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减”背景下提升低年级学生写话能力的策略

2024-02-18海南省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新教育 2024年1期
关键词:导图双减课外阅读

◎ 海南省海口市滨海第九小学 孙 傲 丁 磊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创新性地提出了“核心素养”,且在课程目标中明确了核心素养指向的四个维度:“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其中,语言运用对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都有影响:“要在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同时推进思维机制的发展,提高思维能力;要激励学生在语文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以及生活中,坚持对美的追求,培养正确的审美意识和审美观念;要使学生在语文课程中进一步认同中华文化,理解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就语文课程而言,语言运用在核心素养中起到带动其他三个方面的作用,是核心素养的基础,其他三个方面的实现必须经由语言运用这一途径。”写话作为语言运用的起步与起始阶段,自然对文化自信、思维能力、审美创造起着重要的影响。

另外,学生的习作能力要经过“字、词、句、段、篇”五个阶段的缓慢爬坡,最终形成习作能力。低段的写话教学在整个习作能力坡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写好文章的能力基石。同时,低年级的学生在掌握一定量的字词之后,有迫切的表达欲望,想通过文字的方式记录生活、学习中难忘的事情等,如果在写话过程中受到挫折,必将会影响到后续写作的热情,写话是写好文章的兴趣基石。

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促使语文教学必须“减负提质”,提升写话教学效率。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要优化教学方式、更新教学理念,把写话教学放在重要的位置。

一、写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小学生写话现状不容乐观,存在若干问题。首先,教师教学形式单一,不重视写话的重要性。教师对于写话的教学,经常存在套用模板、仿句造段的现象,教学方式陈旧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效率低下。并且大多数老师更看重应试教育中的考题,并不愿意花很多精力和时间在写话教学上。再者,低年段的学生掌握的词汇量和句式有限,出现写话篇幅短小、无话可写、语言苍白等现象,学生对写话产生畏惧之心。

二、提升写话能力策略

1.思维导图,提升逻辑思维

在新课标中,核心素养内涵之一是“思维能力”。将思维能力纳入到核心素养中,需要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怀海特说:如果没有语言,思维的维持、思维的从容恢复、思维交织为更为复杂的东西、思维的交换,都要大大地受到限制。语言是思维的基础,也是思维重要的工具。低年级写话即是低年级语言运用,如何使语言运用和思维能力相互促进,这也是笔者思考的问题。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思维导图是一种良方。思维导图具有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特点,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需求,有利于学生思考。除了上述特点,思维导图更有逻辑性强的优势。把思维导图利用到写话教学中,可以让低年级学生实现从话语表达到动笔写话的能力提升。很多低年级的学生在写话时出现语句凌乱、层次不清、观察无序等情况,究其原因是学生在写话前缺少整体的思考,缺少逻辑思维。而这个问题,利用思维导图就可以迎刃而解。思维导图是提升学生写话能力的一个关键,然后再生发出另外的关联词或者关联点,逐渐形成以关键词为核心的具有关联的发散状图谱。例如部编版二年级教材的写话练习“我最爱的玩具”,教师可以设计为最爱的玩具画思维导图的活动。教师以问题为引导:你最爱的玩具是什么?学生写出最爱的玩具名字,那么这个玩具名字就是整张思维导图的关键词。围绕着最爱的玩具,教师再以问题引导:你最爱的玩具是什么样子的?它好玩在哪里?“样子”“好玩”就是整张思维导图的二级关联词。学生针对样子,再发散出“形状”“颜色”等三级关联词;针对“好玩”发散出“功能”“可爱”等原因的词语……以此类推,慢慢地思维导图内容越来越完整和丰富,学生再根据思维导图的结构网,层次清晰地用通顺的话语连贯地写出来,一篇以最爱的玩具为内容的文章跃然纸上。利用思维导图,让低年级学生对习作的谋篇布局有了初步的逻辑性认识,为写好写话、奠定习作基础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引导观察,积累写话素材

俗语说,生活是文章的源泉,自然也是写话的源头之水。什么是学生的生活?直接层面的生活:上学、上课、玩游戏等;而隐性层面的生活经常被遗忘:看过的人物风景、触摸过的各种物体、听过的奇妙声音、闻到的丰富气味、尝到的难忘味道等。我们在教学中,往往注重如何写话,注重对于写话方法的教导,却忽略了如何让学生有写话的广博素材和内容。生活对写话的内容起到了决定性作用,有丰富的生活观察和积累,就能写出精彩的写话,反之缺少生活观察,所写文字皆枯槁无味。

那么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摄取素材呢?可以激活“五感”积累写话素材,“五感”就是用眼看、用耳听、用鼻闻、用口尝、用手摸。在小学低年段学生写话训练中培养学生观察力可以依照“提高观察意识—授予观察方法—培养观察能力—养成观察习惯—提高写话水平”这一思路,运用“五感观察法”对低年段学生的观察力进行训练、培养,从而提高观察意识,培养学生观察的习惯、能力,提高观察敏锐力。指导学生及时记录观察所得,从词语、句子到小段落循序渐进地记录下来,积累写话素材,从而促进学生写话水平的提高。笔者在教学中,经常会布置五感观察训练。例如,“声音多美妙”:用耳朵听听夏季夜晚的声音;“厨房的秘密”:用手摸摸厨房里的物品;“水果都是甜的吗”:用口品尝多种水果的味道;“我眼中最美的校园一角”:用眼睛观察校园并选取最爱的一角;“猜猜鼻子有多灵”:用鼻子闻水果店里和面包房里都有什么味道……经过长时间的训练,让学生有观察的意识,打开“五感”的灵敏之门,做观察生活的有心人,为写好写话做好前提准备。

3.立足阅读,构架语言支架

语文课程应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在实践中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最好的方法莫过于阅读。在长期、有效的阅读基础上进行“语用”实践,能够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语言支架。语言支架是写话之本。从阅读形式来看,笔者认为低年级学生的阅读可以分为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为“语用”提供了许多好的范例。

语文部编版教材是由全国顶级专家匠心编排而成,文章文质兼美,单元主题明确,人文要素和语文要素双线并行。我们要善于使用教材,让学生充分阅读教材中的课文,并能以课文的不同特点进行句式或段落仿写、课文续写等“语用”训练。例如二年级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可以进行反问句的运用练习;二年级课文《雾在哪里》,可以进行“无论……还是……都……”句式仿写;一年级课文《比尾巴》,可以做一问一答形式的诗歌练习……除了课内阅读,课外阅读的积累能让学生厚积薄发。教育家叶圣陶先生曾说:小学生今天作某一篇文章,其实就是综合地表现他今天以前知识、思想、语言等等方面的积累。仅仅阅读课文还不够,还需要大量课外阅读。语文课标中明确要求:低段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课外阅读才是学生获取积累的广阔天地。课外阅读书的种类非常多,老师可以推荐优秀读物,例如中华经典系列书籍《弟子规》《笠翁对韵》《三字经》等,绘本系列《我爸爸》《猜猜我有多爱你》《爱心树》等,童话寓言系列《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为了让课外阅读更有效,老师应辅以相关指导,如阅读存折、读书分享会、阅读打卡评比、读一读讲一讲等各种形式都可以借鉴。

4.写绘结合,激发丰富想象

布鲁纳认为教学时最好遵循直接经验(具体的)—图像描述经验(例如图画)—象征性描述(文字)的顺序进行。图像描述经验为语言文字运用提供重要铺垫和基础。根据皮亚杰说法,童年时期(换牙之前)形象思维方式占主体,抽象思维方式有待进一步发展。因此,儿童更偏向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图画。绘画可以促进儿童感知能力的发展,提升创造力、想象力、表达力。美国教育家格雷夫斯的实验结果说明,绝大多数善于写作的孩子都是从绘画开始的。低年级学生喜欢通过涂涂绘绘表达自己感受到的、观察到的事物,表达丰富的情感和心理需要。用绘画表达自己的所见所想,再配以简单文字,写绘结合,促进学生由图像描述经验过渡到象征性描述(文字),既可以降低难度,又能提高学生的想象能力。笔者在低年级的写话实践中,运用写绘结合的策略收效良好。例如,部编版语文教材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写话训练“写一写你的朋友”,笔者在教学时先让学生用彩笔画一画朋友,绘画时突出朋友的五官特征或者其他特点,然后在绘画过程和整体成像效果的基础上,有序引导学生介绍自己朋友的五官特征。最后,在画像旁边写出朋友的样子和经常一起做什么。将绘画和写话结合拓宽了语文学习的渠道,促进语言运用的效能,更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

综上所述,“双减”背景下提升写话能力,使课堂提质增效,是需要构建立体语文课堂以及多种策略的综合运用:思维导图提升逻辑思维,观察积累写话素材,语言实践运用,写绘结合激发丰富想象。

猜你喜欢

导图双减课外阅读
烃思维导图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课外阅读——写作的源头活水
做好课外阅读指导之我见
苹果园实现化肥农药“双减”的路径选择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