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汤团甲天下

2018-12-18柴隆

现代家庭·生活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宁波人圆子猪油

柴隆

众多中国传统节日里,要数春节过得最漫长。上海人过正月十五,总要裹几只“黑洋酥”汤团落胃。即便偷懒,也跑去老城隍庙九曲桥旁边的“宁波汤团店”排队吃一碗正宗的宁波汤团,宁波汤团的名气一直在上海滩长盛不衰。

对我们宁波人来说,香甜软糯的猪油汤团才是正月里的固定搭配。说起宁波小吃和特产,大家首先会提到的是独树一帜的宁波汤团。尤其在外乡人面前,宁波人都会为它骄傲地竖起大拇指。

汤团,本是元宵节必备的食馔,但宁波人往往等不及,大年初一便合家共进汤团了。吃过一碗猪油汤团,寓意新的一年甜甜蜜蜜、团团圆圆。一枚小小的汤团,已传承多年:《东京梦华录》里称它为“圆子”,《梦粱录》里称其为“元子”“汤团”。专家考证,宁波汤团大概始于宋元时期,宋室南渡后,孝宗皇帝的大臣周必大曾作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中的“浮圆子”,指的就是汤团,也是汤团入诗的记载。

许多外行人将汤团、元宵混为一谈,实则两码事。由于南北方饮食渊源不同,北方人做的元宵,通常将制作好的馅块放入大筛子里,倒上江米粉,晃动筛子,随着馅料在互相撞击中变成球状,江米也沾到馅料表面形成了元宵。做成的元宵江米粉层很薄、表面是干的,下锅煮时,江米粉吸收水分才变软糯。南方的汤团做法完全不同,有点儿像包饺子。先把水磨糯米粉和成团,然后把馅料包入粉团中。汤团馅含水量自然比元宵多,水磨汤团油光发亮,糯而不粘牙,更受人们的欢迎。

宁波汤圆在江南一带非常有名,上海、杭州、苏州等地都有专卖店。而在宁波,以“缸鸭狗”汤团店的为正宗。寻常人家过年来客人,首先端出的就是一碗放了糖桂花、红绿丝,既耐看又香甜的猪油汤圆。宁波籍的上海老报人陈诏先生,曾写过《闲话宁波汤团》,其中对宁波汤团制作的描摹,堪称经典。制作宁波汤团糯米粉,必须是水磨,裹汤团前一定要用布袋沥干水分。因此春节前夕,各家磨制水磨粉,也成了独特的一道风景。制馅要用猪板油,是包裹内脏连成一片的那一层脂肪;菜场肉案上,或码起、或卷起,一片白花花的……

在经济短缺时期,为寻觅猪板油,吃顿猪油汤团,往往还要托人帮忙。板油要去筋、去膜、撕成小块;芝麻淘洗后炒熟,放在石臼中反复捣细,然后放生板油、白糖一起拌和,用手反复用力捏,直到芝麻猪油捏成柔软、黑亮一体成馅作备用。为了做成的汤圆白净,事先可将馅搓成长条,再一小段一小段捏出,放在手心里搓成大小相等的圆状,最后这沥成半干的水磨粉做汤圆时只要捏出杯状,放进芝麻馅收口、搓圆,一粒圆润的宁波汤团就完成了。包好后的汤团一个约重六七钱,整整齐齐地排在团匾里,上面遮盖一块潮湿的纱布。

下汤团时,也有讲究。水微沸后,将汤团下锅,然后用饭勺不停地往顺时针方向搅动,待汤团浮起后两次洒下凉水,待第三次开锅后便可盛起食用。如开水沸腾得太甚,抑或两次点凉水不到位,极薄的汤团皮易破裂,黑芝麻猪油馅就会漏到锅里,用宁波话来说就叫作“撑船”。这是对包汤团和下汤团之人手艺的考验。盛起的汤团一个个浮在清透的碗里,半透明的皮里隐隐约约地透出“黑洋酥”馅心,好像在不断地流动,别提多诱人了!

吃汤团时,须要有耐心,甬城旧俚:“拜岁拜嘴巴,坐落瓜子茶,猪油汤团烫嘴巴”。刚出锅的汤圆,切不可急不可待地囫囵往嘴里送,否則一不小心,滚烫的馅心四溅,高温的猪油馅定会烫破你的舌尖。你得小心翼翼地咬开一个口子,往上轻轻一啜,洁白细腻的汤团缓缓溢出浓浓的芝麻馅,溅齿流甘,满嘴生津,便只闻到这股浓烈的猪油香,早把减肥这回事抛到天涯海角了。

自1982年起,宁波汤团成为浙江省向海外出口的第一个点心品种,1997年入选为中华名小吃,在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中有惊艳的亮相。一些漂泊在海外的“宁波帮”人士,每逢佳节,总要吃一碗汤团以寄托思乡之情,咬开皮子的一瞬间,家常慰藉总能勾起年少时的回忆,暂时排遣乡愁,这就是宁波汤团的情怀所在吧。

猜你喜欢

宁波人圆子猪油
LARDER THAN LIFE
红枣猪油蜂蜜膏,治疗乳头皲裂效果好
作品赏析(5)
Chinese Students’Difficulties in Learning English: from Phonology Perspective
清明圆子
牛至油的提取及对猪油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藏在地下的快乐
A 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iron matrix composite reinforced by different types of ceramic p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