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航空制造专业学位研究生多元化考核评价方法研究

2024-02-10胡俊山

科教导刊 2024年1期
关键词:专业学位专业课程多元化

胡俊山,许 雷,田 威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16)

随着我国航空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航空制造专业亟须加强建设,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目标,为中国航空航天事业输送一批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专业知识,同时还具备较强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不同于学术型学位研究生,航空制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更加注重学生对航空航天制造理论知识的应用与实践,后期任职于所学专业背景下的特定行业[1]。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兼具“学术性”“实践性”“职业性”,需要面向经济社会主战场。加快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体系,是适应和满足经济与科技快速发展对高等教育挑战的关键举措[2]。

多元化考核评价是新课程理念下,改革课堂教学效果评价体系的产物[3]。其特点在于依据多重评价标准,运用多样评价方法,采取多种评价途径,多维度、多角度地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和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与学习效果。另外,教师通过多元化考核评价结果,对现有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以及课程设计等进行调整和改进,实现为适应国家重大战略不断调整与经济市场化发展需求,培养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标。

1 多元化研究及航空制造专业学位研究生评价现状

多元化考核评价的思想最早是由西方学者提出的。美国知名教育家肯·贝恩在《如何成为卓越的大学教师》一书中提到[4],可以通过考试、作业或课程论文等多种形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效,考核评价方法的多样性以及评价内容的灵活性[5],有助于对学生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

考核评价是保障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高等教育评价应以教育质量提升、可实践性、多元方法测量为原则[6]。国外高校通过等级评分、固定成绩评分和成绩分布曲线评分等相结合的方法来弱化考试的总结评价功能,鼓励学生将注意力集中在学习知识以及实践应用上,尽量不以分数来实施奖惩[7]。张蕤等[8]探讨了以“多元化—重过程—考能力”为指导思想的考核方法和体系;丁克良等[9]提出了课堂讨论、专题演讲、课程论文评述、考试、数据处理、综合实验等多种考核方式;黄美子等[10]遵循PDCA 规律建立评价体系,构建符合混合教学模式的评价体系雏形。以上案例都分别结合课程的特点构建了与之相匹配的多元评价考核体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而对航空制造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还未构建多元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还需要针对航空制造专业课程群的特点和培养需求,划分课程类型,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专业课程考核体系。

航空制造专业的推进现状如图1 所示,为响应我国航空制造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仅依靠传统的课程考核评价模式已无法满足新型产教融合的培养模式要求,国家、社会对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科学的考核方式能引导和鼓励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之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创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11]。学生学习成效多元化评价体系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综合性人才,建设合理的课程考核体系和科学的学生学习评价体系,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促进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1 航空制造专业推进现状

2 航空制造专业课程多元化考核方法研究

航空制造专业课程更加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不仅要对航空设备有理性的认识,更要对其有感性的认识,能够通过知识引导实践,由实践加深认知。航空制造专业学习的课程根据学习内容可以划分为研究型、应用型和实践型专业课程,具体课程内容如图2所示。采用不同的授课模式和考核评价方法,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应用中[12]。以飞机装配技术为例,将课程分为研究型专业课程、应用型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针对不同类型课程的授课特点,设计了多元化的考核方法。

图2 航空制造专业课程设置

以飞机装配协调准确度分析、飞机装配容差分析等为代表的研究型专业课程,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批判性、颠覆性思维及从事创新研究的综合能力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此类课程理论性较强,内容深刻抽象,以公式的推导以及理论讲解为主,如果不针对教学目标逐一设计评价方式,就会导致整个教学评价过于笼统,无法全面了解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应用能力。要实现“价值塑造、能力培养、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13],教师必须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于冗杂的公式以及繁多的概念,教师在授课时难以面面俱到,学生课前若不能做到充分预习也会导致之前的学习与课程内容脱节。传统的考核评价方法仅采用期末考试的手段,这种方式是一种线性的考核方式,形式单一,评价局限,仅强调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而最后为了提高学生的通过率,教师往往会采取降低评价标准的方式,最终导致对学生的教学计划无法满足课程的培养要求。因此,针对此类课程,需要注重过程考核,重视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知识掌握水平的评价,将传统线性的、间断的终结性评价,改为连续的、多元的,与课程学习相结合的考核评价方式,能够更为全面地评价学生对知识的学习与运用能力[14]。

首先,以传统的习题进行考查,包含大纲内容,对于以公式推算为主的课程,可以采取半开卷考查的形式,一方面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认知程度,另一方面培养学生查公式、用公式的能力。教师则通过考试成绩发掘学生在课程学习中的共性、个性问题,对所设置的题型进行优化调整。此外,更加注重平时考核。平时考核包含日常考勤、课堂回答、随堂测试、PPT 汇报、课程论文等。采用翻转课堂的授课模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专业相关内容,以PPT 汇报和师生互问互答的方式,培养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最终由学生和教师共同对汇报内容进行评价,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

以飞机装配工艺、飞机装配检测技术、飞机装配容差分析等为典型的专业应用型研究生课程,是为了满足企业或机构中对中高端人才的需求而设,强调专业实践能力。为实现该类课程的培养目标,期末考试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与实际应用接轨,通过在试卷中设置实际工程应用问题,考查学生脱离书本后应用相关专业知识的能力。

不同于研究型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应用型课程更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应用能力的培养。采取案例剖析、项目分析、调查报告等形式考查,以航空制造行业以及相关领域发生的案例为题材,鼓励学生结合专业课所学的知识和自己在相关领域的所见所闻,提出自己的想法,考查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同时调动学生积极性,锻炼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为实现理论评价与实践评价的有机结合,此类课程还会开设与专业直接相关的实验课程。例如飞机装配实验中,通过对机翼装配模型(见图3)的讲解,学生对机翼结构具备基础的认知。学生通过搭建的装配实验平台开展机翼的装配实验,如图4 所示,对飞机构造、装配过程和零件连接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加深对装飞机装配技术课程的理解。由教师和实验室负责人对学生的实验预习报告、实验操作流程以及最后的实验汇报总结进行综合评估。

图3 装配实验模型

图4 装配实验平台

最后以飞机虚拟装配综合实验为代表的实践类课程(见图5,p32),以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提高学生自我规划和自主选择能力为宗旨,鼓励学生将不同专业的知识进行交叉融合,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在授课过程中,学生对飞机装配技术的学习只停留在理论层面,而学校实验室所提供的飞机装配设备有些已经被淘汰,导致传统课程教学中出现的教学科研内容与航空航天制造新发展脱节、教学和科研脱节。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二零工厂、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航天晨光股份有限公司等密切联系,让学生进入企业,学习和了解目前我国航空制造专业的发展情况,接触到我国航空制造领域被“卡脖子”的技术难题,努力实现“国家需要什么,我们就造什么”的目标。

图5 飞机虚拟装配综合实验

学校为学生提供进入企业的机会,由教师和企业工作人员共同为学生设题,一方面考查学生对基础专业知识的掌握水平,另一方面设置安全生产相关题目,提高学生在企业生产实习中的安全意识。在实习过程中,教师采用现场问答的方式,考核学生的实践运用能力与临场应变能力。打破传统的定量评价方式,不以分数定量,不以优良差、ABC 等明确的等级评价,而是对学生回答中正确的、创新的部分予以肯定,指出学生回答中的不足或错误的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的学习情况,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至此,航空制造专业构建了从理论到实操,再到实践应用的完整评价体系,对研究生从理论基础、学术能力以及工程应用多个维度进行多元化考核评价,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效,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上手操作能力,并且以企业为导向,有助于未来研究生进入岗位后能迅速满足企业的技能要求,为航空领域做出贡献。最终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考核评估,专业知识考试、实验综合评价以及企业实习评分的占比为4∶3∶3。

3 结语

本文基于深化产教融合教育模式的背景,构建以学生学习过程为中心的多元化考核评价方式。通过研究和分析其他专业领域关于多元化评价的研究,分析了航空制造专业学位研究生目前考核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将整个航空制造专业课程群分为研究型课程、应用型课程以及实践类课程。并针对不同课程类型的特点,采用多种考核手段,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从理论到实践再到应用的完整考核评价体系,对学生整个学习过程进行立体评价,起到培养兼具“学术性”“实践性”“职业性”的高素质综合应用型人才的目的,也为其他航空制造专业课程考核方式的改革和研究起到一定借鉴作用。

猜你喜欢

专业学位专业课程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医患沟通的认知及培养需求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土木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现状与对策——以广大为例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
中外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与启示
专业课程群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