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融入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24-02-18张玲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期
关键词:运维校园智慧

张玲

[摘           要]  校企共建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将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服务技能要求融入学生能力培养过程中,提升网络技术专业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学习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能力。通过信息化项目驱动模式培养高素质学生技术工作人员,进一步助力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服务能力提升,真正实现培养与应用双向融合协同高质量发展。

[关    键   词]  校企共建;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网络技术专业;创新工作室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113-04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职院校基本开设了网络技术专业,面向各行各业培养网络规划、设计、管理、应用、服务等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就业面广。目前,网络技术专业多数专业课程在实践学时内已安排课内基本的实训项目,但仍存在项目场景单一、设备投入不足、学生动手实践机会不多、无法真正对接市场项目等培养短板。与此同时,智慧校园建设正进入2.0时代,校园信息化规模不断扩大,各种网络设备、安全设备大量投入,信息业务系统广泛建设,需要更多专业人员支撑网络系统运维,而大部分的院校因技术人员短缺,普遍采用引入第三方专业信息化运维公司的模式,缓解人员不足问题,以保障智慧校园的安全高效运转。一方面学生缺少真实项目的实践机会,另一方面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缺少工作人员,双方为互补性需求,为实现需求的双向衔接,以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建设为桥梁,融入真实的智慧校园信息化项目,打造丰富的教学形式,对学生进行知识教学、项目实战、技能培训和素质培养,从而全面提升学生职业技能。

一、网络技术专业的发展现状

(一)培养方向与社会需求有差距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国家出台了网络安全法和密码法等法律法规,网络安全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随着网络基础设施和信息业务系统日益剧增,信息技术越来越复杂多样,社会对运维人员的需要逐年遞增,对技术要求也是逐步提高,目前毕业生不能很好地符合市场人才需求,进入企业也不能快速适应新的职业岗位要求[1]。虽然网络技术专业校内加大了实践授课环节,但部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的内容及使用的案例都停留在教材之中,游离于生产之外。在如今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大背景下,若不能有效引入真实项目,就不能真正做到能力本位,且达不到企业对当前网络技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要求。

(二)专业实践环节投入不达标

网络技术专业典型学习任务涉及网络规划、管理、调试、维护、安全等,专业对实训条件的要求较高,实践环节的设备投入较大[2]。信息硬件产品更新速度快,参数性能更新周期短,根据摩尔定律,一般网络互联设备、安全设备、运维软件等更新周期为5年以内。为保证专业技术与时俱进,这样就意味着网络实训设备需要定期进行购置更新,否则参数无法满足教学、竞赛要求。尽管高职院校的实训硬件条件已经得到明显改善,投入逐年递增,但是由于各院校受经费的限制,对实训的投入仍然有限,特别是信息技术设备价格普遍昂贵,如果单靠实训资金投入,学校负担重,难以有效维持。特别是部分学校逐年扩招,网络技术专业学生数量大幅度增加,这导致实训设备与学生的学习需求很难随时保持步调一致。

(三)无法提供有效的校外实习

高职院校在办学过程中强调校企合作、协同育人,企业作为办学的主体之一,为学生提供岗前培训、实习和就业的机会。但仅靠在校外寻找合作企业,存在一定的弊端,如企业不能提供核心技术岗位,实习质量得不到保障,实习时间与用人时段衔接不够等。网络技术岗位对实习学生的专业操作技能和专业理论知识要求较高,一般岗位需求数量不大,很难承担核心岗位工作。此外,一个专业(班)的学生一般会分散在不同地域、不同企业进行实习,人员分散不够集中,学校的跟踪管理更加困难。而智慧校园的校园网络和信息系统具有多样性、复杂性和规模性,需要大量的工作人员运维,校内资源如果不能进行整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项目应用,则造成一定程度的浪费。

二、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融入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一)有效实现学校人才培养目标

网络技术专业为传统计算机领域专业,培养目标为具有良好的道德与修养,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社会和环境意识强,具有良好的自然科学素养和工程技能,掌握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具有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和应用创新的能力,能够从事网络工程规划设计与实施、网络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网络系统管理与维护、网络系统安全部署与保障以及其他信息技术服务等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实现网络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在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培养上下功夫,需要学校和合作企业共同努力,从多方面加以改善,才能培养出能工巧匠型的大学生。出于服务质量考虑,大多数职业院校每年均会采购优质的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提供的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服务,企业委派骨干技术人员驻场提供服务。可由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和二级学院(信息学院)牵头,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服务合作企业重点参与,校企共建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发挥多主体作用,充分利用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项目,帮助学生掌握先进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提升专业能力和服务意识,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专业人才培养和社会需求脱节的问题。

(二)有效提升专业的教学质量

目前网络技术专业在教学课堂设计中基本上采用知识导入—任务划分—实践案例的教学模式,这样的课程教学模式对于单一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效果,但很难应用于多门专业课程技能培养中。同时现有的课程体系支撑不够,课程开设分散不集中,教学内容不紧凑,传授知识碎片化,导致教学效果不佳。多管齐下,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提升专业技术能力从而达到高效的专业技能培养。将专业课程要求融入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项目中,结合学校授课教育、企业实践经验及真实信息化项目建设运维的长处,打造校企协同育人新模式,让传统的教育逐渐演变为以学生积极探索为主的高效学习模式,进一步提升专业教学质量。依托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打造校内产学研创实训基地,面向培养专业岗位核心能力的需要,以专业实践能力为导向,以真实项目为驱动,将学生作为实践的主体和项目运作的“主人公”。引进国内外权威职业资格证书,推进实践教学内容与职业资格证书认证全面接轨,促进人才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的提升。

(三)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

根据智慧校园总体框架(GB/T 36342-2018),智慧校园可分为基础设施层、支撑平台层、应用平台层、应用终端等,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服务相应可划分为四类项目应用场景和四类职业能力要求,见文末表1。智慧校园的正常运转离不开运维人员的有效支撑,利用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服务场景,以校企合作的方式,结合IT职业标准、行业发展趋势、岗位用人需求和学生发展需求,学生在企业专业导师的指导下,应用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服务场景,进行专业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合作完成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分析、总结等工作,逐步成长为合格的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工作人员,促进专业知识转化为职业技能,充分实现职业能力的培养。实现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人际交往能力、创新能力、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网络技术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能力目标。从事包括综合布线实施员、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或系统管理售后工程师、网络管理或系统管理售前工程师、网络技术或网络安全工程师、高级网络技术或网络安全工程师、网络系统集成师、网络管理员等就业岗位。

三、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融入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整合多方资源,校企共建实践平台

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宗旨,以三化为特点的实践教学体系,即“实践教学内容能力化,实践教学环境企业化,实践教学队伍双师化”。建立一个特色鲜明、功能齐全、运行良好的校内实践基地——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整合校内现有资源,提供网络设备、信息技术、专业师资、实践场所的支持,确保良好的环境和先进的设备。结合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项目的应用,将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作为学生工作大本营,在真实的项目环境中加强学生技术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由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二级学院(信息学院)和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共同建设。學校信息化管理部门主要工作任务包括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的选择,协调二级学院(信息学院),提供真实项目应用场景和指导工程师。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提供师资力量、具体业务指导、技术支持和培训等。二级学院(信息学院)与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联合开展学生团队的培养和指导,为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提供优质生源。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采用小班制、多导师、项目式教学,以网络前沿技术为支撑,融入创新创业教育,重点培养有技术的创新型人才。

(二)打造精英师资队伍,以学生为实践主体

组建专业化的师资队伍,确保教学团队的优质稳定发展。师资团队不仅需要扎实的网络技术知识和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还需要饱满的精神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团队进行指导。以智慧校园第三方专业运维公司的驻场工程师为主,校内专职教师、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工程师、优秀学员为辅构成教学团队。驻场工程师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能力,很强的技术应用和工程经验,与校内专职教师相辅相成。以职业能力培养的演进过程为主线,通过三个层次的实践,即“单一技能训练”“综合项目实训”“综合实践应用能力”,点、线、面结合,强化实践教学的实施,提升学生的项目实现能力,有效提高专业教学质量。按运维服务外包企业的管理和运营模式运作,设置专业的技术人员结构和资源配置,工作室成员以高年级学生为主,拓展学生敢于创新和勇于创业的思维。同时融入行业技能证书要求和网络技能竞赛和各类行业竞赛内容,帮助学生通过主流厂商网络技术初级、中级乃至高级证书的认证,推动工作室优秀学生参与网络与信息技术安全竞赛,重点培养学生“建、管、学、用、证、赛”技术职业能力。

(三)形成团队合作目标,实施轮岗培养模式

和谐的工作环境、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形成高效团队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成员之间相互交流、互帮互助,能有效提高团队士气及团队凝聚力。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招募新生初期,要明确目标,并得到团队成员的认可。确定指导教师的双重角色,既是教师也是项目经理,需具有丰富的项目经验和领导魅力,并为团队建设确定航向。目标明确、分工合作、职责清晰是团队成功的关键,关键角色缺乏和错位是团队失败的重要原因。通过目标引导,不断提高团队成员的积极性,才能顺利高效完成项目任务。团队要具有高度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具有强烈的团队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互相信任、精诚合作、善于沟通。按规范化的流程进行管理,工作室按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四个场景设置工作岗位,明确岗位职责,由企业工程师和教师主导,学生根据特色专长,担任不同的职能角色,适时进行轮岗。学生轮岗参与运维工作,结合评价标准,衡定学生轮岗成效,以保证学生参与网络运维的核心工作并获取多方面的职业技能,提升综合素养。

(四)制定科学评价标准,形成制度保障机制

针对网络技术专业的基本理论、实践标准、人才培养目标、课程标准、技能要求等方面形成明确的培养标准。在规章制度上更要做到切实执行,规范学生的技能素质学习,有效做到学生学习实践中的正确把关。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大学生兴趣社团,而是一个真实的实践基地。在实施的效果和质量方面制定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考核标准,并将考核标准应用于学生成员,采用优胜劣汰的机制,严格考核学生的技能素质,避免出现漏网之鱼,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和服务水平。团队组织架构是一种由管理机制决定的,用以帮助团队达到目标的有关信息沟通、权利、责任、权益的正规体制,它是保证项目任务分工、分组和协调合作的基础。建立、完善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各项管理、运行工作制度,进行统一规定,按照统一标准执行,规范学生管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这对提高成员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团队的凝聚力和效率,保证团队正常而高效地运转是至关重要的。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的建设,需从技术上、人员上、资金上都给予充分的支持,以保证运维体系顺利实施。

四、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融入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点

(一)基于校园资源培养技能

高等职业教育对专业实践教学有着高要求。基于校园项目资源,真实打造企业实际工作环境,建设能达到网络技术专业培养要求的创新工作室。根据工作室成员的特点及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项目需求,科学合理地设计理论与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实践环节教学的比重,按照岗位要求共同完成工作任务,培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职业素质和实践能力且可适应岗位要求的人才。

(二)基于企业模式进行运作

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既是校内企业,也是校内实训基地,以智慧校园项目驱动,企业工程师和学校教师联合作为指导教师,学生作为参与主体,轮岗参与。按专业网络运维企业管理模式进行运营,为学生提供真实企业的资源配置和管理服务,创新学生培养模式。

(三)基于项目驱动的实践模式

網络技术创新工作室组建的主要目标为有效掌握与市场接轨的网络技术。学校信息化管理部门连同二级学院(信息学院),围绕教学目标、知识体系划分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场景,为学生设计由易至难的应用项目,由真实项目驱动,在实际操作中,获得来源于书本和实践的知识,达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标。

(四)基于轮岗的协作培养模式

协作培养主要是指工作室中各岗位之间知识、经验和技术的分享。由于网络技术的多样性,不同岗位的差异性,导致成员掌握的知识、技术和经验也有较大差异。因此,通过定期轮岗,每周举办技术讲座和心得体会座谈会,让每个成员都参与进来,分享不同岗位的知识、技术和经验。这种培养模式可以快速提升成员的技术、经验水平和团队整体技术能力,而且分享过程也增加了整体认同感,提升了凝聚力,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创新性。

五、应用与成果

广州科技贸易职业学院按照学校专业规模,除投入必要经费建设基础实训室,还整合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项目资源,校企合作共建网络技术创新工作室,创新学生专业实习实训形式,两年内已陆续培养50多名学生网络技术工程师,专业技能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也较好地解决了智慧校园信息化运维人手不足的问题。经实践,这种模式能有效克服网络技术专业因缺少实训条件,培养方向与市场不接轨带来的弊端,强化专业能力的培养,提升服务意识和职业综合素质,有效缩短专业与市场的距离,以适应社会岗位所需。学生能掌握真实有效的网络技术,无论是创业还是就业,都能与市场无缝衔接。

参考文献:

[1]徐霞.校企“双元”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以长江职业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22(13):173-176.

[2]何新洲,戴晖.高职院校大学生IT服务校园运维中心建设可行性研究[J].信息系统工程,2019(7):148-149.

[3]何新洲.高职院校大学生IT服务校园运维中心的建设方案研究[J].通讯世界,2019,26(6):69-70.

[4]薛力群.关于智慧校园中通信网络架构的研究[J].数字通信世界,2019(12):76-77.

[5]沈海波,朱雄泳.大学生移动应用研发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8(12):175-177.

[6]王一军.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南方农机,2020,51(18):142-143.

[7]邓小鸿,张耀平,刘惠文.地方院校大学生创新工作室构建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6):45-49.

猜你喜欢

运维校园智慧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风电运维困局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基于ITIL的运维管理创新实践浅析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