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纸端到舌尖的“江南旧梦”

2024-02-14郭思恒

时代邮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汤团烟火江南

● 郭思恒

以四时节令为序,邹赜韬在《江南烟火》中展现了百年来江南民间美食的画卷:过年时节的八宝饭、汤团、元宵唤起团圆记忆;春日里诸如香椿、荠菜、金花菜等风味野菜裹挟泥土气息;夏季的枇杷、杨梅等水果,以及酸梅汤、绿豆汤和木莲冻等解暑汤饮,令人清爽消夏;秋天里,桂花制食香甜,毛蟹膏厚肉鲜;寒冬时节,热乎的红烧带皮羊肉,配上鉴湖水酿的正宗绍酒,谁人不感身心俱暖?

邹赜韬还发挥了他历史专业出身的看家功夫,在文献材料中辗转腾挪,试图立足于材料为读者还原“历史上的味道”。《江南烟火》中所见的引用文献,有民国时期的报章、杂志、图书、档案等。图书中除了常见食谱、各类旅行指南,甚至还有各类果蔬的种植、贮藏保存的科学手册。个别章节为了展现近代江南食品的海外传播史,还援引了英、法、日等语种的外文资料。一篇篇小小短文,作者却毫不吝惜埋头故纸的气力,足见其用心。

此外,与以往文人写美食不同,邹赜韬不仅仅关注食物本身的色香味,以及与食物相关的风雅掌故,还关注到食物原材的种植、养殖乃至保存方法,就像学者李昕升为《江南烟火》所写的推荐语那样:“从泥土到餐桌,食物魅力无穷尽。《江南烟火》关注味道,更关注味道的农业根源。”

邹赜韬还将目光聚焦到食物从运输到交易等产业链细节,试图再现立体的历史原貌,这让《江南烟火》超出了饮食史写作的范围,其所涉及的领域包含了农业史、经济史等诸多领域。所以,《江南烟火》所呈现的不只是文人谈吃那般的阳春白雪,更关涉普罗大众实打实的吃饱喝足,农夫稼汉的耕耘采摘,以及贩夫走卒们买进卖出的生意经。这些基于扎实史料的写作,堪称实实在在的“硬核”科普。

除了文献考证功夫,以及书写角度独特之外,《江南烟火》读来令人感动,要数那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江南乡愁。第二章的书写对象是我们所熟知的“汤团”与“元宵”,提起此议题,可谓是“南北两派,甜党咸党,至今争论不休”。作者邹赜韬的外公是个“老上海”,而外婆是个“老北京”,他除了自己查阅史料之外,借机向二老讨教了南北两派裹汤团或元宵的技艺。其叙述令读者浮想联翩,仿佛纸上的史料文献变成亲人长辈的面容笑语,食物的味道不仅从泛黄的故纸堆中溢上舌尖,更从长辈亲友那熟悉的乡音闲谈里化入我们的心田。

在《烟火江南》的“后记”里,邹赜韬表达了为食物的“生命史”立传的想法,在他看来,自己所面对的一餐一饭都是“个体经验与无限知识的对话、接榫”,对三餐的“日用而不知”激发着他的好奇心,推动他书写江南家乡的食物滋味。这不禁让我想起,地理学者段义孚先生在《空间与地方:经验的视角》中描述“地方形象”形成的某种方式时的一段话:“地方的形象是通过对感觉敏锐的作家的想象力形成的。通过他们的艺术光辉我们才有幸品味到那些人们原本已经淡忘的经验。”很显然,邹赜韬正尝试着用书写饮食史的手段,探索着如何恢复那些本已淡忘的经验和“日用而不知”的家乡味道。

猜你喜欢

汤团烟火江南
Fun in Spring Festival
烟火镇的盛典
小编有话说②
小编有话说①
小编有话说①
烟火镇的盛典
宁波汤团甲天下
再见!雪人小汤团
写字熊和画画熊
长明未安,烟火阑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