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与策略的研究与思考

2024-02-18霍亚威

学周刊 2024年3期
关键词:学科中职传统

霍亚威

(邢台现代职业学校,河北 邢台 054000)

在中职学校的教学工作中,语文学科是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科目,也是一门进一步培养中职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综合性、实践性的课程。新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中职语文教学是学校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主渠道,并且对学生的专业学习、提高学生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有着重要的奠基作用。课程标准是开展中职语文教学的依据,也是学科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针对中职语文新课标的新要求,需要中职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重视对优秀传统文化的渗透,促进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同时也能够为学生未来的全面发展提供应有助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标识,是当代中国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渊源。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与母语教育关联最为紧密的课程,它的很多学习内容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且新的中职语文教材在编写过程中把基础性、应用性、低难度、高品位结合起来,在选文内容上关注与优秀传统文化的联系,使学生在语言积累与感悟的过程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如古诗词的诵读活动,能够使学生更加全面地理解中华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积淀,进而感受民族精神与民族发展的力量,一定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

(二)有利于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新时期的中职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即要通过正面的引导、感化来塑造学生,使学生能够获得全面的发展,为学生成人成才打好基础。从中职教育的理念来看,它的核心理念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为学生的未来学习和工作打好基础。而学科教学则是开展立德树人教育的主阵地之一,语文学科是与优秀传统文化关联最为紧密的学科,它能够对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人生价值追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生在修身、求学、处事等方面有积极向上的价值追求,助力学生成长。

(三)有利于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中职语文新课标已经明确指出了当前中职语文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目标,即要培养适应学生终身学习和未来社会需求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其内容之一就包括培养学生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素养,它是指教师通过有效的引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能够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此基础上形成文化自觉和自信的态度,进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由此可以看出,在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不仅是新课标的要求,同时对提升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也有重要意义。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优秀传统文化教学现状

(一)政策与落实之间存在较大偏离

关于优秀传统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渗透,早在21 世纪初新课改开始时,它已经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内容之一。对于中职教育来说,在2016 年《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了语文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使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能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吸收人类进步文化,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为学生成为高素质技术人才打好基础。在2017 年党的十九大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由此可以看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非常有必要,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政策要求。但中职学校在工作落实上,则存在政策与落实有较大偏差的问题,部分中职学校受到就业和升学双重目标的影响,对于语文学科这类公共基础性学科的重视程度不够,有时候甚至会出现语文课被挤占的情况,这也会使学生产生语文学科学习不重要的错误认识,进而影响教师的积极性。

(二)目标与现实之间有距离

中职语文新课标指出:中职阶段的语文教学是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必备的语文基础知识,以及掌握与日常生活和未来职业岗位需要的各项语文能力,如文言文和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等,使学生在语言理解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审美发现与鉴赏、文化传承与创新等方面获得有效发展。

而从现实来看,虽然中职教育在近几年受重视程度有所提升,但在受“普高升学热”的大氛围影响下,中职学校学生整体素质并未发生根本性改变,很多学生语文基础较为薄弱,也没有形成良好的语文学科学习习惯,一些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依然心存不甘,对语文学习缺乏动力;还有部分学生在进入中职学校后,则是完全把精力集中于专业课学习。因此部分学生无心学习语文,这势必会导致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效果不佳。

(三)教师的教与学生学之间存在矛盾

根据新课改的要求,在当前的中职语文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即教师不仅要成为语文教学活动的设计者,还要成为学生有效学习的引导者、指导者与合作者,助力学生的语文学习;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即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有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能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教学中,实现对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提升其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但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并未达到和谐统一。从语文教师角度来说,依然存在部分教师经常抱怨学生整体素质较差的现象,且教师在教学理念更新、教学方法优化、专业素质提升等方面投入存在明显不足,还是以旧理念开展语文教学,其教学方法还是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法教学为主,经常出现照本宣科讲教材或者讲课件的现象,导致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被动,教师主导作用并未发挥;而从学生角度来说,部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功利化学习思维,经常是以应付的思想面对语文学习,教师对优秀传统文化渗透缺乏兴趣和积极性,无法实现教与学之间的和谐统一,导致教学效果不佳。

三、新课改下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途径与策略

(一)围绕传统文化设计语文教学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学,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环节就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从这些方面着手:

1.深挖教材,明确目标。新的中职语文教材是新课标理念的具体呈现,相对于旧教材,新教材呈现出了新的特点,首先,编排新颖,突出了中职教育的特色;其次,增加了学生活动内容,凸显了学生主体地位,也体现了教与学的融合;最后,学习难度降低,但内容品位追求较高,它选取了中国优秀诗词、古典名著、中国现当代优秀作品等,这为教师开展传统文化教学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但如何把传统文化巧妙的融合其中则需要教师对学习内容进行深度挖掘,并结合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目标要求来明确教学目标。

例如,在进行基础模块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我的母亲》一课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单元主题“处事美德”,结合课标要求,明确要对学生进行对学生进行关心家庭、关心父母的传统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和感恩意识。

2.内容分层,重视梯度。针对中职学生在语文学科层次差异较为明显的现状,语文教师要想提升教学效果,不仅要正视学生的差异性,还要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目标的分层,即要在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目标基础上,把知识、技能、方法、价值认知要求再进行细化,把学习内容按照难易程度进行分层,力争使学生在其最近发展区上有所突破。例如在教学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时,教师在基础层面给学生设计背记任务与目标;高一层的教学目标则是着眼于对豪放派诗词基本特点分析层面,并设置学以致用的问题来考查学生学习效果;第三层目标则是着眼于让学生理解本词在写景和抒情上的特点,进而理解作者要表达的壮志未酬的情感。这样结合教材内容而逐层提升的设计,更符合中职学生学习和认知的规律,也能够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需求。

3.问题导学,引领思考。古语说:“学源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依靠教师简单的说教,而是要让学生主动去理解和思考。为了使学生能够在教师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有明确的思考方向,教师可以通过问题链的形式,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地思考问题,把问题设置指向传统文化精神,使学生实现有效的自我教育。例如在进行《少年中国说》这课内容教学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结合初中历史所学来简单说明本文写作背景,然后提出问题让学生介绍梁启超的事迹,再提出深度思考问题:“文章将社会腐朽的原因归结为什么?”“你认为恰当吗?”在最后设计引领学生升华思考的问题:100 多年前梁启超先生许下的愿望今天我们的中国实现了吗?这样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的教育也就水到渠成。

(二)优化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不能够仅仅依靠教师的讲授,更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需要教师给学生提供直观感悟、体会、交流与分析的机会,这需要语文教师优化教学方法。

1.在诵读中感悟传统文化。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语文学科本身就是一门需要多读的学科,因此中职语文教师在开展有效传统文化教学时,一定要重视鼓励学生多读,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文本的深层内涵。首先,可以采取自主诵读的方式,让学生来品读文本内容,鼓励学生张口并全神贯注的参与;其次,可以采取范读方式来让学生感受,可以是通过听录音的方式,也可以是教师范读或者学生范读;最后,可以采取配合诵读的方式进行,如学生之间分角色阅读,师生之间的互读,这会使学生情不自禁地去对比和感受,也就无形中感受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2.在情境中去品味传统文化。情境教学法是新课改下能够有效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也更容易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因此教师在进行传统文化教学时,就可以给学生创设能够引发学生积极情感体验的情境来激发学生内驱力,例如在对岳飞的《满江红》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给学生介绍岳飞抗金的相关故事,然后在让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去大声朗读这篇文章,就更容易品味出其体现的心系家国的爱国情感。

3.在讨论中理解传统文化。讨论法教学符合现代教育理念中所强调的自主、合作与探究性学习的要求,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分析学习内容,还要有自己的见解,这无形中会激发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热情。例如在对《念奴娇·赤壁怀古》最后一句“一尊还酹江月”进行解读是,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去讨论其体现的是苏轼怎样的心态,最初有的学生认为是悲观失望,而有的学生则认为是旷达超脱的胸怀,而学生在激烈且深入的讨论后则最后达成了对后一结论的认识,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遇到挫折要学会放下包袱再出发,这也就实现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

(三)提升语文教师个人素质

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对中职语文教师来说要求更高,需要语文教师做好全方位的准备,才能够发挥其主导作用,因此提升语文教师个人素质势在必行。

首先,中职语文教师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学生观。在教育观上一定是要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角度来为学生职业发展提供助力,而不是简单停留在知识和技能层面;在学生观上,一定要着眼于学生主体地位开展教学,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其次,语文教师要强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与积累,现在的语文教学“一桶水”已经难以满足学生学习需求,而是要给学生提供“一潭源源不断的活水”,尤其是传统文化有着深刻的内容与内涵,这需要教师主动学习和不断的积累,满足教学的需求。再次,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必须要发挥学生主体地位,教师不仅要告诉学生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还要让学生产生切实的感受,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这样学生才能够做出改变。

总之,在中职语文教学中开展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符合新课改要求和学生成长需求,语文教师要积极摸索,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用传统文化来进一步提升学生语文素养,助力学生成长。

猜你喜欢

学科中职传统
【学科新书导览】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果真是“误了百万中职生”吗?
构建中职生成才通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