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2024-02-16李晓光谭立文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4年1期
关键词:双相认知障碍条目

李晓光 马 周 谭立文

1 福建省宁德市康复医院精神科,福建省宁德市 352100;2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卫生研究所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终身性精神疾病,属于心理障碍类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学术界尚无法完全阐述,多由社会、心理、遗传、生物学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1]。患者主要症状表现为抑郁、狂躁等,在情感症状发作间期或发作期部分患者伴有睡眠障碍问题,如浅睡眠、易醒、早醒、入睡困难等,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更会加剧患者情感障碍,增加其自杀风险[2]。有学者认为,失眠症是大部分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首发症状,睡眠持续时间的缩短往往作为双相情感障碍的前驱症状存在,其认为睡眠障碍是作为双相情感障碍主要特征之一[3-4]。同时,有文献显示,睡眠障碍可作为预测情感障碍患者预后的参考指标,睡眠越差则患者情感障碍程度越严重[5]。当前,国内关于双相情感障碍伴睡眠障碍的报道甚少,研究分析其影响因素,对帮助双相情感障碍患者预防、治疗睡眠障碍,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纳入我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整理患者资料,分析影响睡眠障碍危险因素,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2020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双相情感障碍患者112例作为观察对象。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研究。患者年龄20~57岁,平均年龄(34.12±10.67)岁,病程24~37个月,平均病程(28.66±3.10)个月,双向情感障碍类型Ⅰ型61例、Ⅱ型51例。所有患者根据PSQI评分结果分组,PSQI评分<8分患者纳入非障碍组(49例)、PSQI评分≥8分患者纳入障碍组(63例)。纳入标准:(1)临床资料完整;(2)患者年龄≥18岁;(3)患者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17分,符合第7版《精神病学》中双相情感障碍诊断标准;(4)入院前未使用抗抑郁类药物、镇静催眠类药物。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精神疾病;(2)因嗜药、酗酒引起的精神障碍;(3)颅脑外伤后引起睡眠障碍;(4)躯体疾病继发性睡眠障碍或情感障碍;(5)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6)合并中枢系统疾病;(7)存在心、肝、肾等脏器疾病。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调查。采用科室自制调查问卷,统计患者姓名、性别、年龄、首发年龄(睡眠障碍首次发作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工作情况、双相情感障碍类型、发作时伴认知障碍、酒精和药物滥用情况、睡眠障碍家族史等。

1.2.2 社会心理因素。采取调查问卷进行评估。(1)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患者人格维度进行评估,问卷涉及精神质(P)、神经质(N)、外倾性(E)3个维度,共88个条目,采用0~1分计分,0分为“否”、1分为“是”;将所有项目变为正向计分后,进行各维度评分,其中P维度分值越高表明人格倾向越重,N维度评分越高表明患者情绪越不稳定,E量表评分越高则越外向[6]。(2)社会支持问卷(SSRS)设计支持利用度、客观社会支持、主观社会支持3个维度,10个条目,分值越高社会支持情况更佳[7]。(3)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包括消极与积极应对2个维度,共计20个条目,主要测评患者应对策略,分值越高则偏向越高[8]。(4)生活事件量表(LES)设计48个条目,包括负性事件与正性事件,用于测评患者社交、工作、生活等多方面事件发生情况的测评,依据生活事件赋分,采用5级评分,分值越高影响越重[9]。

1.2.3 睡眠障碍评价。使用美国Buysse博士等编撰PSQI问卷评价,内容包括他评条目5个、自评条目19个,评估过程中第1~18个条目构成7组评分,包括睡眠药物、日间功能障碍、睡眠障碍、睡眠效率、睡眠时间、入睡时间、睡眠质量等,条目中5个他评条目与第19个自评条目未纳入计分。采用0~3级评分制度,总分0~21分,分值<8分则无睡眠障碍,分值≥8分则存在睡眠紊乱,分值越高睡眠质量越差。

1.3 调查方法 本研究对工作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患者入院后,负责与患者交流、沟通,取得患者及家属认可与同意后,实施问卷调查,承诺保密性。本研究共计发放调查问卷120份,有效回收112份,有效回收率为93.33%。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特征与人口学资料对比 双向情感障碍患者性别、首发年龄、病程、受教育程度、双相情感障碍类型、婚姻状况、工作情况与是否发生睡眠障碍并无明显相关性(P>0.05);而患者年龄、发作时伴认知障碍、酒精和药物滥用史、睡眠障碍家族史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性(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人口学资料与临床特征对比

2.2 两组社会心理因素分析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分析显示,神经质、主观社会支持、负性事件是影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分析分)

2.3 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危险因素 将上述单因素分析结果中影响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睡眠障碍的因素作为自变量,以双相情感障碍伴发睡眠障碍作为因变量(未发生为“0”,发生为“1”)。纳入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神经质并非造成患者睡眠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而年龄、酒精和药物滥用、发作时伴认知障碍、睡眠障碍家族史、负性事件是造成睡眠障碍的正相关性危险因素(P<0.05);主观社会支持是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负相关性因素(P<0.05)。见表3、4。

表3 赋值说明

表4 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伴睡眠障碍危险因素

3 讨论

睡眠是生物的本能行为,更是调节机体生理平衡的关键。正常情况,成年人睡眠时间为7~9h,老年人睡眠时间较短,儿童睡眠时间延长,新生儿达到18~20h。睡眠可分为非快速与快速眼动睡眠,前者与生长发育、体力恢复有关,而后者与情绪调节、精力恢复、记忆力、学习等有关。可见,在维持未定情感方面,睡眠发挥关键性作用;睡眠紊乱也是造成情绪波动的影响因素。

双相情感障碍作为一种终身性、复杂的心理障碍疾病,其发病机制极为复杂,目前尚无法完全阐述;家庭教育、遗传基因、儿童期心理创伤等均可能诱发双相情感障碍。大量研究证实,大部分情感障碍患者均会出现不同程度睡眠障碍。在双相情感障碍疾病间歇期、发病期睡眠问题均普遍存在[10]。睡眠障碍在影响双相情感障碍的同时,患者病情变化也受到睡眠障碍影响,形成恶性循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与预后结局。

本文对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特征调查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发作时伴认知障碍、酒精和药物滥用史、睡眠障碍家族史与睡眠障碍的发生存在关联性(P<0.05),说明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发生睡眠障碍受以上因素的影响。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证实年龄、发作时伴认知障碍、酒精和药物滥用史、睡眠障碍家族史是影响患者睡眠障碍危险因素(P<0.05),经分析,随着年龄增加,患者总体睡眠质量下降,睡眠觉醒时间延长、快速眼动睡眠减少等,增加患者睡眠障碍风险。酒精与药物滥用患者可能引起慢性药物或酒精中毒现象,造成神经元兴奋性毒性,大量的兴奋性氨基酸作用,如天冬氨酸、谷氨酸等刺激神经元相应受体,使患者长时间处于高度兴奋状态,不仅损害神经系统,并增加睡眠障碍发生风险。发作时伴认知障碍患者多存在多巴胺功能异常,为进一步改善患者认知水平,一般需要配合多巴胺药物治疗,而增加患者用药剂量可能对其神经功能、睡眠等造成影响,增加睡眠障碍发生风险。有睡眠障碍家族史患者可能受遗传因素影响导致睡眠障碍发生风险增加。社会心理因素在情感障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大量研究证实,睡眠质量受到情绪因素的影响。本文单因素调查分析,神经质、主观社会支持、负性事件是影响患者睡眠障碍发生的主要因素(P<0.05),经过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负性事件等是造成睡眠障碍的正相关性危险因素,而主观社会支持是影响睡眠障碍发生的负相关性因素(P<0.05)。生活负性事件的频繁发生,会增加个体精神、心理压力,使个体不良体验增加,引起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影响患者睡眠质量,诱发睡眠障碍;主观社会支持即指来自团体或他人的帮助与支持,可让患者从情感上、心理上得到满足,有利于减轻患者心理负担、负面情绪,对改善患者睡眠质量具有帮助。

综上所述,年龄偏高、有酒精和药物滥用情况、发作时存在认知障碍、经历更多负性生活事件、有睡眠障碍家族史及接受的主观社会支持较少的患者发生睡眠障碍风险更高,对此类患者需高度重视,做好积极干预。

猜你喜欢

双相认知障碍条目
热轧双相钢HR450/780DP的开发与生产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关爱父母,关注老年认知障碍症
慢性心力衰竭与认知障碍的相关性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Can we treat neurodegenerative diseases by preventing an age-related decline in microRNA expression?
S32760超级双相不锈钢棒材的生产实践
DP600冷轧双相钢的激光焊接性
LDX2404双相不锈钢FCAW焊接及存在问题
老年抑郁症与轻度认知障碍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