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盟共谋生态环保合作发展
2024-02-18黄江勤
黄江勤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严峻挑战以及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可持续发展要求,绿色发展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社会转型的共同目标和要求。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拥有广泛的共同利益与主张,双方在实现共同发展的道路上一直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并在生态保护、清洁能源等领域开展了务实合作。
在2023年9月召开的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上,中国和东盟各国领导人对过去一年双方在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领域取得的显著成效表示了肯定。2023 年中国与东盟在生态环境保护领域达成了哪些亮眼成果?双方将在新的一年迎来哪些机遇和挑战?《中国东盟报道》专访了中国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首席专家李霞。
在采访中李霞表示,2024年,环境政策对话与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改善、可持续城市与海洋减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等将继续成为中国—东盟开展生态环境合作的四大战略方向。
2023年是习近平主席提出“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10周年。过去的一年,在合作成果方面,立足区域可持续发展实际,紧密围绕《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中国与东盟国家开展了一系列政策对话、能力建设、联合研究及区域示范,协同推进国内外气候适应合作进展,提升中国—东盟气候与环境合作效能,增强区域影响力和话语权,主动维护中国—东盟周边区域气候与生态安全。具体成果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是首次在线下召开以“适应气候变化”为核心议题的“2023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论坛围绕“中国—东盟低碳贸易体系助力区域绿色价值链构建”“气候贸易推动亚非典型产品绿色低碳发展实践”两大议题展开交流,分享了区域各国在气候友好贸易和绿色价值链领域的政策举措和先进经验,探讨了中国—东盟以及亚非联动实现绿色价值链合作的现状和前景。会上,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联合有关东盟国家环境、工业、贸易、能源、农业等相关各级政府部门,以及国际组织、研究机构、私营部门共同发布了“中国—东盟绿色价值链伙伴关系”“中国—东盟气候适应社区知识网络合作倡议”等旗舰合作项目,为凝聚区域绿色发展共识、构建区域绿色價值链注入新动能。
二是设计并实施“中国—东盟生态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使者计划”,为近4000名东盟国家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部门官员、研究人员与青年学者搭建了合作与沟通桥梁。
三是聚焦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减塑等区域重点环境挑战,开展了10余项联合研究,并结合研究成果,与联合国机构在东盟地区共同实施了以协同提升社区生计与保护生态环境为目标的示范合作,坚持以“小而美”的国际合作项目推动双方务实合作。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东盟作为全球重要的新兴经济体,其成员国也多为发展中国家,在当前全球气候与环境挑战愈发严峻的形势下,推动实现绿色与可持续发展是该区域面临的共同挑战。
东盟各国国情不同,在生态环保领域存在关注差异是必然的,不过中国和东盟在合作过程中的共识始终大于差异,面对区域内各国在合作过程中的关切差异,通过持续开展中国—东盟环境合作论坛等政策对话的方式,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始终以对话促共识,求同存异。
自2010年中国—东盟环境保护合作中心成立以来,双方已联合制定并共同实施了三期环境合作战略,其中《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与行动框架2021—2025》明确将环境政策对话与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改善、可持续城市与海洋减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作为四大战略合作方向,这也是当前区域最重点的合作内容。
2021年9月,柬埔寨理工大学,中方人员向柬埔寨技术人员开展颗粒物分析仪使用操作及日常维护培训。
即便当前国际形势变化,挑战更加严峻,但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重点方向并没有改变,始终是关注环境政策对话与能力建设、应对气候变化与空气质量改善、可持续城市与海洋减塑、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管理,这四个战略方向就是根据可持续发展目标中东盟地区的重点领域所筛选的,现阶段依旧是双方合作战略中的重点内容,并且在未来的合作中会更加受到重视。
作为开展中国—东盟环境合作的重要指引,2024年双方将继续围绕《中国—东盟环境合作战略及行动框架2021—2025》中的四大战略合作方向,创新合作形式,丰富合作内容,以务实合作推动中国—东盟环境合作向纵深发展。
一是双方将依托现有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对话机制,围绕气候政策与行动、碳市场和气候金融、城市低碳发展、绿色价值链构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多样性保护协同等议题,探索形式更加多样的区域政策对话和知识分享。
二是将依托现有“中国—东盟生态环境与应对气候变化使者计划”框架,推动双方共同构建“中国—东盟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伙伴关系”,围绕区域重点议题深入开展能力建设。
三是将联合东盟国家政府与智库、东盟秘书处及国际机构、金融机构与私营部门等多方合作伙伴,开展区域重点议题联合研究,为区域合作开发设计更多知识产品。
四是将在中国—东盟气候韧性与绿色低碳发展合作基础上,启动中国—东盟气候适应友城计划,设计谋划更多“小而美”的区域绿色发展示范合作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