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觉肩负新的文化使命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2024-02-08曼叶平李康乐杨阳

传媒 2024年3期
关键词:人民日报社总书记受众

曼叶平 李康乐 杨阳

2023年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会议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路线图和任务书,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提出“七个着力”的重要要求,强调要“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当前世界格局深刻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需要更加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

人民日报作为党中央机关报,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战略部署,切实增强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国际传播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推动国际传播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2021年5月3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明确了职责使命、指明了实践路径。人民日报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着力从以下4个方面深刻把握做好国际传播工作的战略部署,努力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讲故事,是国际传播的最佳方式”“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一个故事胜过一打道理。生动形象、情理交融的好故事,能传递理念、沟通情感、凝聚共识,促进国相交民相亲,推动文明交流互鉴。在2018年8月21日召开的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作为新形势下做好宣传思想工作“九个坚持”重要内容之一,深刻指出,主动宣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故事、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故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让世界更好了解中国。关于如何讲好中国故事,总书记进一步指出,讲故事就是讲事实、讲形象、讲情感、讲道理,讲事实才能说服人,讲形象才能打动人,讲情感才能感染人,讲道理才能影响人。不要为了讲故事而讲故事,要把“道”贯通于故事之中,通过引人入胜的方式启人入“道”,通过循循善诱的方式让人悟“道”。主流媒体要深入把握总书记关于讲好中国故事的重要论述,综合运用新型平台、丰富形式、创新表达等,组织各种精彩、精炼的故事载体,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精神、中国力量寓于其中,使人听得进、听而信。

构建话语体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话语体系建设,他指出,“要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更加充分、更加鲜明地展现中国故事及其背后的思想力量和精神力量。”关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丰富内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宣传阐释,帮助国外民众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真正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而奋斗,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要围绕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视角进行深入研究,为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提供学理支撑。关于构建中国话语体系的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要创新对外话语表达方式,研究国外不同受众的习惯和特点,采用融通中外的概念、范畴、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使故事更多为国际社会和海外受众所认同。在这一过程中,要把握国际传播领域移动化、社交化、可视化的趋势,在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上下功夫,在乐于接受和易于理解上下功夫,让更多国外受众听得懂、听得进、听得明白,不断提升对外传播效果。

展示中国形象。当前,国际社会对我国的关注前所未有,中国在世界上的形象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他塑”而非“自塑”。增强“自塑”能力,引导国际社会全面正确客观认识当代中国,是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一项重要任务。2018年8月21日,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做好新形势下宣传思想工作,必须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展形象”就是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主流媒体要深刻把握构建国家形象的重要意义,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统筹推进、系统发力,通过多种方式重点展示中国历史底蕴深厚、各民族多元一体、文化多样和谐的文明大国形象,政治清明、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人民团结、山河秀美的东方大国形象,坚持和平发展、促进共同发展、维护国际公平正义、为人类作出贡献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对外更加开放、更加具有亲和力、充满希望、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大国形象。

文明交流互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增强中华文明傳播力影响力。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习近平总书记在多个重大外交场合阐明对全球文化、文明发展和交流互鉴的一系列中国立场、中国方案。文明交流互鉴是由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并在国际社会产生重要影响的文明观。要深刻领悟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的重要意义,全面把握中国特色文明观,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把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既要让本国文明充满勃勃生机,又要为他国文明发展创造条件,让世界文明百花园群芳竞艳,夯实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文基础。要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人文交流活动,通过多种途径推动我国同各国的人文交流和民心相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人民日报社国际传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人民日报社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民日报工作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把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政治责任作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重要实践标准,下大气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全力做好总书记思想和形象对外宣传,策划推出有分量、有影响的对外新闻报道、评论理论文章和融媒体产品,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加强国际文化交流对话,系统搭建外宣平台渠道,不断壮大国际传播人才队伍,推动国际传播量持续上涨、国际传播效能稳步提升。

用心用情用力,全力做好习近平总书记外宣报道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传阐释。人民日报社坚持把报道好习近平总书记和宣传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的政治责任。充分用好专题策划机制、融合报道机制、协同传播机制等,发挥版面优势做好头版头条报道,突出评论、理论优势,强化全媒体融合创作与传播。坚持平实务实、精准精确,精心做好习近平总书记重要出访报道,同外国领导人和国际组织负责人会晤、通话以及出席重要双多边活动报道。深入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外宣传阐释,开设“大道之行”“外国政党政要和友好人士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读懂中国共产党”等栏目和专版,推出“国际社会看中国这十年”“命运与共·全球发展倡议”“共创繁荣发展新时代”等系列述评、专版、专访等,深入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思想,全面展现新时代大国外交的生动实践。

发挥品牌言论栏目和评论优势,善用外嘴发声,有力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人民日报社持续加强正面宣介引导,有力有效开展国际舆论引导,不断提升重大问题对外发声能力,努力营造良好的国际舆论氛围。充分用好品牌言论栏目,充分发挥评论优势。针对国际舆论热点焦点问题,紧贴国际受众关注点,刊发评论员文章、“国纪平”“钟声”“和音”“寰宇平”“望海楼”“人民锐评”文章、原创英文评论等,鲜明阐释中国立场,积极引导舆论走向。善用外嘴和专家资源提升对外发声能力。广泛约采外国政要、驻华大使、国际组织负责人、知名专家学者、跨国企业高管、媒体界人士等有影响力的国际知华友华人士,推动和引导他们从外国人视角、运用外国人表达方式积极发声、撰写文章,增强国际报道的吸引力说服力。人民日报“国际论坛”“大使随笔”等栏目持续推出海外人士文章,人民日报海外版推出“外媒看中国”专版,海外网“我在中国当大使”栏目专访130多位驻华大使,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持续壮大外嘴专家评论员队伍,环球时报英文版累计约采来自30余国的80位有影响力的外籍人士。

创新传播方式,着力打造外宣全媒体方阵,推出贴近海外受众的融媒体产品。人民日报社把握国际传播与融合发展机遇,致力于创新传播方式,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群体受众的精准传播方式,推进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的全球化表达、区域化表达、分众化表达。一方面,持续加强自有外宣平台建设,夯实国际融合传播平台与渠道基础。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海外用户量稳步增长,海外网平台内容建设与传播效能不断提升,人民网扩大语种覆盖新增多個外文频道,海外社交账号集群优势充分发挥。另一方面,依托海外传播平台与渠道,综合运用多种形式生动鲜活讲好中国故事。制作推出“外国人体验中国”系列视频;面向华侨华人、留学生推出“寻年”等短视频征集活动;借用国宝熊猫形象创作自有动漫形象“胖达”;推出“环球漫评”“环球图解”等系列产品。

加强对话交流,以媒体交流合作推动国际交往、促进文明交流。人民日报社积极开展媒体交流合作,不断扩大“朋友圈”,以媒体交流合作推动国际交往,促进文明交流。“一带一路”新闻合作联盟成员不断增加,成功举办“一带一路”媒体合作论坛、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东盟与中日韩“10+3”媒体合作研讨会、澜湄合作媒体峰会等,组织开展首届国际传播“丝路奖”终评等,获得广泛关注,产生积极国际影响。通过全面搭建媒体交流合作平台,积极构建党报外宣品牌项目,形成媒体外交战略传播体系,不断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

当前,加强国际传播建设为主流媒体实现更深层次、更高质量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各级主流媒体应进一步增强紧迫感使命感,自觉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际传播的重要论述为指导,把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思想转化为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为推进构建中国特色国际传播体系贡献力量。

强化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总体统筹和谋划,健全合力开展国际传播工作机制,努力增强国际传播实效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创新体制机制,把我们的制度优势、组织优势、人力优势转化为传播优势”。要运用战略思维、系统思维能力,注重全局谋划,完善整体设计,加强统筹协调,整合各类资源,通过创新体制机制,更系统地布局国际传播力量资源。人民日报社持续整合全社国际传播资源,深化对外宣传报道统筹协调机制改革,不断优化外宣报道生产机制和流程,进一步推进工作理念、内容、载体、形式、方法创新,在建设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外宣传播体系上下更大功夫,不断扩大国际舆论影响版图。

着力打造全媒体外宣平台方阵,发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优势,用好各类外宣平台和渠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人民日报社着力打造更多自主可控传播平台,做大做强人民日报海外版、人民日报英文客户端、人民网外语频道、环球时报英文版等,加大内容原创力度,提升优质内容供给。分国别分语种分区域,建立运营面向不同地区海外受众的外文网站和客户端,着力提升外宣报道原创能力、聚合能力、传播能力、审把能力,巩固夯实外宣阵地,推动形成传播方阵。同时,综合运用海外社交媒体等平台渠道,发挥海外社交媒体账号集群优势。强化“借船出海”,根据不同国家媒介环境和新闻制度的实际,开设运营媒体账号,通过轻量化、可视化创作,分众化、个性化表达,网络化、年轻化内容等,不断吸引国外受众,提升舆论引导能力。

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实现在海外传得开、能落地、影响大。国际传播要有受众意识,以贴近国外受众的话语、逻辑和形式进行定制推送、精准分发、分众传播,把“我们想讲的”与“国外受众想听的”有机结合起来,才能在国际舆论场上赢得共鸣、赢得人心。要采用贴近不同区域、不同国家、不同受众群体的精准传播方式,坚持“一国一策”,充分了解不同国家差异,主动适应对象国文化传统与思维方式,抓住不同国家和地区受众的关注点,采取更有针对性、差异化、个性化的传播策略,推出定位精准、贴近本土、特色鲜明的优质产品。

作者曼叶平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

李康乐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室副主任

杨阳系人民日报社研究部新闻传播理论研究室编辑

【编辑:左志新】

猜你喜欢

人民日报社总书记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习总书记“下团组”
总书记的话儿记心上
关于雄安新区,总书记最关注什么
从人民搜索离职自主创业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总书记的告诚
镜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