以沉重打击,加强了中国共产党在重庆谈判中的地位,鼓舞了解放区军民战胜国民党军的信心,巩固了晋冀鲁豫解放区的后方。毛泽东在1945年《关于重庆谈判》的报告中,高度评价上党战役:“这一回,我们‘对’了,‘争’了,而且‘对’得很好,‘争’得很好。”

1946年6月,以国民党军大举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全面内战爆发。中国共产党领导解放区军民奋起自卫反击。至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在山西连续发起晋北战役、大同集宁战役、闻(喜)夏(县)战役、同蒲铁路中段战役和临(汾)浮(山)战役、吕梁汾孝战役、晋南戰役、正太战役、运城战役、临汾战役、晋中战役、太原战役,解放了山西全境。

山西战场的这一系列战役对解放战争全局发挥了重要作用。如闻(喜)夏(县)、同蒲铁路中段和临(汾)浮(山)三大战役彻底粉碎了胡宗南、阎锡山部会师晋南、打通同蒲路的企图,使太岳解放区和晋绥之吕梁解放区连成一片;吕梁汾孝战役策应了保卫延安的战役,迟滞了胡宗南所部进攻延安的计划;晋南战役彻底粉碎了胡宗南、阎锡山部的联合防御体系;正太战役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连成一片,阳泉解放后丰富的煤铁资源有力支援了华北解放区的经济建设和全国解放战争;三打运城是人民解放军由运动战向城市攻坚战的转变,此役取得了城市攻坚战的经验,切断了阎锡山部南逃的去路;临汾攻坚战打了72天,毛泽东专门向东北野战军介绍并称赞临汾战役“是一个有意义的大胜利”;晋中平原大决战,人民解放军以不足6万兵力歼灭阎锡山部10万余人,中共中央电贺“仅仅一个月中,取得如此辉煌战绩,对于整个战局帮助极大”。从1948年10月发起的太原战役历时半年之久,其间,为配合平津战役,毛泽东指示缓攻太原,围而不打,争取和平解放。直到1949年3月底,阎锡山逃往南京,东北野战军入关,三大兵团会师太原前线,由徐向前和彭德怀共同指挥攻打太原。4月24日,太原解放,5月1日,大同和平解放。

伴随着解放战争的隆隆炮声,党领导山西人民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焕发出极大的生产支前热情。毛泽东指出:“有了土地改革这个胜利,才有了打倒蒋介石的胜利。”结合土地改革运动,山西各解放区还开展了整党运动,进一步纯洁了党的组织,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随着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进行,山西解放区的各项事业也得到全面发展,人民民主政权进一步巩固,民主政治进一步完善,司法工作进一步加强,经济建设和文化教育事业也得到新的发展,新民主主义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初步形成。

山西是全国解放战争的战略前进阵地和重要兵源基地。抗日战争胜利后,为建立战略地位极其重要的东北根据地,根据中共中央指示,晋绥分局书记林枫、军区司令员吕正操率领晋绥军区部队3个团及可组建10个团的连以上干部400余人开赴东北。太行区党委将62名东北籍干部全部调往东北,随后又从各軍分区调去各组建一个团所需要的干部;在太行区工作的400多名朝鲜义勇军指战员也开赴东北。冀晋区党委派第五地委书记刘达率领部分干部开赴东北。太岳区党委和太岳军区抽调1200名干部(多为东北籍)组成太岳区东北支队,开赴东北。共计2000余人。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陈谢集团挺进豫西,为推翻国民党政权创造了广阔的战场。山西解放区大批民兵、民工随刘邓大军和陈谢集团转战、支前。从1946年11月至1947年8月,晋绥军区第一、二、三纵队从晋西北西渡黄河,参加了保卫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的作战。

山西人民踊跃参军参战,保证了人民军队兵源的补充。晋绥区在1946年7月至1949年6月共计9.67万人参军;太行区参军人数达14.43万人;太岳区参军人数达7万人。太岳区地方武装多次升编,先后编成3个纵队,共11个旅,之后以这3个纵队为骨干,扩大组建了人民解放军的5个军,西进南下,参加了全国解放战争。

山西是全国解放战争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和干部输出基地。山西各解放区担负了繁重而浩大的战勤任务,动员大量民工、民兵支前参战,保证了战略物资的充分供应,成为人民解放军在各地进行攻势作战的坚强后盾。从1946年至1948年,晋绥边区先后供给中央和西北财政76172.93亿元边币(折算人民币7.6亿余元),支援粮食2880万公斤。对于晋绥人民的贡献,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称赞晋绥的党组织“在过去一年内完成巨大的军事勤务,支援伟大的人民解放战争”。当人民解放军转向外线作战进行大规模战略反攻、刘邓大军和陈谢集团南下时,太行区还供给白洋100余万元。在3年解放战争中,太岳区贡献粮食数百万石,仅1948年就达113.95万石(合1.48亿公斤)。

在解放战争即将夺取全国胜利之际,部队挺进,干部跟进。山西各地不断向全国输送干部,太行、太岳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长江支队,南下福建。晋中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晋中南下工作团”,南下湖南。晋绥解放区抽调干部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入川工作团”,开赴四川和西康。整个解放战争时期,数万名山西干部北上、西进、南下,肩负起接管新解放区和建设新区的重任,为全国解放和新中国成立后的建设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解放战争时期,老一辈革命家在山西留下了光辉足迹。1947年4月1日至4月26日,刘少奇、朱德率领中央工委人员路经山西,对沿途各地工作进行了指导。1947年3月底,叶剑英、杨尚昆率领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直属机关转移到山西临县,统筹中央后方工作。中央后委在临县近一年期间,吕梁人民无私奉献,竭尽所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当时,临县共有24万人口,3个月内就有69万人次执行战勤任务,平均每月执行战勤任务的有23万人次。1947年8月至10月间,以习仲勋为书记的中共中央西北局,以贺龙为司令员、习仲勋为政委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和以林伯渠为主席的陕甘宁边区政府机关也转移到临县,与中央后委一起共同完成统筹后方、支援前线的任务。

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前委路经山西,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1948年3月23日至4月12日,毛泽东和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机关路经山西。其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作重要讲话,阐述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和总政策、土地改革工作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革命,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当前历史阶段的总路线和总政策。”“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的革命时期,在土地改革工作中的总路线和总政策。”毛泽东谆谆教导做各种具体工作的同志,要牢记党的总路线、总政策,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贻误工作。

山西解放战争的胜利是无数革命烈士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新中国成立初期,山西在册的革命烈士达10.5万余人,其中就有解放战争时期牺牲的刘胡兰烈士,毛泽东为她亲笔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

“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从1924年中国共产党山西地方组织成立,到1949年山西全境解放,党领导山西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山西的胜利。1949年8月,山西省建制恢复,9月1日,中共山西省委宣告成立。同日,《山西日报》发表长篇社论《为新山西的建设而斗争》,并刊登为庆祝新山西诞生而创作的歌曲《建设人民的新山西》:“人民的地,人民的天,人民的河流,人民的山……我们在生产战线上做模范,建设人民的新山西,建设起人民的幸福乐园。”从此,当家作主的山西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豪情满怀、意气风发,踏上“建设人民的新山西”征程。

﹝作者系中共山西省委党史研究院(山西省地方志研究院)副院长﹞

(责编 孟红)

猜你喜欢

抗日山西
我在山西等你
“书”写山西 以艺战疫
山西老陈醋保护有法可依
抗日烽火燃烧在太行山上
山西:抓紧抓实春耕生产
山西叹五更
大美太行在山西
陂孝礼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