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弹性作业成为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新宠”

2024-02-18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陈凤云

新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新宠包装盒全体学生

◎ 江苏省张家港市外国语学校 陈凤云

学生在发展的过程中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作为教师要注重这些差异,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得到全面的发展。作业是数学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弹性作业,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最大程度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不断进步。

一、设计分层作业,促进全体学生发展

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抽象,同一知识内容学生理解掌握的程度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在设置练习任务时也要注重分层练习,不能“一刀切”。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地设置一些分层作业,将学生按照知识基础、学习能力等分成三个层次,优等生、中等生以及后进生,并分别布置不同的作业,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得到提升。

例如在学习了合并同类项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从学生的具体学情出发,将学生的作业进行分层设计,设计了三种不同的作业。第一种较为基础,主要为班级里的后进生设计,如找到下列多项式中的同类项,1.3x²y-4xy²-3+5x²y+2xy²-5;2.2a²b-3a²b+9a²b;3.a³-a²b+ab²+a²b-ab²+b³……这种题型的作业相对简单,利于促进后进生思考练习。第二种作业的难度稍大一些,主要适用于班里的中等生,如:1.求多项式3x²+4x-2x²+x+x²-3x-1的值,其中x=-2;2.求多项式a³-a²b+ab²+a²b-ab²+b³的值,其中a=-3,b=2。第三种作业的难度再次增大,主要为班里的优等生设计,如:如果2axb³与-3a⁴b²y是同类项,那么x和y分别是多少?三种不同难度层次的作业,为全体学生创造了学习、巩固、发展的机会。

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设计分层作业,照顾了每一位学生,让全体学生都能够实现更好的巩固与发展,同时有效地调动起学生的练习欲望。

二、设计一题多解作业,开发学生学习智力

数学问题多种多样,很多数学问题有着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有效利用这一点,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锻炼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在数学学习中,教师可以联系具体学习内容,设计一些一题多解式作业,让学生可以多方位思考探究,从中对数学知识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同时,也可以有效活跃学生的学习思维,更好地开发学生的智力,激发潜能力。

例如教师为了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促进学生积极思考、探究,为学生设计如下作业题。已知a和b满足关系式ab=1,那么1/(a²+1) + 1/(b²+1)=?,这一问题相对比较开放,它有多种不同的解题方法,此时,教师并没有对学生设定同一要求,而是依据学生的学习能力,确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对优等生的要求相对较高一点,让其运用多种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对后进生以及中等生的要求相对低一点,要求他们只需要找到一种解题方法或者几种解题方法就可以了。随后,学生都开始主动地去完成这一作业。很快班里的学生想到特值法,使a=1,b=1,代入到式子中得出结果为1。又想到将a=1/b代入到式子中。大部分学生都能想到这两种方法。此时,班级里的优等生并不放弃,继续思考,探寻其中有没有其他的解题思路。很快他们便又想到将给出的分式通分化简,最后发现恰好等于1,还想到将ab=1代入到式子中。学生大胆思考,很好地锻炼了自己的创新思维。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为学生设计了一题多解作业,让学生尽可能地寻找不同的解决方法,不仅让学生对数学知识有了很好的认识,还有效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智力发展,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三、设计“基本+附加”作业,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在以往的作业练习中,教师常为学生设计同一水平的练习作业。这样就会出现有的学生感觉作业量适中,而有的学生感觉“吃不饱”,而且没有挑战性,太过于基础,没有达到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目的。这就需要教师适当地做出改变,从全体学生的角度出发优化作业的设计,关注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在作业的完成过程中深化对知识的理解,从而更好地吸收和运用。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基本+附加”型的作业,使作业分层,让学生可以有选择性地练习,这样让学生在保证落实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还能够有更进一步的提升。

例如在学习“绝对值”时,教师为学生设计了“基础+附加”的作业,让所有学生都完成其中的基础题,如:计算|-1.632|+|+3|=?,-1/3与-2比较大小。将这种题目设定为学生的基础作业,这样可以让学生对绝对值的概念有更好的认识和巩固,同时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计算能力。但太过基础的练习难以让班里的优等生满足,于是为了照顾到全体学生,教师又布置了一些附加作业,而附加作业并不要求全体学生完成,而是让学生选做,让有能力完成的学生有锻炼和提升的机会。在附加作业中设计的练习题难度也相对较大,如:已知|x-3|+|x-2|的最小值是a,|x-3|-|x+2|的最大值是b,求a+b的值?这些问题难度相对大一些,对学生的要求也更高一些,可以更进一步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这样也间接地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教学中教师在布置作业时,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设置作业不仅要有基础作业,还要有附加作业,尽力关注到每一位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有一定的发展和提升,实现作业的价值。

四、设计程序练习作业,提升学生学习效率

数学问题多种多样,而且学生对数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也有所不同,教师要关注学生间的差异进而优化教学策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有所提高。在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设置一些程序练习作业,设计相互关联的练习题,而且这些练习题的难度要逐步加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能力,有选择性地做练习。这样既能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理解数学知识,还能够帮助学生节省时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例如在学习“一次函数”时教师可以设计程序练习,先设计一些较为简单的小题,为后面相对较难的小题做铺垫,让学生的思维逐步升阶,递进发展。如:1.已知一次函数y=-6x+1,问这一函数图像都通过哪几个象限?2.已知一次函数y=-2x+m的图像并不经过第三象限,问m的取值范围是多少?3.已知一次函数y=(m-2)x+m-3的图像经过第一、三、四象限,问m的取值范围是多少?这三个问题的考查点较为相似,主要是在考查y=kx+b中k与b对一次函数图像的影响,而且它们的难度也在逐步增大。为了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教师同意班级里的优等生可以只做后面的小题,后进生可以只做前面简单的小题。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思考分析,对一次函数的知识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同时节省了学生的作业时间,提升了作业效率。

在上述案例中,教师联系具体学习内容,为学生设计了程序练习作业,并进行作业分层,学生可以有选择地练习、思考,树立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并鼓励他们向更高一层努力,促进各层次学生都能获得进步。

五、设计综合实践作业,提升学科融合效果

义务教育数学新课程标准增加了跨学科融合,要求占比总课时的10%,以此来提升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让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与技能来完成一个项目化的任务,达成学科间的融合,也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训练和提升。比如我们可以布置学生完成如下综合实践活动。

主题任务:测量和制作一个最省材料的长方体包装盒。

具体任务:

1.准备一张长为x,宽为y的矩形纸片,其中x和y是根据要求自己确定的。

2.在纸片上画出长方体的展开图,并标注尺寸,注意考虑长方体的六个面都要封闭,不留空隙。

3.根据所学的数学知识,如勾股定理等,计算出长方体的对角线长度。

4.制作一个包装盒,使得它能够恰好装下给定体积的物品。

5.在制作包装盒的过程中,要注意尽量节约材料,即要使包装盒的表面积最小。

6.记录下你所制作的长方体包装盒的长、宽、高,以及你所使用的材料面积。

7.根据你的实践经历,总结出一些包装盒制作的数学规律和经验。

这个作业需要学生运用长方体、矩形和勾股定理等数学知识来设计和制作一个包装盒。学生需要自己确定长和宽的尺寸,并计算出包装盒的对角线长度和表面积。此外,学生还需要注意包装盒的实际制作和使用材料的情况,学会如何在有限的材料上制作一个最省材料的包装盒。通过这个作业,学生不仅可以巩固数学知识,还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作业的深入实践与推广的过程中,学生提升了节能环保的意识,践行了节能环保的活动,在训练关键能力综合应用的同时,也渗透了科学态度与责任。

在设置跨学科类的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仍然以数学为中心,借助其他学科的知识、技能、规律等来服务于数学活动的开展,与其他学科的融合度可多、可少、可深、可浅,但是必须注重三个原则:首先要全面调动学生灵活应用多门学科的思维积极性和深入性,引导学生调动不同学科思维的主动融合;其次要将所调动的思维服务于数学问题的解决,以数学为中心,达成知识与技能的融会贯通;最后,以教师的任务驱动为主线,结合学生的实际学情,引导学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在目标明确、任务清晰的综合实践活动中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总之,学生是在不断发展的,也是存在差异的,学生的需求和接收能力也是存在差异的。“双减”背景下,教师在设计作业练习时,要注重学生的这一特点,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的需求,为学生设计一些弹性作业,以满足学生对数学的学习需求,让学生可以更好地发展,实现因材施教,彰显分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猜你喜欢

新宠包装盒全体学生
智能可视化便携式疫苗运输包装盒
零食包装盒的百变大咖秀
江苏省淮安市繁荣小学活动掠影
问题教学法在历史课堂中运用的原则
小学英语课堂再创新
包装盒的来历
当前学校课题研究的基本思路探析
A Bo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