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逆向讨薪”动了银行人的奶酪?

2024-02-18于盛梅

中国新闻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招商银行银行业逆向

于盛梅

图/视觉中国

随着“招商银行向员工逆向讨薪近6000万”一事冲上热搜,打工人集体“破防”了。

近日,招商银行监事会通过了《关于招商银行2022年度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情况的议案》,公布其2022年向2876名员工追回了5824万元的绩效薪酬,平均每人退还了约2.03万元。

事实上,银行“逆向讨薪”在业内已不是新鲜事,但很多人还是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银行为什么要“逆向讨薪”?触发“逆向讨薪”的是一条名为“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制度。早在招行2020年和2021年的财报中,就曾简单提及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2022年财报则首次披露具体金额与执行详情。

银行业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是监管机构提出的明确要求。2010年3月,原中国银监会印发的《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首次提及,商业银行应制定绩效薪酬延期追索、扣回规定。2021年2月,原银保监会印发《关于建立完善银行保险机构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指导意见》,明确在8种情况下,银行保险机构高级管理人员和关键岗位人员绩效薪酬和其他激励性报酬要被追回。

2023年3月24日,原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健全公司治理三年行动取得明显成效(2020-2022年)》,文中提到,“95%以上机构已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其同时指出,特别是在一些高风险机构,相关制度为追究违规高管责任、挽回资产损失发挥了重要作用。

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中国新闻周刊》,绩效薪酬延期支付、追索扣回,在银行业都是成熟的制度,社会之所以对银行逆向讨薪觉得奇怪,其实是由于“信息差”——第一,不少人对金融行业的制度办法不了解;第二,银行一般不会对外公告此事。

“如果员工行为不合规、不审慎,甚至给银行造成了损失,那么对原来已经发放的绩效薪酬进行追索扣回,是合理且必要的”,董希淼进一步指出,95%以上机构已制定并实施了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和追索扣回制度——这已说明该制度形成了常态。

其实不只招商银行,包括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光大银行、平安银行等多家上市银行,均在2022年度报告中披露了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的建立和实施情况。

比如在香港上市的渤海银行,2022年追索扣回370人绩效薪酬1760万元,人均被追回4.76万元。另据监管机构在2023年3月披露,山西5家城商行合并重组期间,对61名高管和关键岗位人员追索扣回绩效薪酬3359万元。

更进一步看,绩效薪酬追索扣回机制的建立,不仅是多年以来的监管定调,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然。银行业是一个典型的“利润前置、风险后置”的行业,从长期主义的角度看,风险暴露后再追索责任承担,可谓名正言顺。而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制度则强化了薪酬与风险承担的一致性。

《中国新闻周刊》采访多位银行基层员工后发现,不只是银行高管,一些高风险、合规性要求较为严格的岗位,可能要面临绩效薪酬追索扣回。南京银行一员工在采访中表示,对于银行人来说,无论是高管还是基层员工,都会有一部分绩效留存下来用作风险计提。如果因为银行工作人员没做到尽职调查,比如为了业绩在贷前调查、贷时审查不尽责等,而同时客户出现了不良,这种情况会导致追责。

银行“逆向讨薪”之所以引发关注,与行业的高薪特性息息相关。Wind数据显示,2022年国有银行人均薪酬整体有小幅度提升。其中,交通银行人均薪酬42.85万元,建设银行人均薪酬35.99万元,邮储银行人均薪酬35.01万元,中国银行人均薪酬33.54万元,工商银行人均薪酬33.56萬元。反差在于,银行的“金饭碗”越来越难端了。毕竟,银行收入也在承压。

猜你喜欢

招商银行银行业逆向
逆向而行
河北省银行业协会
办理银行业务须谨慎
银行业对外开放再定位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
招商银行
逆向工程技术及应用
给银行业打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