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习习近平文化思想 共话党报党刊新使命

2024-02-08张晓红窦玉英

传媒 2024年3期
关键词:党刊党报思想

张晓红 窦玉英

2023年12月7日,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正式提出两个月之际,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与党报黨刊新使命”为主题的“人民共和国党报论坛”第二十届年会在河北省石家庄市正定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传媒杂志社、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联合主办,石家庄日报社承办。中国传媒大学党委书记廖祥忠,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光明日报原副总编陆先高,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副院长崔海教,中共石家庄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郭建亭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中国传媒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党报党刊研究中心主任陈作平主持开幕式。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家党报党刊、3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的150多位专家、师生出席会议。

年会由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三个平行分论坛组成。传媒杂志社社长兼主编杨驰原主持主论坛交流。分论坛一党报党刊融合传播论坛的主题是“党报党刊如何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融合传播”,由河北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副书记、总编辑王洪峰,《新闻界》总编辑段吉平主持;分论坛二党报党刊学术研究论坛的主题是“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创新党报党刊学术研究”,由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红、《新闻与写作》主编梁凤鸣主持;分论坛三党报党刊与传媒教育论坛的主题是“如何用习近平文化思想进一步提升党报党刊人才队伍素质能力”,由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院长白树亮、《青年记者》杂志副主编赵金主持。与会嘉宾围绕本届论坛主题,就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以及党报党刊如何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合传播、党报党刊学术研究、党报党刊与传媒教育等议题,进行深入探讨。

2023年10月,在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首次提出了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与会专家就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更好履行党报党刊的使命各抒己见。

廖祥忠书记在致辞中说,习近平文化思想既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又是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的极大丰富和发展,充分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自信。为我们做好新时代新征程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

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引下,党报党刊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是什么?陆先高认为,面对百年变局加快演进,数字化发展潮流不息的新形势,党报党刊在推动融合向纵深发展的过程中,要努力拥抱新技术,整合新资源,探索新形态,拓展新渠道,创作有温度、有品质、接地气的内容,让党的声音传得更开更广也更深。要从“夯实自身实力,构建服务型媒体,凝聚各领域共识”三个维度展现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党刊全媒体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党的理论创新成果的主流平台,是舆论引导和思想引领的重要载体,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的重要阵地。中国期刊协会副会长、党刊分会主任委员杨树弘说,各地党刊把宣传好、阐释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第一职责,积极发挥党刊主力军和主阵地作用。精心策划重大主题宣传报道,2023年开展了一系列“沿着总书记的足迹”集中调研采访活动,形成党刊全媒体主流舆论合力,效果显著,影响广泛。

深入理解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生成逻辑、原创性贡献,才能更好担当传媒新使命。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课题组认为,习近平文化思想是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领域创新观点的集纳升华,着眼于回应现实的紧迫需要,植根于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的坚实实践;习近平文化思想明体达用、体用贯通,从11个方面继承并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我们以更加系统和联系的观点重新审视传媒业,要求作为“文化基础设施”的传媒更好地承担组织政党、整合社会、争夺话语、传承文化等基础性功能。

中国新闻史学会秘书长、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中心主任邓绍根指出,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新时代党报党刊工作必须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牢牢坚持党性原则,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讲好中国故事,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中国式现代化不断前进。

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并丰富于鲜明生动的文化工作实践过程。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金梦玉指出,习近平文化思想体现在实践上,就是对新时代宣传思想文化建设“新的文化使命”目标任务和实践路径的谋篇布局。习近平文化思想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理论体系的内容,以文化政策的方式指导实践,将思想理论与政策实践紧紧结合,是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生命力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第一个着力是加强党对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石家庄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石家庄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范文龙说,新时代新征程,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党性原则,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把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党的手中。

习近平文化思想融合传播的关键在于学和悟。中国报业协会全媒体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方立明认为,学就是要准确把握习近平文化思想,下功夫新学、细学、常学;悟就是学用转化,运用所学领悟宣传创新和融合传播的本质是注重传播效果,达到全效传播。

坚守新闻主责,深耕传媒主业。中共重庆市委当代党员杂志社总编辑张倵瑃说,主流全媒体要把政治使命、社会使命、事业使命扛在肩上。政治使命是巩固执政基础,社会使命要凝聚广泛共识,事业使命是树立国家形象。主流全媒体必须把责任放在心上,把使命落在行动上。

作为一本严肃主题的行业性期刊,《中国纪检监察》在努力突出特色、加强党建和廉洁文化的同时,致力于打造具有高尚审美情趣和品位的杂志,以吸引读者。中国纪检监察杂志社理论部主任何艳介绍了做法:学习国际一线前沿刊物的设计理念,提升杂志的视觉色彩专业性;重视封面的设计,大胆采用高质量的整图,增加亲和力;起用沙画师进行内容排版,打破了党刊沉闷的气质;制定了“八要”“八不要”的图片筛选标准,留住读者。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首次提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为进一步做好国际传播明确了职责使命、指明了实践路径。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七个着力”的主要内容之一是“着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促进文明交流互鉴”,为全国各级党报党刊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

做好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国际传播,应该是新时代党报党刊的重要使命。崔海教副院长围绕加强党的形象国际传播谈了自己的思考。他认为,党报党刊需要对党的形象特点、核心理念、价值立场、方针政策、理政实践等有精准的把握,在积极构筑多重式、立体式的宣传过程中,主动创新,奋发有为。

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曼叶平介绍了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的三个方向:一是讲好中国故事,通过讲事实说服人,讲形象打动人,讲情感感染人,讲道理影响人的方式,主动讲好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中国人民奋斗圆梦、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故事;二是始终把完成好首要政治任务和最重要政治责任,作为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重要实践标准;三是大力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設,在整合资源、增量效能方面下更大功夫。

地方媒体在国际传播中面临内宣模式惯性尚存、时代叙事能力匮乏、海外受众“画像”不清晰和小语种人才稀缺的难题。湖南日报社党组成员、副总编辑颜斌结合实践,总结了四点破题对策:聚焦大事件,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找准小切口,通过见微知著的方式讲世界能听得懂、能引起广泛情感共鸣的中国故事;利用短视频形式,深化信息全景化表达的感染能力;借力“朋友圈”,通过国外媒体端口,聘请国际通讯员等,促进国内外交流。

四川省广元日报社高级记者、编委任小昌认为,中央和省级党媒,要引领市级党媒勇当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领头雁”,帮助市级党媒既能上接天线“站在天安门上看问题”,又能下接地气“站在田埂上找感觉”,把新闻传播触角延伸更广更深,联动上下共绘“同心圆”,充分展现加快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中国形象。

济南日报报业集团承办的济南国际传播中心着力构建国际传播矩阵。该集团爱济南客户端总经理卞思杰介绍,该中心成立了9家海外联络站,在全国范围内聘请了120多名泉城推荐官,有外国人、华人华侨和社会名人,通过他们的自媒体平台宣传济南。与全国国际传播中心联合,成立了泉城中心联谊会,包含了6家央媒和10家全国全省的国际传播中心,目前可以通过6国语言进行作品发布。

党报党刊如何宣传和践行习近平文化思想,与会专家结合自身实践从优化内容生产和创新传播路径等方面展开了深入交流。

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项良新说,安徽日报把阐释习近平文化思想内涵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贯穿宣传工作的各个环节。打造了一个全媒体栏目,重点宣传习近平文化思想。聚焦全省和全国的一些文化重点项目、论坛,推出整版文章。策划重点报道,聚焦重点工作,及时报告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新成效。

陕西日报传媒集团群众新闻网结合当地历史文化特色,融合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该网总编辑朱剑说,全面系统、立体多元做好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宣传工作,通过理念、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等创新,精心组织策划有高度、有深度、有力度、有温度的新闻报道,实现“好内容”与“好载体”的有机结合,努力让习近平文化思想更有热度、温度、深度,把党的好声音传递给更多人。

湖北日报全面推进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湖北日报传媒集团极目新闻副总编辑罗欣介绍了具体做法。头版显要位置刊发全省宣传文化战线热议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系列反响报道,要闻版、理论版、湖北日报客户端、极目新闻等推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专栏或专题,多角度、全方位呈现湖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貌。

如何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中国报业融媒研究中心主任、盐阜大众报报业集团总编辑周劲巧用“丹顶鹤飞”的比喻讲述了《盐阜大众报》的实践。丹顶鹤飞得高,飞得路线精准,飞得美,飞时叫声大,喻意党媒站位要高,选题要准,话语要美,声量要大。扬州报业传媒集团党委副书记张广秀介绍了全力做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的做法。在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扬州三周年之际,推出重大策划“奋力打造江河交汇的好地方”系列报道,《大运河新“船”说》跨版报道等,聚集全市践行总书记殷殷嘱托的生动实践。长江日报报业集团评论部主编刘功虎说,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长江评论”栏目结合党员干部工作、思想和作风实际,第一时间跟进党的创新理论成果,在理论学习中阐述评论话题,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河北共产党员杂志社专职副书记、河北共产党员网总编辑齐文进介绍了该社加强理论宣传的做法。《共产党员》杂志突破省级党刊局限,邀请中央党校的12位专家为杂志撰写理论文章,产生了较大影响力。2024年,除了做好理论宣传外,将围绕习近平文化思想,邀请河北省内科研院校的专家学者撰写凸显河北地方特色的应用型文章,服务区域文化建设。

内蒙古《实践》杂志在融合发展的基础上,提出了传播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几点设想。该社总编室副主任胡丽莉说,一是转化思维方式,释放传播效能。不能仅靠职业生产内容和专业生产能力,还要学会众筹内容的生产,比如联动全国各省级平台,进行全网传播。 二是借势发力,注重自身在国际舆论场的价值,利用自身优势和多方资源,在外宣上实现自我突破。三是要更加注重为青年群体提供服务。聚焦青年群体的所思所想,线上线下结合,推动青年群体的学习。

面对党报党刊当前面临的现实问题,与会嘉宾从内容生产、融合传播、平台运营等多个方面进行研究。

当前党刊面临的主要难点是什么?《前线》杂志副总编辑魏晔玲从调研中发现,不少党刊面临新媒体产品不全、表现力不足等问题。特别是当社会效益占有一席之地后,如何让党刊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党刊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成为最大的困惑。她认为,媒体进入深度融合的当下,不是一种媒体依存于另一种媒体,而是每一种媒体形式都应该能够独立健康地运营。因此,媒体如何深度融合,还需积极探索。

要建设生态文明,需要理解生态文化。中华环保联合会首席专家、《中国生态文明》杂志首席专家杨明森认为,生态文化有五重内涵,分别是和谐共生、和而不同、万物有序、生生不息和有节有度,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生态文化研究的母题,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我的关系是生态文化研究的必答题。媒体宣传生态文化需要消除一些误区。

南昌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王卫明指出,当前党报运营面临四个困境:多为增量改革,深融浮于表面;难创收,经营压力倍增;人员结构不合理,人才储备弱;国际传播效果待提升。他提出党报运营优化路径:全面自我革命,实现真“融合”;换道赛跑,战略性调整经营布局;优化人才结构,完善人才培养激励体系;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面对突发性公共灾难事件,媒体如何回应社会舆情,有效参与社会治理?北京日报社高级记者、北京市社科院新闻研究所原所长刘霆昭针对2023年7月因台风“杜苏芮”引发的暴雨洪灾时媒体的表现,提出媒体应及时回应民众涉及汛灾的疑虑和关切。要及时澄清不实传闻,防止不良信息扩散;不掩饰现存问题,勇于向民众披露灾情真相;提前公布泄洪时间之类避险信息,为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负责;解答读者受灾理赔等方面疑问,悉心关照群众切身利益。

《中国青年报》新闻短视频官方微博号“青蜂侠”拥有3000多万高粘度青年粉丝。中国传媒大学传媒博物馆副馆长牛慧清教授总结了“青蜂侠”新闻短视频提升“四力”的逻辑进路:聚力主题主线报道,有力营造正面舆论强势;热点突发事件遵循时度效,牢牢控制舆论的主动权;保持正面报道与舆论监督的总体平衡;主动设置议题,争取第一定义权,增强国际舆论的引导力。

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地方党媒可以有哪些作为?青海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才让卓玛,西宁市广播电视台制片人、主持人孙颖认为,地方文化名人是传承地方文化、传播地方形象、推动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名片”。地方党媒在挖掘本地文化名人时需要追寻历史遗迹,寻找名人足迹,通过文化名人的影响力传承红色基因,激发奋进力量。

浙江工商大学网络与新媒体系主任、教授李骏以《光明日报》的深度报道《苏皖两个相邻山村的岁月嬗变——关于乡村振兴的调查》为例,提炼出优秀深度报道的采写特性:长期跟踪山村,牢牢把握时代脉搏;解码竞争合作,捕捉经济活力源头;脚上沾满泥巴,笔下才有好故事;深度挖掘思考,紧紧抓住问题实质。

移动直播作为一种新型技术手段在各大媒体的重大新闻报道中被广泛应用。当代广西杂志社编辑部副主任张国成通过对中国新闻奖移动直播作品的分析,提出移动直播的优化路径是:严格直播主题选择,注重直播技术加持,加大直播文化赋能,规范直播管理,合理配置直播人员。

新形势下,党报党刊普遍面临人才结构不合理,掌握新媒体技术、具有创新性思维和国际传播能力的人才短缺等问题。在党报党刊与传媒教育分论坛上,与会专家、学者对传媒人才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

云南日报报业集团编委王永刚分享了云报集团承建的云南省南亚东南亚区域国际传播中心人才培养的做法:一是聘用外籍员工入职云南报业,二是选聘了近百名海外传播官,三是加强与国内外政府部门、高校、媒体、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使媒体产品更有深度,舆论斗争更有针对性。

高校是培养传媒人才的摇篮,新中国第一代广播电视教育工作者的党报党刊经历与办学思想对今天的传媒教育具有启示意义。中国广播电视年鉴副主编刘书峰通过考察中国传媒大学前身北京广播学院的早期教师成长经历,发现教师的党报党刊工作经历大多处于职业起步阶段,奠定了他们作为新闻宣传工作者的基础,形成了广播电视教育非常重视实践的传统。

群众路线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占据重要地位,其在新闻传播领域表现为“群众办报”。在全媒体时代,体现群众办报的通讯员制度是否还有存在的空间?浙江工商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教授田中初通过梳理通讯员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认为,如今要走好“網络群众路线”需要守正创新基层通讯员工作方法,地方融媒体对基层通讯员,要重视角色赋予,引导角色参与,提升角色能力,加强角色激励。

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新闻系主任张金凤与河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杨一帆,研究了晋察冀边区战地记者培养方式,以回应今天的记者培养问题。晋察冀边区战地记者培养方式包括:一是青记晋察冀分会的发展为培养记者指明整体方向,二是军区摄影科的建立为培养记者提供政治支持,三是通过阅读专业期刊,以及传帮带的灵活方式使战地记者自主学习提高业务能力。这些研究发现对今天战地记者的理想信念和团队协作精神的培养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作者张晓红系中国传媒大学党报党刊研究中心副主任、新闻学院教授;窦玉英系河北传媒学院副教授、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博士研究生

【编辑:左志新】

猜你喜欢

党刊党报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新时期扩大党刊影响力的实践与思考
新形势下党刊如何提高传播力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以“四个牢牢坚持”履行好党刊的职责使命
党刊编辑要与群众心连心