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产业学院建设研究

2024-02-18郁杰寇智慧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4年1期
关键词:鲲鹏产教校企

郁杰 寇智慧

[摘           要]  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发布的《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提出,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鲲鹏产业学院为例,从鲲鹏产业学院建设的角度出发,分析其建设的背景、目标,并提出策略,初步形成了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方案。

[关    键   词]  产业学院;校企合作;鲲鹏产业

[中图分类号]  G71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4)01-0041-04

为扎实推进新工科建设再深化、再拓展、再突破、再出发,协调推进新工科与新农科、新医科、新文科融合发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突破传统路径依赖,充分发挥产业优势,发挥企业参与教育主体作用,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教育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于2020年发布《现代产业学院建设指南(试行)》。鲲鹏产业作为国家“振芯铸魂”重点工程,研究如何结合职业教育建立产业学院,推动产业持续良性发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强优势特色专业、打造“双师型”队伍、构建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等,对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鲲鹏产业学院的建设背景

(一)国际新格局下的战略需求

随着全球进入数字经济时代,数字化浪潮正在重塑世界经济格局,数字经济正在成为全球可持续增长的新引擎。IDC预测到2025年数字经济产值将占到全球GDP的65%。科技发展水平决定了一个国家数字化程度和全球市场地位,世界主要经济体通过国家战略来抢占未来数字经济产业链的制高点,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国家已成为全球共识。我国政府相继出台《“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国家战略纲领,明确“数字中国”建设发展的路线图和时间表,全面推进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的数字化、智能化。鲲鹏计算产业不仅是我国信息技术领域自主创新的一项突破性成果,是面向未来计算产业的布局重点,也是国家“振芯铸魂”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补齐我国创新短板、解决软件软肋、推动数字经济跨越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数字化转型对算力提出新要求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5G等技术的不断普及,将加速“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为特征的数字化智能社会的来临。拥有了计算能力的基站、路由器、智能手机、智能家居、生产设备传感器、VR/AR头盔等,将变身为会说话、会思考的机器。与传统的计算能力集中在数据中心的部署模式相比,智能社会、数字化转型促使算力开始出现转移,从数据中心走向边缘,从单一架构走向多种架构并存,算力需求空前高涨。鲲鹏计算产业作为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和技术架构的新生态,是面向未来信息技术产业的布局重点,鲲鹏应用使能套件BoostKit,基于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的全栈优化,提供高性能开源组件、基础加速软件包和应用加速软件包,为海量数据、创新场景提供强大算力支撑。

(三)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提出新需求

2020年4月19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印发《河北省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0—2025年)》,立足于构建国家级鲲鹏计算产业生态,将鲲鹏计算产业作为河北省重点支持和发展的战略方向,致力于打造鲲鹏计算生态创新中心。通过鲲鹏计算产业生态的建设,加速政府信息化进程,促进河北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张家口作为国家“东数西算”工程京津冀算力枢纽节点的核心和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之一,近年来积极布局大数据产业,建设张北云计算基地、怀来大数据产业基地以及宣化区大数据产业基地,形成了分布合理、运行高效、特色鲜明、功能错位、差异化发展的大数据产业格局。截至2023年10月,全市共有19个数据中心投入运营,投运服务器132万台,居全省首位,算力占京津冀地区的22%,且算力规模持续扩大,预计到2025年,投运服务器规模将达到400万台,将有力推动京津冀数字产业发展。数字产业蓬勃发展背后,面临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人才缺口较大,推进鲲鹏产业学院建设,建立鲲鹏人才“蓄水池”,可以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升级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二、鲲鹏产业学院的建设目标和策略

(一)建设目标

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结合鲲鹏生态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要求、1+X证书标准、华为认证标准修订相关专业人才培養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标准,打造“课证融通”体系,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以鲲鹏生态系统技术为载体,细化毕业要求能力;探索鲲鹏课程与学校课程的融合,设计课程体系,重构教学大纲;引入鲲鹏生态企业真实项目,指导学生实习实训。

2.优化专业建设质量

通过企业调研、专家入校、行业研讨会等方式方法,在原有专业基础上,通过改造升级传统专业、开展新兴专业等方式,紧密对接鲲鹏产业链和创新链,强化专业内涵建设,着力打造大数据技术专业群。

3.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

鼓励专业教师参加企业认证,关键核心课程通过企业教师授课、专任教师培训等方式开展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组织教师参加企业实训、企业培训,不断提高“双师型”教师团队建设质量。

4.打造产教融合平台

紧密对接鲲鹏生态企业,利用鲲鹏服务器搭建私有云,结合华为公有云,打造混合云专业建设基座,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平台,利用四朵云“专业能力云”“实践训练云”“产教生态云”“成果转化云”,改善教学环境,增强教学、教研能力;依托提质培优行动计划,建设具有辐射引领作用的高水平专业化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二)建设策略

1.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鲲鹏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面向产业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社会需求,以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深化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方式方法、保障机制等。将“岗课赛证”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实现“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以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1+X)、华为工程师认证考试(HCIA)植入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引企入校”“引企入教”,推进传统讲授式教学方法向任务式、项目式、现场实践式教学方法改革,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融合。引进华为上下游企业及华为授权培训合作伙伴(HALP),协调推进多主体之间开放合作,整合多主体创新要素和资源,构建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如图1所示。

2.构建产教深度融合的专业群建设体系

鲲鹏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围绕张家口重点发展产业,着力推进鲲鹏计算产业与大数据、人工智能、软件技术等专业的融合发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积极调整专业结构,着力打造符合张家口区域主导产业的特色优势专业,推动专业集群式发展。以鲲鹏技术底座打造更贴合产业的优势专业群,在现有专业课中引入鲲鹏课程体系,让学生接触鲲鹏、了解鲲鹏。根据学校现有教学情况,重构专业群课程体系,初期将鲲鹏课程(鲲鹏云平台构建与管理、Gauss数据库)统一到专业基础课中,后期将鲲鹏课程(大数据离线分析实践、智能视觉应用开发实践、微服务应用开发实践)统一到专业拓展课程中。如图2所示。

3.构建专兼结合的“双师型”教师团队

鲲鹏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积极探索校企人才双向流动机制,成立了产业学院理事会,选聘了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泰克教育以及华为生态企业的工程师、管理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学生授课。同时每学期将校内专任教师选派到企业一线进行跟岗锻炼、企业实践,参加认证考试及培训。校企导师联合授课、联合指导,形成了专兼结合、职称结构合理、教学与实践能力较强、集高水平实践经验与项目创新驱动为一体的专业化教师团队,形成了以“双师型”教师团队为核心的鲲鹏生态技术服务高地。如图3所示。

4.构建高水平专业化的产教融合实训平台

鲲鹏产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统筹各类实践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华为技术有限公司技术研发优势、鲲鹏生态企业等优质资源,构建功能集约、开放共享、高效运行的大数据技术实践教学平台。其中华为鲲鹏产教融合云平台是鲲鹏人才培养的载体平台,平台的计算、网络、存储等资源来自于鲲鹏云,云平台的学习、实验、实训的环境部署基于鲲鹏云部署,平台的教学及产业资源来自鲲鹏产业链上众多生态企业。平台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兼具生产、教学、研发、创新创业功能的校企一体、产学研用协同的大型实验、实训实习环境。如图4所示。

三、鲲鹏产业学院的建设进度

现代产业学院的建设在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方面起到了桥梁纽带的作用,通过建立产业学院,实现了“引产入校”“引教入企”,有效解决了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脱节、产业发展与专业设置割裂、理论学习与实践操作分离的问题。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鲲鹏产业学院建设坚持以教促产、以产助教、产教融合、产学合作,延伸教育链、服务产业链、支撑供应链、打造人才链、提升价值链,推动形成同市场需求相适应、同产业结构相匹配的现代职业教育结构。产业学院的目标是打造成为河北鲲鹏人才培训基地、张家口大数据技术应用创新基地,逐步形成具有鲜明产教融合特色的职业教育示范基地。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打牢基础,建设鲲鹏人才培养高地;第二阶段产出成果,建设鲲鹏技术服务创新高地;第三阶段提升服务,成立鲲鹏产业研究院。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建设进度过程如下:

一是充分认识鲲鹏产业学院建设的重大意义,将建设任务写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在学院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工会会员代表大会上,通过了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及2035远景目标。其中,鲲鹏产业学院建设作为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重要任务,列入学院“十四五”发展规划。二是成立专项工作组织架构,为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提供组织保障。成立了由学校、政府部门、华为及其生态企业组成的理事会,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加强组织领导,明确责任分工,谋划制定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方案,为各项建设任务落地提供有力保障。三是调整年度预算资金,为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提供资金保障。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建设的思路,学院修改2021年、2022年部分预算资金,拿出一定资金支持鲲鹏产业学院建设,并每年增加预算保证鲲鹏产业学院建设任务顺利完成。四是制订教师培训计划,為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师资保障。为了尽快融入鲲鹏生态体系相关课程,打造专业化“双师型”队伍,使大数据专业群建设能更好对接鲲鹏生态体系,相关院系制订了教师参加鲲鹏生态体系专项培训计划,分三批选派教师参加鲲鹏生态企业组织的线上线下师资培训,为鲲鹏产业学院建设提供师资保障。五是基于鲲鹏产业学院,申报两项提质培优项目:(1)充分对接张家口大数据产业,建设大数据技术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充分发掘华为勇于担当、敢于创新的民族企业本色,在鲲鹏课程体系中提炼“爱国、强国”的课程思政教育案例。六是完成了软件及课程设置方案、硬件及物理空间规划方案。课程设置主要包括华为鲲鹏云服务课程、鲲鹏应用迁移课程及综合案例、鲲鹏大数据课程及综合案例;物理空间规划新增600平方米,包括数据中心及展厅、大数据实训室、人工智能实训室和物联网实训室。

未来建设进度为:一是高标准完成鲲鹏产业学院相关实训室建设。基于鲲鹏产业学院,结合智慧校园建设,高标准完成大数据技术高水平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物联网实训室、人工智能实训室建设。二是对接华为及其生态企业,推进产业学院六方面建设任务。随着鲲鹏课程体系植入相关专业,将申报时提出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建设高水平教师队伍、打造产教融合平台、提升创新创业能力、完善管理体制机制六项任务,逐一落实,力争取得实效。三是以鲲鹏产业学院为引领,推动校企合作質量再提升。力争与更多优质企业共同开展订单班、现代学徒制、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多种深度合作,持续推进校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共同开发教材、共同组建教学团队、共同建设实习实训平台等,充分发挥校企协同育人的积极作用,实现校企双方人才共育、文化共融、基地共建、过程共管,为学院发展提速,为企业发展培优,为区域发展赋能。

四、结束语

现代产业学院作为一种新的教育模式,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在深化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产业与教育的深度融合,产业学院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鲲鹏产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坚持育人为本、坚持产业为要、坚持产教融合、坚持创新发展,立足张家口大数据产业发展,以提高人才培养能力为核心,推动学校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紧密对接,为建设现代产业学院提供了参考案例,实现了现代产业学院可持续、内涵式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夏栋梁,何伟娜,吕海莲.面向鲲鹏生态软件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J].数字技术与应用,2023,41(9):104-106.

[2]吴慧欣,韩珂.基于鲲鹏生态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39(5):38-42.

[3]崔轶.产教融合背景下鲲鹏产业学院建设的探索与实践:以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为例[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3,35(3)65-68.

[4]陈宗仁,杨忠明,曾文权,等.鲲鹏数字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创新合作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2021,20(7):12-17.

[5]刘佳琪.鲲鹏产业学院建设契机下高职院校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研究[J].大众标准化,2020(13):210-211.

猜你喜欢

鲲鹏产教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奇瑞瑞虎8鲲鹏版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国产“大运”名鲲鹏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大力鲲鹏”运-20
怜他世上鲲鹏小,欲踏千峰渡北溟——赏析郑力风光诗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