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家保田上前线
——毛泽东关于农民问题思想在建立巩固东北根据地中的实践与启示

2024-02-13许晓敏周涵

共产党员(辽宁) 2024年2期
关键词:根据地东北土地

文/许晓敏 周涵

在中国共产党内,毛泽东是最早关心农民问题、最早提出农民问题重要性的党的领导人之一。1926年9 月,毛泽东在《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这篇重要文章中,开篇就指出:“农民问题乃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他号召,要有大批的同志,立刻下决心,把农民问题开始研究起来。要做到夏天晒着酷热的太阳,冬天冒着严寒的风雪,搀着农民的手,问他们痛苦些什么,问他们要些什么,从他们的痛苦与需要中,引导他们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向土豪劣绅争斗。1944 年,毛泽东在致解放日报社社长秦邦宪的信中指出:“民主革命的中心目的就是从侵略者、地主、买办手下解放农民。”1947 年,毛泽东在《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一文中又深刻指出:“全党必须明白,土地制度的彻底改革,是现阶段中国革命的一项基本任务。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

毛泽东关于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思想,在解放战争期间,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实践中,得到了很好的贯彻和运用。

“保家”——贯彻中共中央与毛泽东《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

抗日战争胜利后,饱受14 年苦难的中国大地沸腾了,到处呈现欢呼雀跃的场面。那时人们的心情与“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的诗句是多么的贴近。在和平的环境下重建国家,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美好愿望。但这个美好的愿望随着1946 年6 月国民党发动的全面内战很快就破灭了。蒋介石依靠其军队数量、军事装备等方面的优势,声称只需3 到6 个月就可取得胜利。然而实际情况是,不到3 年时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就占领南京,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反动统治。到底是什么原因决定了战争结局呢?当然原因很多,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中共中央和毛泽东进军东北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战略方针的实施。

中国东北地区(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内蒙古东部,总面积130 万平方公里)以幅员辽阔、土壤肥沃、交通便捷、资源丰富、现代工业较发达而名闻天下,曾令无数人满怀憧憬去“闯关东”。东北又与苏联接壤,战略地位极其重要,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国共两党都看好东北这块宝地,展开了生死争夺。

中国共产党对东北的重要战略地位有着更加清醒而明确的认识。1945 年6 月,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讲话中明确提出了争取东北的战略任务,他强调:“从中国革命的最近和将来的前途看,东北是特别重要的。如果我们把现有的一切根据地都丢了,只要我们有了东北,那么中国革命就有了巩固的基础。当然,其他根据地没有丢,我们又有了东北,中国革命的基础就更巩固了。”毛泽东之所以盯住东北,还因为国民党在东北没有统治的基础,谁捷足先登谁就取得了战略主动权。1945 年9 月14 日至1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根据形势发展,审时度势,适时作出一个重大战略转变:将“向全国发展”改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向北发展,就是全部控制热河和察哈尔两省,力争控制东北,建立东北革命根据地,造成影响全局的革命形势。向南防御,就是收缩战线,集中兵力,准备抵抗国民党在南线的进攻,保证人民解放军主力完成向北发展的任务。而贯彻“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战略方针的关键是控制东北。因此,会议决定,原定到南方发展根据地的所有部队和干部停止南下,改向东北挺进。这个战略决策的提出,对后来解放战争的战略转变、战争进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会议同时决定:成立以彭真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东北局,代表党中央统一领导东北的一切工作。随后,中共中央先后派出2 万名干部和11 万人的部队挺进东北,包括10名中央委员、10 名中央候补委员,其中4 人还是中央政治局委员。

1945 年山海关失守后,国民党军队打开了东北的大门,相继占领了一些城市,共产党独占东北已无可能。1945 年11 月20 日,中共中央给东北局发出指示:“在业已建立秩序的地方发动群众控诉汉奸及减租运动。国民党将不能满足东北人民的要求,只要我能争取广大农村及许多中小城市,紧靠着人民,我们就能争取胜利。”11 月28 日,中共中央又电告东北局:“我企图独占东北,无此可能,但应力争我在东北之一定地位,长春路沿线及东北各大城市我应力求插足之外,东满、南满、北满、西满之广大乡村及中小城市与次要铁路,我应力求控制。”中共中央对东北工作重心转移的果断决策,为东北局在复杂的斗争形势下指明了正确的前进方向。

12 月28 日,中共中央发出由毛泽东起草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确定了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的任务:在距离国民党占领中心较远的城市和广大乡村,建立巩固的根据地,发动群众,逐步积蓄力量,准备在将来转入反攻。这个指示,对中国共产党在东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作出了明确规定。在这个方针指导下,中共中央东北局领导各级党政组织及广大人民群众开始了建立巩固的根据地的斗争。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到1947 年5 月,我党在东北建成了东满、西满、南满、北满四大块最重要的巩固的根据地,使东北解放区在全国各解放区中经济实力名列第一位,军事力量名列第二位,从而为进行辽沈战役、解放全东北以及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打下了坚实基础。1948 年11 月,取得了解放全东北的伟大胜利。

“保田”——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

“共产党是大救星,领导人民闹革命,分田地来打江山,解放大众做主人。”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东北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时,在分得了土地的老百姓中广为传唱的歌谣。

耕者有其田,这是两千多年来中国农民的强烈愿望。1927 年2 月16 日,毛泽东在《视察湖南农民运动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明确提出,把贫农的土地问题作为应“立即实行的问题”。这是毛泽东对农民问题一个十分重要的认识。此后,他积极投身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中。

1927 年4 月19 日,毛泽东在国民党中央土地委员会第一次扩大会议上,系统阐述了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意义:一是“使农民得解放。废除地主及一切压迫阶级的剥削和压迫”;二是“土地问题不解决,经济落后的国家不能增加生产力,不能解决农民的生活痛苦,不能改良土地”,不能“发展中国工业”;三是“要增加生力军保护革命,非解决土地问题不可”,“因农民要保护他们的土地,必勇敢作战”。

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地区开展的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其基本的政策依据即源于此。

中国共产党清醒地认识到,要在东北站稳脚跟,首先就是要发动群众和争取群众,而发动和争取群众就要进行土地改革。因此,开展土地改革运动,是我党建立巩固的东北革命根据地的一项重要内容。东北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是贯彻《五四指示》,实行土地改革;第二阶段是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平分土地运动。

贯彻《五四指示》,实行土地改革。为了进一步发动广大农民群众为建立巩固根据地而斗争,1946年5 月4 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土地问题的指示》(即《五四指示》)。《五四指示》要求:“各地党委必须明确认识,解决解放区的土地问题是我党目前最基本的历史任务,是目前一切工作的最基本的环节。必须以最大的决心和努力,放手发动与领导群众来完成这一历史任务。”《五四指示》将我们党自抗战以来实行的削弱封建剥削的减租减息政策,改变为废除封建剥削制度,实现“耕者有其田”的政策。

从1946 年7 月开始的东北解放区贯彻《五四指示》的土改运动,经过各级党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已有大量土地分给农民使用,土改运动取得了很大成绩。通过土地改革,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农民的广泛支持,有力地配合了东北自卫战争的开展和根据地的建设。

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开展平分土地运动。1947 年7 月17 日至9 月13 日,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西柏坡召开全国土地会议。会议分析了中国土地制度的情况,总结了全国各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基本经验,纠正了《五四指示》中关于土地改革方面的不彻底性,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并于10月10 日由中共中央公布实行。

1947 年11 月,中共中央东北局在哈尔滨召开省委书记联席会议,讨论贯彻全国土地会议精神和《中国土地法大纲》。会议结合东北解放区的实际情况,对如何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作出相应规定。12 月,东北局发布《告农民书》,向广大农民通俗地宣传解释党的政策,号召农民起来自己当权办事,来一个彻底消灭封建、彻底平分土地运动,安下富根,发展生产,支援前线,争取胜利。在东北局统一领导下,东北地区各省委都把贯彻《中国土地法大纲》当作一项十分重要的中心工作来抓,迅速开展了平分土地运动。

与以往历次土地斗争比较,平分土地运动声势最大,范围最广,参加人数最多,取得的成绩也最显著。它在经济上、政治上彻底消灭了封建和半封建的剥削制度,农民分得了土地,初步解决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的困难,彻底改变了几千年来被压迫被剥削的命运,成为农村的真正主人。农村生产力获得了极大解放,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提高,解放区的农业生产得到了迅速恢复和发展,为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夺取解放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坚实基础。

“上前线”——农民参军参战保卫胜利果实

毛泽东指出:“革命的战争是群众的战争,只有动员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只有依靠群众才能进行战争。”在东北解放战争期间,从1947 年5 月东北民主联军实行战略反攻开始,战争规模不断扩大,仅靠战争间隙临时动员参军或抽调地方武装补充主力部队的办法,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已不适应战争发展的需要。因此,中共中央东北局作出《关于成立二线兵团的决定》,要求东北各省区必须有计划有组织地组建二线兵团,动员大批翻身农民、工人及其他劳动者入伍,由各省军区负责在后方经过比较正规的军事训练和政治教育之后,根据需要,输送到前线主力部队,直接投入战斗,或编成新的独立师,配合主力作战。由于解放区实行土地改革后,动员了大批翻身农民参军参战,东北人民解放军的兵力大增。

到辽沈战役前夕,东北人民解放军已发展到100 多万人,兵力在全国所有战场上是最多的。为什么东北人民解放军发展壮大得如此之快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1945 年7 月至1949 年4月,东北根据地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分得土地、得以翻身的广大农民获得了政治、经济上的解放,切身体会到了共产党同日伪、国民党的根本区别,大大调动了其保卫解放区的积极性。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参军参战,踊跃支援前线,源源不断地提供人力、物力支持,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积极配合人民解放军粉碎国民党的军事进攻,为夺取东北解放战争的胜利贡献了重要力量。曾有一位国民党军的将领说:“那时共军所以能够壮大,主要是靠那句口号:‘穷人翻身,分田参军’。”

“辽沈战役的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整个战役中,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哪里有我军战斗,哪里就有人民群众的支援。东北野战军主力南下北宁线作战时,成千上万的随军民工扛着担架,赶着骡马大车,紧随部队前进。在通往前线的道路上,前面是浩浩荡荡的主力部队,后面是望不到尾的支前队伍。部队所经之处,群众纷纷送水送饭,主动为部队当向导。在广阔的东北战场上,处处呈现出军民团结战斗的壮丽场景,显示出人民战争的巨大威力。

在整个辽沈战役期间,在党的领导下,东北的广大人民群众掀起了空前的支前高潮,这是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的生动体现,是党中央和毛泽东确定的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正确方针的伟大胜利。

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那场如火如荼的斗争,距今已70 多年。岁月如梭,沧桑巨变,但农村、农民问题始终是我们党高度关注的重大问题。如果说当年“农民问题乃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那么在今天,“三农”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重中之重”。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他还指出:“即便我国城镇化率达到70%,农村仍将有4 亿多人口。如果在现代化进程中把农村4 亿多人落下,到头来‘一边是繁荣的城市,一边是凋零的农村’,这不符合我们党的执政宗旨,也不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这样的现代化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在我们今天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重温毛泽东关于农村、农民思想在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中的实践,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深刻认识中国农民问题以及农业、农村问题的极端重要性,而且可以激励我们更好地肩负起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开启城乡融合发展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历史责任。

在辽沈战役中,当地百姓组成担架队,积极支援人民解放军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首次提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国必先强农,农强方能国强。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党和政府坚持不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加快建设农业强国,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我国农业农村的现代化,亿万农民群众在新时代推进乡村振兴的伟大实践,必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打下坚实基础,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新征程上,不断取得更加辉煌的成就。

猜你喜欢

根据地东北土地
MADE IN CHINA
Make ’Em Laugh
我爱这土地
每到冬天,东北就变成了“冻”北
闽北革命根据地从这里走来
大东北的春节
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中共根据地反缠足依据的演变(1928—1949)
分土地
徐向前重视川陕根据地有线电通信建设的回顾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