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

2024-02-14霍婷婷

南方农机 2024年2期
关键词:文明农业生态

霍婷婷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71)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层次[1]。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建设农业现代化强国,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现实需要,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现实需要[2]。结合乡村振兴背景分析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然后提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对进一步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1 乡村振兴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1.1 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是党围绕新时代“三农”问题提出的,乡村振兴包括五个方面的振兴,即产业振兴、生态振兴、文化振兴、人才振兴、组织振兴[3]。我国是农业大国,为顺利将我国由农业大国转向经济强国,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强调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地区发展滞后的问题,对早日实现共同富裕,建立现代化经济强国有着重要意义。

1.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以改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农村生态环境质量为目的而采取的所有行为活动。本文认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以生态环境保护为首位,以农民切身利益为根本,通过具体有效措施的实施,改进农村生态环境,主要包括培养农民生态环保意识、构建生态文化、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制度等方面。主要包括物质和精神两个方面的内容建设。物质上,主要是改善农村生活和农业生产的方式,如完善环保法律法规,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等;精神上,主要是进行生态文明教育、生态文化宣传等,从而培养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和责任。

2 加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2.1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农村与城市相比最大的发展优势就是生态环境,农村要实现经济发展,就必须要改变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严重的现状,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只有这样才能为乡村振兴的顺利实现奠定良好的现实基础,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解决当前农村环境恶化问题、实现农村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要,也对乡村各方面振兴起着积极作用。

2.2 农村生态污染制约美丽乡村建设

2013 年中央一号文件部署“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同年原农业部出台《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美丽乡村建设蕴含“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的和谐可持续发展理念,整治农村生态环境,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出现了一系列环境问题,农村生态危机制约了美丽乡村建设,成为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最大因素。目前,我国农村地区面临生态环保设施滞后、生态文明意识淡薄、农业生产污染问题突出、法治建设薄弱、专业人才缺乏等突出问题。为补齐农村生态环境这一发展短板,必须以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为主要抓手,着力解决农村生态环境污染问题,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扎实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3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存在的问题

3.1 农村环保设施建设滞后

相较于城市,我国农村生态环保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滞后,机械化程度较低。目前全国大多数农村基本上还保持着大水漫灌的传统方式灌溉农作物,造成水资源浪费,地下水位下降。而较为环保的节水灌溉方式在农村还没有全面普及。另一方面,农村生活服务性设施建设还比较滞后,清洁能源在农村不够普及。现阶段太阳能、风能、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仅在发达的农村地区可见,其他农村地区仍在使用传统的煤气或者木柴做饭。垃圾处理和生活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地区,还未建立最基本的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加上村民垃圾分类意识不足,各类垃圾常常堆积于路边、河流甚至有的直接就地焚烧,这些都对农村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严重阻碍了我国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程。

3.2 农村生态环保意识淡薄

首先,受到文化程度、传统思想观念的制约,农民普遍对生态文明的认知程度不足,缺乏绿色发展理念,对自己在生活中的不良行为会对环境造成破坏也完全没有概念,缺乏生态保护责任感,对发生在身边的相关污染行为经常采取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其次,农村基层干部生态责任意识不足,没有把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很多时候为了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问题视而不见,在工作中不够积极主动,致使环保责任落实不到位。最后,乡镇企业环保意识淡薄,我国是城乡二元化结构,在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城市地区的很多高耗能、高污染的产业被转移到了农村,企业为了赚取更大利润,不愿意花费高成本购置环保设施和治污设备,把生产过程中的垃圾、油污、废气直接排放到工厂附近的河流、土壤和空气中,对农村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3.3 农业生产污染问题严重

我国不仅是农业大国,也是人口大国。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对农村粮食产量、质量的要求也不断提高,土地压力不断增大,随之而来的是严重的农业生产污染问题。1)农药的过量使用。为了防治农业病虫害虫,增加农作物产量,农民滥用农药,造成了许多环境污染问题。《中国农业绿色发展报告2022》数据显示,我国2022 年农用农药使用量约24.83 万t[4]。大量农药残留物随着雨水渗透到土壤和地下水中,会造成严重污染。2)塑料大棚、塑料薄膜的使用量大增。这些塑料制品带来的环境问题鲜少有人重视,不仅很难降解,而且还会破坏土壤的吸水和透气功能,最后又使得农作物大大减产。3)化肥的大肆滥用。调查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在化肥方面的使用量达到5 000多万t,平均一亩地使用量高达40 kg,严重超过了化肥的标准使用量[5]。造成土地板结化和严重的土壤污染。

3.4 农村生态法治建设薄弱

完善的法律法规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制度保障。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持续关注和高度重视环境保护问题,为推进生态环境的有效治理,在宏观层面上出台了多项关于环境立法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加大力度打击环境违法行为,但主要是涉及城市工业污染与城市环境治理的基本内容[6],涉及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的条文较少。现有的有关农村的法律法规只是对环境保护做了原则性的要求,对农民的生活污染、乡镇企业工业污染等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且农村居民呈分散型居住模式,污染源较多,农村环境保护执法工作相较于城市更难进行。执法部门监管难度大,再加上农村地区是“熟人社会”,执法人员大多来自当地农村,与当地居民都或多或少有过交集,难免会出现碍于情面,降低执法的标准和要求,执法力度不严等问题。

3.5 农村生态专业人才缺失

农村经济发展滞后,大量青壮年流入城市务工,在城市定居,许多农村孩子在考上大学以后选择留在更发达的城市工作生活,不愿意再回到农村。目前,我国出现越来越多的“空心村”,这导致农村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专业人才少之又少。具体表现为:1)生态教育和宣传人才不足。当地农村负责生态教育和宣传的主力主要是村委会的相关工作人员,他们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培训,对政策的理解可能有偏差,相关政策文化没有宣传到位,且教育宣传方式单一,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宣传常常流于形式,很难调动村民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农民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可持续发展理念,意识不到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2)生态农业新科技人才不足。绿色生态农业是新兴的农业生产发展方式,农村村民普遍文化程度低,思想保守,且对生态农业相关的新知识、新技能缺乏了解,掌握生态农业相关技术的专业人员不足,大大阻碍了绿色生态农业的发展步伐。3)生态法治建设人才不足。当前我国农村法律法规不完善,执法专业度不高,缺乏高素质法治专业人才依据实际情况完善法律法规,严格执法,推进生态文明法治建设。

4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发展路径

4.1 加大资金投入,完善农村环保设施建设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涉及污染防治、环境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这些都离不开政府资金的支持和保障[7]。因此,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财政支持力度,设立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要做到专款专用。此外,还要合理安排环保资金,不能顾此失彼,不仅要把资金用在防治污染等方面,还要将其用在完善环保设施建设中。完善的环保基础设施是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也有助于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因此要积极完善好各类基础设施,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助力乡村全面振兴。1)完善生产基础设施。要建设集中的供水灌溉设施,普及滴灌、喷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改变从前大水漫灌的方式,节约水资源。2)完善生活服务性基础设施,建立风力发电、太阳能发电站,加快向农村居民普及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供应,从源头上改善空气污染。针对农村的生活垃圾,要统一设置垃圾中转站和污水处理厂,加大分类垃圾箱投入,改善垃圾乱象。改善农村公共环境,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

4.2 加大农村生态文明教育力度

农村的主体力量是农民,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就必须充分发挥农民群众的作用,更新农民群众的思想观念,使其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因此,要构建健全的农村生态文明教育体系,大力开展农村生态文明教育活动,增强农民的生态环保意识。1)通过各种途径创新宣传吸引广大人民群众,让广大农民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环保责任感,使之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2)在农村组织开展关于环保的集体活动,激发广大农村居民的责任意识,使其积极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3)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生态教育。基层干部作为农村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只有加强对基层干部的生态教育,各种环保规章制度才能得到有效贯彻,才能够真正实现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4)乡镇企业自身应加强内部的生态环保意识,树立责任意识。企业内部要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要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落到实处。环保监测部门也应不定时抽查企业污染超标的情况。农村环保宣传组织可以定期到企业宣讲,向企业员工普及环保知识,帮助其树立生态环保意识。

4.3 积极推广绿色生态农业

绿色生态农业以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为前提,注重农业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生态保育、经济高效,以促进农产品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和提高农业综合效益为目标[8]。面对农村农业生产污染严重的问题,发展绿色生态农业是最优解,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可以使农业持续健康发展。发展绿色生态农业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加大科技研发资金投入,研发新的科学技术。新的科学技术不仅可以改善传统农业生产对农村生态环境破坏污染的状况,还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育种技术、节水灌溉技术、有机化肥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等,这些技术大大降低了人力物力与水资源的消耗,减少了对土壤的污染,还使得农作物产量增加许多。除了自主研发以外,也要积极学习国外的先进农业技术,取长补短,通过技术升级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以及生态环境的污染,使生产成本大大降低。2)加大力度推广绿色农业技术。农民长期采用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对绿色生态农业新技术缺乏了解,可以组织宣讲活动,普及绿色农业,还可以打造示范基地,让农民看到实际成果,促使农民在思想上发生转变,转而选择应用绿色农业技术进行生产活动。3)注重对农民进行农业技术培训。农民在应用绿色农业技术进行生产时可能会出现许多问题,因此需要对农民进行相关专业培训,了解相关技术原理,帮助农民解决问题。

4.4 加强农村生态治理法治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重在建章立制,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9]农村生态法治体系是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能够稳步推进的重要保障,加强农村生态法治建设需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1)完善相关生态法律法规,制定相关配套法规和实施细则,使农村生态法律法规更加系统化,同时也要充分尊重地方特色风俗文化,结合地方农村特色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保障法律法规的顺利实施。2)构建严明的法治实施体系,完善基层环保机构和组织,对执法人员进行专业培训,保证执法人员的执法专业性,制定惩治条例,严查执法不严和执法不当的情况,确保法律法规依法实施。3)完善执法监督体系。建立法律法规监督机制,严格查处乡镇企业污染、生活污染、农业面源污染等严重污染问题,鼓励村民积极参与监督,完善村民参与监督方式方法,保障村民监督权,形成良好的执法监督体系[10]。4)加强执法机构与基层村委的联系,村委是政策法规的宣传员,能够确保法律法规传达到农民,同时要协调执法机构、基层政府以及村委之间的权力关系,明确执法主体,以免出现权力不清、责任推诿等问题。

4.5 加快培养和引入农村生态人才

人才是农村地区实现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前,农村各类专业人才缺乏,阻碍了乡村生态振兴的步伐,因此,必须加强农村地区生态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入,使他们运用其专业的知识和技术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进言献策,添砖加瓦。1)要强化顶层设计,加大政策力度,提高人才薪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下乡。2)要拓宽选人渠道[11-12],大学生青春洋溢,有着远大的理想抱负,因此可以向相关专业的应届毕业生公开招聘,通过考核纳入事业编制,调动大学生参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积极性,也可以使人才队伍年轻化。3)要注重培养本地人才,鼓励外出就业的人返乡发展。本地人才生于农村,长于农村,工作稳定性强,对家乡有着深厚的感情,而且对农村整体情况都很熟悉,应对其进行教育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知识技能,使他们投身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工作中,推进农村建设。4)要端正态度,完善保障机制,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不能只考虑引进人才,还要想方设法留住人才[13]。留住人才要端正态度,要有耐心。引进人才的目的是希望他们用自身的专业知识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做出贡献。对于这些专业人士在工作中的失误,要予以理解,使他们可以在良好的环境中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被功利束缚。留住人才也需要长期稳定的考核管理机制,可以制定专业合理的晋升制度,让业务能力强的专业人才在农村有一个良好的晋升空间。同时要强化人才的生活保障,让他们无后顾之忧,安心扎根于农村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5 结语

当前,生态环境是农村各方面建设顺利开展的重要支撑。基于破坏生态环境的经济发展都是在做无用功,要摒弃这种做法。因此,要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加强对基础设施、教育、技术、人才方面的支持,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的有序进行。

猜你喜欢

文明农业生态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请文明演绎
“生态养生”娱晚年
漫说文明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对不文明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