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会计行业转型升级需要的行业指导型产教融合模式探讨

2024-02-17杨群芬

江苏商论 2024年1期
关键词:产教院校人才

杨群芬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3)

一、会计行业转型升级,专业人才两极分化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以及云计算、 大数据、互联网、智能机器人、物联网、区块链、5G 技术等信息技术的出现,会计行业受到很大的影响。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不断转型升级, 是提升会计质量的关键。因此,更多了解信息技术对会计行业的影响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上海国家会计学院在2002 年、2017—2021 年,6 次发起 “影响中国会计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的评选(1),极大地推动了会计信息化(表1)。

表1 2017—2021 年影响中国会计从业人员的十大信息技术 (单位:%)

各年调查待选技术在2017 年、2018 年为24项,2019 年、2020 年、2021 年 为30 项。 2017 年、2018 年、2020 年为投票人选择10 项,2019 年、2021年为投票人选择不超过10 项。

通过对表1 的观察分析发现,5 年来选出的十大技术中, 其中每年都入选的信息技术有电子发票、移动支付、数据挖掘这三项。 但是对会计行业影响力的支持率却在逐年下降(见图1),说明这三项技术持续影响着会计行业,但是由于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它们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少。

图1 2017—2021 每年入选的信息技术支持率

从每年入选的十大信息技术的支持率来看,很明显的10 项技术的支持率越来越低, 逐渐呈现阶梯状变化,不再呈现出断崖式变化,第一和第10 的支持率差距越来越小(见表1)。 2021 年入选的10项技术中,“数据中台”和“智能流程自动化(IPA)”是新上榜的技术。 其他8 项技术有7 项在2021 年的排行与2020 年基本相同,只有“移动支付”技术相比2020 年上升了一位。 这说明信息技术对会计从业人员影响的趋向多元化,也可说明会计从业人员对于信息技术影响的认知在深入和提高。

信息技术的发展驱动会计行业转型升级,基础的财务工作逐渐被机器取代,因而现金出纳、记账人员等严重饱和,而企业需要的能运用大数据分析处理技术、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解决会计工作问题的新型高端复合型会计人才则严重不足。 会计行业专业人才供给侧的人才知识结构、质量、水平跟不上行业企业的需求。 国务院办公厅早在2017 年就发布 《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旨在充分调动行业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行业企业参与院校办学的程度,推行校企协同育人,建立教育和产业统筹融合、良性互动的模式, 实现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重大结构性矛盾。

二、行业指导的产教融合模式

目前有很多专业的产教融合做得很好,院校教学与企业工作能够相互配合,师生的教与学都能与企业紧密联系,企业的员工也能得到提升,双方互惠互利。 而会计专业的产教融合相较而言就不尽如人意, 因为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商业数据的核心所在,不愿意企业以外的人员参与其中。 即使有校企之间的合作,也是浅层次的合作,就是由企业来承担学生实习问题,这样企业就没有参与的意愿。 笔者认为需要加强会计行业指导委员会在产教融合中的地位与作用,创建行业指导型的产教融合模式(如图2)。

图2 行业指导型产教融合模式

(一)政府法规支持、政策资金扶持

国家作为教育发展方向的引领指挥官,可以通过颁布文件通知、 制订政策等来引导办学方向,要求院校在办学过程中以就业为导向深度产教融合,解决人才需求侧与人才供给侧两张皮的现象。 可以提出纲领性建设意见, 设立相应的管理机构或部门,给予一定的制度保障,支持高校和产业行业、企业的深度融合,形成长期有效、健全的机制。 省、市级政府根据国家政策制订出详细的符合当地经济基础的具体实施细则,实施细则具体规定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育人机制、权力与义务,积极促成本地国有企业、 大中型私企参与高职院校的产教融合,例如制订一定的财税政策、金融政策等,鼓励企业与院校进行多方位的深度合作。

(二)行业协调、指导引领

成立行业指导委员会,行业指导委员会的专家构成由行业专家、 企业专家和教学专家共同组成,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便于开展产教融合的协调指导工作。

1.根据人才需求供给进行协调。 行业指导委员会可以依据自身在实际工作中掌握的领先的行业技术手段,建立人才数据平台。 搜集企业招聘的人才需要与院校提供的人才供给,通过对人才数据平台信息的大数据分析比对,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数量、质量要求及时反馈到院校,以便于高职院校能够及时对招生人数、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做出响应。在当前的课程体系中尽可能地将最新的会计行业发展变化、 技术手段改革等投放到教学工作中,这样能最低程度地减少人才供给与人才需求两方的差异。

2.协调企业与职业教育深度合作。 产教融合的主体是企业与高职院校,行业指导委员会需要与各地的大中型企业、事务所等进行协调,共同完成产教融合的任务。 企业要是不能积极参与其中,那么产教融合就形同虚设。 高职院校单方面的努力是无法实现产教融合的,行业指导委员会可以为职业院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牵线搭桥,助力企业与院校共同建设实训基地, 为学生实训和实习提供条件,开展各种形式、不同层次的校企合作,通过组织会计职业技能大赛、引企入校,带动企业参与到产教融合的工作中来。 会计行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协调过程中也要维护企业利益,这样才会有更多的企业愿意加入产教融合工作,行业指导委员会得到企业认可,直接影响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产教融合的积极性。

3.行业标准指导院校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行业指导委员会通过对人才数据平台分析本行业的市场人才需求、岗位需求,了解掌握本行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岗位技能和知识要求,利用自身的行业影响力,与高职院校紧密联系,以多种方式参与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过程。 例如共同制订会计专业发展规划、人才培养方案,帮助高职学校确定人才培养目标的正确方向,在课程体系、课程标准、课程内容、实习计划制订中给予详细指导,将企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真正地落实到院校的人才培养环节中。这样有利于职业院校人才供给符合人才需求侧的企业招聘需要,不会造成人才供给侧和需求侧的结构严重失衡和人才培养的资源浪费。

(三)校企合作、协同育人

企业与高职院校之间的校企合作在原有的合作基础上要进一步开展深度合作, 以学生实习、专业教师挂职锻炼、员工培训、科研项目合作等方式开展深层次的产教融合,从而将行业前沿的最新资讯、技术手段传递给教师和学生。

1.解决高职院校会计专业实习难的问题。 由于会计行业性质的特殊性,会计专业的学生一直都存在着实习机会不充足等问题,一般企业能够提供给会计专业学生实习的岗位较少(2)。 校企之间的深度合作为高职院校提供更多会计岗位供学生实习,让学生全方位地了解会计工作和会计岗位的具体要求,帮助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 实习学生到企业实习时,能够按部就班地根据实习计划、实习要求开展实习工作,得到企业指导教师的具体指导。 同时,学生顶岗实习也可以做一些具体的工作,例如事务所在审计业务繁忙的时候,实习学生可以在企业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帮助做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既可以帮助指导教师减轻相关工作,也可以使学生深入了解具体岗位的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

2.成为教师挂职锻炼基地。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会计行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职业院校的教师需要不断地转变观念,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 产教融合的企业为院校教师提供挂职锻炼的场所, 教师参与到企业的实际工作中,便于教师及时了解企业在转型升级中会计工作由于信息技术升级给业务内容带来的变化,对会计工作岗位提出的新要求等,及时更新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库。 这样教师才能在教学中让学生学习到最新、最前沿的知识,毕业后能够快速接手工作,成为企业需要的人才。

3.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作。 高职院校与企业进行深度的产教融合,除了开展学生实习、教师挂职外,还可以开展科研合作、员工培训、计件工、钟点工、订单班等合作项目。 产教融合企业开放一部分财务共享数据给合作院校,教师可以了解行业前沿,用全真的教学案例进行教学。 学生通过互联网在学校就可以实现边工作边学习,企业可以省去一部分人力物力财力。

三、实施行业指导型产教融合模式的建议

总结中国产教融合实践的几年经验教训,借鉴国外产教融合成功典范,建立良好的行业指导型产教融合,现提出几点建议:一是国家从法律上明确行业指导委员会参与职业教育的权力、 途径与方法,要让行业指导委员会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企业和学校对行业指导委员会具有一定的依赖,从而成为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的桥梁。 二是行业指导委员会主导制定行业标准, 并且每年发布行业报告,这样在参与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就具有话语权和执行依据及标准。 三是行业指导委员会积极协调企业参与职业院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要赏罚分明。 对于积极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要有一定的政策倾斜或者奖励,对于符合条件而不参与产教融合的企业则要有一定的处罚措施。

在行业指导型的产教融合中,国家政府发布改革方向,行业指导委员会邀请各方面专家共同研究制订行业职业能力标准,指导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由企业和院校共同将行业职业能力标准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各方共同打造培养出符合当前行业、企业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实现需求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解决人才教育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重大结构性矛盾。

猜你喜欢

产教院校人才
人才云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