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业高科技工作者的生活构建
2024-02-18胡泳
胡泳
在过去几十年中,白领失业的现象日益多见,其就业关系也从与一个雇主的长期关系转变为与许多雇主的连续工作关系。在高科技领域,这种转变最为明显,越来越多的从业者将自己视为“独立承包商”(或所谓的“一人公司”),他们的职业生涯由面对不同雇主的一系列工作组成。
人类学家卡丽·莱恩将高科技领域的失业人员视为“煤矿中的金丝雀”,认为他们预示着白领在日益不稳定的工作环境中的未来。她在21世纪初的头几年深入采访了美国得克萨斯州达拉斯附近“硅草原”(Silicon Prairie)的75名高科技领域的失业人员,探索了他们的世界(她总共与400多人进行了交谈,并于2009年对其中9人进行了后续采访)。她通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对这些人的工作和失业经历以及他们为自己的生活构建的意义,进行了精彩的解读。
莱恩报告了一些有趣的、常常令人吃惊的结果。这些人很少将自己的失业归咎于“制度”或雇主,而是傾向于责怪自己,或将失业视为全球经济中商业周期和竞争的必然结果。他们采用了新自由主义的观点,这种观点使他们将失业问题视为个人问题,通过各种形式的“职业管理”(如加入求职俱乐部和参与社交网络)来解决,而不是通过吁求政府采取补救措施的集体和政治行动来解决。
这些高科技行业从业者非常适应就业关系的性质不断变化所带来的不确定性和不安全感。这在劳动大军中也许是独一无二的。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相对年轻,技术水平较高,能够在瞬息万变的高科技行业中抓住新的就业机会。他们对工作保障的期望值不高,因此在被解雇时并不感到惊讶;相反,他们往往将此视为职业生涯的正常部分。尽管如此,这些人还是承受了失业带来的一些负面影响。莱恩充分记录了这些失业人员所承受的压力,以及失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和家庭所造成的伤害;年龄较大的尤其处于不利地位,因为他们更难获得再培训和新工作。
《一人公司:失业潮中的高新技术工作者》最重要的贡献,是技术工作者对自己的处境所表达的那种高度个性化的责任观念。他们认为自己不是下岗工人,而是“一人公司”,是从事定义、改进和营销“个人品牌”工作的持续劳动的企业家。他们始终坚信,市场最终会回报他们的灵活性、辛勤工作和牺牲精神。很显然,他们的超级个人主义立场和对市场的信心是新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内在化的结果。他们对自身处境的理解是在这一基础上形成的。这些新“下岗工人”并不认为自己是新经济的失败者,那些拒绝适应新经济的“组织人”才是失败者。
以经济结构调整为背景,莱恩展开了技术工作者在工作的不安全感中挣扎的故事,但她并没有止步于职场,而是深入关注了求职者的家庭和经济状况。这些失业人员中有许多人是双职工家庭的成员,因此能够依靠配偶的收入度过失业期。莱恩发现,这些双职工家庭中,失业男性相比失业女性往往更容易在无偿就业(如家务劳动、养育子女)中发现新的身份,并构建起将失业视为有机会花更多时间陪伴家人的叙事。尽管他们确实经历了巨大的经济压力,但没有人因为被解雇而失去住房或汽车,这部分是由于他们中的大多数都由其配偶的家庭收入支撑。
莱恩作为文化人类学家的技能在书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她对这些男人和女人进行了丰富而独特的人性描绘。她没有将他们的处境或观点过于简单化,然而这部作品的一个弱点在于,未能与更广泛的政治环境联系起来。她也没有研究互联网崩盘后信息产业重组的更广泛情况。
莱恩小心翼翼地指出,她的受访者具有独特的优势,他们拥有适销对路的技能、高收入、获得信用和贷款的机会,并且是双职工家庭的成员。因此,这些高科技工作者并不能真正代表整个白领劳动力队伍,所以我们不清楚他们的经历是否真的预示着那些必须应对不稳定就业关系的人将普遍构建的未来叙事。不具备这些高科技工作者的独特属性的工作者,遇到不稳定就业该怎么办?结构性问题的集体和政治解决方案,真的就被彻底放弃了?当人工智能大潮汹涌而来之时,这些问题正变得比本书完成时的2011年更加切题。
关于就业的书有很多,比如《职业的未来》《第二次机器革命》等,不过这些书籍主要着眼于技术和经济变革,相比之下,莱恩的人类学论述很好地提醒了人们去关注塑造工作意义的其他更多个人因素。当人们在经济剥夺和匮乏的情况下适应和调整自己的生活时,他们形成了新的(即使是暂时的)身份和社会关系,由此给就业和失业带来新的意义。
此外,她认为高新技术劳动者将自己视为 “一人公司”,不断进行职业管理,认为这是自由市场的自然运作。这启发我们思考米歇尔·福柯的治理术研究主题,它将权力和政治分析扩展到不仅包括国家,还包括嵌进用以评估和管理从个人到国家层面的行为的“技术”(程序和机制),以及蕴含其中的“理性”(我们思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方式)。
高科技工作者的困境在中国也不鲜见。2023年6月,据阿里巴巴、腾讯和百度发布的财务报告,这三家中国最大的互联网公司和薪酬最高的雇主在2023年前三个月雇用的员工比它们在疫情期间招聘人数最高时少了约9%。在裁员过程当中,35岁以上的互联网人首当其冲。一项对目前中国大型互联网企业员工的平均年龄的统计显示,这些公司员工平均年龄均不超过35岁,处于27岁到33岁不等。在互联网行业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如果你35岁还不能成为管理层,你就会被淘汰。”
而30多岁的劳动者在他们的人生当中,正在对事业、婚姻和生育等大问题做决定,他们如果失去了工作,这将构成一种多重打击。中国的科技工作者也会规划“一人公司”吗?他们的“职业管理”行为是怎样的?我们期待中国的人类学家深入这一群体,对中国的高科技工作者展开详细描述,为我们提供中国这一群体的可靠画像。
本书是一份知识分子的传记,一本作家作品框架指南,书中两位昔日挚友在日记、信件、私人回忆、同时代文章中追忆卡尔维诺的写作与人生轨迹,纪念那段不可磨灭的岁月。卡尔维诺已离我们而去,但他的作品依旧是我们认识我们所处的日益复杂的现实的精妙工具。
本书由作者潜心创作十年,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姚雪垠长篇历史小说奖、“五个一工程”奖。作者深耕十年,钻研数百部史书典籍,逐一考察古迹,讲述一代名相的荣光与陨灭,聚焦张居正一生中最为激荡的十年,重现大明帝国最后的辉煌瞬间。
本书中作者回顾了明万历年间出兵援朝的历史背景、16世纪三国之间的冲突,描写了持续六年的东亚大战的全过程,诸如军力配备、日军攻势、朝鲜官军的一触即溃、地方武装和僧兵的战斗、明军出兵过程、朝鲜的军事改革等,是西方少有的从明朝角度研究壬辰战争的著作。
经济学家辜朝明在本书中深入探讨了传统经济解决方案在应对大衰退和疫情后经济与社会问题方面的失败。他从资产负债表衰退和全球资本竞争的初始概念入手,解释了大衰退为何持续如此之久,以及为何过去行之有效的良好政策如今却不再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